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邵

(三國時期吳國首任丞相)

鎖定
孫邵(163年-225年),一作孫劭 [4]  ,字長緒,青州北海國人(今山東濰坊市昌樂縣西)。原為北海相孔融功曹,被孔融稱讚為可任朝廷要職的人才,後隨劉繇到達江東,繼而輔佐孫權。孫權稱吳王后,孫邵成為吳國首任丞相,數年後病逝。 [3] 
全    名
孫邵
別    名
孫劭
長緒
所處時代
東漢—三國
出生地
青州北海國(今山東濰坊市)
出生日期
163年
逝世日期
225年
最高官職
丞相
爵    位
陽羨侯

孫邵人物生平

孫邵身長八尺,曾擔任北海相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稱讚為“廊廟才也。”後來跟隨劉繇到達江東。 [3]  [4] 
孫權統事時,孫邵多次上陳便宜之策,提議應該向朝廷進貢,孫權隨即聽從。孫邵被拜為廬江太守,之後又轉任車騎將軍長史。 [3] 
三國志14孫邵 三國志14孫邵
孫權成為吳王后,孫邵與張昭滕胤殷禮仿效周、漢舊制,撰定吳國的朝儀制度(注:《吳錄》作“孫紹”;《文士傳》、《建康實錄》則皆作“孫邵”)。 [5-7]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開始設置丞相,孫邵成為吳王國的首任丞相。 [8] 
黃武二年(223年)四月,孫邵、陸遜等羣臣上表勸孫權即帝位,孫權不從。 [9] 
在黃武之初,孫邵為丞相、威遠將軍,封陽羨侯。後來張温暨豔上奏其事,孫邵於是辭去官位請罪。孫權寬恕孫邵,並令他官復原職。 [3] 
黃武四年(225年)五月,孫邵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3]  (《建康實錄》記載諡曰肅侯。 [4] 

孫邵人物評價

孔融:“廊廟才也。” [3] 

孫邵軼事典故

孫邵孫權股肱

孫權向曹魏稱臣時,曾給浩周寫信,聲稱自己打算讓孫登與孫邵入朝,之後又説自己想讓張昭一同入朝。魏帝曹丕以孫邵、張昭都是孫權的股肱心腹,認為孫權是真心歸附,結果為孫權所欺。 [2]  [10] 

孫邵無傳之謎

虞喜《志林》記載,吳國建立後,孫邵是首任丞相,但史書卻沒有給他作傳,虞喜自己也常為此感到奇怪。劉聲叔是博學君子,虞喜便去向他請教。劉聲叔説:“按孫邵的名位,自然應該立傳,項峻丁孚時已有註記。但孫邵與張温不和,後來韋氏(韋昭)著史,他應該也是張温一黨,所以不為孫邵立傳。” [11] 

孫邵史料記載

孫邵的事蹟主要在裴松之注引《吳錄》,詳見《三國志·吳主傳》黃武四年。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二·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 [1-2] 
參考資料
  • 1.    《吳書·孫權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27]
  • 2.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28]
  • 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吳錄曰:邵字長緒,北海人,長八尺。為孔融功曹,融稱曰"廊廟才也"。從劉繇於江東。及權統事,數陳便宜,以為應納貢聘,權即從之。拜廬江太守,遷車騎長史。黃武初為丞相,威遠將軍,封陽羨侯。張温、暨豔奏其事,邵辭位請罪,權釋令復職,年六十三卒。】
  • 4.    《建康實錄 卷一》:四年夏五月,丞相孫劭薨,諡曰肅。劭字長緒,北海人。身長八尺初為北海相孔融功曹,融謂廊廟之才。漢末隨劉繇過江歸國,累拜車騎長史,為吳首相,封陽羨侯。
  • 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魏黃初二年,遣使者邢貞拜權為吳王。貞入門,不下車。昭謂貞曰:"夫禮無不敬,故法無不行。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寡弱,無方寸之刃故乎!"貞即遽下車。拜昭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吳錄曰:昭與孫紹、滕胤、鄭禮等,採周、漢,撰定朝儀。】
  • 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文士傳曰:胄字敬先,沛國人。父札,才學博達,權為驃騎將軍,以札為從事中郎,與張昭、孫邵共定朝儀。】
  • 7.    《建康實錄 卷二》:黃龍初,與孫邵、滕胤、鄭禮等採周漢故事定朝儀。帝即尊號,拜輔吳將軍,封婁侯。
  • 8.    《建康實錄 卷一》:冬十一月,權就吳王位於武昌。大赦,改年號為黃武元年。初置丞相,以陽羨侯孫劭領之,立子登為王太子。
  • 9.    《建康實錄 卷一》:二年春正月,城江夏武昌宮。改四分用乾象曆,自以土行代漢,建寅為歲首。三月魏軍盡退,強界寧息。夏四月,丞相孫劭、大將軍陸遜率羣臣上表稱天命符瑞,勸王即帝位。王再讓未許,謂羣臣曰:“漢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競焉!”
  • 1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魏略曰:到八月,權上書謝,又與(浩)周書曰……又曰:"今子當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為可上連綴宗室若夏侯氏,雖中間自棄,常奉戢在心。當垂宿念,為之先後,使獲攀龍附驥,永自固定。其為分惠,豈有量哉!如是欲遣孫長緒與小兒俱入,奉行禮聘,成之在君。"又曰:"小兒年弱,加教訓不足,念當與別,為之緬然,父子恩情,豈有已邪!又欲遣張子布追輔護之。孤性無餘,凡所欲為,今盡宣露。惟恐赤心不先暢達,是以具為君説之,宜明所以。"於是詔曰:"權前對浩周,自陳不敢自遠,樂委質長為外臣,又前後辭旨,頭尾擊地,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又今與周書,請以十二月遣子,復欲遣孫長緒、張子布隨子俱來,彼二人皆權股肱心腹也。又欲為子於京師求婦,此權無異心之明效也。"帝既信權甘言,且謂周為得其真,而權但華偽,竟無遣子意。自是之後,帝既彰權罪,周亦見疏遠,終身不用。】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志林曰:吳之創基,邵為首相,史無其傳,竊常怪之。嘗問劉聲叔。聲叔,博物君子也,雲:"推其名位,自應立傳。項竣、(吳孚)〔丁孚〕時已有註記,此雲與張惠恕不能。後韋氏作史,蓋惠恕之黨,故不見書。"】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