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鎖定
塞薩爾·奧古斯托·加維里亞·特魯希略(西班牙語:César Augusto Gaviria Trujillo,1947年3月31日—),哥倫比亞政治家、經濟學家,曾擔任哥倫比亞總統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現任哥倫比亞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 [1] 
加維里亞出生於哥倫比亞里薩拉爾達省的佩雷拉市,在佩雷拉中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的羅斯福高中完成中學學業,1965年前往波哥大的安第斯大學攻讀經濟管理和計劃專業,大學期間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和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1969年從安第斯大學畢業並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1970年—1974年擔任佩雷拉市市政議員,1974年—1986年擔任裏薩拉爾達省國會眾議員,1975年—1976年擔任佩雷拉市市長,1978年—1980年擔任經濟發展部副部長,1983年—1984年擔任眾議院議長,1986年—1987年任財政和公共信貸部長,1987年—1989年擔任內政部長,1990年5月作為自由黨總統候選人當選總統,同年8月正式就職,1994年8月卸任,1994年9月—2004年9月擔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2005年6月當選為哥倫比亞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2007年4月連任主席職務,2009年12月離任主席職務,2017年9月再次當選為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 [1] 
加維里亞擔任總統期間推動國家體制改革,頒佈新憲法,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外交上推動拉美一體化;擔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後,提出“美洲國家組織新觀念”,對組織結構、主要任務和合作形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1] 
中文名
塞薩爾·奧古斯托·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外文名
西班牙語:César Augusto Gaviria Trujillo
國    籍
哥倫比亞
民    族
梅斯蒂索人 [26] 
出生日期
1947年3月31日
畢業院校
安第斯大學
職    業
政治家、經濟學家
主要成就
哥倫比亞總統(1990年—1994年)
主要成就
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1994年—2004年)
哥倫比亞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2005年—2009年,2017年—)
代表作品
《邁向新千年之路:走過的路1994年—1999年》
《全球化和民主報告書:拉丁美洲的民主》
出生地
哥倫比亞 裏薩拉爾達省 佩雷拉市
信    仰
天主教
政    黨
哥倫比亞自由黨
學    位
經濟學學士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人物經歷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求學經歷

年輕時的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年輕時的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1947年3月31日,塞薩爾·奧古斯托·加維里亞·特魯希略(以下簡稱:加維里亞)出生於哥倫比亞裏薩拉爾達省佩雷拉的一個富裕的咖啡種植園主家庭,梅斯蒂索人, [26]  他是家中六個孩子中的長子。 [1] 
加維里亞早年在佩雷拉中學學習,高中的最後一年,他獲得了美國戰地服務團的獎學金 [19]  ,作為交換生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的羅斯福高中就讀並從那裏畢業,在美國完成中學學業後返回哥倫比亞。 [1] 
1965年,加維里亞前往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的安第斯大學就讀,專攻經濟管理和計劃專業,大學學習期間的加維里亞學業優秀,擁有出眾的活動能力,並加入了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和哥倫比亞自由黨
1968年,加維里亞當選為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主席。 [1] 
1969年,加維里亞從安第斯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23]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從政經歷

1970年—1974年,加維里亞出任佩雷拉市市政議員。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1970年—1971年,擔任裏薩拉爾達省計劃局局長。
1972年—1973年,加維里亞出任裏薩拉爾達省TLP變壓器股份公司總經理。
1974年4月,加維里亞當選為裏薩拉爾達省國會眾議員,同年7月20日正式就職,任期4年,同年他還出任國家計劃局副局長。 [1] 
1975年—1976年,加維里亞擔任佩雷拉市市長。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1978年2月,連任裏薩拉爾達省國會眾議員職務。
1978年—1980年,擔任經濟發展部副部長。
1980年—1981年,加維里亞出任眾議院經濟事務委員會主席。
1982年3月,加維里亞連任裏薩拉爾達省國會眾議員職務,同年他成為佩雷拉市《午報》社長。
1983年—1986年,擔任《時代報》政治經濟專欄作家。
1983年7月20日—1984年7月20日,加維里亞擔任國會眾議院議長。
1985年—1986年,擔任自由黨總統候選人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競選團隊的負責人。
1986年7月20日,加維里亞結束國會眾議員任期,同年出任哥倫比亞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副主席。
1986年8月7日—1987年6月17日,加維里亞擔任財政和公共信貸部長。 [1] 
1987年5月1日—1989年2月1日,加維里亞擔任政府部(今內政部)部長,在政府任職期間他曾九次代理行使總統職權。 [1]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總統生涯

