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乳山喜餅

鎖定
乳山喜餅又稱媳婦餅,果餅。屬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特有的特色傳統麪食,名聞山東。主要用麥面、糖、雞蛋等原料憑經驗經烘烤機器烘製而成。成品後,色微黃、香味撲鼻、口味獨特。它在乳山地區最突出的作用是 婚慶、喜聚 、宴會後所發給每個參與人以4個為標準的傳統食品,故稱:“喜餅”。長久以來保留了傳統喜餅的正統原味。多年來,喜餅因 口感鬆軟、味道香美、面料飽滿、便攜等優點,乳山市人民對喜餅有特殊的感情。
中文名
乳山喜餅
別    名
媳婦餅,果餅,火燒
主要原料
麥面,雞蛋等
是否含防腐劑
適宜人羣
老少皆宜
儲藏方法
防潮、防濕
產    地
山東省乳山市地區

乳山喜餅特產概述

乳山喜餅
乳山喜餅(5張)
乳山人平常做着吃的餅,統稱火燒,為過喜事準備的餅都叫喜餅。其實不論叫火燒還是叫喜餅,製作的材料和方法都是一樣的。
在乳山,沒見過喜餅的人不多,沒吃過喜餅的,大概只有還吃奶的嬰兒。人們結婚、生子、過生日、過節、走親戚置辦的禮品中,喜餅最常見,它是向親朋好友傳遞親情、友情,表達喜慶情緒最直接的“飲食文化大使”。
這個典故,透出一個訊息,就是全國各地都有吃喜餅的習俗。然而什麼事物都有“最”出色的那一個。各地的喜餅,大小,形狀,顏色,材質及製作手法均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膠東地區的喜餅,大小和品質就不一樣,乳山喜餅個大、形圓、色美、味純,食後最不燒心,這幾“最”特點使乳山喜餅很聞名。

乳山喜餅產品特色

乳山喜餅,呈規則的圓形,直徑14~16釐米,厚度4釐米左右,用小麥粉、雞蛋、花生油和白糖精製而成,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添加劑,以口感酥軟、香甜,外觀大方、體面,且經濟、營養,保存時間長而遠近聞名。海陽是用麪粉做成炸果,狀如鳳凰、金魚等,雖栩栩如生,但冷卻後易變得乾硬;北面的牟平則是把麪粉做成很小的“抓果”,此類麪食自是不能當飯吃,只可作零食;東面的文登、榮成等地,也有“喜餅”,但文登喜餅要比乳山喜餅小很多,榮成喜餅小而精,並且香噴噴,有嚼頭。全國其他地方,也沒有與乳山喜餅類似的。

乳山喜餅做法

乳山喜餅用料

雞蛋2個

乳山喜餅輔料

乳山喜餅調料

乳山喜餅乳山喜餅的做法

1.高筋麪粉、雞蛋、花生油、白糖、酵母粉、牛奶按先液體再粉類的順序放進麪包機桶裏
2.選擇1標準麪包的程序,選擇重量為750克,然後讓麪包機自動揉麪25分鐘,揉麪程序就完成了,麪糰揉成光滑的狀態
3.這時不用再管,讓機器再繼續發酵程序,發酵1小時50分鐘,麪糰發至2.5倍左右大小,發酵完成
4.將揉好的麪糰取出,分成50克一份,分為12份,揉圓周,壓扁,放一邊再發酵15分鐘
5.麪包機選擇12烘培程序,燒色選擇中色,先讓機預熱3分鐘,再將4個喜餅放過麪包機,一面烘培8分鐘,再翻面烘培8分鐘,拿起來旁邊打豎再烤一下,至旁邊稍上色即可
6.如此反覆,到所有喜餅燒完為止

乳山喜餅烹飪技巧

1、由於麪糰本身加了油進去,揉好後的麪糰很好操作,一點都不粘手,烤的時候也不用再放一滴油來烤;
2、由於烤的時間有點長,一份四個大約要20分鐘左右才能好,所以要是天氣熱,要將沒有烤的喜餅坯放進冰箱保存,以免中途發酵太過,但如裏是大冬天,就不用擔心,因為室温低,發酵不在高一點的温度下完成,是很慢很慢的;
3、用手翻面和烤邊邊的時候要小心操作,麪包桶是很熱的,小心不要燙到自己的手;
4、喜餅烤好後用手輕壓餅身,很快就能加彈起來,就表示餅熟了;
5、這種喜餅也可以用平底鍋和烤箱來完成,平底鍋標準是:小小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烤箱標準是:烤箱預熱170度,將發酵好的喜餅放入烤箱中層,上下火烘烤5分鐘後,在喜餅上壓上烤盤等重物繼續烘烤20分鐘即可。自我感覺平底鍋的最難操作,一不小心,就容易煎過變黑了哦。

乳山喜餅做法二

乳山喜餅食材

主料
麪粉350g、雞蛋2個
輔料
油40g、糖60g、酵母4g、温水少許

乳山喜餅步驟

1.準備好食材。
2.酵母加温水化開,所有材料加入麪粉和成麪糰,放入温暖處發酵。
3.發酵至兩倍大。
4.把麪糰分成8個大小一樣的劑子。
5.分別排氣揉至光滑,再揉圓。
6.用擀麪杖擀成小圓餅。
7.把小圓餅放入烤盤。
8.把烤盤放入烤箱內,按發酵鍵發酵。
9.發酵至餅飽滿刷一點油。
10.烤箱預熱150度,放入發酵好的餅烤至30分鐘左右,中間翻面一次即可完成。

乳山喜餅小貼士

1.乳山喜餅幾乎不加一點水,全是油和雞蛋,所以不容易發酵。酵母的量要適量多一點,發酵最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發酵。

