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告,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讀作gào。 [1]  此字始見於商朝文字。 [2]  本義為告祭。後引申為大聲宣佈,對人表達之義,也引申為請求、辭別,還表示向公眾通知的內容。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gào;jū;gù
部    首
五    筆
tfkf
倉    頡
hgr
鄭    碼
mbj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760) [1] 
平水韻
去聲二十號 [5]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統一碼
基本區 U+544A
筆順編號
3121251
四    角
24601
結    構
上下結構
注音字母
ㄍㄠˋ;ㄐㄩ;ㄍㄨˋ

字源演變

告字最初見於商朝甲骨文中(圖1、2、3),甲骨文上面部分就像是一個牛頭,下面是一個盛放牛頭的器皿,整體看起來就像是把牛頭放到器皿中進行祭祀。金文和篆體大體與甲骨文字型相同。隸(圖11、12)變後,楷書逐漸演變為“告”。 [6] 
告字是會意字。上部分是牛,為祭祀用的牲畜,下部為口,表示訴説之意。整個字表示人用牛獻祭,向神靈或祖先祝禱祈福的意義。上古時期,牛是最高規格的祭祀牲畜,只有在十分隆重的場合才會使用。 [3]  由口中説祈禱的話,引申為告訴;由告訴引申為告示、諭告,又由告示、諭告引申為教育;由告訴引申為上告、上報;又由上報引申為告狀;由告狀引申為揭發;由上報引申為請求,由請求引申出休假;由揭發告狀引申出定罪。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gào
動詞
報告,上報
report
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尚書·金滕
以告於鄉先生君子。——《儀禮·鄉射禮》
告,請也。——《爾雅·釋言》
敢敬告天子。——《尚書·康王之誥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諸葛亮《出師表
把話説給別人聽
tell
告,語也。——《玉篇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願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史記·滑稽列傳
項伯乃夜馳之 沛公軍,私見 張良,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紀
轉告電告正告告訟告訴;告稱;告説;告託
揭發
accuse
點紙連名,我可便直告到中書省。——《陳州糶米
小人告了一年的狀,竟無人作主。——《紅樓夢
請求
ask for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禮記》
夏侯杶,亦欲斬之。眾官告免。——《三國演義
告致;告飲;告糴;告請;告命
諭告,宣告。後作“誥”
declare
告,教也。——蔡邕《獨斷
燕居告温温。——《禮記·玉藻》。注:“謂教使也。”
天子告朔於諸侯。——《穀梁傳·文公十六年》
告誓;告教告匱告譴
告別,辭行
ask for leave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請告退。——《三國演義》
休假

高袓嘗告歸之田。——《漢書·高帝紀上
遣使存問,賜告養疾。——宋·蘇軾《乞郡劄子》
我今日已經在學房裏告了假了。——《紅樓夢》
冬十月,罝韓獻子告老。——《左傳·襄公七年》
得旨予告,馳驛還鄉,優悠林下。——《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方言,掭(筆)

他寫一個字告一下筆。——《方言與普通話集刊·北方方言與普通話〈6〉》

方言,給機器或輪軸一類東西加油

拿油瓶來,給大車告點油。——《方言與普通話集刊·北方方言與普通話〈6〉》

呼叫

蒸蒸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詩·魯頌·泮水

名詞



向公眾通知情況、事件、規定、法令等的書面形式
statement

hào
形容詞
通“皓”。光亮,潔白
bright;be pure white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楚辭》

動詞
通“鞠”。審訊定罪

告,讀書用法曰告,《禮》:“告於甸人”。通作鞠。——《集韻·屋韻》

名詞
告朔,一種周制

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公羊傳·文公六年》
[4]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告部】古奧切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從口從牛。《》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從告。 [9] 

説文解字注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吿人也。從口從牛。如許説則告即楅衡也。於牛之角寓人之口為會意。然牛與人口非一體。牛口為文,未見告義,且字形中無木,則告意未㬎。且如所云是未嘗用口。是告可不用口也。何以為一切告字見義哉。愚謂此許因童牛之告而曲為之説,非字意。故木部楅下不與此為轉註。此字當入口部。
從口,牛聲。牛可入聲讀玉也。廣韻。吿上曰告。發下曰誥。
古沃切。三部。音轉古到切。
○又汪氏龍曰:此因嚳字,故立吿部。愚謂誠然,嚳從斆省,斆亦教也。教之故急急吿之。吿亦聲。然則當立斆部,嚳屬焉,不當有告部。
易曰:僮牛之吿。大畜爻辭。僮牛,僮昏之牛也。吿,九家同。王弼作牿。 [10] 