1989年2月1日,加維里亞辭去政府部長職務,出任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路易斯·卡洛斯·加蘭·薩米恩託競選總統班子的負責人。 [1] 
1990年8月7日,加維里亞就職哥倫比亞總統
1990年8月7日,加維里亞就職哥倫比亞總統(4張)
1989年8月18日,加蘭被販毒集團殺害,之後加蘭的追隨者們集體支持加維里亞作為自由黨內新的總統候選人蔘加第二年舉行的總統選舉,加維里亞是立場堅定的反毒品貿易者,他表示願意繼承加蘭遺志,參加總統選舉。在同年9月底自由黨內部的總統候選人的競選中,加維里亞獲得黨內大部分的選票,佔據明顯優勢。
1990年3月11日,哥倫比亞自由黨正式確定加維里亞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參加當年舉行的總統選舉。 [22] 
1990年5月27日,哥倫比亞舉行總統選舉,加維里亞在選舉中擊敗拯救民族運動黨候選人阿爾瓦羅·戈麥斯·烏爾塔多和社會保守黨候選人羅德里戈·略雷達·凱塞多等人(具體選舉得票數見後面的表格:1990年哥倫比亞總統選舉),成功當選為新一任哥倫比亞總統,同年8月7日,加維里亞在波哥大正式宣誓就職。 [2] 
1991年2月5日—7月4日,加維里亞在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國會大廈先後主持了制憲大會的多次會議。 [21] 
1992年1月30日—2月5日,加維里亞總統出席了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第22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會見了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 [1] 
1994年8月7日,加維里亞總統任期期滿,離任哥倫比亞總統職務。
1990年8月7日,加維里亞就任哥倫比亞總統職務 1990年8月7日,加維里亞就任哥倫比亞總統職務
  • 1990年哥倫比亞總統選舉
總統候選人
得票數
得票率
所屬政黨/聯盟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2891808張
47.81%
哥倫比亞自由黨
阿爾瓦羅·戈麥斯·烏爾塔多
1433913張
23.71%
拯救民族運動黨
安東尼奧·納瓦羅·沃爾夫
754740張
12.48%
民主聯盟
羅德里戈·略雷達·凱塞多
735374張
12.16%
哥倫比亞社會保守黨
里加娜·貝坦庫爾·德·利斯卡
37537張
0.62%
政治目標統一運動
克勞迪婭·羅德里格斯·德·卡斯特拉諾斯
33645張
0.57%
基督教民族黨
資料來源: [1]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國際職務

1994年3月27日,美洲國家組織在其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總部召開會議,加維里亞出席了這次會議並當選為新一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同年9月15日,正式就職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一職,任期5年。
1994年12月9日—12月11日,加維里亞在美國邁阿密主持召開第一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會議上確定了全面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1995年6月5日—9日,加維里亞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25屆全體大會,同年11月6日—7日,加維里亞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反腐敗研討會”,呼籲美洲各國加強國際合作、尋求有效方法進行反腐敗鬥爭。
1996年3月27日—29日,加維里亞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反腐會議,6月3日—7日,他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26屆全體大會。
1997年6月1日—5日,在秘魯首都利馬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27屆全體大會。
1998年4月30日,加維里亞在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成立50週年紀念大會,發表《聖菲波哥大聲明》;6月1日—3日,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28屆全體大會,通過了《加拉加斯聲明》和67項決議。
擔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時的塞薩爾·加維里亞
擔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時的塞薩爾·加維里亞(6張)
1999年6月6日—8日,加維里亞在危地馬拉首都危地馬拉城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29屆全體大會,他在此次會議上連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職務,同年9月15日,開始新一屆秘書長任期,任期5年。 [1] 
2000年6月4日—6日,在加拿大温莎市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30屆全體大會。
2001年6月3日—5日,加維里亞在哥斯達黎加埃雷迪亞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31屆全體大會,同年9月10日—11日,他在秘魯首都利馬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特別大會。
2002年6月2日—4日,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32屆全體大會。
2003年6月8日—10日,加維里亞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33屆全體大會,10月27日—28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主持召開西半球安全特別會議,對《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進行重新評估。 [3] 
2004年6月6日—8日,加維里亞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主持召開美洲國家組織第34屆全體大會,大會發表了《基多宣言》,呼籲與會各國提高施政透明度,建立反腐監督機制。
2004年9月15日,加維里亞卸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職務。 [3]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政黨領袖

