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受精

(全面性教育相關名詞)

鎖定
受精(Fertilization)是指卵細胞和精子融合為受精卵的過程,也稱作配子結合或受胎,一般於排卵後的6~7天,發生在女性輸卵管中 [1]  。受精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大量獲能的精子接觸到卵細胞周圍的放射冠而釋放頂體酶,解離放射冠的卵細胞;第二階段是頂體酶溶蝕放射冠和透明帶的過程,即頂體反應(acrosome reaction);第三階段是精子頭側面的細胞膜與卵細胞的細胞膜融合,隨即精子的細胞核及細胞質進入卵細胞內,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膜融合為一體,這一階段發生了透明帶反應(zona reaction) [2] 
精子獲能(Capacitation)是指精子經過女性生殖道時,精子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變化,使精子獲得參與受精的能力 [1]  。精子獲能是精子成熟的必要步驟,精子獲能之後才能使卵細胞受精 [3]  。頂體反應是獲能後的精子接觸卵細胞時,釋放頂體酶,溶蝕卵細胞外層的放射冠和透明帶的過程 [4]  。卵細胞和精子接觸後,卵細胞淺層的皮質顆粒(cortical granule)釋放溶酶體酶引起透明帶反應,起到阻斷多精受精和促進卵細胞進一步發育的作用 [2]  。正常情況下受精發生在女性體內,醫學條件下的體外受精用於人工輔助生殖 [5] 
受精是人類的重要生殖過程,而生殖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對人類生殖過程的學習有助於兒童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性別觀念與生命觀念,愛護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知道敬畏生命。
中文名
受精
外文名
Fertilization
別    名
配子結合
別    名
受胎
受孕
概    念
指卵細胞和精子融合為受精卵的過程
意    義
產生新的生命

受精定義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精子穿入卵細胞及兩者融合的過程,一般於排卵後的6~7天發生在女性輸卵管的壺腹部 [1]  。受精多數在排卵後數小時內發生,一般不超過24小時 [6]  。開始受精標誌是卵細胞的卵黃膜和透明帶間隙中有第二極體出現,完成受精標誌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4]  。正常情況下受精發生在女性體內,醫學條件下的體外受精用於人工輔助生殖 [5]  。受精一方面恢復了染色體雙倍體數目,保證了雙親的遺傳作用;另一方面,受精可以把生殖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同源重組,獲得遺傳物質變化和個體發生過程中產生的變異遺傳下去,保證了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在生物進化上具有重要意義 [7] 

受精受精條件

受精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需要滿足諸多條件。首先,女性的卵巢需要能排出健康成熟的卵細胞,男性的睾丸能產生正常的精子。其次,男性的輸精管道和女性的生殖道通暢,精子才能通過正常排出並進入女性生殖道與卵細胞結合。發育正常並已獲能的精子與發育正常的卵細胞在限定的時間相遇是受精的基本條件 [2] 

受精卵細胞的形成

卵細胞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呈圓球形,直徑約1毫米。內層為細胞核與卵細胞質以及卵細胞膜,外層有透明帶和放射冠,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 [8]  。卵細胞由卵泡發育而來,女性胎齡在5個月時卵泡數達到最多,約700萬個,到出生時減少到200萬個,性成熟時僅剩下約40萬個 [1]  ,而女性一生排出的具有生育功能的成熟的卵細胞約為300~400個 [9] 
卵細胞結構圖 來源於百度圖庫 卵細胞結構圖 來源於百度圖庫
卵細胞由女性性腺即卵巢產生。出生後6個月時,所有的原始卵泡都發育轉化為初級卵泡,並長期停滯發育。青春期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恢復發育,進行第一次減數分裂,排出第一極體,成為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並隨即開始第二次減數分裂,但停滯在分裂中期。第一次減數分裂在卵巢內完成,卵巢排卵將次級卵母細胞及外周的透明帶和放射冠排出。如受精發生,則次級卵母細胞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排出第二極體,成為成熟卵,又稱卵子。如沒有受精,則卵細胞死亡、溶解 [1] 
卵巢及各級卵泡結構示意圖 來源於《生理學》人衞第9版教材 卵巢及各級卵泡結構示意圖 來源於《生理學》人衞第9版教材 [1]
生育期女性每隔28天左右排一次卵,兩側卵巢交替進行,一般一次只排一個卵細胞,少數情況下能同時排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卵細胞,排卵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的第14天左右;一個卵細胞排出後約可存活24~48小時,若在這48小時內未能與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便在48~72小時後自然死亡 [2] 

