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子溝

鎖定
塔子溝位於遼寧省阜新太平水泉鎮,屬醫巫閭山尾峯餘脈,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3.2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塔子溝景區被警告。
中文名
塔子溝
地理位置
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水泉鎮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9 km²

塔子溝地區介紹

塔子溝
塔子溝(6張)
塔子溝位於阜新太平水泉鎮,南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北至西水泉村,東至大巴溝村,西至五家子村,距阜新市區和阜蒙縣縣城均為9公里。塔子溝不但風景秀麗,而且歷史悠久,有秦漢時期的遺址、遼代古塔古廟、清代的藏傳佛教寺院——積慶寺及摩崖造像,濃縮了阜新地區自然生態景觀和宗教文化景觀,是我市近郊拜佛、觀光、度假的理想之地。
塔子溝景區正門,是仿古牌樓式建築。門上方“塔子溝”三個大字,是原省政府副省長、阜新市老市長林聲所題,兩側懸掛着“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一副對聯,是對景區風景如畫的真實寫照。塔子溝景區內最高山峯為大青山,海拔599.6米,是阜新市近郊最高的山峯。
步入塔子溝大門,西側是一座人工湖,湖水清澈見底,魚類資源豐富,遊人可自帶漁具,到那裏垂釣,在藍天白雲下、悠悠碧水邊,享受山間野趣,其樂無窮。東側山腳下一塊大岩石上,雕刻着三行藏文題記,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金剛手菩薩的咒語,這三位菩薩合稱密乘事部三怙主,分別集智慧、慈悲和威力於一身。民間最為常用的是觀音菩薩的咒語,即“嗡嘛呢叭咪吽”,又稱六字真言 [1] 
塔子溝
塔子溝(5張)
景區內還有不同風格的中小型會議室,一個小型野生動物園、水果採摘園、一條6300延長米的沿山脊走向的“健康路”等人文景觀。景區內開發建設有兒童樂園和CS軍事野戰拓展訓練俱樂部,實體攀巖、滑索道、滑草場、水上娛樂等項目。 [2] 

塔子溝景點介紹

地藏殿十八層地獄城
順着上山路,便來到塔子溝的第一個景觀——地藏殿十八層地獄城。地藏殿全長320米,分上、下兩層,殿內主供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是地獄之主,曾在佛祖面前發下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有信仰者,可以在地藏王前燃香禮拜。在地藏殿上方有一處文殊菩薩造像,1951年開鑿山洞時被破壞,2002年由佛教居士捐款修復。文殊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眾菩薩之首,有很高的地位,是智慧的化身。
順着地藏王身旁的夾道往裏走,裏面就是十八層地獄城。這是一座1951年人工開鑿的山洞,分為主幹道和支幹道,上下兩層,內供1——10殿閻王塑像,並繪有十八層地獄畫80幅。殿內陰森恐怖,神幻莫測。
走出十八層地獄城,會令人有一種重見天日的感覺。佛教有六道輪迴之説,好人死後上天堂,壞人死後下地獄,作惡多端的人要下到十八層地獄。這也是在警醒人們要多行善事。這裏是東靜橋,是居士孫立東為了方便眾人朝拜而修建的。在東靜橋右側有一山洞,為三仙洞,洞內主供胡仙、長仙和黃仙。

塔子溝積慶寺

積慶寺 積慶寺
積慶寺是塔子溝的核心景觀,始建於清代乾隆二十年,由清政府撥國庫銀修建。清代道光皇帝為積慶寺書寫寺匾,此匾為豎匾,藍地金字,分別有蒙、漢、藏、滿四種文字,四周雕刻九條金龍。積慶寺共有五世活佛相處,五世活佛洛藏·巴丹·堅贊,由九世班禪大師認定,於2006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圓寂。
天王殿是到積慶寺拜佛的第一殿。文革期間遭損壞,2004年由居士捐款修復。天王殿內主供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彌勒佛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相傳他是唐末五代時期的大和尚,常揹着一個大布袋,人們又稱他為布袋和尚。他在圓寂時,口誦道: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知。在彌勒佛身後這尊是韋馱菩薩,他是看家護院的護法神。在他的兩側為四大天王。手持琵琶者為持國天王,執寶劍者為增長天王,手中纏繞着蛇者是廣目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者是多聞天王
天王殿的右側為護法殿。也是由居士捐款修復的藏式建築。主供大威德金剛護法,他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威德極大,能調伏怨敵、制伏諸障。請看他身色青黑,一共九面,正中為水牛面,每面三目、五人頭骨為飾,有三十四臂、十六足。
大雄寶殿積慶寺的中心大殿。一層為藏式建築,二層局部和天窗為漢式宮殿樓閣式建築。造型古樸,木雕精細,彩繪鮮豔,氣勢恢宏。大殿按五五建築,前樑上的一幅寺院集街圖,是我國目前保存的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幅。文革期間,縣政府籌建影院,準備拆用大雄寶殿的木料,後經設計人員實地考證,此木料運回去也用不上,大雄寶殿才免遭破壞。大雄寶殿主供佛祖釋迦牟尼,兩側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在大雄寶殿左側和天王殿前,有兩棵神奇的古樹,每年5月中旬開花,開始時由一朵朵小白花拼成寶塔狀,慢慢由花心開始向外變色,直到變成紫色後凋謝,開始結果。這是什麼樹呢?此樹蒙語“温蛋閣”,學名文冠果,藏語旃丹樹,佛門弟子稱此樹為菩提樹。那麼,為什麼在藏傳佛教中都種植此樹呢?相傳,喇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出生時,接生婆剪下臍帶,臍帶血掉到院中的地上,不久後,從臍帶血中長出一株小樹,小樹慢慢長大,開花結果。宗喀巴大師6歲到青海塔爾寺出家後,就一直沒有回家,他母親很想念他,託人捎信給他。宗喀巴因自己不能回家探望母親,就讓寺內畫師為自己畫了幅像,派人送給母親,並轉告她:“想我的時候,拿着我的畫像,坐在旃丹樹下,就能免於思念。”後來,宗喀巴大師創立了格魯派,成為喇嘛教的一代大師,又被弟子稱為第二代佛陀。他的弟子為了紀念此事,紛紛把旃丹樹果實拿回去培育,分給各寺院種植。如今,積慶寺已有數十株旃丹樹,每當開花時,景色非常壯觀,堪稱一大奇觀。
觀音閣是2002年由居士捐款修建,主供四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