2004年9月—2005年2月,加維里亞在紐約定居,並在曼哈頓區的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學術顧問。
2005年2月,加維里亞返回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同年6月11日,加維里亞在哥倫比亞自由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成為哥倫比亞自由黨的領袖,任期2年。
2007年4月29日,在麥德林舉行的哥倫比亞自由黨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加維里亞連任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職務。
2009年,加維里亞出任馬德里政治傢俱樂部領導委員會副主席。同年12月13日,他離任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職務。
2011年,加維里亞參與組建全球毒品政策委員會,是該組織的創始成員。
2017年9月27日—30日,加維里亞出席在波哥大舉行的哥倫比亞自由黨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再次當選為哥倫比亞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9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職。 [4]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為政舉措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政治方面

  • 制定憲法
加維里亞就任總統後,提出要使國家制度化和現代化,他支持憲法改革和加強參與性民主,表示希望以更加民主的政治憲法代替1886年版集權制的《哥倫比亞政治憲法》。 [5] 
1990年12月9日,通過選舉產生了70名制憲大會代表。1991年2月5日—7月4日,哥倫比亞正式召開制憲大會,7月4日,哥倫比亞通過並頒佈哥倫比亞新憲法,即1991年版《哥倫比亞政治憲法》。該憲法規定哥倫比亞實行中央集權制,實行分級管理,依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原則運作,實行直接、普遍、秘密和自由的選舉,取消了財產和收入的選舉資格限制。總統、國民議會議員以及省和市領導人均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並設立了副總統職務。 [5]  [21] 
1991年版《哥倫比亞政治憲法》的頒佈,特別是通過人民選舉產生制憲代表的制度,為那些從未參與決策的社會階層參與政治提供了機會,擴大了人民參與政治的民主權利。這不僅適應了拉丁美洲民主化進程的發展,而且加強了哥倫比亞民主法制建設,對實現國內和平和穩定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5] 
制憲大會上的塞薩爾·加維里亞總統 制憲大會上的塞薩爾·加維里亞總統
  • 和平進程
加維里亞和與自由黨籍政治家奧拉西奧·塞爾帕 加維里亞和與自由黨籍政治家奧拉西奧·塞爾帕
加維里亞執政後,開始與反政府游擊隊進行無條件對話。1991年1月~5月,加維里亞政府先後同勞工革命黨、“金廷·拉梅土著人運動”領導的游擊隊、哥倫比亞人民解放軍等組織達成和平協議;政府還同其他游擊隊代表商討國內和平進程。1993年7月,原屬於哥倫比亞民族解放軍的“社會改革派”500多人歸附政府。1994年4月,一支叫“社會黨革命洪流”的游擊隊850人也歸順政府。在1990年—1994年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先後約有4000名游擊隊員放下武器,恢復正常的公民生活。政府積極與游擊隊開展對話,使哥倫比亞的和平進程取得新進展。 [2]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經濟方面

