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鎖定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以“哭”為題,以“哭”為線索,先描述壓抑恐怖的氛圍及友人被貶至死的情境,再從友人死後的淒涼追溯友人與自己的交遊情景,最後抒發好人未得善終的感慨。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沉痛,層次清楚,結構井然。
作品名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創作時間
836年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作品原文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遙作時多難,先令禍有源:
初驚逐客議,旋駭黨人冤
密侍榮方入,司刑望愈尊
皆因優詔用,實有諫書存
苦霧三辰沒,窮陰四塞昏
虎威狐更假,隼擊鳥逾喧。
徒欲心存闕,終遭耳屬垣
遺音和蜀魄,易簀對巴猿
有女悲初寡,無兒泣過門。
朝爭屈原草,廟餒若敖魂
迥閣傷神峻,長江極望翻。
青雲寧寄意?白骨始霑恩。
早歲思東閣,為邦屬故園
登舟慚郭泰,解榻愧陳蕃
分以忘年契,情猶錫類敦
公先真帝子,我係本王孫
嘯傲張高蓋,從容接短轅
秋吟小山桂,春醉後堂萱
自嘆離通籍,何嘗忘叫閽
不成穿壙入,終擬上書論。
多士還魚貫,雲誰正駿奔。
暫能誅倏忽,長與問乾坤。
蟻漏三泉路,螿啼百草根
始知同泰講,徼福是虛言 [1]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註釋譯文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詞句註釋

①遂州:唐置遂州,改為遂寧郡,尋復為遂州,明降為縣,即今四川省遂寧縣。蕭侍郎:蕭浣。大和七年(833),蕭浣由給事中出為鄭州刺史,曾介紹詩人給華州刺史崔戎。不久蕭浣內遷刑部侍郎。大和九年(835)六月,貶為遂州刺史。八月,再貶遂州司馬,一年而卒。文集祭文雲:“才易炎涼,遂分今夕。”
②遙作:即遠起之意。多難:指甘露之變
③逐客議:李斯諫逐客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黨人冤:據《後漢書·黨錮傳》,東漢恆帝時,宦官把持朝政,李膺等士大夫痛惡之,捕殺宦官,宦官反誣告膺等為朋黨,辭連二百餘人,禁錮終身。此以“逐客”指楊虞卿。“黨人”指李漢、蕭浣。
④密侍:蕭浣入為給事中,是門下省要職,故曰此。司刑:指任刑部侍郎之職。
⑤諫書存:《南史·範雲傳》:“諫書存者百有餘紙。”
⑥三辰:日、月、星。四塞:四面八方。秦為四塞之國,四面有山關之固。
⑦“虎威”句:用狐假虎威典故。
⑧逾:一作“踰”。心存闕:心存魏闕,心繫朝廷。耳屬垣:竊聽者貼耳於牆壁。
⑨蜀魄:傳説中望帝杜宇之魂,後化為子規。易簀(zé):調換寢席。指人將死。簀,竹蓆。
⑩有女:詩人自注雲:“公止裴氏一女,結褵之明年,又喪良人。”
⑪兒:一作“男”。屈原草:屈原擬定的憲令。若敖魂:《左傳·宣公四年》:“及(子文)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乞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後以“若敖鬼餒”比喻絕嗣。
⑫迥閣:指大劍閣、小劍閣。
⑬青雲:《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
⑭東閣:東向開之小門。大和七年,李商隱離開太原幕府,回到鄭州家中,進謁鄭州刺史蕭浣,受到很好的接待。故曰:“為邦屬故園。”故園即鄭州。
⑮郭泰:東漢太原界休人,字林宗。遊洛陽,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後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輛。林宗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陳蕃:東漢汝南平輿人。《後漢書》:“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兩句謂詩人在鄭州備受蕭浣禮遇。
⑯契:合。錫類:賜給同類。敦:篤厚。
⑰真帝子:蕭梁武帝的後代。本王孫:李唐王孫。因為李商隱的姓氏正是唐王朝帝王之姓,所以稱“本王孫”。
⑱高蓋:《漢書·循吏列傳》:“黃霸為潁川太守,賜車蓋,特高一丈。”短轅:牛車短轅。
⑲小山桂:西漢淮南小山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卷兮枝相繚。”後堂萱:《詩經·衞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即萱草,又名忘憂草。背,北堂。
⑳離通籍:辭朝籍。籍:門籍。閽:天帝守門人。
㉑穿壙(kuàng):穿鑿墳冢。
㉒多士:多持文守德之士。
㉓倏忽:《招魂》:“雄虺九首,往來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以倏忽代雄虺古有此例,此指李訓、鄭注。
㉔蟻漏:《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三泉:《史記·秦本紀》:“始皇治驪山,穿三泉,下銅而致槨。”螿(jiāng):寒蟬。
㉕同泰講:梁武帝蕭衍曾於同泰寺講佛經。徼福:邀福。 [2-3]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白話譯文