塔子溝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
大雄寶殿左側幾十米高的山崖上,雕刻着一組摩崖造像。簡單地説,摩崖就是在岩石上刻字,造像就是在岩石上雕像。在我們阜新,有400多尊摩崖造像,塔子溝共有摩崖造像13尊,最高的3.2米,最小的僅33釐米,大多雕刻於清代道光年間。
中間的造像是宗喀巴大師,左、右兩側分別是他的弟子克珠傑、賈曹傑,這組像也稱“師徒三尊”。賈曹傑是宗喀巴的第一大弟子,宗喀巴圓寂前夕將自己的衣帽傳授他,宗喀巴圓寂後,被推舉為格魯派主寺甘丹寺的住持法座,為甘丹寺第二池巴。克珠傑是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出家為僧後,專研佛門經典,以擅長辯論著稱。賈曹傑圓寂前把宗喀巴的衣帽又傳送給克珠傑,圓寂後由克珠傑任甘丹寺住持,後被追認為班禪一世。
在“師徒三尊”的下面雕刻着一尊閻魔護法,是文殊菩薩智慧的化現,他為了降伏閻王而模仿閻王的形象。大家看,他一面二臂,身色青黑,水牛面,戴五骷髏冠,三目張口,赤黃頭髮上束,右手上揚執人骨架棒,左手平伸執繩索,踏在水牛上,以示降伏閻王的殘暴,在水牛的下面和懷中分別有一人,是作惡者。在閻魔護法像的左側,刻着幾行蒙文字,因年久風吹日曬,已經難以辨認。大意是:此佛像竣工於民國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那麼,其它幾尊摩崖造像都是在清代道光年間雕刻的,為什麼這尊佛像是民國年間雕刻的呢?原來,當時在積慶寺內,有一位戈壁喇嘛,在寺內很散漫,經常與當地土匪交往。有一次,他與土匪合夥搶劫了地方官的車輛,地方官下令剿滅這夥土匪,戈壁也在其中。於是,他偷偷跑回寺中。寺內的大喇嘛知道此事後,勸告他改惡從善,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他醒悟後,覺得無臉在寺內出家,就拿出所有的錢財,請雕刻師雕刻了這尊閻魔護法和大雄寶殿右側石崖上的護國護法兩尊佛像。
在文革期間,有幾個年輕石匠想破壞這幾尊摩崖造像,就在佛像的上面打眼裝上火藥,想要炸掉它。可是裝了幾次藥,就是點不響,有時只是冒一股煙,其中一個人抬起頭,發現天空中飄着三朵彩雲,他們知道這是佛在顯靈,嚇得幾個人再也不敢動佛像了。這為這個風景區添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塔子溝烏龜石

在這組摩崖造像的右側,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中間裂開一道縫兒,仔細觀看縫隙的右側,是一隻大海螺,海螺為喇嘛教中重要的法器;縫隙左側是一條大海龜,馱着師徒三人。相傳,宗喀巴大師創建了格魯派後,便在弟子中講經説法,世上萬物都聽得入了迷,大海中的海螺、海魚、烏龜也偷偷跑來聽大師弘揚佛法。有一天,它們聽入了迷,錯過了回去的時間。如果這事讓龍王知道了,是要受到懲罰的。於是,它們請大師指點迷津。大師告訴它們,既然錯過了時機,你們就帶着我的經典去修煉吧。於是,海螺在前引路,海魚緊隨其後,烏龜馱着經典,尋找修煉的場所。可是,天快要亮了,它們還沒找到理想的修煉場所,眼看就要前功盡棄,便在這裏安了家。後來,一位羅漢也加入到他們的修煉中,變成了右側的羅漢石。相傳,積慶寺二世活佛在山中雕刻摩崖造像時,宗喀巴大師在夢中指點他,在烏龜石上的大岩石上雕刻了宗喀巴大師師徒三人像。

