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宮乃泉

鎖定
宮乃泉(1910年8月—1975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遼寧省營口市人。1937年11月參加新四軍,194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曾擔任福州協和醫院外科醫師,新四軍駐武漢辦事處醫生,新四軍軍醫處醫政科科長、醫務主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軍醫處處長兼醫院院長,新四軍第二師衞生部部長,華中醫學院副院長,新四軍衞生部第一副部長,華東白求恩醫學院院長,山東軍區衞生部部長兼山東省衞生廳廳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衞生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上海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衞生部副部長,西藏軍區後勤部衞生處副處長,瀋陽軍區後勤部衞生部第一副部長、部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等職。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1975年4月20日,宮乃泉同志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1] 
中文名
宮乃泉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省萊陽市
出生地
遼寧省營口市站前區無神廟街(現菜市街)
出生日期
1910年8月
逝世日期
1975年4月20日
畢業院校
奉天醫科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位
學士(醫學)
代表作品
譯著《戰傷療法》、《蘇聯的醫學和保健》
軍    銜
少將(1955年)

宮乃泉人物生平

宮乃泉早年經歷

1910年8月,宮乃泉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站前區無神廟街(現菜市街)一户油漆手工業者家庭,因為是家中的獨生子,深得父母的疼愛。父母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少年的宮乃泉勤奮好學,初中畢業後,考取瀋陽第一工科學校。 [2] 
1928年,宮乃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英國教會創辦的醫科專門學校——奉天醫科大學,學習醫術。 [2]  在校期間,由於深受醫專愛國人士、著名教授高文翰、劉同倫影響,宮乃泉除了勤奮學習專業知識和英語外,還利用業餘時間,廣泛閲讀,涉獵哲學、文學、自然科學以及革命書籍、進步刊物。 [3] 
1933年,宮乃泉(左一)與同學留影 1933年,宮乃泉(左一)與同學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如同當年目睹國難家破無能為力只能選擇醫道救人的孫中山魯迅一樣,宮乃泉也希望將來能懸壺濟世。為此,他更加奮發學習醫學知識,並投身到革命中去,學醫救國。 [2] 
1935年,宮乃泉以優異的成績從奉天醫學院畢業後,為了實現“醫學救國”的信念,他隻身到關內尋找革命道路。宮乃泉先後到山東省鄒縣醫院擔任外科醫生,後到福州協和醫院任外科醫生。 [2] 

