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奭(讀作shì)為漢語二級字 [5]  ,會意兼形聲字。
從大,從皕,皕亦聲。皕( bì),二百,表示多。本義指盛。 [4] 
中文名
拼    音
Shì
部    首
五    筆
DDJJ
倉    頡
KMAA
鄭    碼
gdan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15
UniCode
CJK
四角號碼
40806
統一漢字
U+596D
筆順編號
1134
注    音
ㄕ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奭shì
⒈ 盛大的樣子。 [4] 
⒉ 紅色。 [1] 
⒊ 惱怒。
⒋ 消散的樣子。
⒌ 姓。
基本詞義
◎ 奭 shì
〈形〉
(1)(會意兼形聲。從大,從皕,皕亦聲。皕(bì),二百。本義;盛) [4] 
(2)同本義 [flourishing]
奭,盛也。——《説文》。按,此燕召公名。
爾百姓其亦有安處,在彼宜在天命,囗及惻興亂予保奭其介。——《逸周書》。朱右曾校釋;“奭,盛”。
路車有奭。——《詩·小雅·采芑
帓郃有奭,以作六師。——《詩·小雅·瞻彼洛矣
(3)突然或逐漸消失狀;消散的樣子 [disappearedly]
然四解。——《莊子·秋水
(4)又如:奭然(消散的樣子) [4]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𡚐《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施只切,音釋。盛也。
又赤貌。《詩·小雅》路車有奭。《又》韎韐有奭。或作迄逆切,音𧈅。
又怒也。《前漢·竇嬰傳》嬰謝病,高遂説嬰曰:有如兩宮奭將軍,則妻子無類矣。俗本譌作螫。
又人名。燕召公奭,武王十亂之一。
又騶奭。《史記·荀卿傳》齊人頌曰:雕龍奭。
又姓。漢北海太守奭偉,避元帝諱,攺姓盛。
又《集韻》黑各切,音郝。義同。 [2] 

説文解字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説文解字
【卷四】【皕部】奭
盛也。從大從皕,皕亦聲。此燕召公名。讀若郝。《史篇》名醜。𡚐,古文奭。詩亦切〖注〗徐鍇曰:“《史篇》謂所作《倉頡》十五篇也。” 文二 重一
2.清代段玉裁『説文解字注』
盛也。釋詁。赫赫躍躍。赫赫,舍人本作奭奭。常武毛傳雲。赫赫然盛也。按奭是正字。赫是假借字。小雅。路車有奭。韎韐有奭。毛曰。奭,赤皃。此當作赫。赤部雲。赫,火赤皃。奭是假借字。從大。從皕。皕與大皆盛意也。皕亦聲。詩亦切。古音讀若郝。在五部。隸作奭。此燕召公名。讀若郝。三字當在皕亦聲之下。史篇名醜。此為召公名徵古説也。召公名奭。見尙書,史記。而史篇雲名醜。史篇之作。去周初未遠。未審何以乖異。敍目雲。及宣王大史籒箸大篆十五篇。漢志。史籒十五篇。周宣王大史作。又云。史籒篇者,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按省言之曰史篇。王莽傳。徵天下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籒所作十五篇也。許三偁史篇。姚下雲史篇以為姚易也。陶下雲史篇讀與缶同。此雲史篇名醜。計度其書必四言成文。敎學童誦之。倉頡,爰歷,博學實仿其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