受精精子的形成

男性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由精原細胞(spermatogonium)形成精子的過程稱精子發生(spermatogenesis)。精子發生和形成須在低於體温2~3℃的環境中進行,需要64±4.5天方可完成。此過程經歷了精原細胞增殖、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和精子形成3個階段,依次分化為: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和精子 [1] 
精子發生示意圖 來源於《生理學》人衞第九版教材 精子發生示意圖 來源於《生理學》人衞第九版教材 [2]
男性丸裏有許多彎彎曲曲的曲細精管。曲細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細胞。精原細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細胞,每個精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都與體細胞相同。精母細胞由精原細胞發育 [1]  而來。精母細胞產生後,進入生長期,體積增大,分化為初級精母細胞。初級精母細胞第一次減數分裂後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繼續進行減數分裂,形成兩個精子細胞。精子細胞不再分裂,由圓形細胞逐漸轉變為蝌蚪狀的精子,這一過程便是精子發生,也稱為精子變態 [2]  。人的精子失去大部分胞質,分為頭部和尾部。精子頭部前三分之二有呈帽狀的頂體結構,其中包含很多酶類,主要有蛋白水解酶和透明質酸酶,將在受精過程中發揮作用。精子尾部為一長長的鞭毛,其擺動與精子運動相關 [1] 
睾丸與附睾模式圖 來源於《組織學與胚胎學》人衞第9版教材 睾丸與附睾模式圖 來源於《組織學與胚胎學》人衞第9版教材 [2]

受精受精環境

精子射入陰道後,需要經過子宮頸、子宮腔、輸卵管到達受精部位,受精過程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女性排卵後,卵細胞經過逐步發育,在到達輸卵管時形成次級卵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在輸卵管內遇到精子,則被一羣精子包圍,其中只有一個精子能鑽入卵細胞內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輸卵管內一邊發育一邊逐漸向子宮腔移動,最終到達子宮腔植入到子宮內膜裏,並不斷地吸取營養逐漸發育為成熟的胎兒 [1] 
女性生殖器官示意圖 來源於百度圖庫 女性生殖器官示意圖 來源於百度圖庫
輸卵管具有輸送卵細胞,為精子和卵細胞提供受精場所的作用。輸卵管為女性一對細長而彎曲的肌性管道,有豐富的彈性組織、血管和淋巴管,長10~12cm,直徑約5mm,位於子宮底兩側,包裹在子宮闊韌帶上緣內。自子宮兩角分別伸展至左、右卵巢。只有輸卵管暢通才能保證卵細胞和精子能夠相遇,輸卵管阻塞、粘連或積水可能導致卵細胞和精子無法結合,引起不孕症 [10] 

受精受精時間

研究證明,在最佳生育年齡進行生育有利於將生育風險降到最低 [11]  。在排卵期時應綜合各方面的條件,選擇最理想的受精日,增大受精幾率。因為卵細胞和精子排出後,存活時間有限,因此一般説來從排卵前3天至排卵後1天發生性交最容易受孕,性交時間過早過晚都不易讓卵細胞和精子相遇受精 [12]  。排卵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的第14天左右,一個卵細胞排出後約可存活24~48小時,若在這48小時內未能與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便在48~72小時後自然死亡 [2] 
精子從陰道到達輸卵管的時間,最快僅數分鐘,一般需要1~1.5小時。到達輸卵管的這些精子,3天后就失去與卵細胞結合的能力。卵細胞排出後被輸卵管傘捕獲而進入輸卵管。卵細胞排出後24小時以內,如在輸卵管中遇到精子,則會被一羣精子包圍,其中只有一個精子能鑽入卵細胞內受精。大約在受精後6~7天,受精卵在輸卵管內一邊發育一邊逐漸向子宮腔移動,至11~12天即可到達子宮腔植入到子宮內膜裏,並不斷地吸取營養逐漸發育成熟的胎兒 [1] 