  • 基本方針
加維里亞主張以向世界市場開放的模式代替保護主義的經濟模式,加維里亞政府繼續執行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政府在1990年提出的《經濟國際化和生產資料現代化計劃》,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政府改革外貿管理體制,改善投資環境,吸引鼓勵國內外投資,促進金融部門的競爭,實施貿易自由化方針。 [2] 
1992年,加維里亞總統和達沃斯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 1992年,加維里亞總統和達沃斯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
  • 外貿政策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1991年,加維里亞政府頒佈《外貿商標法》(即1991年第1號法令),該法令規定哥倫比亞外貿政策遵循發展貨物和勞務的自由貿易,提倡自由競爭和首創精神,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支持國際地區尤其是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推動經濟現代化的原則。 [6] 
加維里亞政府建立外貿部和外貿銀行,統一管理外貿業務,加強對進出口貿易的領導,成立外貿最高委員會,負責制定進出口貿易政策和關税政策;實行外匯自由兑換,1991年決定外匯市場由政府直接管理,中央銀行不再直接參與外匯貿易,允許商業銀行和金融合作機構進行外匯交易;實施國際化競爭戰略,致力於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在技術、生產、貿易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協調發展,使其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國際競爭。 [6] 
政府放鬆進口許可管理制度,放棄進口許可限制,規定除少數幾種農產品和危及國家安全的貨物外,其他商品的進口不再需要進口許可證;降低關税和進口附加税,把各類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税從1990年底的16.5%降到1994年的7%,將平均附加進口税從13%降到8%。 [6] 
1991年,政府頒佈法令,同意並鼓勵在波哥大成立免税工業園區。1993年,免税工業園區正式建立。該工業園區位於工業和製造業集中區,實行優惠的税收政策,通過靈活的經營管理,成為哥倫比亞經濟發展和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6] 
  • 私有化政策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加維里亞政府實行私有化政策,對國家經營的企業實行私有化。政府把國家經營或國家補貼維護的企業以拍賣,或以出售股權的方式與國內外私人企業合營,納入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體制。哥倫比亞吸取亞洲四小龍的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共同參與經濟進程的經驗,吸取墨西哥的政府、企業家和勞動者簽署社會契約的經驗,建立了一種私人蔘與基礎設施投資的新機制,採取了國家和私人共管過去由國家壟斷的服務部門的新形式。 [2] 
20世紀90年代,政府頒佈法令鼓勵私人向公路建設投資,私人投資出現了強勢勁頭。 [2]  1991年,政府頒佈《海港條例》,對港口的營業、出租和價格做出規定,新組成地區港口公司積極參與港口的投資和經營業務;同年,加維里亞政府將3家銀行拍賣給了委內瑞拉銀行財團,對大部分公共服務業,50%的工廠、部分電力公司、全部鐵路、煉油廠、造紙廠等開始實行私有化進程;1992年起,政府正式開始實施私有化計劃,實行改善道路、港口和航空基礎設施的轉讓制度,私人投資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當年政府頒佈《第838號條例》,決定對港口實行私有化,同年電信業、大部分銀行和部分煤炭企業也開始了私有化進程。1993年,政府通過《運輸基本法規》(第105號法令),鼓勵私人蔘與鐵路運輸投資。1994年,政府通過《電信管理條例》,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先進電信技術,完全放開電話業務的經營權,除廣播和電視外,允許在電信服務領域成立外國獨資公司和私營電信運營公司。 [6] 
  • 吸引外資
1990年,政府頒佈第45號法令,規定實行儲蓄利率自由,對1990年9月以前存入國外銀行的私人資金給予保護;大幅度削減投資税,確保適量資金流入私人企業,更新具有競爭優勢部門的生產設備,使之實現現代化和專業化。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加維里亞政府修改外國投資法,1991年《外貿商標法》的規定,允許外國資本自由進出哥倫比亞,給外國投資者與國內投資者相同的優惠待遇,同年國家計劃局的第49號決議規定,除了在公共服務業的外國投資外,其餘所有外國投資不再需要得到國家計劃局的批准,但所有外國投資需要到共和國銀行外匯兑換處登記,規定外資企業利潤的100%可以匯出,外資企業資本可部分或全部抽回,取消變外資企業為混合企業的規定;當年還通過《新的外國投資條例》(第94號決議),取消了對外國投資的限制,再次強調允許外資自由進出哥倫比亞,使外國投資者享受與本國投資者同等優惠待遇。 [6] 
為了增加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到哥倫比亞投資,1991年,政府頒佈第7號法令和第2131號法規,同意成立私有或公私合營產業及服務業的免税區,其宗旨是“吸引更多的外資,努力擴大出口”。免税區作為哥倫比亞的獨立關税區,對進口用於出口的原料、零配件、半成品免徵關税和增值税,生產的貨物面向出口,享有豁免所得税。哥倫比亞法律規定,凡是設在免税區內,能促進銷售進程的本國企業、合資企業或外國企業,均可享有將用於出口的商品自由引進免税區、在免税區內自由出口製成品、自由兑換外匯(僅限外國企業)、對引進免税區內的商品或原料進行製作、裝配或提煉、加工並免繳一切税賦、使用特別貿易交換制度的權利。 [6] 
  • 經濟成就
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哥倫比亞的國民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在1992年3.5%的基礎上,1993年增長率上升至5.3%,1994年增長率達到5.8%,1990年,哥倫比亞國內生產總值為402.742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209美元,而到了1994年,哥倫比亞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17.035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74美元。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有了更快的發展,從1993年起,銀行的有價證券也得到快速增長。 [6]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軍事方面