宮乃泉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宮乃泉寫信給在延安工作的成仿吾,希望到延安參加革命醫務工作。很快,他得到延安方面的回信,表示希望他能去新四軍,那裏比較缺少醫生。 [3] 徐特立介紹,宮乃泉到漢口找到了新四軍辦事處葉挺軍長親切接見了他。 [2] 
1938年2月,宮乃泉和沈其震在江西一起組建了新四軍軍醫處,沈其震任處長,他任主任。在當時的情況下,軍醫處只是一個20多人的小診所,後來又有幾位醫學院畢業的大夫和護校畢業的護士加入。軍醫處的工作主要由宮乃泉主持。同年春,官乃泉隨軍部來到涇縣雲嶺鎮,和沈其震一起創辦了南堡村前方醫院和小河口後方醫院,兼任南堡村醫院院長。為了辦好醫院,官乃泉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醫療、護理等規章制度,例如巡視制度、日夜值班制度、發藥護理制度、消毒滅菌制度及傷患者的伙食制度。這些制度在之後看來並不算什麼,而在當時,能夠做到確實不易。他身體力行,每天都要巡視病房,親自為傷員換藥、餵飯,甚至換便盆。他對護士和學員説:“傷員是為了打日本鬼子而負傷的,對傷員的病情要認真負責,要一絲不苟地進行治療和護理,使他們早日康復,以便早日重返前線。”他的患者不僅有軍中的戰士、首長,還有駐地周圍的羣眾、老鄉。他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尊敬。同年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由重慶來到皖南新四軍軍部作戰地新聞採訪,政治部安排她到軍醫處住宿。宮乃泉英語很好,可以用英語與她溝通、交談,聊國際形勢,並對她的日常生活給予了一些照顧,由此,他們便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在皖南的日子裏,史沫特萊切身感受到了新四軍的醫護工作。她對宮乃泉説,新四軍的衞生工作是最好的。她説:“你們的醫療條件雖差,醫護人員又少,但是管理和醫護工作做得很好,病房也非常整潔乾淨,傷員在這裏得以恢復並很快再到前線去,真是了不起,這是我在中國見到的最好的軍醫院,我要向全世界宣傳你們,呼籲人們來支持你們。”史沫特萊回國以後曾寫信給宮乃泉並寄來她的照片作為留念。 [2] 
宮乃泉在新四軍
1939年9月,黨中央為了開闢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堅持敵後鬥爭,決定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宮乃泉受命到江北指揮部組建軍醫處。他審時度勢,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要解決部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一支醫療隊伍,但是要想從全國吸收醫務人員也很難,宮乃泉決定開辦衞生幹部訓練班。經過緊張的籌劃,11月份衞生訓練班就開學了,張雲逸親自出席了開學典禮。學員均由各部隊抽調,共分六個班,每期六個月。前來學習的學員熱情很高,但因年齡和文化水平相差較大,無法在短時間內成為合格的衞生人才。為了提升學員水平,除了每天大量的衞生行政工作以外,宮乃泉還制定教學計劃並親自任教,自編、自印講義。為了使學員對人體解剖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和了解,他帶領學生到荒野去挖骨頭,製作人體模型;在教學中更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注重臨牀教學,邊看病邊講課,邊做手術邊指導學員,言傳身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員的醫療技術都有了很大提高。訓練班畢業典禮時,正在新四軍的劉少奇參加了畢業典禮。他對新四軍第一支醫療隊伍的誕生很重視,説:“宮主任要我來講話,講什麼呢?你們的學習要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地提高,你們畢業後,要奔赴前線,同敵人作戰,數治傷員。戰爭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是共產黨人,是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為了幸福的明天,我們要克服困難,去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劉少奇的一番話,使宮乃泉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也令全體學員備受鼓舞。此後,宮乃泉隨部隊走到哪裏,衞生幹部培訓班就辦在哪裏。 [2] 
1940年10月,宮乃泉經鄧子恢羅炳輝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2]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黨中央命令新四軍改編為七個師,江北指揮部配屬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師,原軍醫處改編為二師衞生部,宮乃泉任新四軍第二師衞生部部長。同年,奧地利醫生羅生特來到淮南參加我軍醫療救治工作時,宮乃泉和羅一起工作生活,相互交流醫術,在近5年時間裏結下很深友誼。羅生特後來深情地説:“我在這裏和宮部長一起工作,他對我的幫助很大,我感到非常愉快,這裏的生活很有意義,離開你們我感到無限的留戀。” [2] 
1942年11月,宮乃泉與新四軍衞生部部長沈其震一起創辦華中醫學院(新四軍衞生部部長沈其震任院長,新四軍衞生部副部長宮乃泉任副院長,吳之理任教育長),為我軍創辦高等醫學院、培養軍事醫學人才開創先例。 [2] 
1939—1943年期間,宮乃泉創辦了6期衞生學校,1943年還創辦了高級醫務幹部研究班。經過4年的努力,新四軍第二師衞生工作出現嶄新的局面,全師各級醫療機構的人員和醫療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據不完全統計,後來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三野戰軍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宮乃泉培養起來的。不管在戰火紛飛的解放戰爭中,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和平環境裏,這些醫護人都成為解放軍的棟樑之材。之後,宮乃泉在淮南根據地創辦了《醫藥生活》一刊,並在艱苦的環境下創辦了醫學圖書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二師衞生部圖書館於1942年夏成立。宮乃泉親自領導圖書館的工作,他將圖書分類、分箱,實行借閲者登記制度,形成了後來我軍軍事醫學圖書館的雛形。隨着圖書的積累,圖書館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時在二師衞生部工作的醫生提高醫術,以及衞生教材的編寫都依靠這些書籍。在當年戰爭環境下,辦一個圖書館很不容易,保護圖書更不容易。為了應付敵人的“掃蕩”,要用最快的速度將這些書轉移。有時,會將圖書分散到老鄉家裏或者挖個坑埋起來,就是採用這種方式,才使得圖書館在惡劣的環境中保存下來。 [3]  繁忙工作之餘,宮乃泉堅持在《醫藥生活》每期撰寫有關戰傷和疾病診治等實用性極強的文章,發表的《戰傷外科麻醉》等文成為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入門文章。該刊實用、指導性強,成為全軍提高醫學知識和醫學業務權威性刊物,也是華東部隊醫務人員重要參考資料。 [2] 
宮乃泉譯著《戰傷療法》,1946年出版 宮乃泉譯著《戰傷療法》,1946年出版 [6]
1944年春,宮乃泉任新四軍衞生部第一副部長。 [2]  他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舉辦了軍衞生幹部訓練班,共分醫訓、藥訓、化訓三個班。同時,在此基礎上,他積極籌劃建立一所正規的軍醫學院。 [3] 
1945年,宮乃泉創辦的華東軍醫學院正式成立,實現了他多年夢想辦高等醫學教育、培養人民軍醫的理想。他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並先後編寫了《戰傷療法》《腹部戰傷》《血管戰傷》等著作,作為學校教材。為了辦好學校,宮乃泉動員沈霽春江上峯邢其毅等專家教授來學校講課,由江上峯任軍醫學校校長,同時組織專家編寫符合培養軍醫要求的醫學教材。“平戰結合、因師施教、因時制宜、靈活掌握”,是他在軍隊辦校和嚴謹教學的指導思想。宮乃泉時刻教育醫務人員,“醫生要有救死扶傷之心,更要有救死扶傷之術”。醫學院招考了一批高中畢業生和江淮大學轉來的同學,第一屆學員共64人。同年國際護士節,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宮乃泉的辦校方針是一切為了戰爭的需要和理論聯繫實際。在一屆和二屆同學學習的過程中,一旦戰鬥打響,立即赴奔前線搶救傷員,戰鬥間隙休整,集中復課。學員在幾年學習中,先後參加過十次以上的前線搶救傷員的戰鬥,如津浦路西反頑戰鬥兩淮戰役、兩次魯南戰役、濰坊戰役、濟南戰役、蘇北益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役,使同學們在前線收容所、手術隊、野戰醫院、後方醫院、防疫大隊中得到了實際的鍛鍊,很快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密切地與戰鬥實踐結合起來,使白求恩醫學院畢業的同學,大多成為我軍衞生戰線上的骨幹。宮乃泉幾乎每次戰鬥都帶領學員組成前方醫院或手術隊到前線救護傷員,並經常強調“必須把手術點儘可能地靠近前線,以縮短從負傷到救護之間的時間,這樣雖然可能會增加救護人員的傷亡機會,但這可能增加傷員成功的救護和存活的機會達幾倍或幾十倍” 。例如,1945年9月淮安戰鬥時,他就親自率領將救護所設在離攻城突擊點不到2華里的園明寺內,使傷員可以迅速得到手術、止血、包紮和固定等最佳救護。他在總結自衞戰爭中治傷工作的經驗中寫道:“儘量把手術隊設置在靠近火線的地點,以便爭取時間。在歷次的攻堅戰中,像解放濰縣兗州濟南以及淮海等戰役,前方手術隊的位置,只離火線七八里路,在傷後兩小時,傷員就能送到而施行救治。重傷醫院離火線不過10公里,腹部傷員在10小時內就可在重傷醫院得到手術治療。”他經常不顧自己的安危,在火線很近的手術隊連續進行手術三天三夜,最後暈倒在手術枱前。 [3] 

