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文鬱

(明末將領)

鎖定
周文鬱(?—1642年),字蔚宗,號止庵,宜興人,明朝末年將領,官至副總兵。
本    名
周文鬱
別    名
紫髯將軍
蔚宗
止庵
所處時代
明末
逝世日期
1642年
主要作品
邊事小紀

周文鬱人物生平

周文鬱本為周延儒的家奴 [1]  ,他也稱周延儒為“家大學士”。 [2]  周文鬱長得很高,鬍鬚很美,喜歡讀書,好談文武大略。天啓二年(1622年),大學士孫承宗出關督師,他前去謁見,提議收復南四衞(金、復、蓋、海)。孫承宗對他十分賞識,稱之為紫髯將軍,留在自己幕府,參與謀議。 [3] 
天啓七年(1627年),後金攻朝鮮,七月,周文鬱以遊擊身份出援朝鮮。當時朝鮮義州還有後金軍,九月,周文鬱與黃龍等在東江總兵毛文龍的指揮下參加了襲擊從義州的回國後金軍的作戰,據説取得勝利。返回時在獐子島翻船,僥倖逃生(他自稱有神人相救)。 [4-5] 
崇禎二年(1629年)冬,己巳之變爆發,周文鬱隨督師袁崇煥入援,並在廣渠門大戰後金軍。十二月初一日,袁崇煥被捕下獄,祖大壽率關寧軍東奔,接替袁崇煥的孫承宗任命周文鬱為軍前贊畫,並派他勸回祖大壽。翌年三月,又讓他和茅元儀陳繼盛統龍武中、左、右協兵前往皮島,牽制後金。中協兵譁變,周文鬱被任命為中協副總兵,兼攝左、右兩協,行至覺華島時,皮島發生兵變,劉興治殺陳繼盛,盤踞東江鎮。周文鬱在小平島與劉興治交涉,使劉興治暫時接受招安。據説內閣首輔周延儒對周文鬱沒給他行賄不滿,便以避同姓之嫌為藉口,不給他敍功。 [6] 
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周文鬱率天津水師一千六百人赴山東登萊鎮壓孔有德叛亂孔有德耿仲明最終逃到後金,周文鬱因而被革職聽勘 [7] 
其後,周文鬱僑居杭州 [8]  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曾被督師輔臣楊嗣昌招徠。 [2]  崇禎十五年(1642年),他與蔡鼎顧杲討論鎮壓農民起義的方略,不久去世。 [8] 