受精受精過程

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壺腹部相遇時尚不能立即結合,首先精子的頂體外膜與頭部的細胞膜融合、破裂,將頂體酶釋放出來,誘發頂體反應,促進精子穿過放射冠和透明帶。精子穿過透明帶後,精子頂體後膜與卵細胞膜接觸融合,精子頭部物質進入卵細胞,卵細胞迅速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釋放出第二極體,雌原核與雄原核逐漸形成並融合 [1]  。同時,精子進入卵細胞後,觸發卵內的皮質反應,卵細胞周圍的顆粒細胞立即釋放出蛋白水解酶,這些酶通過頂體反應時產生的裂隙擴散至透明帶,使透明帶中的蛋白質變性而變硬,阻斷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帶 [13]  。 另外,在頂體前端還有一種結合蛋白,可以特異性地與卵黃膜上的受體結合,這種識別能力使精子僅能與同種動物的卵受精 [14] 

受精精子獲能

精子經過女性生殖道或穿越卵丘時,包裹精子的外源蛋白質被清除,精子質膜的理化和生物學特性發生變化,使精子獲能而參與受精過程。精子獲能是精子在受精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指精子獲得穿透卵細胞能力的生理過程。儘管精子在附睾內已經獲得了運動能力,但由附睾分泌的一種物質附於精子表面,抑制了受精能力。精子進入雌性生殖道以後,發生一系列形態及功能變化,精子才具有真正的受精能力,這就是精子獲能 [1]  。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包括:膜流動性增加、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胞內cAMP濃度升高、表面電荷降低、質膜膽固醇與磷酯的比例下降和遊動方式變化等。通過精子獲能.可以去除精子表面的覆蓋物,暴露出精子膜表面與卵細胞相識別的位點。精子獲能後,精子頭部出現流動性不相等的區域。為精子膜與頂體膜融合做好準備.精子頂體後區膜的流動性加大。為與卵膜結合做準備 [7] 

受精頂體反應

頂體(acrosome)是覆蓋於精子頭部細胞核前方、介於核與質膜間的囊狀細胞器,其本質是來源於高爾基體的特化的溶酶體,外包單層膜,呈扁平囊狀,內含糖蛋白和多種水解酶,是頂體反應相關酶的儲存場所 [1]  。頂體反應是指精子獲能後,在輸卵管壺腹部與卵相遇後,頂體開始產生的一系列改變;具體地説,就是精子釋放頂體酶,溶蝕放射冠和透明帶的過程 [15] 
獲能的精子與卵細胞相遇後,二者的接觸啓動了頂體反應。精子頭部的頂體外膜與卵細胞膜融合、破裂,形成許多小孔,釋放出包含多種蛋白水解酶的頂體酶,使卵細胞外圍的放射冠及透明帶溶解。一旦放射冠產生裂隙,精子便依靠其尾部的擺動,穿過透明帶到達卵細胞表面,使卵細胞膜伸出微絨毛將精子牢牢抓住;隨着卵細胞膜的腫脹,精子逐漸被吞進卵細胞內並繼續一系列反應,完成受精作用 [13] 
卵細胞與精子相互作用示意圖 來源於《生理學》人衞第九版教材 卵細胞與精子相互作用示意圖 來源於《生理學》人衞第九版教材 [1]