宮乃泉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宮乃泉奉陳毅命令攜帶請求信去往東北羅榮桓處,將解放東北收繳敵人的部分醫藥衞生材料押運往華東,主持建立華東新華製藥廠(現新華製藥前身)。製藥廠正常運轉後,生產一些常用藥品和器材源源不斷地運往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華東白求恩醫學院院長宮乃泉在講課 華東白求恩醫學院院長宮乃泉在講課
1947年,根據中央整編部署,華東軍區成立,華東軍醫學校也發展壯大起來,改名為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宮乃泉任華東軍區衞生部副部長兼華東白求恩醫學院院長。同年,他支持籌建創辦了山東第五國際和平醫院,以該院的名義爭取了大量物資,支援了我軍,同時還為白求恩醫學院臨牀和教學人員培養提供了條件。 [2] 
1949年6月羅生特(後左四)在上海與宮乃泉(後左三)等合影 1949年6月羅生特(後左四)在上海與宮乃泉(後左三)等合影
1948年,解放濟南後,宮乃泉兼任華東軍區衞生部部長。他主持將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與白求恩醫學院和齊魯大學醫學院合併,成立了山東醫學院,兼任第一院長。宮乃泉深知人才的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團結人才、蒐羅人才上。他親自給大洋彼岸的美國華人醫生去信,邀請他們回國工作。一批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醫學專家陸續回國,來到了山東醫學院工作,其中有周廷衝黃翠芬邱立崇楊亞超等。 [5]  宮乃泉還領導組建了山東省衞生廳,兼任第一任廳長兼山東省立醫院院長。 [2] 
1949年9月,官乃泉調到上海工作,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衞生部副部長。在他的主持下,上海醫學院改為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宮乃泉兼任第一任院長;同時,將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合併成立為上海第二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宮乃泉兼任院長。在上海工作期間,他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並開辦農村衞生教學示範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他還主持成立了華東區製藥公司和華東區醫藥公司,以解決對藥品市場管理和原材料供應問題,緩解了當時藥品短缺情形,改變了藥品的混亂局面。他在上海成立《醫務生活》出版社,將設在濟南的《醫務生活》出版社改為分社,出版了譯著《蘇聯的醫學和保健》。 [2] 

