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汗症

鎖定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多汗症的原因分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調。臨牀表現分為全身性多汗症、局部性多汗症。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見,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發生在某些部位。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廣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熱等;局部性多汗症常初發於兒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後自然減輕的傾向。
中醫病名
多汗症
外文名
hyperhidrosis
別    名
多汗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多發羣體
兒童,青少年
常見病因
內分泌失調,激素紊亂,精神因素。

目錄

多汗症病因

多汗症的原因分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調:
  1. 疾病性:多見於內分泌失調和激素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功能亢進妊娠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發熱性疾病,以及一些遺傳性綜合徵等。
  2. 功能性:大多與精神因素有關,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恐怖及焦慮等,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

多汗症臨牀表現

全身性多汗症
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廣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熱內分泌失調和激素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絕經期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包括大腦皮質基底神經節、脊髓和周圍神經的損害),帕金森病嗜鉻細胞瘤、水楊酸中毒、虛脱等亦可導致全身性多汗。
局部性多汗症
常初發於兒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後自然減輕的傾向。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蹠、腋窩、會陰部,其次為鼻尖、前額和胸部,其中以掌蹠、腋窩部最為常見,皮膚可浸漬發白。多汗呈短暫或持續性,情緒波動時更明顯,無明顯季節性。掌蹠多汗往往伴有手足潮冷或發紺現象,蹠部因汗液分解可產生特殊臭味。腋窩多汗通常無異味,不同於腋臭。鼻尖、前額和胸部的多汗往往與刺激性食物有關,常在進食辛辣食品、熱咖啡、熱茶、飲烈性酒時發生,又稱為味覺性多汗症。

多汗症治療

全身性多汗症很難控制,重點是醫治與之相關的基礎疾病。掌蹠多汗症以局部處理為主。腋部多汗症的治療效果往往不如掌蹠多汗症。
藥物治療
  • 外用藥:常用的止汗劑包括20%~25%氯化鋁溶液、0.5%醋酸鋁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礬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藥使用次數過多,會引起局部乾燥、輕度皸裂或嚴重刺激現象。
  • 內用藥: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療相關的原發疾病。鎮靜藥(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劑量抗焦慮藥(地西泮、羥嗪、多塞平等)對情緒性多汗症有效。較大劑量的抗膽鹼能藥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難以忍受的口乾,故趨向淘汰。
  • 物理療法:自來水離子電泳療法,適用於局部(掌蹠、腋窩)外用治療失敗的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者禁用。淺層X線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僅適用於其他治療失敗的嚴重的掌蹠多汗症患者。
  • 肉毒桿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多用於治療掌蹠及腋窩多汗症。一般注射後5~7天止汗明顯,平均可維持9~12個月。
手術治療
選擇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對胸交感神經,對手掌、腋窩、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顯著效果,但不適用於足蹠多汗症患者。且手術可導致永久性無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償多汗,故應慎用。僅腋窩多汗者,可選擇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躍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療效。

多汗症預防

  1. 單純的味覺性多汗應避免飲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2. 精神因素所致的多汗症,應積極自我調整心態,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恐怖及焦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