時世多災多難,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甘露之變起於楊、李、蕭之貶,忠臣被奸邪誣陷是禍起的源頭。
剛開始震驚於楊虞卿被貶的消息,隨即驚訝於李、蕭因同黨相繼遭貶。
蕭浣任給事中、刑部侍郎時,位望尊顯。
都是因為蕭浣任給事中時敢於進諫,天子予以優待重用,那些諫書尚存可以為證。
苦難的迷霧讓日、月、星黯淡無光,惡劣的濃陰讓四面八方昏黑一片。
鄭注、李訓藉着天子的信任狐假虎威,朝臣上書彈劾鄭注、李訓,他們就愈是喧鬧不已。
蕭浣白白地想要心繫朝廷,卻遭受奸人告密而遭此橫禍。
蕭浣被貶死在遂州,遺恨猶存。
蕭浣沒有兒子,只有一個新寡的女兒為其送葬,死後是多麼淒涼。
蕭浣活着的時候如屈原一樣因卓越的才能被小人妒忌,死後絕嗣無人祭拜,悲慘至極。
蕭浣死後,蜀地大劍閣、小劍閣的神秀高峻彷彿有所損害;長江水翻騰滾滾,激憤非常。
蕭浣幾經貶謫,青雲之路已斷,天子後來撥亂反正,可惜蕭浣早已死去。
早年間我拜訪蕭浣,受到很好的接待,那時候蕭浣正在我的家鄉任職。
蕭浣待我就如郭泰待李膺,陳蕃待徐稚,禮遇非常,可我面對他的困境卻無能為力,實在慚愧。
蕭浣對待自己就像忘年之交,就像長輩對待族子一樣真誠。
蕭浣是蕭梁武帝之後,自己本李唐王孫。
蕭浣生性豁達不受拘束,自己受到他的從容接待。
我在蕭浣門下受到優待,秋吟詩賦,春醉後堂。
蕭浣由朝廷被貶到地方,但從未忘卻心繫朝廷。
我雖然不能隨你赴死,但一定擬定奏疏上書為你伸冤。
朝廷中雖然多有才有識之士,但有誰能為蕭浣你伸冤呢?
雖然鄭注、李訓之流已經伏誅,但蕭浣的冤屈最終還是不能昭告天下啊。
蕭浣死後,墳墓無人修整、打理,墓穴因為螞蟻洞穴而奔潰,雜草叢生,寒蟬亂啼,荒涼無比。
才知道學佛求善的人,最終並沒有得到福報。 [3]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悼亡之作。詩人的忘年好友蕭浣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由刑部侍郎貶為遂州刺史。《舊唐書·文宗紀》:“大和九年(835)六月,京兆尹楊虞卿坐妖言得罪,人皆以冤誣。宰相李宗閔於上前極言論列,上怒,數宗閔之罪,叱出之,貶明州刺史,再貶虔州長史。貶吏部侍郎李漢為邠州刺史,刑部侍郎蕭浣為遂州刺史。”後再貶為遂州司馬,並在遭貶後不久死於遂州。李商隱作此詩以表哀悼。蕭浣死於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夏,此詩當作於此年。 [3]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作品鑑賞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整體賞析

詩人回憶蕭浣的生平,不禁感慨萬千,想起當初蕭浣對自己的接待與幫助,感到慚愧萬分。蕭浣死後在墓穴中猶被蟲蟻所擾,悽婉悲涼,詩人悲痛萬分。此詩全篇字字血淚,感情真摯,以“哭”為題,以“哭”為線索。
起首四句,探源索本,總起大意,詩人以時代特徵觀照個人命運,既概述事實,又起筆高遠。情感上,倒敍噩耗,抒發詩人悲痛欲絕的心情。
“密侍榮方入”等四句,承“驚”“駭”二字,補敍驚駭之由,漸進自然。“苦霧三辰沒……終遭耳屬垣”敍朝中局勢與被貶事實,烘托壓抑恐怖的氛圍,直接抒發對奸吝小人的憤恨、對友人被貶的同情。
“遺音和蜀魄”等十句,承前順敍被貶至死的情境。“有女悲初寡,無兒泣過門。朝爭屈原草,廟餒若敖魂”,此四句極悲,哀誄之詞,如泣如訴。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實行宗法制,子嗣是立足的根基,無子送終是很悽慘的。“迥閣傷神峻,長江極望翻”,詩人因情造景,想象蜀中山水因蕭浣之死而激憤,詩人心中的不平也如這濤濤江水。“青雲寧寄意?白骨始霑恩”,等到黎明到來之時,蕭浣早已成了一堆白骨,沒有什麼比“白骨霑恩”更遺憾的了。詩人的惋惜、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早歲思東閣”等十二句,詩人由眼前遺憾轉入對往昔的美好回憶,追溯蕭浣與自己的交遊,連用數典,敍述蕭浣對自己的盛情接待和無比契合的知己之情,以昔時之樂襯今日之悲,從此陰陽兩隔,詩人不能不深感愧對好友,痛苦萬分。
詩的最後“自嘆離通籍”等十二句,詩人發誓會為友人昭雪,期望當世之士共為洗雪,感慨好人未得善終,言之倍加沉痛。全詩層次清楚、結構井然。 [3]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名家點評

清·屈復《玉谿生詩意》:一段總提受冤之由。二段被逐時事。三段死後情事。四段交情。五段自嘆不能為侍郎白冤,傷其逐死也。 [4]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首四句,掣大意起。“密侍”四句,敍進用。“苦霧”四句,敍時局。“徒欲”四句,敍貶斥至死。“有女”四句,敍後事。“迥閣”四句,深致不平。“早歲”以下十二句,敍生平投契之樂。“自嘆”以下至末,自恨不得少抒報效,仍望當世之士共為洗雪,而不使銜恨於九原也。 [4] 
清·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田(蘭芳)曰:一篇極盡哭理。浩曰:史言義山善為哀之詞,信然。 [4] 
清·紀昀《玉谿生詩説》:起手説得與世運相關,高佔地步。又曰:凡長篇須有次弟。此詩起四句提綱,次四句敍其立官本末,次六句敍時事之非,次十句敍放逐而死。次十二句敍從前情好,次四句自寫己意,次八句總收。層層清楚,是其次第處也。 [4]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379
  • 2.    朱鶴齡箋註,田松青點校.李商隱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80
  • 3.    田秀麗解譯.李商隱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04-208
  • 4.    馮浩注,王步高、劉林輯校匯評.李商隱全集(上冊).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62-63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