乳山喜餅製作工藝

用料簡單,只取麥麪粉、雞蛋、白糖、花生油和酵母五種材料精製,不摻一滴水,製作考究。用料的質量、揉麪的過程是決定喜餅質量的關鍵一步,製作過程中的發酵時間決定喜餅食用後是否燒心,烘烤技術的掌握決定喜餅的色正與否。
乳山喜餅好吃,其做法也很講究。常做喜餅的人都會有經驗:十斤麪粉,二斤半白糖,一斤六兩純正花生油,四斤雞蛋,可烙制40餘個喜餅。製作過程大致如下:
首先把適量酵母泡在少許温水中,化開,成糊狀。水的温度,以感覺不燙舌尖為宜。然後把雞蛋打到盆裏,與花生油、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當然,雞蛋多一點更好。但油和糖多了卻不好,會使做出的餅不酥軟。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用筷子用力不斷攪動至均勻,然後加入溶好的酵母水和少量麪粉,打成“面酵”,等待發酵。這個過程一定不能加水。當面酵表面“冒泡”時,表明面酵已“開”,此時把麪粉添加進去,並揉揣成均勻的一大塊麪糰,再次發酵。此次發酵時間不長,麪糰外觀上脹大、面裏充滿氣泡就算髮酵成功了。
其次把發酵好的麪糰稍加揉揣,分成許多等重的小塊,再揉,直至表面平整,有筋道,然後用特製的小擀杖擀成餅,要留有一定厚度。擀好的餅還需最後一次發酵。觀察餅的表面開始變薄就可以了,有人形容此時餅的表面像小孩的臉皮一樣細膩,薄如蟬翼。烙餅要用平底鍋,鍋表面要塗上花生油,以文火為宜,烙時要輕拿輕放,以免手指戳碎了餅面,並要勤翻動,避免烙糊。當餅的側面開始發黃時,可用手指肚輕輕按壓一下再立即鬆開,若壓下去的地方接着彈回來,那麼,金黃悦目、香甜可口的喜餅就算烙製成功了。

乳山喜餅乳山喜餅與民俗

喜餅都是手工製作的。既是手工製作,那麼製作的大小、形狀、顏色及口感就千差萬別,但無論怎麼不一樣,用料都是一樣的,這就看各自的用料是否純正、技術掌握及火候的把握是否得當了。那些辦喜事的人家,簡直就是比賽烙喜餅孬好的競技場。在乳山,凡是娶妻嫁女的,家家都做媳婦餅,親朋好友,鄰居,只要當天來吃喜宴的,都要做。喜主家要做上千個喜餅分給客人,親朋好友最低也要做五六十個,多做也可以,只看與喜主的遠近關係,留待結婚當天帶到喜主家中,喜宴完以後,喜主留下客人的一半喜餅,表示接受客人的祝福,同時喜主要把自己做的餅送相同數目給人家,互換一下,也叫人家沾點喜氣!乳山的喜餅大,直徑有14—15釐米,厚度有3.5一4釐米。客人在眾喜餅中流漣,如果發現自己烙的餅,比這個規格小,她自己也感覺不夠大氣,拿不出手,生怕背上個小氣的名聲。那些色正、個大、形圓的喜餅,不用眾人品評,客人自己也感覺臉上展揚有光。因此,乳山的喜餅,沒有小的,這也正是乳山人以大方示人的有力證據吧。

乳山喜餅走向商品化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喜餅還沒有走向商品化,當時想吃塊喜餅,不遇到辦喜事,或者不到七月七過節,農家人是享受不到這美味的。進入九十年代,想什麼時候吃喜餅,只要人不懶,農家人都能吃得到。開放搞活的市場經濟,也把喜餅行業推向了市場,城裏開辦的喜餅店如雨後春筍。據親情緣喜餅的經理講,開放的乳山,引來全國各地無數的國內外投資商和旅遊者,乳山喜餅,就在這些人的口齒流香中,因其口感鬆軟、味道香美、面料飽滿、便於攜帶等優點,被貼上了乳山喜餅的標籤走出乳山傳到了國內外。

乳山喜餅歷史發展

“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紅妝。揭開喜盒相大禮,首飾果餅一籮筐。”這首民謠,反映的是傳統婚慶的場景。隨着時代的變遷,舊時婚俗多已消失,但結婚時製作並分發“果餅”的習俗卻一直沿襲。 據考證,在乳山周邊地區,同為結婚時分發給親朋好友的“喜餅”。

乳山喜餅產品典故

話説三國時代,吳國主孫權,聽取周瑜的計謀,瞞着國太、朝中羣臣和黎民百姓,假將孫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騙劉備來吳娶親是假,奪荊州之地是真。諸葛亮識得計謀,決定將計就計,弄個假戲真做。他命人加緊烘烙了一批“龍鳳喜餅”,讓劉備帶去相親。劉備一進吳國城,把所帶的“龍鳳喜餅”全部分發給百姓,一時全城人都知道劉備是來娶孫尚香的。事情傳到國太耳朵裏,甘露寺相親,國太見劉備一表人才,就准許了這門婚事。從此,喜餅成了人們結婚廣佈喜訊的禮物。

乳山喜餅歷史傳説

那麼乳山喜餅到底是從何朝哪代沿襲下來的呢?沒有一個人敢斷然説出個子醜寅卯。早就有史學家研究證明,東夷文化是指以山東為中心的東部地區的文化。乳山是齊魯大地的一部分,於是有人猜測,喜餅應該從東夷文化興起時就有,這一點我沒有見過確鑿的歷史記載,不敢妄下定語。但是,劉備帶着喜餅去娶孫尚香的故事,卻是眼下最早記載喜餅由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