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頌·泮水

鎖定
《魯頌·泮水》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歌頌魯僖公平定淮夷之武功的長篇敍事詩,讚美他能繼承祖先事業,平服淮夷,成其武功。全詩八章,每章八句。前三章,不厭其繁地描述魯侯出席獻俘儀式的盛況;四五兩章,歌頌魯侯之德,其實重在武功;六七兩章,讚揚魯侯麾下文武用命高風亮節;最後一章,敍寫高興地看到淮夷臣服獻納。此詩有些言過其實,有誇張溢美之嫌,但氣魄宏大,脈絡清晰,描寫細微,有較強的抒情意味。
作品名稱
魯頌·泮水
作品別名
泮水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春秋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四言詩

魯頌·泮水作品原文

魯頌·泮水
思樂泮水,薄採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思樂泮水,薄採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採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羣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徵,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1] 

魯頌·泮水註釋譯文

魯頌·泮水詞句註釋

①魯頌:《詩經》中“頌”部分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魯頌是春秋魯國的詩篇,其內容與“雅”相似,今存四篇。
②泮(pàn)水:水名。戴震《毛鄭詩考證》:“泮水出曲阜縣治,西流至兗州府城,東入泗。《通典》雲:‘兗州泗水縣有泮水。’是也。”
③思:發語詞。
④薄:語助詞,無義。芹:水中的一種植物,即水芹菜。
⑤戾:臨。止:語尾助詞。
⑥言:語助詞,無義。旂(qí):繪有龍形圖案的旗幟。
⑦茷(pèi)茷:飄揚貌。
⑧鸞:通“鑾”,古代的車鈴。噦(huì)噦:鈴和鳴聲。
⑨無小無大:指隨從官員職位不分大小尊卑。
⑩公:魯公,亦指詩中的魯侯。邁:行走。
⑪藻:水中植物名。
⑫蹻(jué)蹻:馬強壯貌。
⑬昭昭:指聲音洪亮。
⑭色:指容顏和藹。
⑮伊:語助詞,無義。
⑯茆(mǎo):即今言蓴菜。
⑰旨酒:美酒。
⑱錫:同“賜”,此句相當於“萬壽無疆”意。
⑲道:指禮儀制度等。
⑳醜:惡,指淮夷。
㉑穆穆:舉止莊重貌。
㉒敬:努力。
㉓允:信,確實。
㉔昭假:猶“登遐”,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魯公伯禽。
㉕孝:同“效”,效法。
㉖伊:此。祜(hù):福。
㉗明明:同“勉勉”。
㉘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
㉙矯矯:勇武貌。
㉚馘(guó):古代為計算殺敵人數以論功行賞而割下的敵屍左耳。
㉛淑:善。皋陶(yáo):相傳堯時負責刑獄的官。
㉜桓桓:威武貌。
㉝狄:同“剔”,除,治。
㉞烝(zhēng)烝皇皇:眾多盛大貌。
㉟吳:喧譁。揚:高聲。
㊱訩(xiōng):訟,指因爭功而產生的互訴。
㊲角弓:兩端鑲有獸角的弓。觩(qiú):彎曲貌。
㊳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
㊴孔:很。博:寬大。
㊵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駕御馬車,指戰車上的武士。斁(yì):厭倦。
㊶淑:順。逆:違。此句指魯國軍隊。
㊷式:語助詞。無義。固:堅定。猶:借為“猷”,謀。
㊸卒:終於。獲:克,抓獲。
㊹鴞(xiāo):鳥名,即貓頭鷹,古人認為是惡鳥。
㊺桑黮:同“桑葚”,桑樹果實。
㊻懷:歸,此處為回答意。好音:善言。
㊼憬(jǐng):覺悟,使……覺悟。
㊽琛(chēn):珍寶。
㊾元龜:大龜。象齒:象牙。
㊿賂(lù):通“璐”,美玉。一説贈。南金:南方出產的金或銅。 [2]  [3]  [4]  [5] 