受精卵細胞激活

精子一旦與卵細胞接觸,卵細胞本身也發生一系列的激活變化,表現為皮質反應和透明帶反應,起到阻斷多精受精和激發卵細胞進一步發育的作用。
皮質反應發生在精卵細胞融合之際,自融合點開始,皮質顆粒破裂,其內含物外排,由此波及整個卵細胞的皮層。皮質反應是受精作用的反應之一,主要是防止多精受精 [16]  。當精子進入卵細胞後刺激卵細胞的外膜出現封閉,透明帶變硬,從而阻止其他的精子再次進入與卵細胞進行結合。精子進入卵內使卵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卵細胞細胞核的染色體隨即解聚形成雌原核 [1] 
卵細胞和精子結合過程 來源於百度圖庫 卵細胞和精子結合過程 來源於百度圖庫

受精精卵結合

卵細胞受精之前,代謝水平很低,無DNA的合成活動,RNA和蛋白質的合成都極少。因此排出的卵細胞,如果未受精,很快就死亡。當精子與卵細胞表面結合時,卵細胞的代謝速率迅速提高,並開始合成DNA [17]  。進入卵細胞的精子細胞核在卵細胞進行第二次減數分裂時也解聚形成雄原核,卵細胞的細胞核在完成兩次減數分裂之後,形成雌原核。雌原核和雄原核相遇,開始融合,即兩核膜融合成一個,兩核並列,核膜消失,雌雄原核形成一個新的細胞,即合子(zygote)23對染色體組合在一起,以建立合子染色體組,受精至此完成 [1] 

受精受精方式

通常,只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內完成受精,稱為單精受精。卵細胞一旦與精子接觸,就立即被激活併產生一系列相應的變化,阻止其他的精子入卵。如果因為卵細胞的成熟程度不適當等原因,而有一個以上的精子進入這類卵細胞,即所謂的病理性多精受精,則卵裂不正常,胚胎畸形發育。有些卵細胞在正常受精情況下,可以有一個以上的精子進入卵細胞,但只有一個精子的雄性原核能與卵細胞的雌性原核結合,成為合子的細胞核,其餘的精子逐漸退化消失,稱生理性多精受精 [18] 

受精體內受精

精子從男性生殖道進入到女性生殖道,逐漸抵達受精地點(如子宮或輸卵管),在那裏精卵相遇而融合的,稱體內受精 [19]  。一般情況下人類進行體內受精。體內受精一般在輸卵管壺腹部進行。射入陰道的精子,靠本身的運動和射精後引起的子宮收縮,被運送到子宮,進入輸卵管,獲得使卵細胞受精的能力。排出的卵,靠輸卵管傘端汲取、輸卵管蠕動及其上皮細胞纖毛擺動,被運送到輸卵管壺腹部。當精子與卵細胞接觸時,受精作用開始 [1] 

受精體外受精

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是指精子和卵細胞在體外人工控制的環境中完成受精過程的技術。由於它與胚胎移植技術(external fertilization,ET)密不可分,又簡稱為IVF-ET。在生物學中,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到母體後獲得的動物稱試管動物(test-tube animal) [20]  。這項技術成功於20世紀50年代,在最近20年發展迅速,現已日趨成熟而成為一項重要而常規的動物繁殖生物技術。
體外受精示意圖 來源於百度百科 體外受精示意圖 來源於百度百科
在不孕症治療中,體外受精技術是與胚胎移植技術相關聯的。當受精卵在人工孵育的條件下經過分裂,達到8~16個卵裂細胞時,再用人工方法移入分泌期的女性子宮內,使孕卵着牀 [21]  。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的結合,就是人們通俗説的“試管嬰兒”技術,隨着科學的發展,這一技術在不孕症治療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受精單精受精

單精受精(monospermy)是指單精子受精,即1個精子進入卵細胞內完成受精作用。人的卵細胞是單精受精,卵細胞一旦與精子接觸,立即被激活而產生相應的變化,以阻止別的精子再進入卵內。一種是卵質膜閉鎖,即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後,卵細胞的質膜迅速出現瞬間的去極化作用,形成對多精入卵的暫時性阻斷;受精膜的形成,也有阻止多精入卵的作用。另一種是透明帶反應,卵皮質顆粒內含物釋放入卵周隙,誘發了透明帶反應,使精子受體失活和透明帶硬化(即水解和改變透明帶的糖蛋白分子),阻止多餘精子穿過透明帶 [2] 

