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媒介

(學術名詞)

鎖定
廣義的媒介凡是能使人與人、人與事物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產生聯繫或發生關係的物質。
在傳播學意義上(狹義上)是廣告媒介指利用媒質存儲和傳播信息的物質工具。加拿大文學批評家、傳播學家、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一代宗師馬歇爾·麥克盧漢這樣説,“媒介即訊息”。同時“媒介”也成了一個職位,媒介專員媒介策劃、商務媒介等職位。 [1] 
中文名
媒介
外文名
media
最早見於
春秋左傳正義·桓公三年》
定    義
使雙方發生關係的人或事物
拼    音
méi jiè

媒介歷史溯源

“媒介作為承載、傳遞知識的載體”,在傳播學意義上是指利用媒質存儲和傳播信息的物質工具。按美國著名傳播學家施拉姆的見解,“媒介就是傳播過程中,用以擴大並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在遠古時代便已經產生。在漫長的遠古時期,人類先祖在溝通交流、生產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礙,“結繩記事”是遠古時代人類擺脱時空限制記錄事實、進行傳播的手段之一,它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裏。 [2] 
隨着文字的產生及封建王朝的交替更迭,發揮着信息承載及記錄作用的媒介開始不斷髮生改變,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封建王權及社會生產力的地位象徵,亦是科學技術的映射體現,媒介在封建王朝時代,先後經歷了殷商、西周、春秋、先秦、西漢、東漢六個時期的轉變,它們分別是甲骨、青銅、竹簡、帛書、麻紙、紙。 [2] 
媒介新聞評論學 媒介新聞評論學
英語中的“媒介”一詞,在英語中,媒介"media"是"medium"的複數形式,它大約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義是指使事物之間發生關係的介質或工具。這種廣義的“媒介”,不僅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時有所聞(如“蚊蟲是傳播疾病的媒介”,“繡球是傳遞愛情的媒介”等),就是在傳播學著作中也屢見不鮮。在麥克盧漢(M.McLuhan,1964)的延伸論下,媒介即訊息 (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而所有媒介都可以與人體發生某種聯繫,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車輪是腳的延伸,書籍是眼的延伸,廣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膚的延伸等等之類的。媒介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1] 
隨着人文主義精神的不斷髮展、大眾觀念意識的不斷解放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所帶來的生產力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媒介開始打破時間及空間限制,各種電子媒介,電影、廣播、電視等層出不窮,而此類媒介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同時亦被大眾接受等特點,在當代社會被稱之“大眾媒介”。 [2] 

媒介分類

媒介印刷類

媒介
媒介(16張)
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雜誌。報紙作為普及範圍最大的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是公眾以及企業較為偏愛的媒介形式之一,它具有信息詳細性、信息內容可選性、信息可保留性以及成本廉價性的特點,主要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 [2] 

媒介電子類

電子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廣播電視互聯網。廣播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分為有線及無線兩種類型,廣播作為電子類大眾傳播媒介的形式之一,具有多點投遞的優勢,即能夠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聯繫,完成信息共享及播報。 [2] 
互聯網的誕生是人類通信技術以及媒介傳播的一大革命,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當今世界主題的轉變,互聯網現有的功能已經遠遠超出軍事和技術目的,開始偏向於人類交流和媒介傳播。 [2] 

媒介傳播趨勢

自媒體時代下的媒介發展趨勢將偏向於個人,以現代化、電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信息的媒介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雖然在信息傳播上也許會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或偏差,但自媒體時代下信息共享及媒介傳播的方式開始大為轉變,利於營造良好的傳媒生態,拓寬媒介的功能及作用,因此“自媒體時代”亦是媒介傳播之大勢所趨。 [2] 

媒介學者研究

媒介麥克盧漢

麥克盧漢 麥克盧漢
在媒介研究大師麥克盧漢筆下,“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媒介可以是萬物,萬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體器官發生某種聯繫。媒介無時不有,無時不在。凡是能使人與人、人與事物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產生關係的物質都是廣義的媒介。施拉姆曾經讚揚麥克盧漢使得“媒介這個曾經主要是藝術家、細菌學家和大眾傳播學家才使用的詞風靡一時”。但是,這種全部依據“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對中樞感覺系統”的媒介理論忽略了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正如美國學者切特羅姆所指出的:“他的技術自然主義強調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會性延伸。雖然他想通過傳播媒介來追蹤人類文化的發展,他的歷史學卻難於置信地缺乏真正的人民。”

媒介德弗勒

德弗勒也從廣義的層面建構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種用來傳播人類意識的載體或一組安排有序的載體。” 即使在狹義的層面上,對媒介的認識也有分歧。有時它與符號混淆:“媒介是指承載並傳遞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質實體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種印刷品、記號、有象徵意義的物體、信息、傳播器材等;後者如聲波、光、電波等。””(巴特勒,1986)有時它與載體、渠道、訊息糾纏:“媒介就是傳遞大規模信息的載體,是通訊社、報紙、雜誌、書籍、廣播、電視、電影等的總稱,一般又稱大眾媒介。” “嚴格地講,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語單詞、印刷單詞等。

媒介引申

傳播媒介傳播符號、傳播形式、傳播渠道的區別
傳播媒介有別於傳播符號。
符號是指表達或負載特定信息或意義的代碼(如語言、文字、圖像等),而媒介是指介於傳播者受傳者之間,用以負載、擴大、延伸、傳遞特定符號物質實體。作為一種代碼或手段,符號反映了人對事物認識的過程和信息表達的邏輯特點,因此往往具有抽象性、有序性、思維性和意識性的特點。作為一種物質實體,媒介反映了物質和能源的本身特點和存在形貌,如石碑堅硬,紙張薄軟,大喇叭粗獷,電視機精緻……它們都有形體、有重量、有尺寸,可移動、可保存、可毀壞。信息與符號、符號與媒介之間關係,猶如毛與皮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傳播媒介不同於傳播形式。
傳播形式是指傳播者進行傳播活動時所採用的作用於受眾的具體方式,如口頭傳播形式、文字傳播形式、圖像傳播形式和綜合傳播形式等。在政治傳播中,過去人們常採用文藝形式、音樂形式、憶苦思甜形式、參觀訪問形式等。在文字傳播形式中,人們可以運用書籍、報紙、雜誌、傳單、小冊子等媒介進行信息傳播。一種傳播形式可以動用不同的媒介,而一種媒介也可以服務於不同的形式,如電視就可以顯示這一功能。但傳播形式表明的只是傳播活動的狀態、方式和結構,而傳播媒介顯示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物體。
傳播媒介還有異於傳播渠道。
英語“Channel”(渠道)一詞,原意是指航道、水道、途徑、通路、門徑、渠道等。在傳播學中,它是指傳播過程中傳受雙方溝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種通道,如人際傳播渠道、組織傳播渠道、大眾傳播渠道。不同的傳播渠道需用不同的傳播媒介相配合,而不同的傳播媒介又對不同的傳播渠道進行定型。例如,人際傳播渠道是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決定了只能使用人體器官媒介(如發射媒介——嘴,接收媒介——耳)和空氣媒介。但是,信息一旦通過廣播、電視傳播,就又是大眾傳播渠道了。人際傳播媒介可以隨意進入各種傳播渠道,並與其間的特定媒介配合使用,而不會改變其渠道形態,但大眾傳播媒介則完全不同。可見,傳播媒介並不等於傳播渠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