宮乃泉建國之後

1951年,宮乃泉受命籌建軍事醫學科學院。該院於當年8月在上海正式宣佈成立,宮乃泉任首任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自此有了全軍軍事醫學最高研究機構。 [2] 
1952年,宮乃泉赴東北和朝鮮開展反細菌戰調查。這次調查得到國際科學委員會的承認,該委員會向全世界公佈了“黑皮書”。 [7] 
抗美援朝時期調查細菌戰的宮乃泉
1953年8月,宮乃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衞生部副部長,參與領導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301醫院)、北京整形外科醫院、上海急症外科醫院、傳染病醫院等多家醫院。 [2] 
1955年9月,宮乃泉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宮乃泉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57年反右運動中,宮乃泉受到錯誤處理。宮乃泉發表的三篇文章(《蘇聯軍醫教育》、《加強對護士工作領導》 和 《在整改中我們必須認真解決的幾個問題》)受到了批判,作了“反黨性質”、“嚴重右傾的錯誤”的結論。儘管當時劉少奇、陳毅、譚震林等同志為其擔保,仍受到留黨察看的處分,降職使用。 [2] 
1959年,宮乃泉任西藏軍區後勤部衞生處副處長。他在海拔很高,嚴重缺氧,條件極為艱苦的西藏開展工作。為籌建西藏軍區總醫院,在交通不便的條件下,他不辭辛苦的往返北京與拉薩之間。在宮乃泉的苦心策劃和親自指揮下,終於建成了第一流的建築、設備、技術、人才的西藏軍區總醫院,總醫院為西藏部隊衞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和邊防部隊傷病員的醫療預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宮乃泉曾很有風趣地説:“能為西藏部隊的建設做一些有益的事,就不虛此行了。”最後宮乃泉因為過度勞累而發生胃大出血,才被送回北京治療。後來由張雲逸建議,瀋陽軍區賴傳珠政委積極推薦,經中央軍委批准,才將宮乃泉於1961年末由西藏軍區調瀋陽軍區。 [2] 
1961年,宮乃泉任瀋陽軍區後勤部衞生部第一副部長。 [2] 
1962年,宮乃泉任瀋陽軍區後勤部衞生部部長。他到任後,首先發現東北部隊、醫院的業務技術人才數量少、質量低,與兄弟軍區比較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須首先解決技術人才問題。他在短短三四年時間裏從地方醫學院校要來多名大學畢業生,充實到軍區各醫院、各醫療衞生單位。同時,他還創建了軍醫學校,1963年至1964年共辦了兩期軍醫大專班和一期高級化訓班,一期高級護理班,並且抓緊以“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為中心的進行醫院管理。為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他擴充了醫院圖書館的建設;為了加強部隊衞生工作,他舉辦了兩期師(團)衞生科(隊)長訓練班,並認真貫徹了“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他還是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2] 
宮乃泉訪蘇留影
“文革”中,宮乃泉遭到迫害,被停止工作。 [2] 
1975年4月20日,宮乃泉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2] 
1979年,瀋陽軍區為宮乃泉徹底平反,恢復名譽,追認為革命烈士。 [2] 
宮乃泉建國後仍致力於衞生事業

宮乃泉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宮乃泉人物評價

洪學智為宮乃泉的題詞 洪學智為宮乃泉的題詞
宮乃泉是我國著名的軍事醫學家、軍事醫學教育家、戰傷外科專家、華東白求恩醫學院的創辦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奠基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及軍隊專科醫院的創建者和組建者、傑出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 [4]  劉少奇説:“乃泉同志像一把利斧,多硬的木頭,經他一劈,就裂為兩半,任何困難環境都阻擋不了他進行工作。”史沫特萊説:“宮乃泉是一位長着一副藝術家的頭腦和一雙手,富有才華而又極細心的人。” [3] 

宮乃泉相關書籍

《憶宮乃泉文集》 《憶宮乃泉文集》
《憶宮乃泉文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