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實行國家體制改革。為使武裝力量服從政治監督,加維里亞總統任命文人擔任國防部長,軍費開支接受國家計劃局的控制,同意建立警察改革委員會,1992年2月25日的第69號決議規定空軍實行義務兵制,1993年3月3日,政府頒佈第48號法令,規定18—28歲的哥倫比亞青年有義務參加哥倫比亞空軍現役。 [7]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社會方面

  • 社保改革
加維里亞總統在演講 加維里亞總統在演講
1991年,政府開始對全國不滿週歲的嬰兒予以免費醫療,並全面推行醫療保險制,每人每月需繳納工資5.5%—7%的醫療保險金。 [24]  1993年,加維里亞政府頒佈第100號法令,開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改革,該法令使提供衞生服務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從參加醫療制度過渡到參加衞生、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面的衞生服務的社會保障制度。該法令規定:提高社會保險資金,除軍隊、教育、石油等部門外,其他部門均實行分攤制和個人資本化雙軌制;決定參加社會保險的勞動者,可在三年內選擇留在社會保險局分攤制中,還是在選定的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公司建立個人賬户;允許投保人每三年在這兩種制度中變動一次。 [8] 
  • 環境政策
1993年,加維里亞政府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部,負責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天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 教育政策
1994年,加維里亞政府頒佈《教育法》,規定不論是省還是市應確定教育基金的最低儲備金,將中央政府轉給省政府的資金的60%用於教育,轉讓給市政府的30%用於教育,憲法允許私人辦學,規定政府對私人學校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 [9] 
  • 打擊犯罪
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嚴厲打擊毒品走私和刑事犯罪活動。對販毒集團採取新的鬥爭策略,宣佈販毒分子只要自首,司法當局將從輕處理,並不把他們引渡到美國。這一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91年,哥倫比亞政府的掃毒鬥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國捕獲販毒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共2481人,麥德林販毒集團的首犯巴勃羅·埃米利奧·埃斯科瓦爾·加維里亞和頭目奧喬亞兄弟先後向政府投降。後來由於埃斯科瓦爾越獄逃亡,於1993年12月被擊斃,麥德林販毒集團被徹底摧毀,表明哥倫比亞的緝毒戰爭取得重大勝利。 [2]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能源方面

1992年,美國的特里頓石油天然氣公司、英國石油勘探公司和法國的託塔爾石油公司在哥倫比亞卡薩納雷省西部的陶拉梅納市附近,找到了儲量高達20億桶的庫西亞納油田和庫比亞瓜油田。之後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與這三家外國公司簽訂合同,共同開發庫西亞納大油田,雙方共投資54.29億美元,解決原油的開採和運輸問題,1994年2月正式投產。 [6]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外交方面