受精多精受精

多精受精(polyspermy)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精子同時進入一個卵細胞並參與受精的過程。多精受精會導致三原核或多原核受精卵形成,2倍或多倍染色體胚胎形成,此時正常卵裂可以發生,胚胎種植亦可以發生,但此類胚胎最終以流產、葡萄胎或多倍體畸形兒出生而告終。導致多精受精的原因包括:卵細胞未成熟或過熟;精子聚集或濃度過高;透明帶異常等 [22] 
未成熟卵細胞可能由於皮質顆粒缺乏等缺陷而不能發生完善的皮質反應和透明帶反應;過熟的卵母細胞可以正常受精,但他們的發育能力顯著降低。
精子數量的增多或濃度的增加可致卵母細胞皮質顆粒釋放延遲,從而導致多精受精的高發。有研究發現多精受精率隨精子濃度的升高而升高。
異常的透明帶可能會與精子膜融合,不能正常的發生透明帶反應,無法阻斷多精受精。
其他因素如卵泡液中高孕酮和高雄激素水平、精卵孵育條件不當,試管嬰兒過程中的體外操作等都有可能影響到卵母細胞的正常受精。總之,正常受精需要完全成熟且透明帶正常的卵母細胞、理想的精子濃度、優化的培養基及培養條件等,任何條件的改變都可能會造成多精受精發生的可能 [23] 

受精受精的意義

生殖(reproduction)對於人的繁衍、遺傳信息的傳遞、動物的進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受精是生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第一,受精一方面恢復了染色體雙倍體數目,保證了雙親的遺傳作用;另一方面,受精可以把生殖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同源重組,獲得遺傳物質變化和個體發生過程中產生的變異遺傳下去,保證了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在生物進化上具有重要意義 [7]  。第二,受精決定了新個體的遺傳性別,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發育為男性;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發育為女性。第三,精子進入卵細胞,使原本相對靜止的卵細胞轉入旺盛的能量代謝與生化合成,受精卵開始進行細胞分裂,啓動了胚胎髮育的過程 [2] 

受精受精研究歷史

1875年,德國生物學家赫特維希(Oscar Hertwig)首先在海膽上發現從精子入卵至雌雄兩原核融合的受精過程 [24]  ,胚胎學上爭論200餘年的唯卵和唯精學説,至此才得到合乎事實的解答。1883年比利時生物學家貝內登(Beneden, Edouard Joseph Louis Marie van)發表二價馬副蛔蟲受精細胞學的研究論文,肯定了赫特維希的在遺傳上父母貢獻均等的理論,並使精、卵合作的研究更為深入。在馬副蛔蟲合子第一次分裂的紡錘體上,可看到四條染色體,其中兩條來自父方,兩條來自母方。因此,他認為染色體有定形、有定性、有定數、有系統,父母的染色體通過精卵的融合傳給子代 [25]  。後來,德國生物學家博韋裏(Boveri Theodor)在馬副蛔蟲上的工作進一步鞏固了上述理論,把染色體看作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26] 
20世紀以來,學界進行了一系列受精作用的形態學研究。學者們敍述了原核與染色體的發育與形態,並講解了精子在卵細胞內與卵細胞內部的情形與發展。1951年,生物學家張明覺和奧斯汀(C.R.Ausdn)分別同時提出精子必須在雌體生殖道逗留一段時間,獲得穿入卵細胞的能力——獲能,才能有效地使卵細胞受精。精子獲能的發現使人們找到過去哺乳類卵子離體受精不成功的原因,從而把人類受精的研究推向一個新階段 [27] 

