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6個一級軍區之一,是華東地區最高軍事領率機關。1947年1月下旬,成立華東軍區,撤銷了新四軍、山東軍區、華中軍區番號。陳毅任司令員,饒漱石任政委。下轄膠東、渤海、魯中、魯南、蘇中、蘇北6個軍區。1949年6月,華東軍區與第三野戰軍領導機關合並,轄步兵、特種兵、院校,和山東、浙江、福建、蘇南、蘇北、皖南、皖北等軍區以及淞滬、南京警備區。1950年初,全區共120餘萬人。1955年2月,華東軍區番號撤銷,改建南京、濟南軍區。1956年4月又增設福州軍區。1985年7月,南京軍區與福州軍區合併為南京軍區。 [1]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
成立時間
1947年1月
組    成
山東軍區與華中軍區
司令員
陳毅
軍區首府
山東臨沂

目錄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是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區之一,領導和指揮華東地區所屬的人民武裝力量。 [2] 
1947年1月1月下旬至2月上旬,華東部隊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進行了統一整編,正式組成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建立中共華東野戰軍前敵委員會。新四軍和山東軍區、華中軍區、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番號同時撤銷(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名義保留到1947年下半年)。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總部機關均駐臨沂。
華東軍區由山東軍區、華中軍區合併組成。陳毅任司令員,饒漱石任政治委員,張雲逸任副司令員,黎玉任副政治委員,陳士榘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袁仲賢、周駿鳴任副參謀長,唐亮、張凱任政治部副主任。華東軍區轄魯南、魯中、膠東、渤海、蘇中、蘇北6個軍區和濱海軍分區、淮北支隊、東江縱隊(1946年7月5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2500餘人,由華南海運至煙台,列入山東軍區建制。1947年8月1日,東江縱隊改編為兩廣縱隊、華東軍政大學。)其中,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政治委員傅秋濤,副司令員郭化若、萬春圃,副政治委員張雨帆,參謀長趙一萍,政治部主任張雄。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政治委員嚮明,副司令員鄺任農、錢鈞,副政治委員高克亭,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培南,參謀長張仁初。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副司令員王彬,副政治委員金明,政治部主任賴可可。渤海軍區:司令員袁也烈,政治委員景曉村,副司令員宋時輪、廖容標、曾生,副政治委員王卓如,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周貫五。蘇中軍區由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兼。蘇北軍區由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兼。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由張雲逸兼任,副校長餘立金、曾生,政治部主任歐陽平。 [3] 
華東野戰軍由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和山東軍區主力部隊組成。陳毅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陳士榘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劉先勝、張元壽任副參謀長,鍾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陳毅擔任中共華東野戰軍前敵委員會書記。華東野戰軍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共9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後來又組建了第十一、第十二縱隊。
第一縱隊為原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副司令員何克希,副政治委員譚啓龍,參謀長張翼翔。第一縱隊下轄第一、第二、第三旅依次改稱第一、第二、第三師。原華中野戰軍第十三旅改稱獨立師,歸第一縱隊指揮。第二縱隊由原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及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3個團合編組成,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韋國清,副司令員張震,副政治委員康志強,參謀長詹化雨,政治部主任鄧逸凡。第四旅改稱第四師。第九縱隊3個團組成第五師。第九旅改稱第六師。第三縱隊由原山東野戰軍第八師和魯南軍區濱海警備旅合編組成,司令員何以祥,政治委員丁秋生,副司令員覃士冕,政治部主任劉春。第八師番號不變。濱海警備旅改稱第九師。3月,魯南軍區第十師調歸第三縱隊,改稱第七師。第四縱隊為原華中野戰軍第一師,司令員陶勇,政治委員王集成,參謀長梅嘉生,政治部主任劉文學。第一、第二、第三旅依次改稱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師。第六縱隊為原華中野戰軍第六師,司令員王必成,政治委員江渭清,副司令員皮定鈞,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陳時夫,參謀長杜屏。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依次改稱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師。第七縱隊為原華中野戰軍第七師,司令員成鈞,政治委員趙啓民,副司令員林維先,參謀長胡定千,政治部主任黃火星。第十九旅改稱第十九師。第五旅改稱第二十師。3月,以第二十師第五十九團和魯中軍區獨立第四、第六團合編組建第二十一師。第八縱隊由原魯中軍區第四、第九師和警備旅合編組成,司令員王建安,政治委員嚮明,副司令員孫繼先,參謀長張仁初,政治部主任王一平。三個師旅依次改稱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師。第九縱隊由原膠東軍區第五、第六師及警備第三旅合編組成,司令員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參謀長聶鳳智,政治部主任劉浩天。三個師依次改稱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師。第十縱隊由原渤海軍區第七、第十一師合編組成,司令員宋時輪,政治委員景曉村,副政治委員劉培善,參謀長趙俊,政治部主任蕭望東。第七師改稱第二十八師。第十一師改稱第二十九師。第十一縱隊為原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管文蔚,政治委員姬鵬飛,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胡炳雲,政治部主任李幹輝。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旅(注:第三十二旅於1947年5月組建)。第十二縱隊為原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陳慶先,政治委員曹荻秋,副司令員覃健、常玉清,政治部主任孫克驥,轄第六、第十、第三十旅。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所轄第六、第十、第三十旅,分別改稱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1947年8月,膠東軍區奉命將新編第五、第六、第七師分別改編為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師,組建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周志堅任司令員,廖海光任政治委員。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鋭霆,政治委員張藩,參謀長鍾國楚,政治部主任劉述周。轄榴炮團、野炮團、騎兵團、工兵營和特科學校。
華東野戰軍,除第十一、第十二縱隊在蘇中、蘇北堅持敵後鬥爭外,其餘均在山東執行內線作戰任務。
1949年6月,華東軍區與第三野戰軍領導機關合並,轄步兵、特種兵、院校,和山東、浙江、福建、蘇南、蘇北、皖南、皖北等軍區以及淞滬、南京警備區。1950年初,全區共120餘萬人。1955年2月,華東軍區番號撤銷,改建南京、濟南軍區。1956年4月又增設福州軍區。1985年7月,南京軍區與福州軍區合併為南京軍區。 [1]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總編:《軍事大辭海》上,長城出版社,2000年,第1028頁。
  • 2.    王曉梅,一凡主編:《不可不知的2000個軍事常識》,中央翻譯出版社,2009年,第122頁。
  • 3.    華東野戰軍、華東軍區正式成立  .山東黨史史志官方微信公眾號[引用日期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