  • 綜述
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哥倫比亞政府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推行開放的地區主義,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大力發展出口貿易,推動拉丁美洲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一體化合作,發展同美國西歐國家的經濟貿易關係,重視環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經貿往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自身國際地位,在公正、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籤訂條約。加維里亞政府重申哥倫比亞的國際政策基礎是:1、堅持國際法準則,主張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民族自決、和平解決爭端。2、堅持外交普遍化和多樣化方針,支持國家的經濟開放進程。3、強調外交服務於國家發展計劃所確定的優先目標,在國際事務中,把聯合反毒、開展貧困鬥爭、增加社會投資、尋求得到先進科技增強自身競爭力、建立更加公正和互惠的貿易體系作為重要內容。 [10] 
塞薩爾·加維里亞總統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 塞薩爾·加維里亞總統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
  • 哥美關係
1990年9月和1991年2月,加維里亞總統先後兩次訪問美國,會見了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他表示歡迎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開創美洲事業倡議”,並在共同禁毒和改善貿易關係等問題上取得諒解,美國答應對哥倫比亞實行關貿總協定規定的補償條件。1991年,哥倫比亞和美國簽訂了貿易和投資的雙邊框架協議。1992年哥倫比亞又獲得美國提供的安第斯貿易優惠,哥倫比亞產品可豁免關税進入美國市場。 [11] 
1993年9月,加維里亞第三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同美國總統威廉·傑斐遜·克林頓舉行了會晤。 [18] 
  • 哥歐關係
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哥倫比亞同西歐國家的關係進一步加強,1990年6月,加維里亞以當選總統身份出訪西班牙英國法國希臘等歐共體國家,表現了哥倫比亞對發展與西歐國家關係的熱情。為支持哥倫比亞在反毒鬥爭中所作的努力,1990年10月,歐共體給予哥倫比亞為期四年的特殊合作計劃的好處,給予哥倫比亞為期四年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哥倫比亞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享受此待遇的國家,哥倫比亞向歐共體國家出口的幾乎全部產品享受關税優惠待遇。1994年,歐盟同意將對哥倫比亞等安第斯國家的貿易優惠制延長至10年,哥倫比亞是獲得向歐盟出口香蕉配額最多的拉美國家。1994年夏,加維里亞總統表示,在關税優惠範圍內雙方仍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哥倫比亞政府將增加向歐洲聯盟的出口,鞏固同歐洲聯盟的經貿合作關係。 [11] 
  • 哥拉關係
綜述
加維里亞總統的對外交往
加維里亞總統的對外交往(5張)
加維里亞執政期間,多次出訪拉美國家,磋商雙邊貿易、投資和地區合作事宜,努力深化同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關係,並與地區內的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為哥倫比亞出口產品尋求新的市場,這些舉措為加強貿易和鼓勵投資開闢了更加廣闊的經濟空間。 [11] 
加強合作
加維里亞政府重視同周邊國家的和睦關係,加強地區合作,1992年10月23日,哥倫比亞政府承認委內瑞拉對洛斯蒙赫島擁有主權,結束了兩國關於領土歸屬的爭執。 [11] 
哥倫比亞與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經貿合作得到加強。1993年2月,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與中美洲共同市場(由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五國組成)簽署了《貿易和投資協定》,旨在降低和取消關税,最終建立自由貿易區,1994年7月24日,哥倫比亞與加勒比地區國家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簽署《成立加勒比國家聯盟協定》,加勒比國家聯盟正式宣告成立。 [11] 
加維里亞政府積極謀求發展同南錐體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1990年,哥倫比亞和智利兩國開始謀求發展自由貿易關係。1992年,哥倫比亞外貿最高委員會指出,哥倫比亞和智利之間存在經濟互助潛力,開展雙邊合作有利於擴大規模經濟和提高專業化效益。
1993年12月,哥智兩國在拉美一體化協會範圍內完成了經濟互補協議的談判,12月6日,加維里亞總統和智利總統帕特里西奧·艾爾文·阿索卡爾簽署合作協議,規定從1994年起,部分產品逐步實現零關税,到1999年全部產品實現免税。 [11] 
至1994年8月,哥倫比亞已與24個拉丁美洲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25] 
三國集團自貿區
1991年初,加維里亞同委內瑞拉總統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羅德里格斯和墨西哥總統卡洛斯·薩利納斯在墨西哥的瓜達拉哈拉舉行會晤,簽署了《瓜達拉哈拉協定》,決定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實行共同的政策,4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墨西哥三國外長簽署了以能源開發為中心內容的《經濟互補協定》,7月,加維里亞同委內瑞拉總統佩雷斯、墨西哥總統薩利納斯達成了關於廢除相互間貿易的種種限制的協定,12月,根據有選擇性、不對稱性和協調性原則,哥倫比亞外貿最高委員會批准同委內瑞拉、墨西哥開始有關自由貿易的談判。 [11] 
1992年1月30日,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最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自由貿易區,8月,墨西哥提出願與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簽署一項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條約,這一提議得到哥、委兩國的響應,此後,三國政府就有關協定的內容開始談判。
1993年2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墨西哥三國總統舉行特別會議,簽署了包括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和文化教育等內容在內的《加拉加斯協議》,擬定從1994年1月1日起建立三國自由貿易區;為建立三國自由貿易區,當年,哥、墨、委三方共進行了八輪談判。
1994年1月—4月,哥、墨、委三國又進行了四輪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同年6月13日,三國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簽署關於包括自由貿易、市場準入、產品產地、技術標準、勞務貿易和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自由貿易協議,即《三國集團自由貿易協定》。 [11] 
安第斯自貿區
1992年9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四國完成貿易自由化的準備工作,建立安第斯自由貿易區。
1993年1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正式啓動安第斯自由貿易區,成為西半球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第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 [11] 
  • 哥中關係
1984年6月,加維里亞以眾議院議長身份同參議院議長卡洛斯·奧爾金·薩爾迪率領哥倫比亞國會代表團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11] 
加維里亞執政後,哥倫比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友好關係不斷髮展,1990年9月17日—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錢其琛訪問哥倫比亞,加維里亞總統、參議院議長豪爾赫·奧雷利奧·伊拉戈裏、眾議院議長埃爾南·貝爾杜戈等人會見了錢其琛外長,加維里亞總統在會見中表示,哥倫比亞、中國兩國在安理會、聯合國和處理國際衝突等問題上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哥倫比亞願意在維護世界和平國際法國際關係準則以及經濟方面同中國進行更多的合作。 [11]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國際組織事務