受精相關研究

受精受精率

體外受精時,卵細胞取到體外以後,經過IVF(所謂“一代試管”)或者ICSI(所謂“二代試管”)方式進行受精,受精卵數量/卵細胞數或MII(停留在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的卵母細胞)卵細胞數就是受精率,IVF受精率一般要達到65%以上,ICSI受精率一般要達到75%以上。如果正常受精率小於30%,則屬於受精率偏低,需要檢查卵細胞成熟度、精子活力,下次再行體外受精時,可能要改行ICSI或者卵細胞激活(ICSI受精完全失敗者) [28] 
正常成年男子一次射出的精液量為2~6毫升,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應在6000萬以上,有活動能力的精子達60%以上,異常精子在30%以下。如精子達不到上述標準,就不容易實現受精。月經正常的女性,每個月經週期都有一個健康成熟的卵細胞排出,且卵巢功能正常才能確保受精率 [29]  [30] 

受精受精機制

受精機制的研究,是人類有效掌握和控制有性生殖動物繁殖和育種的基本保證之一 [18]  。人類“試管嬰兒”的誕生只是少數成功的事例。由於受精和進一步正常發育機制方面尚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許多動物的體外受精的嘗試均遭失敗。這些失敗表明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31] 

受精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最基本的條件是女性至少有一邊的輸卵管是完全通暢的,女方有自發排卵或經促排卵治療可以排卵;而男性的精子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活精子。一般來説,要想成功做到人工授精受孕,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人工授精技術指以非性交方式將精子置於女性生殖道內(多為陰道內和宮腔內),使精卵結合達妊娠生育的一種輔助生殖醫學技術。人工授精包括供精人工授精和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是指使用別人的精液人工授精,主要適用於:男方患無精症或重少精症而久治不愈者;近親結婚不宜生育者;輸精管結紮術後不可逆者;男方患有遺傳病或智力、體格狀況嚴重低下者;免疫性不孕、不育或男生殖力低下而生育要求強烈者;RH血型因素不合者。試管嬰兒是從卵巢內取出幾個卵細胞,在實驗室裏讓它們與男方的精子結合,形成胚胎,然後轉移胚胎到子宮內,使之在女性的子宮內着牀、妊娠 [32] 

受精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我國一些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中涉及到了與人工授精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的內容。其中《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2001)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2003修訂)規定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和管理辦法、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等內容,保證人工授精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有效、合法開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益。

受精《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

第三條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應當在醫療機構中進行,以醫療為目的,並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倫理原則和有關法律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第十五條
實施供精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的醫療機構應當與衞生部批准的人類精子庫簽訂供精協議。嚴禁私自採精。
醫療機構在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時應當索取精子檢驗合格證明 [33] 

受精《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

一、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倫理原則
(一)有利於患者的原則
3.不育夫婦對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過程中獲得的配子、胚胎擁有其選擇處理方式的權利,技術服務機構必須對此有詳細的記錄,並獲得夫、婦或雙方的書面知情同意。
4.患者的配子和胚胎在未徵得其知情同意情況下,不得進行任何處理,更不得進行買賣 [34] 

受精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受精是人類生殖過程之一,會在生殖健康與人的生命週期等教育內容中呈現。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小學健康教育規範》(2011)與《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均有關於生長髮育和生殖健康教育的要求。讓學生了解生育與成長的基本過程,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受精《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水平二(小學3~4年級)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人的生命週期包括誕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 [35] 

受精《中小學健康教育規範》(2011)

水平一(小學1~2年級)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初步瞭解生命孕育常識,知道“我從哪裏來” [36] 
水平二(小學3~4年級)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瞭解人的生命週期包括誕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 [34] 

受精《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性與生殖健康
• 性與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識 [37] 

受精《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 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38] 

