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鎖定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洲若爾蓋縣境內 [3]  ,地理座標為東經102°29′--102°59′,北緯33°25′--34°80′,總面積166570.6公頃 [2]  [5] 
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寒沼澤濕地生態系統黑頸鶴等珍稀動物。若爾蓋縣位於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四川省阿壩州北部,地處黃河長江上游,其濕地涵養了大量水分,為兩大母親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別是黃河30%的水來自若爾蓋濕地。
2022年,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編制完畢。 [7] 
中文名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位    置
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洲若爾蓋縣
面    積
166570.6 公頃 [6] 
建立時間
1994年
特    點
我國面積最大的泥炭沼澤區
主要水流
嘎曲、墨曲和熱曲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

1994年,經若爾蓋縣政府批准建立
1997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區域特色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若爾蓋縣境內,總面積166570.6公頃 [6]  ,其濕地沼澤面積曾達3000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大、分佈集中的泥炭沼澤區。保護區於1994年經若爾蓋縣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後又升級為國家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寒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動物。該保護區不僅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世界高山帶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還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東緣,位於若爾蓋沼澤的腹心地帶,是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區內為平坦狀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氣候寒冷濕潤 ,泥炭沼澤得以廣泛發育,沼澤植被髮育良好,生境極其複雜,生態系統結構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特有種多,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帶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據初步調查,區內植物(包括菌類)有207種,其中星葉草冬蟲夏草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脊椎動物有21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頸鶴胡兀鷲禿鷲大天鵝等30多種,併為黑頸鶴的集中繁殖區之一,種羣數量達480只左右。本區還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黑河和白河兩條黃河上游的支流縱貫全區,但該區生態系統脆弱,一旦破壞後很難恢復,轄曼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動物,研究自然環境變遷,古老生物物種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5張)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周邊有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四縣,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四周分別與甘肅省瑪曲碌曲卓尼迭部四縣接壤。距蘭州533公里,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駐地馬爾康330公里,南距成都596公里。人口6.41萬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地形簡介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若爾蓋縣內,若爾蓋縣地形複雜,海拔3400米以上,羣山環抱,東西與南北最大距離約150公里,土地總面積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黃河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將全縣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地理單元和自然經濟區。中西部和南部為典型丘狀高原,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植被以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的草原為主。平均海拔3500米,境內丘陵起伏,谷地開闊,河曲發達,水草豐茂,適宜放牧,以飼養犛牛綿羊為主,為純牧業區,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也是全國三大草原牧區之一。屬河曲馬品系的唐克馬是全國三大名馬之一。西部草原是半農半牧區,有耕地8萬畝,適宜種植一年生農作物,以青稞為主,其次有小麥、豆類作物和洋芋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和亞麻,還出產少量蘋果和花椒。該地區木材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01139.5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123.22萬立方米,主要有冷杉雲杉等樹種。原始森林與雪山草地,河谷農業交相輝映,草地連綿,積水成沼。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主要水流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熱曲,從南往北匯入黃河。北部和東南部山地系秦嶺西部迭山餘脈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內山高谷深,地勢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龍江、包座河和巴西河。河流彎曲擺盪,蜿蜒曲折,牛軛湖星羅棋佈,獨成一灣風景。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沼澤分佈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沼澤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四周羣山環抱,中部地勢低平,谷地寬闊,河曲發育,湖泊眾多,排水不暢。同時這裏氣候寒冷濕潤,年平均氣温在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 500~600毫米,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地表經常處於過濕狀態,有利於沼澤的發育。本區部分沼澤是由湖泊沼澤化形成的,如山原寬谷中的江錯湖和夏曼大海子,湖泊退化後,湖中長滿沼生植物,湖底有泥炭積累,平均厚約1米左右。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5張)