康熙字典

廣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俱號切。𠀤音誥。《説文》: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也,從口從牛。
又《玉篇》:語也。《廣韻》:報也。吿上曰吿,發下曰誥。《增韻》:啓也。《書·禹貢》:吿厥成功。《詩·周南》:言吿師氏。
又問也。《禮·王制》:八十月吿存。疏:吿謂問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吿問存否。
又《正韻》:命也。《易·泰卦》:上六,自邑吿命。
又《玉篇》:請吿也。
又《韻會》:唐制,授官之符曰吿身。
又休假曰吿。《史記·汲黯傳》: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吿者數。注:如淳曰:杜欽所謂病滿賜吿,詔恩也。或曰賜吿得去官歸家,予吿居官不視事。《後漢·𨻰忠傳》:光武絕吿寧之典。注:吿寧,休謁之名。吉曰吿,兇曰寧。古者名吏休假曰吿。
又《韻會》:姓也。
又《五音集韻》胡刀切。音豪。《集韻》:休謁也。或作勂。
又《集韻》居勞切。音高。白也。
又《廣韻》古沃切。《集韻》《韻會》姑沃切。𠀤音梏。《易·蒙卦》:初筮吿,再三凟,凟則不吿。《詩·大雅》:令終有俶,公屍嘉吿。《禮·曲禮》:夫為人子者,出必吿,反必面。《爾雅·釋言》:吿謁,請也。疏:成二年《左傳》曰:晉與魯衞兄弟也,來吿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按梏、谷二字音切各異,各韻書吿字俱音梏,惟《正韻》吿古祿切,音谷。今經傳吿字釋文、朱注皆讀谷,惟《曲禮》釋文作古毒反。
又《集韻》枯沃切。音酷。吏休假也。《後漢·𨻰忠傳》:吿寧之典。孟康讀。
又《集韻》《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禮·文王世子》:其𠛬罪,則纖剸,亦吿於甸人。注:吿,讀為鞠。讀書用法曰鞠。
又《集韻》轄覺切。音學。休謁也。
又葉古嶽切。音角。王逸《九思》: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吿。
又葉訖得切。音𦑜。《詩·大雅》:訏謨定命,遠猶辰吿。敬愼威儀,維民之則。
又葉居立切。音汲。《史記·太史公自序》:牧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吿。
又葉居𠋫切。音姤。《楚辭·九章》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憂心不遂,斯言誰吿兮。 [11] 

字形書法

異體字

異體字 異體字 [4]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左至右: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左至右: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4]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賞析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王力系統
k
u
董同龢系統
k
ôɡ
周法高系統
k
əw
李方桂系統
k
əgwh


au


a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ɑu
齊梁陳北周隋

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ɑu
擬音/王力系統

k
ɑu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ɑu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ɑu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âu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ɑu [12-13]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古到切/音梏
kɑu
入聲

合口呼
全清
古沃切/音誥
kuok
集韻

平聲
𩫚

開口呼
全濁
乎刀切
ɣɑu

平聲
𩫚

開口呼
全清
居勞切
kɑu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居號切
kɑu

入聲

合口呼
全清
居六切
kiuk

入聲
𣵽

合口呼
次清
枯沃切
kʰok

入聲
𣵽

合口呼
全清
姑沃切
kok

入聲

開口呼
全濁
轄覺切
ɣɪɔk
韻略


去聲





居號切



入聲





姑沃切

增韻


去聲





居號切



入聲





居六切



入聲





姑沃切

中原音韻

去聲
蕭豪



全清

kɑu
中州音韻


入作上聲
魚模





葉古



去聲
蕭豪





岡浩切

洪武正韻

去聲


次清
居號切
k‘du/k‘au

入聲


全清
古祿切
kuk

入聲


全清
居六切
kyuk
分韻撮要

陰入








陰去






[12]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1-3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4
  • 3.    子默.讀懂漢字 自然與社會[M]:中譯出版社,2017.11:416-417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31]
  • 5.    平水韻部二十號  .平水韻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6.    冠文.給孩子的有趣漢字書[M]:新世界出版社,2018.07:104
  • 7.    徐建中著.漢字國學 漢字裏的生活常識[M]:中國商業出版社,2016.11:48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638-639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0
  • 10.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212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08
  • 12.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31]
  • 13.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31]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