受精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

受精學習目標

瞭解人類的生殖過程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兒童青少年對人類生殖過程的學習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性別觀念、生命觀念,愛護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知道敬畏生命。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生殖器官”、“生殖健康”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6“人體與發育”、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部分,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及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39] 
核心概念6:人體與發育
主題1:性與生殖解剖及生理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女性月經週期中的排卵和男性精子的產生與射精,是生殖過程中不可缺失的環節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生殖所需的關鍵身體機能(例如:月經週期、精子的產生和射精)(知識);
  • 解釋在生殖過程中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態度);
  • 對月經週期或射精是如何發生的這一問題的理解表示出信心(技能) [37] 
主題2:生殖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並在子宮着牀是懷孕的開始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生殖的過程,特別強調懷孕過程需要一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結合並在子宮着牀(知識)。
要點:懷孕一般持續40周,在懷孕期間,女性的身體會經歷很多變化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女性在懷孕期間身體經歷的變化(知識);
  • 表達自己對於女性懷孕期間的身體變化有何種感受(技能) [37]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精子必須恰好和卵細胞結合並着牀才能導致懷孕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生殖的必要步驟(知識);
  • 瞭解在發生性交行為時,如果男性的陰莖在女性陰道內射精,就可能導致懷孕(知識);
  • 回憶性交行為並不必然導致懷孕(知識)。
要點:女性月經週期分為多個階段,其中包括最容易受孕的排卵期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月經週期,包括月經週期中最容易受孕的階段(知識);
  • 瞭解激素的變化會調節月經週期,影響容易受孕的時期(知識);
  • 認同月經週期的規律(態度);
  • 反思自己對月經的感受(技能) [37]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並非所有人都有生育能力,想要懷孕的人可以嘗試用一些方法來解決不孕不育的問題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沒有生育能力但希望懷孕的人可以有哪些選擇(知識);
  • 認識到不孕不育問題的解決有可選方案(態度);
  • 對有生育需求但面臨不孕不育問題的人能夠表達共情(技能) [37] 
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
主題1:懷孕與避孕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懷孕是一個自然的、且可以被計劃的生理過程
學習者將能夠:
  • 瞭解受孕始於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並在子宮着牀(知識);
  • 解釋懷孕和生殖都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並且人能夠計劃自己的懷孕時間(知識);
  • 解釋所有孩子都應該被需要並且得到照顧和愛(態度);
  • 認識到並非所有夫妻都有孩子(知識) [37] 