周文鬱主要作品

邊事小紀 [8] 
參考資料
  • 1.    《崇禎長編》,崇禎四年閏十一月十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0-19]
  • 2.    周文鬱:《邊事小紀》:偶輯往事,不覺成帙,乃呈閲家大學士,題日《邊事小紀》。第時方脱稿求訂,未及請序。庚辰春,又以楊督輔命,匆匆無暇。無何,大學士亦內召矣。今諸友促餘災木,且謂不可無家序。是暫以書代之,俟其時平錦旋日,再請一序可也。
  • 3.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七十三,《紫髯將軍傳》:紫髯將軍者,姓周氏,名文鬱,字蔚宗,嘗[常]州宜興人也。長身美鬚髯,深沈好書,能譚文武大略。天啓中,奴酋陷遼陽,杖劍謁高陽公於關門,首建四衞之議,公喜而執其手,呼為紫髯將軍,留幕中,參預謀議。
  • 4.    周文鬱:《邊事小紀》卷四,《航海紀事》:天啓丁卯春王正月,奴襲鐵山,索毛帥不得,乃遷怒於鮮,掠黃海等四道,遂盤踞焉。秋七月,餘奉命赴援,見奴所獲多積義州一帶,眾亦依糧而處,餘因策毛大將軍破之,蓋九月六日也。大將軍督一軍泊鴨綠江,以備策應,別遣一軍屯銀杏江,阻奴東奔之路。是夜,餘領徢卒五百人潛伏義州西南岸,俟夜分先發,十九人入奴屯舉火,餘見火起,即率埋伏兵,以炮矢殺入。奴正解衣鼾睡,驚聞炮喊聲疾發,忙不及覓,甲馬、器械逾時焚遁一空。次日,我軍集義州城,而屬國得重見天日焉。大將軍錄餘勞入告,餘亦辭大將軍歸,時為長至下浣,舟至獐子島,北風暴發,底觸怪礁而裂,水湧如決,夜已及更,茫不知處,人惟相向號哭,餘勉為之慰曰:“我生平惟利濟為心,即將兵六年,未嘗錯舉一事,上天不即福我,何至奪我耶?我能自信還,可信天。汝輩可無惶怖。”然私心再計,則又萬萬無生路,將奈何!舟子亟謂曰:“舟中不足恃,惟縛身篷上,浮諸水,漂泊至岸,或可幾幸。”餘唯唯,諸不暇顧,惟取奏揭圖書,負背將登蓬,聞空中語曰:“此處不當留,梢後可活!”急走後梢,舟子爭止之,餘不聽。及坐未穩,而風搏浪激,兩桅蕩擊於上,惡石鋸銼於下,頃刻完舟俱裂,僅存後一虛倉,復以人擠而墮舟,人一時淹沒。餘據舟尾尺板,與波上下飄浴,莫測所之,忽聞呼號漸邇,則同舟尚有數人,皆從墮倉攀附,逐餘而來。時東方微白,前隠隱現一小山,浮沒又不知幾里許,而足始抵沙,扶水而行,沙盡而麓,回顧汪洋,正潮落南下,知餘乃逆流以北,私怪且喜,匍匐仰登山,有古廟焉,傾欹頹敗,神失其像,內餘一殘鍾、一斷碣,碣載山名曰雙堝島,屬遼之東寧衞也,三而□水一徑通奴,荒萊蔽目,人跡不到者幾年於茲矣。諸人復相聚而泣,以生猶死也,餘復慰之曰:“舟沒不死,登岸反死乎?無徒泣,速計取火!”先鑽木,不得繼,以石乏引物,又不得。日已銜山,飢且益寒,智能俱困。忽有持一爆竹者至,詢所從自,雲得之神座下,遂剖以引火。嗟夫!我遼淪喪已十年所,名山勝地多生荊棘,窮海絕島安得爆竹?無脛而至,鬼神為德,信赫赫哉!……居六日,終不得一線可渡,餘步自沙畔,計所以必濟,覓枯木數株,用敝裳編繩為筏,激二徤兒,浮過獐島,達守將,始得舟西濟。
  • 5.    毛承鬥輯.《東江疏揭塘報節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01頁
  • 6.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七十三,《紫髯將軍傳》:崇禎己巳,奴酋入大安口,袁崇煥督師入援,文鬱主旗鼓,鏖廣渠門,殺奴千人,傷偽六王子。奴移營南海子,旋引去。崇煥、文鬱兩肋集矢如蝟,幸重鎧,不受傷。崇煥坐謀逆,下詔獄,遼兵潰而東上,即家起高陽為督理。甫抵關,立命文鬱軍前贊畫,冒雨雪,一日夜馳祖帥營,勸諭還師。庚午三月,高陽以四城未復,興東江牽制之師,命茅元儀、陳繼盛及文鬱統龍武中、左、右協兵以往。四酋懼,自永平潛回瀋陽。中協兵譁,改文鬱為中協副總兵,兼攝左、右兩協。舟泊覺華島,而劉興治之變作。興治,興祚之弟。興祚在奴,中自拔歸,戰死永平城下,所謂劉愛塔者也。興祚死,興治居皮島,陳繼盛署島事,流言關門興祚未死,自奴中有書招興治,興治領夷丁且有變。興治大恨,誘殺繼盛等二十餘人,揚帆至小平島,距旅順五十里。文鬱攜兼從數人,輕舟泊島口。興治來見,意頗施易。文鬱令戎服趨謁,少挫折之……文鬱往興治營,直入賬中,夷、漢兵執刀斧,猙獰離立,酒酣,語興治:“舟小,欲借宿帳中。”興治欣然陪宿。至夜半,忽逸去,文鬱如弗聞也。留營中五日,島眾呼噪索餉,口語籍籍,開誠慰諭,眾皆帖服。