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啓發式教學法

鎖定
啓發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啓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這裏要着重説明,啓發式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當代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無一不是圍繞着啓發式或和啓發式相聯繫。
中文名
啓發式教學法
簡    稱
啓發式教學
類    型
方法
適用於
教學

目錄

  1. 1 前提
  2. 2 來源
  3. 3 要求
  4. 目標
  5. 模式
  6. 方法

啓發式教學法前提

現代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形成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正確了,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有所創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就是現代教學的指導思想。如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關鍵是學生能否有學習積極性,而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直接關係,因此在全課教學中進行啓發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啓發式教學法來源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視啓發式教學。他曾論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這裏“憤”意為發憤學習,積極思考,然後想把知識表達出來;“發”意為開其意、指導;“悱”意為積極思考後要表達而表達不清,則要求老師予以答其詞,使其清楚。對教師來講,應該通過自己的外因作用,調動起學生的內因的積極性。
中國最早提出啓發式教育的是教育家孔子,西方教育家蘇格拉底把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婆",因此,"蘇格拉底方法"也被人們稱為是"產婆術"。這一教育理論,是西方最早的啓發式教育。西方教育學傳統始於古代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所謂啓發式教學,對於教師的要求就是引導轉化,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在這兩個轉化上。(已知知識→學生具體知識→能力),這裏引導是轉化的關鍵。
教學,是要通過教師的工作使學生愛學、會學。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啓發式教學的關鍵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積極性就是強烈的求知慾,(它表現為興趣、信念、願望和焦慮)。而求知慾就是學習需要。學習需要是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對某種知識欠缺不足,而力求獲得提高滿足的一種心理狀態

啓發式教學法要求

啓發式教學法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學生根本就沒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那麼即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實際的有價值的創新行為。因此,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原則,着眼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既要有認知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

啓發式教學法模式

21世紀最偉大的產品不在科學技術,而在新型的學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作為一名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師,在面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再用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來教學,就很難培養出智能充分發展的創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現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對從事計算機教學的工作者有着緊迫的現實意義。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每一位有遠見的教師都會選擇後一種答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確立科學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教育理論家曾明確指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 。我的做法是,在課堂上,我着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着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

啓發式教學法方法

在學生上機時,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不同的上機內容。對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以調試為主,通過調試,來掌握一些上課時不容易掌握的內容,不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並通過一些啓發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完成一些作業。激發他們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變被動的“灌輸”式為主動的“汲取”式,積極的學習這門課程,在自己學習的同時帶動其他同學的學習。
很好地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多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