受精與受精相關的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1:精子和卵細胞的大小有差異嗎?
有差異。成熟的卵細胞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直徑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細胞是精子,全長只有60微米。為了便於卵細胞和精子相遇結合,小個體精子有較好運動能力,便於活動去尋找卵細胞,這樣更有利於生存 [2]  。上世紀90年代,英國牛津大學的哈米爾頓教授提出的細胞質非對稱性,又對此做出了新的解釋,他認為這種個體差異是為了避免卵細胞和精子間鬧“糾紛”,具體原因主要在精子身上,因為它們失去了以線粒體DNA為首的細胞質遺傳基因。如果卵細胞、精子都有細胞質遺傳基因,結合以後就會互相猛攻對方的遺傳基因,為避免這種混亂,結合之前,精子就很大度地事先解除了自己的細胞質遺傳基因,而只帶有核遺傳基因,因此精子的大小遠小於卵細胞 [40] 
常見疑問2: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有什麼區別?
同卵雙胞胎即單卵雙胞胎,是一個精子與一個卵細胞結合產生的一個受精卵。這個受精卵一分為二,形成兩個胚胎。由於他們出自同一個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樣的染色體和基因物質,因此他們性別相同,外貌相似,有時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難以分辨。
異卵雙胞胎在受精時存在兩個卵細胞分別和兩個精子結合,然後分別發育成兩個獨立的個體,長大後差異比較大,並且可以為同性也可以為異性,異性的異卵雙胞胎稱為龍鳳胎。他們在發育過程中有各自獨立的胎膜、胎盤和臍帶。異卵雙胞胎是因為母親的卵巢同時排出兩個卵細胞,並且分別受精成胎 [15] 
參考資料
  • 1.    朱大年, 王庭槐. 生理學.第8版[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
  • 2.    鄒仲之, 李繼承. 組織學與胚胎學.第9版[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
  • 3.    Lozano GM, Bejarano I, Espino J, González D, Ortiz A, García JF, Rodríguez AB, Pariente JA. Density gradient capacitation is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to improve fertilization and to reduce DNA fragmentation positive spermatozoa of infertile men. Anatoli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9, 3 (1): 1–7.
  • 4.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美術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生物 選修3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5.    黃國寧, 孫海翔.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實驗室技術[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2.
  • 6.    王澤華. 婦產科學(第5版)[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4.
  • 7.    韓之明,孫青原.哺乳動物的受精[J].生物學通報,2010,45(9):5-8.
  • 8.    秦雲華編著,懷孕詞典 280天妊娠分娩知識百科,新世界出版社,2012.06
  • 9.    徐傑, 蔡昱. 婦科病中西醫實用手冊[M].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4:13.
  • 10.    高惠娟, 蔡婕, 黃荷鳳. 不孕患者輸卵管炎症的處理以及後續治療[J]. 實用婦產科雜誌, 2005.
  • 11.    盧彥平, 李寶蓮, 翁霞雲. 不同年齡組初產婦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分析[J]. 中國優生優育, 2000.
  • 12.    張琴. 男性生育年齡與優生[J]. 解放軍健康, 2003, 000(002):18-18.
  • 13.    王玢,左明雪. 2001.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21.
  • 14.    許崇任,程 紅. 2007.動物生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02~306.
  • 15.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人教網[引用日期2015-08-28].
  • 16.    黃荷鳳. 鈣在卵母細胞成熟和卵子激活中的作用[J]. 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 1996.
  • 17.    於梅. 高中生物(選修3)[M].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 18.    陳大元. 受精生物學[M]. 科學出版社, 2000.
  • 19.    劉斌編. 體內受精與胚胎移植[M]. 人民衞生出版社, 1990.
  • 20.    Grobstein, Clifford. (1979). External Human Fertilization.Scientific American. 240. 57-67. 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79-57.
  • 21.    吳效科. 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 1995.
  • 22.    金海霞, 孫瑩璞. 多精受精原因和機理[J]. 生殖醫學雜誌, 2011(02):90-92.
  • 23.    多精子受精,問題很嚴重?  .知乎.2020-10-14[引用日期2021-07-03]
  • 24.    Oscar Hertwig (1849–1922). Nature 163, 596 (1949).https://doi.org/10.1038/163596a0.
  • 25.    Britannica, T.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Invalid Date). Edouard vanBenede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douard-van-Beneden.
  • 26.    Boveri T: Befruehtung Ergebn Anat Entwgeseh 1:364,386,1891
  • 27.    張民覺.研究哺乳動物受精作用的歷史與背景[J].生理科學進展,1983(04):289-293.
  • 28.    錢憲明, 匡延平, 吳乾渝,等. 精子形態、頂體反應與卵子受精率的相關性研究[J].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 026(005):10-12.
  • 29.    張樹成, 王弘毅. 1981~1996年我國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質量的變化分析[J]. 生殖與避孕, 1999, 019(001):27-33.
  • 30.    李維娜, 朱文兵, 唐章明,等. 16835例中國不育男性的精液質量分析[J].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 39(2):157-160.
  • 31.    喬傑.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新進展[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 2008, 24(001):33-34.
  • 32.    清月. 現代輔助生殖技術[J]. 健康必讀, 2005(2):12-13.
  •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906.htm.
  • 34.    衞生部. 衞生部關於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的通知[EB/OL]. (2003-09-30). http://www.nhc.gov.cn/qjjys/s3581/200805/f69a925d55b44be2a9b4ada7fcdec835.shtml
  • 3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 3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中小學健康教育規範[Z]. 2011-12-30.
  • 3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17-06-14.
  • 38.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Z]. 2018-09-25.
  • 3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
  • 40.    嚴久. 《中國大百科全書》[J]. 辭書研究, 1993(6):41-4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