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

鎖定
安東尼‧菲利普斯·範‧列文虎克(荷蘭語: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蘭貿易商與科學家,有光學顯微鏡之父的稱號。最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進了顯微鏡以及微生物學的建立。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列文虎克排名第四。
中文名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
外文名
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
國    籍
荷蘭
出生日期
1632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1723年8月26日
職    業
科學家、貿易商
主要成就
改進顯微鏡,建立微生物學
領    域
光學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簡介

安東尼‧菲利普斯·範‧列文虎克(荷蘭語: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蘭貿易商與科學家,有光學顯微鏡之父的稱號。最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進了顯微鏡以及微生物學的建立。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列文虎克排名第四。 [1] 
列文虎克去世後,因無人追隨其研究,微生物學進入黑暗時期。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生平

他經由手工自制的顯微鏡,首先觀察並描述單細胞生物,他當時將這些生物稱為“animalcules”。此外,他也是最早紀錄觀察肌纖維細菌精蟲微血管血流的科學家。列文虎克觀察自己的精液,在顯微鏡觀察下從中發現精細胞,他自認這是他生涯中的重大發現,並觀察兩棲類軟體動物、鳥類、魚類哺乳動物的精細胞,獲致一個新的結論,受精就是在精細胞穿進卵中而發生的。
在他的一生當中磨製了超過500個鏡片,並製造了400種以上的顯微鏡,其中有9種至今仍有人使用。 [1]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是一種利用光學透鏡產生影像放大效應的顯微鏡
物體入射的被至少兩個光學系統(物鏡目鏡)放大。首先物鏡產生一個被放大實像,人眼通過作用相當於放大鏡的目鏡觀察這個已經被放大了的實像。一般的光學顯微鏡有多個可以替換的物鏡,這樣觀察者可以按需要更換放大倍數。這些物鏡一般被安置在一個可以轉動的物鏡盤上,轉動物鏡盤就可以使不同的物鏡方便地進入光路,物鏡盤的英文是Nosepiece,又譯作鼻輪
十八世紀,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已經提高到了1000倍,使人們能用眼睛看清微生物體的形態、大小和一些內部結構。直到物理學家發現了放大倍率與分辨率之間的規律,人們才知道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是有極限的,分辨率的這一極限限制了放大倍率的無限提高,1600倍成了光學顯微鏡放大倍率的最高極限,使得形態學的應用在許多領域受到了很大限制。
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受到光波長的限制,一般不超過0.3微米。假如顯微鏡使用紫外線作為光源或物體被放在油中的話,分辨率還可以得到提高。光學顯微鏡依樣品的不同可分為反射式透射式。反射顯微鏡的物體一般是不透明的,光從上面照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的光進入顯微鏡。這種顯微鏡經常被用來觀察固體等,多應用在工學、材料領域,在正立顯微鏡中,此類顯微鏡又稱作金相顯微鏡。透射顯微鏡的物體是透明的或非常薄,光從可透過它進入顯微鏡。這種顯微鏡常被用來觀察生物組織。
光學顯微鏡依其聚光鏡(condenser)和物鏡(Objective)的設計,可用來觀察不同的樣品。明視野(Brightfield)用來觀察薄的染色生物組織樣品,暗視野(Darkfield)功能的視野下,背景為黑色,能突顯樣品的細微面貌,觀察未染色樣品時,如活細胞,可利用相位差(Phase)功能。另外還有微分干涉差(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功能,都常搭配在光學顯微鏡上。
依光源的不同,還有熒光顯微鏡共聚焦顯微鏡等類別。2014年10月8日,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艾力克·貝齊格(Eric Betzig),W·E·莫爾納爾(William Moerner)和斯特凡·W·赫爾(Stefan Hell),獎勵其發展超分辨熒光顯微鏡(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這將帶來光學顯微鏡進入納米級尺度中。 [1]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門學科。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簡單的真核生物。目前,微生物學的最主要工作是用生物化學遺傳學方法完成的。由於很多病原(像是造成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病毒、真菌、線蟲、細菌)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微生物,微生物學也和病理學、免疫學流行病學密切相關。微生物學家對生物學醫學做出過基礎性貢獻,尤其在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 [2] 

安東尼·範·列文虎克相關條目

  • 揚·維梅爾
參考資料
  • 1.    Fournier, Marian: The Fabric of Life: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Seventeenth-Century Microscop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801851384)
  • 2.    Robertson, Lesley; Backer, Jantien et al.: Antoni van Leeuwenhoek: Master of the Minuscule. (BRILL, 2016, ISBN 978-900430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