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繼魯

鎖定
孫繼魯(1498~1547),字道甫,號松山,雲南右衞(今雲南昆明)人,祖籍浙江錢塘(今杭州),明朝嘉靖二年(1523)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孫繼魯由於為官公正廉潔,人稱“孫青天”。後因與總督翁萬達議山西防務不合,以忤旨打入詔獄,在獄中病死。
明穆宗即位,追贈兵部左侍郎,諡清愍。
本    名
孫繼魯
道甫
松山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雲南右衞
出生日期
1498年7月1日
逝世日期
1547年9月16日
諡    號
清愍

孫繼魯生平經歷

正德十四年(1519)舉人,嘉靖二年(1523)進士。授澧州知州坐事,改國子助教。歷户部郎中,監通州倉。歷任衞輝淮安知府。因得罪織造太監過淮,被誣陷押解至京,被大學士夏言救援。孫繼魯不謝,夏言不悦。改補貴州黎平知府。擢湖廣提學副使,進山西參政,分守薊南。數次審理宗藩。遷按察使,宗室藩王屬下百多人騎着馬抄他的家,結果除了有幾件破舊衣服外,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宗室藩王佩服他説:“我高皇祖(明太祖)登位迄今一百七十餘年,罕見此官”,於是設酒擺宴表示道歉。遷陝西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六年(1547),擢右副都御史,代楊守謙巡撫山西。孫繼魯z正直不阿,到任之地皆以清節聞名,但好剛使氣總督都御史翁萬達議撤山西內邊兵,併力守大同外邊,得到明世宗的同意。孫繼魯抗章力爭,進言:“紫荊關居庸關山海關諸關,東枕溟渤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諸關,西據黃河。天設重險,以藩衞國家,豈可聚師曠野,洞開重門延敵?夫紫荊諸關之拱護京師,與雁門諸關之屏蔽全晉,一也。今議者不撤紫荊關以並守宣府,豈可獨撤雁門關以並守大同耶?況自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東抵平刑關為山西長邊,自右衞雙溝墩至東陽河、鎮口台為大同長邊,自丫角山至雙溝一百四十里為大同緊邊,自丫角山至老牛灣一百四十里為山西緊邊,論長邊則大同為急,山西差緩,論緊邊則均為最急。此皆密邇河套,譬之門闔。山西守左,大同守右。山西併力守左尚不能支,又安能分力以守大同之右?近年寇不敢犯山西內郡者,以三關備嚴故也。使三關將士遠離堡戍,欲其不侵犯難矣。全師在外,強寇內侵,即紫荊關、倒馬關諸關不將徒守哉!”翁萬達聞之不悦,上疏言:“增兵擺邊,始於近歲,與額設守邊者不同。孫繼魯乃以危言相恐,復遺臣書,言往歲建雲中議,宰執幾不免;近年撤各路兵,督撫業蒙罪。其詆排如此。今防秋已近,乞求別調孫繼魯,否則早罷臣,無誤邊事。”兵部同意孫繼魯的進言。而明世宗不從,下廷議廷臣認可翁萬達的意見。明世宗倚重翁萬達,怒孫繼魯上奏私書,引用往事議論君上。而夏言也厭惡孫繼魯,於是打入詔獄。孫繼魯在獄中與陝西道監察御史楊爵取破碗寫在牆壁上,唱和詩歌百餘首,取名《破碗集》。孫繼魯發於脖子,病死,年僅五十歲。孫繼魯為巡撫僅四月。山西人習其前政,希望有所設施,看到他以非罪死,鹹為痛惜。宗藩上書伸冤的是從前抄他家的人。
明穆宗即位,贈兵部左侍郎,賜祭葬,蔭一子,諡清愍。 [1-2] 

孫繼魯親屬成員

高祖父:孫維賢,以太學生言事,謫戍雲南右衞,從此在此定居。
曾祖父:孫巠
祖父:孫鐸
父:孫禧
伯父:孫祥、孫禴 [2] 

孫繼魯人物評價

明史》:世宗威柄自操,用重典以繩臣下,而弄權者藉以行其私。於是賜闒冗廢職之徒事敗伏辜,而出力任事之臣亦中危法受戮,邊臣不得自展布,而武備綍矣。陳九疇翟鵬、孫繼魯、曾銑皆可用之才,或謫或死,不以其罪。 [1] 
徐栻:爾刻意操持,有皎然不污之節。矢心樹立,有毅然不屈之貞。賢聲每着於立官,清望歸於輿論,特以籌邊之議,恥於苟同,乃來文致之詞,陷於重譴,式嘉素履,特介新恩。嗚呼,公之清聲直節,至是在天下萬世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