魯頌·泮水白話譯文

泮水令人真愉快,來此採摘水芹菜。魯侯蒞臨有成儀,看那龍旗多氣派。旗幟飄揚獵獵舞,寓鈐和鳴聲聲在。隨從不分官大小,跟着魯公真光彩。
令人高興泮水好,來此採摘水中藻。魯侯蒞臨有成儀,他的馬兒真健矯。他的馬兒真健矯,他的聲音亮又高。面容和藹又帶笑,並非生氣是宣教。
泮水令人樂無憂,採摘蓴萊輕伸手。魯侯蒞臨有威儀,泮水邊上飲美酒。飲完香甜的美酒,讓人永遠不老朽。代代相傳遵正道,征服敵寇那羣醜。
舉止肅穆的魯侯,小心修德真仁厚。注意威儀要謹慎,為民作則是元首。文治武功兩齊備,在天先祖榜樣有。效法他們事事順,求得上天長庇佑。
魯侯治國真勤勉,善於修養功德圓。已將泮宮興建成,征服淮夷也如願。勇壯如虎將帥臣,斬獲敵耳泮宮獻。善於訊問如皋陶,擒送敵囚泮宮前。
齊心協力眾兵將,魯侯仁德能發揚。大軍出征雄赳赳,東南敵人要掃蕩。氣勢雄壯真浩大,不嘈雜也不喧嚷。不為邀功相爭吵,泮宮中把功勞上。
獸角鑲嵌飾弓梢,束束利箭捆紮牢。作戰兵車很寬大,徒步駕車不疲勞。已經戰勝那淮夷,甘心順從不敢鬧。因為堅持好謀略,淮夷終於被擊倒。
翩翩而飛貓頭鷹,泮水邊上棲樹林。吃了我們的桑椹,回報我們好聲音。覺悟過來那淮夷,前來貢獻多珍品。內有巨龜和象牙,還有美玉和黃金。 [2]  [3] 

魯頌·泮水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魯僖公戰勝淮夷之後。淮夷生活在當時的淮水一帶,不受周王朝所封,對周王朝諸侯造成威脅,所以,各諸侯國曾多次征伐,《左傳》載,魯僖公十三年(前647年)僖公與齊、宋、陳、衞、鄭、許、曹“會於鹹,淮夷病杞故。”又,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與齊、宋、陳、衞、鄭、許、邢、曹“會於淮,謀鄫,且東略也”。這幾次戰役,雖然戰功不大,但魯是個積弱之國,能累次出師,爭霸中原,所以魯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頌。
此詩的主題,《毛詩序》曰:“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朱熹詩集傳》曰:“此飲於泮宮而頌禱之辭也。”方玉潤詩經原始》曰:“受俘泮宮也。”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禮,《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鄭。”《左傳》:“以飲至之禮,伐還告廟也。”此詩正是圍繞飲至歌頌魯侯的。《毛詩序》曰:“《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宮也。”詩中泮宮,歷來説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鄭詩考證》雲:“魯有泮水,作宮其上,故它國絕不聞有泮宮,獨魯有之。泮宮也者,其魯人於此祀后稷乎?魯有文王廟,稱周廟,而郊祀后稷,因作宮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諸侯廟制所及。宮即水為名,稱泮宮。《采蘩》篇傳雲:‘宮,廟也。’是宮與廟異名同實。《禮器》曰:‘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鄭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然則詩曰:‘從公於邁’,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國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獻馘’‘獻囚’‘獻功’,蓋魯於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也。不過,不是‘於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而是在泮宮行受俘之禮,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宮即是《閟宮》中的閟宮和新廟,此不具論。” [2]  [3]  [4] 