  • 美洲國家組織新觀念
加維里亞擔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後,提出對美洲國家組織進行改革。這一主張被稱之為“美洲國家組織新觀念”。這種觀念既反映了美洲國家組織的新目標,也為未來的改革進程提供了重要參考。新觀念包含的內容有:對美洲事務的議事日程進行實質性的更新;對組織結構、主要任務和合作形式進行改革;擴大泛美體系的參與者;建設新的組織文化;採用新的手段和方式,以建立新的多邊主義 [3] 
  • 行動呼籲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在加維里亞的領導下,美洲國家組織積極推動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在發生過戰亂的拉美國家開展清除地雷的工作,參與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危機的調解和斡旋工作。
1995年,美洲人權委員會發表聲明,強烈要求美國結束對古巴的食品和藥品限制,反對美國對古巴實施長達30年之久的禁運政策。
加維里亞參與調解1996年巴拉圭政變,推動危地馬拉國內和平進程,2002年4月委內瑞拉政治危機發生後,積極調解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拉斐爾·查韋斯·弗里亞斯與國內反對派的矛盾和衝突。 [3] 
  • 改革機構
1996年,美洲國家組織成立了致力於促進經濟發展和消除貧困的泛美全面發展理事會。
1998年,美洲國家組織成立了主管美洲峯會事務的部門,專門負責協調美洲峯會各項指令的執行,並領導由泛美體系各下屬機構組成的聯合工作小組的工作。同年還建立了專門的多邊評估機制來監督美洲國家組織每一個成員國及整個地區在打擊毒品方面的進展。
塞薩爾·奧古斯托·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奧古斯托·加維里亞·特魯希略(14張)
1999年,經美洲國家組織全體大會批准,常設委員會組建了一個專門負責印第安人事務的工作小組,以保護印第安人的合法權益,同年美洲國家組織還設立了美洲反恐委員會。 [3] 
  • 通過文件
加維里亞擔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期間,美洲國家組織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美洲國家組織新觀念》(1995年)、《美洲反腐敗公約》(1996年)、《關於西半球貿易和投資自由的決議》(1996年)、《利馬協議:美洲走向和平與發展的文明》(1997年)、《美洲與貧困和犯罪作鬥爭綱領》(1997年)、《聖菲波哥大聲明》(1998年)、《美洲民主憲章》(2001年)、《美洲反恐怖主義公約》(2002年)和《關於治理美洲的新承諾:民主與公民信任的聖地亞哥聲明》(2003年)等;2001年還決定重新啓用《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 [3] 
  • 對外關係
在對外關係方面,1996年7月,加維里亞秘書長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私人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劉華秋分別會見。 [12]  1997年2月20日,加維里亞秘書長向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發來唁電,代表美洲國家組織34個成員國對鄧小平同志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3] 
1997年6月30日—7月1日,加維里亞秘書長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和慶典活動。 [3] 
200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致函加維里亞秘書長,正式提出中國成為美洲國家組織常駐觀察員的申請;5月,美洲國家組織常設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接納中國為美洲國家組織常駐觀察員。 [12]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人物榮譽

所獲榮譽、獎狀及勳章
時間
獲獎名稱
授予國家或組織
1988年
哥倫比亞年度傑出人物

大騎士團首領級博亞卡勳章
哥倫比亞

大騎士團首領級聖卡洛斯勳章
哥倫比亞

大騎士團首領級“安東尼奧·納里尼奧”國家功績勳章
哥倫比亞

大騎士團首領級“何塞·馬里亞·科爾多瓦”軍事功績勳章
哥倫比亞

大騎士團首領級“海軍上將帕迪利亞”海軍功績勳章
哥倫比亞
1992年
金鍊級天主教伊莎貝拉勳章
西班牙
2002年
W·阿維爾·哈里曼民主獎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研究所