若爾蓋山原沼澤在分佈上有以下三個特點:一、分佈廣。沼澤不僅分佈在平坦寬闊的河灘、湖羣窪地和階地上;而且在某些無流寬谷和伏流寬谷地帶也有分佈。二、面積大。這裏的沼澤面積有3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澤。三、沼澤率高,沼澤率一般達20%~30%。黑河流域比白河流域高,而且兩河流域的中下游均多於上游。
若爾蓋沼澤類型較多,各種沼澤類型在湖羣窪地、無流寬谷、伏流寬谷和階地等不同地貌部位上,相互連結形成許多巨大的複合沼澤體。受近代新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沼澤已趨於自然疏幹。有的沼澤經人為改造,可作為牧場。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豐富。分佈有國家濕地保護區、黑頸鶴保護區、梅花鹿保護區。棲息着黑頸鶴白天鵝、藏鴛鴦、白鸛梅花鹿小熊貓等大量候鳥和野生動物。唐克馬被詩聖杜甫贊為“竹披雙耳俊,風如四蹄輕”。盛產麝香蟲草貝母鹿茸雪蓮等名貴藥材。藏醫藏藥療效神奇,“珍珠七十丸”飲譽天下。“綠風”牌犛牛食品,色香味美。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物產礦藏

若爾蓋縣盛產貝母麝香蟲草甘松大黃秦艽羌活等名貴中藥材。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泥炭等30餘種。泥炭資源極為豐富,分佈面積兩千餘平方公里,儲量近40億立方米。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氣候特點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屬高原寒帶濕潤季風氣候。根據地貌特徵,分為東部大陸性山地中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和西部大陸性季風高原氣候兩種氣候區。西部丘狀高原,氣候嚴寒,四季不明,冬長無夏,最冷月(1月)多年平均氣温-10.6℃,絕對最低氣温-33.7℃。最熱月(7月)平均氣温10.8℃,絕對最高氣温24.6℃,年平均氣温1.4℃。無絕對無霜期。多年平均降雨量656.8毫米,其中,86%多集中降於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平均濕度69%。年平均日照2389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232毫米。最大風力11級,風向多為西北風。每年9月下旬開始結凍,最大凍土層深72釐米,5月中旬才能完全解凍。東部半農半牧區,氣候較温和,4~7月基本為無霜期,夏季最高氣温 30℃,冬季最低氣温-10℃,平均日照12小時,年降雨量500至600毫米,多集中降於夏末秋初,春末夏初則多幹旱。常見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霜凍、寒潮連陰雪、洪澇等。5—10月是草原的生產季節和旅遊季節,平均氣温在12℃左右。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主要景點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景點:養鹿場、太陽湖、白窪寺院、達格則寺院、降扎温泉巴西會議舊址黃河九曲第一彎、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
最佳旅遊時間: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裏天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草地中星落棋佈地點綴着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另外每年9月中旬,漫山遍野的紅葉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地從山頂到河谷競相爭豔。行在雜谷腦河谷翠綠與斑斕交織的長廊中,心中定會裝滿濃濃醉人的秋色。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旅遊指南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住宿:理縣有大小旅館、賓館30多家,飯店50多家,日接待能力2000人次左右。
旅遊小貼士:若爾蓋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因此行前要做做了細緻的準備工作,帶上雨衣、防寒衣物等。
特色餐飲:藏族藏餐有燒饃、酸菜面塊、山野菜、藏族臘肉、香腸、香豬腿、咂酒等。羌族餐飲有洋玉餈粑(土豆餈粑)、山野菜、家常臘肉、香豬腿、玉米粑、金裹銀飯、蕎麥麪、酸菜面、青稞酒等。
旅遊產品:純天然沙棘飲品、山野菜系列產品,紅葉塑封籤,紅葉系列酒。藏族工藝品有腰刀、煙盒、火鍋、腰帶、頭帕、飾品。羌族工藝品有云云鞋(繡花鞋)、鞋墊、頭帕、圍腰。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措施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為影響,中國的濕地急劇減少,濕地功能和效益不斷下降。
2002年“兩會”期間,包括若爾蓋在內的濕地保護問題就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他們呼籲,立即行動起來拯救“地球之腎”。
2006年,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一五’實施規劃”,標誌着中國濕地保護工程正式啓動實施。我國將在五年內投資90億元,使全國半數的自然濕地和70%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建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將從現有的473個濕地自然保護區中選擇222個國家級保護區或新建保護區,進行重點投資建設。
2007年,在四川的“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制定《四川省濕地保護條例》的議案,得到“兩會”代表委員的廣泛響應,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此前不久,四川省委省政府發佈了《關於建設生態省的決定》,正式施行《四川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在2010年前,要使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這也讓四川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啓動生態省建設的省份。 [1] 
2022年10月20日,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國家林草局、自然資源部日前聯合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保護濕地的目標任務,並提出將實施30個濕地保護修復項目,其中就包括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草原濕地水源涵養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該項目建設總投資預算合計近5億元,建設期為2022年至2024年,分年度實施。 [8]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對象是黑頸鶴、白鸛等珍稀野生動物及高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區內共有高等植物196種,隸屬108屬,34科。其中:苔蘚植物1科1屬1種,蕨類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32科106屬194種。此外,還有藻類植物1科1屬1種。區內植物中,傘形科小芹屬的紫莖小芹和玄蔘科細穗玄蔘是中國特有種,也是橫斷山區的特有種。細穗玄蔘和掌葉大黃瀕危種。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7種。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小天鵝灰鶴草原雕高山兀鷲獵隼藍馬雞雕鴞等16種,四川重點保護動物有6種,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獸類有水獺荒漠貓等7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