魯頌·泮水作品鑑賞

魯頌·泮水整體賞析

此詩寫受俘泮宮,頌美魯僖公能修文德。前三章敍述魯侯前往泮水的情況,每章以“思樂泮水”起句,作者強調由於魯侯光臨而產生的快樂心情。“采芹”“採藻”“採茆”是為祭祀作準備,芹、藻、茆皆用於祭祀,《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茆菹麇臡……加豆之實,芹菹兔醢……”《召南·採蘋》也有采藻用於“宗室牖下”,皆為明證。第一章沒有正面寫魯侯,寫的是旗幟飄揚,鑾聲起伏,隨從者眾多,為烘托魯侯出現而製造的一種熱鬧的氣氛和尊嚴的聲勢。第二章直接寫魯侯來臨的情況,他的乘馬非常健壯,他的聲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藹而帶微笑,他不是生氣而是在教導自己的臣民,從服乘、態度體現出君主的特別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飲酒”,並以歌頌魯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錫難老”,萬壽無疆;另一方面則説明這是凱旋飲至,表明魯侯征服淮夷的功績。
第四、五兩章頌美魯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寫文治。魯侯舉止莊重,神情肅穆,因此成為臣民仰望的準則。因為是“告廟”,詩人對廟貌而想先人,魯國的先祖周公旦、魯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凱旋飲至,正是對先祖的繼承,是效法前人的結果。後一章主要寫武功。作泮宮本屬文治,卻是成就武功的保證,魯侯雖不必親上戰場,因為修明德性,恢復舊制,所以使將士們在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他們在泮水獻上斬獲的敵人左耳,並能精細詳明地審訊敵人,獻上活捉的俘虜。
第六、七兩章寫征伐淮夷的魯國軍隊。前一章是寫出徵獲勝,武士能發揚推廣魯侯的仁德之心,儘管戰爭是殘酷的,但在魯人看來,這是對敵人的馴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將士獻功,沒有人為爭功而衝突,寫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後一章寫軍隊獲勝後情況,武器極精,師徒甚眾,雖克敵有功,但士無驕悍,又紀律嚴明,不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服者懷德,淮夷卒獲。
最後一章寫淮夷——被征服者,以鴞為興,引出下文。鴞為惡鳥,比喻惡人,但它飛落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來歸順,貢獻珍寶。 [3]  [4] 

魯頌·泮水名家點評

南朝劉勰:“鴞音之醜,豈有泮林而變好;荼味之苦,寧以周原而成飴;並意深褒讚,故義成矯飾。大聖所錄,以垂憲章,孟軻所云‘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文心雕龍·誇飾》) [6] 
宋代朱熹:“賦其事以起興也。此飲於泮宮而頌禱之辭也。”(第三章)“此章以下,皆頌禱之辭也。”(第五章)“賦也。蓋古者出兵,受成於學,及其反也,釋奠於學,而以訊馘告。故詩人因魯侯在泮,而願其有是功也。”(第七章)“賦也。蓋能審固其謀猶,則淮夷終無不獲矣。”(第八章)“興也。此章前四句與後四句,如《行葦》首章之例也。”(《詩集傳》) [1] 
元代劉瑾:“言不無過實,要當為頌禱之溢辭也。”(吳闓生詩義會通》引) [3] 
明代孫鑛:“大體宏贍,然造語卻入細,敍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風》,後五章近《雅》。”(陳子展詩經直解》引) [3] 
清代方玉潤:“詩前半皆飲酒落成新宮,後半乃威服醜夷,故中間雲‘既作泮宮,淮夷攸服’,詩旨甚明。何《小序》僅釋前半文義,而《集傳》又以獻馘實事為頌禱虛詞,豈不謬哉?”(《詩經原始》) [4] 
參考資料
  • 1.    朱 熹.詩經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3
  • 2.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M].北京:中華書局,2015:794-800
  • 3.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705-709
  • 4.    周振甫.詩經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2013:536-540
  • 5.    周明初等 註釋.詩經[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63-265
  • 6.    劉勰 韓泉欣.文心雕龍直解[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