國際勇氣領導獎
華盛頓時報
資料來源: [1]  [23] 
榮譽學位
學位名稱
頒發院校
所屬國家
榮譽博士
卡利大學
哥倫比亞
榮譽博士
自由大學
哥倫比亞
榮譽博士
美國
榮譽博士
美國
榮譽博士
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
巴西
資料來源: [1]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個人作品

個人作品
著作名稱
時間
《美洲人權體系的新願景》
1996年
《邁向新千年之路:1994年—1999年走過的路》
1999年
《冷戰結束以來美洲國家組織的全球化》
2004年
《拉丁美洲的民主:走向公民民主》
2004年
資料來源: [1]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社會活動

加維里亞是馬德里政治傢俱樂部和羅馬俱樂部的成員。 [1] 
2009年1月28日—2月1日,加維里亞出席在瑞士達沃斯召開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加維里亞總統的全家福 加維里亞總統的全家福
2012年,哥倫比亞政府宣佈與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展開和平談判,加維里亞表示支持政府的國內和平進程。 [1] 
2017年2月7日,加維里亞在《紐約時報》撰文警告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稱使用軍隊禁毒,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13] 
2018年哥倫比亞總統選舉期間,加維里亞表示支持民主中心黨候選人伊萬·杜克·馬爾克斯
2018年12月8日,加維里亞參加哥倫比亞前總統貝利薩里奧·貝坦庫爾·夸爾塔斯的葬禮。 [14]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人物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拜倫·加維里亞·隆多尼奧
自由黨黨員,記者,咖啡種植園主
母親
梅利婭·特魯希略·特魯希略
來自一個同保守黨聯繫密切的家族
弟弟
胡安·卡洛斯·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
妹妹
莉莉安娜·加維里亞·特魯希略(1954年—2006年)
商人,2006年遭綁架並遇害
弟弟
路易斯·費爾南多·加維里亞·特魯希略(1960年—)
生物學家,2014年起出任佩雷拉理工大學校長
妻子
安娜·米蕾娜·穆尼奧斯·戈麥斯(1956年—)
1978年同加維里亞結婚,育有一子一女,前第一夫人,2018年起出任哥倫比亞駐埃及大使
長子
西蒙·加維里亞·穆尼奧斯(1980年—)
政治家,經濟學家,2006年—2014年擔任波哥大特區國會眾議員,2011年—2012年任眾議院議長, 2011年—2013年擔任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2014年—2017年任哥倫比亞國家規劃部主任
長女
瑪麗亞·帕斯·加維里亞·穆尼奧斯(1983年—)
美術史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家
資料來源: [1]  [20]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人物評價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正面評價

加維里亞總統執政期間,政績頗佳,《1991年政治憲法》的頒佈、經濟開放和國家改革給國家發展帶來希望。其政府實施宏觀經濟調整計劃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的開放政策,對哥倫比亞經濟轉軌具有重要意義。(《列國志·哥倫比亞》評 [2]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
加維里亞擔任美洲國家秘書長期間,美洲國家組織在美洲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捍衞民主、保障人權、加強安全合作還打擊恐怖主義、促進自由貿易、打擊毒品犯罪、打擊腐敗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工作領域成就顯著。(《列國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評 [3] 
加維里亞是哥倫比亞數十年來罪受人民愛戴的總統。(路透社 [1] 
加維里亞被認為是改革的代表和“新一代的領袖”。(埃菲社 [1] 
作為一名高效力的領導人,加維里亞總統推行了他所稱的“和平革命”,為哥倫比亞帶來了些許希望,在其總統任期末,他當選為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他在此崗位有着傑出的表現。(現代拉丁美洲》評 [15] 
並不誇張的説,加維里亞執政時所制定的1991年新憲法賦予哥倫比亞民主治理所關注的潛力。(政治學家費爾南多·塞佩達·烏略亞評 [15]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負面評價

加維里亞總統任期結束時,哥倫比亞的收入不平等加劇,境內的暴力程度超過了他就職之前的水平。(拉丁美洲的政治與發展》評 [16] 

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
類型
名稱
出品地區/電視台
上映時間
扮演者
電視劇
《埃斯科瓦爾:邪惡的模式》
哥倫比亞/卡拉科爾電視台
2012年
法比亞·門多薩(哥倫比亞演員)
電視劇
美國/Netflix公司
2015年
勞爾·門德斯(墨西哥演員)
電視劇
美國/Netflix公司
2016年
勞爾·門德斯(墨西哥演員)
資料來源: [17] 
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