比入舟,並舟數十艘,列炬呼囂,弓刀戛戛然。文鬱曰:“此興治嘗我也。”幹掫竟夕,鈴柝相聞,侵晨皆散去。部將逃匿雙島,擊傷東師之過島者。興治怒,令島眾繞舟號訴。文鬱夜卧不起,呼其將擁被語之曰:“二將逗留,畏避流言,島叛自解。今又激島眾殺我,以實其言。汝等墮其計中。可趣取我首去,島眾不足恤,劉氏從此無噍類矣。”興治大悔悟。翼日,飲餞文鬱,使人扶而拜之,摶顙大哭而別。九月,興治敗奴於青山鳳凰城。捷聞,高陽上奏曰:“興治斬奴三十餘級,雖不足以自贖,其誓與奴絕,則已明矣。副總兵周文鬱以口舌為甲兵,跳身虎穴,而偃卧其中,攜其眾,堅其心,申明皇上威德。一操一縱,使百十跋扈蛟螭豺虎,鹹就一手調服,數萬兵民,賴以安定。首當敍錄,以為忠勤之勸。”當國者惡文鬱從海外來,無所贈遺,引同姓嫌,絀文鬱不敍。高陽嘆息而已。當興治變起,四酋尚據灤、永。興治所領皆精甲,降夷盡奪兵船商舶,奴方馳偽檄誘島眾。興治勾連奴孽,不南走登,則西扣關;不歸奴,則盤踞皮島,奪鮮人馬市之利,借地以交奴,如宋李全故事。國家方急奴,安所得餘力制島?論者以謂平島之功,與四城驅奴,相為表裏。孤貧赤手,為權幸抹殺,至今未有能訟之者,此可為嘆息也。
  • 7.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七十三,《紫髯將軍傳》:壬申二月,孔有德陷登圍萊,文鬱奉詔率津師千六百人赴海外協剿。賊擁眾數萬,自登入海,圍旅順,結老營於龍王堂,自率精鋭屯雙島。我師單弱,僅龍武左右兩營,乃偽立內丁二營,火器一營,招練一營,夷丁百人,更番出哨。夜分佈各艘,唱夷歌,遼人能夷歌者和之。賊聞之,謂我營中皆夷丁也。十六日,遣將焚龍王堂老營。十八日,遇賊雙島,浮屍蔽海而下。賊知老營熸,乘風遁去。追擊之,沉其八舟,獲叛將毛承祿。旅順之圍始解。二十三日,追賊至三山島。二十四日,至廣鹿島。二十九日,至黃骨島。先後焚獲賊舟四十餘艘,獲偽副將、都司、旗鼓、參謀官四十餘人。偽副將蘇有功者,孔賊在登,參將馬聰等十四人謀以元旦行香時縛賊。有功告變,賊盡殺十四人。妻妾貲產,盡給有功,並統其眾。有功擒,孔賊益氣奪。三十日,追賊至獐子島,中國之地始盡。賊初欲據獐島,西北阻江,西南控制諸島。及旅順結奴掠鮮,鼓煽叛將,出沒海上,為所欲為,至是乃遁入鴨綠江,壹意投奴矣。文鬱會舟師入江,檄朝鮮遏賊投奴要路。初十日,與賊戰鴨綠江卓山,擒偽都司等官三十六人。十三日,合兵攻賊於麻坨。鮮兵軍陸,我師軍水,兩戰皆大捷。耿賊遣偽官乞降,請修築南關,復金州以自贖。鎮兵忌其功,要擊之。二叛乃由西北遁,合奴營。奴舟列馬耳山下,結營於九連城。文鬱遣部將於馬耳山下下流,縛草為空營,泅人候奴睡熟舉火。奴舟火發,誤奔空營,營中火亦起,奴自相蹂殺無算。是時朝鮮陪臣都巡察使雒興君金自點來會師,吏曹參議李行遠來奉書,奴遣使英俄兒仄遺書朝鮮求款,請以耿賊質軍中,款議成則並歸孔賊。文鬱方條列具上,而革任聽勘之旨至矣。耿賊得罪老奴,逃回皮島。至是逡巡不敢去。奴歸叛以求款,我用鮮以款奴,其名甚正,視武陵用瞽人之事何如?惜乎其不就也!文鬱率單師追賊洪流巨浸中,轉戰三千餘里,殺傷賊十之八九,俘獲數千,雖未能禽孔馘耿,亦足以覆命矣。諸鎮以畏敵敍賞,文鬱以血戰鐫責,東事之不平,豈盡疆事之失哉!
  • 8.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七十三,《紫髯將軍傳》:文鬱歸,貧無以為家。僑居武林,布衣徙步,閉門讀書。作《邊事小紀》,敍高陽幕府及袁督行間事甚核,擔簦遊武夷,訪曹能始於三山,能始敍而傳之(注:此序作於1642年春),刻其詩於《十二代選》中。歸而謁餘虞山,曰:“高陽既歿,文鬱當為公死矣。”與閩人蔡鼎無能、無錫顧杲子方極論制御闖、獻方略,其言曰:“逆賊竊據上游,江南重地,當廣搜豪傑,多集義勇,盡收草莽輕俠,團聚為兵。肘腋清則內無他虞,反側歸則外有勁旅,庶幾先聲可奪其魄也。逆賊焚陵僭號,天人弗與,日捱一日,坐失時機。彼將撫江、漢,掠全蜀,守豫南,扼楚東,則我從何處下手?不亦儼然敵國乎?今荊、襄失而不與宋同禍者,以有西北諸路可進也。我師由唐、鄧進則掣其右,由隨、德進則牽其左,舟師溯流以批搗其胸,蜀師出房、竹以橫截其腰,秦師守關、隴以控扼其面,堂堂正正,不錯不亂,可一鼓而完二十年不了之局也。”鼎拊膺嘆曰:“高陽死,宿將盡,天留紫髯為國家辦賊耳。”文鬱別去,約旬月復來。久之不至,杲來訃曰:“紫髯歸病,不汗十日,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