塔子溝上師石

在師徒三尊像的右上方有一塊巨石,開頭象一個人頭帶桃帽、手捧經書盤腿而坐,正在專心誦經,人們稱之為上師石。相傳,積慶寺一世活佛來到這裏,當時還沒有寺院,只好在山坡上建了幾間草房,他每天都到後山坡上打坐誦經,一世活佛圓寂後,在他誦經旁的一塊大岩石,經過風吹雨淋變成了高僧開頭。

塔子溝古松

在上師石前下方有幾株古松,直徑最粗的有1米左右,松齡約250年。相傳,一世活佛經常在這裏打坐誦經,當時錫伯族人非常敬仰活佛,便經常到這裏聽活佛講經説法。當夏日裏烈日炎炎時,活佛和聽經者都大汗淋淋,於是,他們自願在裏種植松樹,遮陰避雨,這些樹如今已成長參天大樹,給後人留下一個美麗的傳説。

塔子溝關帝廟

大雄寶殿右側有座關帝廟,文革期間免於破壞,經過維修後,保持歷史原貌。殿內主供關羽、關平、周倉像。關羽在佛教裏稱為菩薩,在儒家裏稱為聖人,在道家裏稱為關帝聖君,又稱武財神。歷史上有許多贊稱關公的語言:師卧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弟德兄;志在春秋,功在漢,心盡日月,意通天等等。可見,關羽是一位人人推崇的歷史人物。

塔子溝護國護法像

關帝廟後山上有一處摩崖造像,名為護國護法,蒙語為奇達熱巴拉。一面二臂,三目炯炯,張口捲舌,獠牙外露,頭飾骷髏,身青發赤,右手執彎刀,左手持盛血顱器,身披人皮,腰繫虎皮裙,騎在一隻褐熊上。

塔子溝彌勒佛像

在護國護法的上面,雕刻着彌勒佛像,高3.2米,是塔子溝景區最高的一尊造像。彌勒菩薩是藏傳佛教八大菩薩之一。據説,他將來繼承佛祖之位,人們又稱他為未來佛。在彌勒菩薩下方有四尊小佛像,分別為宗喀巴、克珠傑、賈曹傑和阿底峽尊者。阿底峽為古印度高僧,西藏阿里王於1038年聘請他到西藏傳播佛學和醫學,著有《菩提道燈論》和《醫頭術》等著作。

塔子溝度母像

順着山樑往上走,有一塊麪南背北的大石頭,石頭的北面雕刻着一尊度母像。慈面,身着天衣綢裙,現妙齡少女相,仿照雍和宮唐喀21度母雕刻。與其它地方雕刻的度母像不同的是,她右手託着一尊佛。為什麼這尊度母像手託着佛,而不是法器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度母像的南面,雕刻着金剛手菩薩像,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
在這組造像上面的山坡上,許多岩石上都有形狀不同、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石窩,是幹什麼用的呢?相傳,在修塔時,人們用羊往山上運磚和沙子,這些石窩就是當時餵羊用的。
登到塔山山頂,舉目遠望,阜新市區和阜蒙縣盡收眼底。近處觀看,塔山周圍羣山起伏,怪石嶙峋,松濤陣陣,野花芳香,使人感到心曠神怡,樂在其中。據史料記載,塔子溝內的遼塔為萬佛塔,未倒之前,民謠唱道:古塔巍峨壯觀,猶如奇峯擎起,終有傾圯悽慘見,置縣建城傳世間。這就是人們相傳的“塔倒出一縣”的故事。那麼塔倒出的是哪一縣呢?即今日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據《阜新縣誌》記載:“塔子溝在縣城南10裏,山上有古塔已傾圯,塔倒出縣城,預兆驗矣,遺址猶存”。

塔子溝古井

在山腳下一家農户的居住地,有一眼古井,有200餘年的歷史。井深4米,水深1米,久旱之年井水不幹。井口蓋着一塊中間人工雕成正方形的大石頭。這口井是當年積慶寺僧人飲水井,當時僧人挑水往山上運很不方便,就馴養了一頭小毛驢來運水。在山下井邊,有一位僧人把水從井內提出來,裝在毛驢背上的水桶內,用手輕輕拍打一下,毛驢就自己順着上山路來到廚房,僧人把水倒進缸裏,再把空桶放到驢背上,輕輕拍打一下,毛驢又自動下山取水。這裏的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經省鑑定部門鑑定為優質礦泉水。
塔子溝風景區進行了深度開發,2006年投資幾千萬元正在修建的農家山莊、採摘園、滑雪場等娛樂項目,已會給遊客提供更多的新奇體驗。 [1] 

塔子溝交通

阜新市解放廣場乘坐十八路公交車即可到達,回來也有公交車半個小時一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