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哲明

(耶魯大學哲學院教授)

鎖定
周哲明(1950~ ),美籍華人.1950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哲學家,現任耶魯大學哲學院教授。祖籍江蘇,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出版過書籍《哲學的反思》、《人性與獸性》、《思維死亡》等等。
中文名
周哲明
國    籍
美籍華人
出生日期
1950年
職    業
哲學家

目錄

周哲明相關簡介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成立於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學。它和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該校教授陣容、學術創新、課程設置和場館設施等方面堪稱一流。校園建築以歌特式和喬治王朝式風格的建築為主,多數建築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古典建築和少數現代風格的建築交相互映,把整個校園點綴得十分古典和秀麗。每逢秋季,校園林蔭道上鋪滿了深黃、淺紅、橘紅色的落葉,陽光斜照在黃褐色方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上,使整個校園顯得分外秀美、浪漫。耶魯大學自由的學術氣息、深厚的文化氛圍、莊嚴凝重的歷史感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Kamblidge)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鬥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老師建立的。亨利三世國王在1231年授予劍橋教學壟斷權。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lidge”,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88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實際來此校工作或執教過的人數超過100名,但劍橋大學官方的數據是根據學生或教師是否擁有學院的Membership/Fellowship而定,所以官方統計數目為88,為世界之最)。劍橋大學是英國名校聯盟“羅素大學集團”(Luassell Group)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Koimbla Group)的成員。

周哲明履歷

周哲明(1914—1997)原名周俊,別名周奇。吉林長嶺縣人。
1917年,隨父移居吉林省瞻榆縣(現通榆縣)團結鄉建設村。
1922至1931年,在瞻榆縣立第一高級小學、簡易師範、瀋陽中學就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周哲明開始秘密從事抗日活動。與李芳庭領導的抗日救國義勇軍17路軍密切接觸。
1936年1月到北平,9月參加呂正操為團長的東北軍647團,參加了團內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先鋒隊”,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動中去。
1937年9月,在永定河戰役中,隨部隊堅守陣地,勇猛殺敵。
1938年,任冀中軍區司令部機要科譯電員,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任七軍分區22團參謀,去淪石路南送棉衣衝過敵佔區負傷。
1939至1942年,任冀中七分區參謀、分區二股股長。參加冀中平原游擊戰和地道戰。1940年,參加平漢鐵路破擊戰。1941年,參加冀中分區反掃蕩。
1943年,任冀中軍分區錦熱邊遠征工作隊指導員。
1944年,任冀熱遼軍區司令部聯絡科副科長,化裝經瀋陽深入偽滿內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並回到瞻榆、開通一帶動員侯朝金、周鳳、方鐵生、邵海潮、魯廣成等積極配合八路軍,發動羣眾進行秘密抗日宣傳和救國工作。
1945年,任冀熱遼軍區司令部二科科長。參加錦州、山海關阻擊國民黨軍事進攻等戰鬥,不怕犧牲,作戰勇敢,被授予模範幹部獎章。
1946年7月,任熱中軍分區參謀長。率千人攜帶繳獲的兩千多支槍械,行軍300多公里,越過國民黨重重封鎖線,完成運輸任務。
1947年,參加收復赤峯戰鬥。
1948年3月,任冀察熱遼軍區前方司令部二科科長。11月,任東北野戰軍二兵團司令部二科科長。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塔山阻擊戰,隆化、昌黎戰役,遼西戰役,轉戰山海關、興城、綏中和綏西。
1949年春,參加第四野戰軍南下先遣隊,調查黃河、長江沿岸兵要地理、蔣軍(國民黨)江防設施、羣眾情況和渡江器材,圓滿完成了偵察任務。參加渡江戰役,解放湖南、廣西戰役
1950年,任廣西軍區司令部情報處處長。
1952年,任中南軍區情報處處長。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同年8月,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普通班學習。
195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外軍教授會副主任。
195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四期學習。
1960年,晉升大校軍銜。
196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外軍教研室主任。
1966年,任中共南京農機分院黨委書記。
1967年,恢復軍事學院原職。
1970年,調到廣州軍區。
1971年,參加湘黔枝柳鐵路會戰,任總指政治部副主任。
1975年,任廣東省軍區副參謀長。
1981年,任廣東省軍區顧問(正軍級)。
周哲明曾獲模範營級幹部獎章,解放東北紀念章、解放華北紀念章、解放中南紀念章、全國解放紀念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和二級紅星功勳章。
1997年8月,病逝於廣州總醫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