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宋(拼音:sòng)是漢語通用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古字形上部為房屋側視形,下部為“木”。宋本義疑即居住,但更多的是用於國名、朝代名,也作姓氏用字。此外“宋”也指宋體字或宋刊本。
中文名
拼    音
sòng
部    首
五    筆
PSU [4] 
倉    頡
JD [4] 
鄭    碼
WDF [4] 
筆    順
點、點、橫鈎、橫、豎、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878) [1] 
平水韻
去聲第二·宋 [5] 
注音字母
ㄙㄨㄥˋ
總筆畫數
3+4(部首+部首外)
筆順編號
445123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四角碼
3090₄
統一碼
基本區 U+5B8B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會意字。“宋”字的甲骨文作圖1,上部為“”;下部是“”。上部“宀”的外觀像是圓錐房子的切面圖,“木”為一根頂梁的柱子,房檐中間由一根木柱撐起。考古發現,在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遺址發掘的一座房子與這種形制很相似:房屋中間有木柱支撐。頂部密佈木椽,以茅草、草泥塗之。“宋”字的本義應該就是這種原始的房屋,但是這個意思後世不見使用,一般都用作國名或姓氏。
“宋”字金文寫作圖3、4,與甲骨文相似,小篆字形沿襲金文,“宀”字像屋脊的部分變成一短畫,隸書、楷書將這一短畫寫作一點,同時筆畫也更加平直,結構由原來的半包圍結構變為上下結構。 [2]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Sòng)周代諸侯國名。故地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史記·殷本紀》:“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焉。”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桓帝時,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

(Sòng)南朝之一。公元420年晉北府兵將領劉裕代晉稱帝,國號宋,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劉宋



(Sòng)朝代名, 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後周稱帝,國號宋,定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公元1126年被金所滅後,次年趙構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稱帝,史稱南宋
the Song Dynasty
梁啓超《譚嗣同傳》:(嗣同)與楊鋭、 林旭、 劉光第同參預新,時號為“軍機四卿”。參預新政者,猶唐、 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也。
宋詞;宋儒
(Sòng)政權名。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輔公祏所建國號。公元623年建立,公元624年為唐所滅



(Sòng)政權名。元末紅巾軍劉福通等所建國號。公元1366年亡



(Sòng)姓氏用字,參看“宋姓



量詞
響度單位,一宋等於1000毫宋。1毫宋約相當於人耳剛能聽到的聲音響度
sone


(以上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宀部】蘇統切(sòng)
居也。從宀從木。讀若送。
【註釋】徐鉉等注:木者所以成室,以居人也。 [9] 

説文解字注

“凥也”注:此義未見經傳,名子者不以國,而魯定公名宋,則必取其本義也。
“從宀木,讀若送”注:蘇綜切。九部。 [10] 

廣韻

蘇統切,去宋心 ‖宋聲終部(sòng)
宋,州也,即閼伯之商丘也。微子封宋二十餘世,為齊楚魏所滅,魏得其梁、陳留,齊得濟陰、東平,楚得沛、梁,即今郡地是也。隋置宋州。《爾雅》曰:“宋有孟諸之藪。”今為睢陽縣地。又姓,取微子之所封,遂為氏,出西河、廣平、燉煌、河南、扶風五望。蘇統切。一。 [11]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宋;部外筆畫:4
《唐韻》《韻會》蘇統切。《集韻》蘇綜切,音送。《説文》:居也,從宀從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
又國名,微子所封地,即閼伯之商丘。《左傳·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虛也。
又州名,隋置宋為應天府,今河南歸德府是也。又姓。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宋字書寫筆順 宋字書寫筆順
“宀”扁“木”大。“宀”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木”,橫筆在橫中線,豎筆在豎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王力系統
s
董同龢系統
s
ôŋ
周法高系統
s
əwŋ
李方桂系統
s
əngwh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s
uoŋ
擬音/王力系統

s
uo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uo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uo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uo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二宋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蘇統切
suoŋ
集韻
去聲
二宋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蘇綜切
soŋ
禮部韻略


去聲





蘇統切

增韻


去聲





蘇統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東鍾

合口呼

全清

suŋ
中州音韻


去聲
東鍾





思綜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一送


全清
蘇弄切
suŋ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suŋ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suŋ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suoŋ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oŋ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oŋ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səŋ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soŋ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suŋ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soŋ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soŋ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sən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san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suŋ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suŋ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ʃʊŋ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ɬʊŋ
24
陰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ɔŋ
11
陰去
文讀
saŋ
11
陰去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oŋ
213
陰去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ouŋ
213
陰去
文讀
sœyŋ
213
陰去
白讀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ɔŋ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2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63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27
  • 4.      .漢典.2015-7-18[引用日期2015-07-18]
  • 5.    平水韻 二宋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26]
  • 6.    薛俊武著.漢字揆初 第2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2:86-87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38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237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01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26]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44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82
  • 1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30]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6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