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公弼

鎖定
呂公弼(1007年-1073年),字寶臣,北宋壽州(治今安徽鳳台)人,呂夷簡之子,中國北宋大臣。 [7] 
呂公弼以父蔭補官,賜進士出身。仁宗時,歷任河北轉運使、都轉運使、權知開封府及知渭、延、成都等州府,有治績。後任河北轉運使時通漕運,移屯兵就食京東,使官用不缺,得仁宗讚賞。知成都府時,以政尚寬厚為蜀民稱頌。 [7] 
英宗即位後,被召為權三司使,旋拜樞密副使。神宗朝任樞密使,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太原府,徙知鄭州,又判秦州。於熙寧六年(1073年),呂公弼逝世。著有《子安貼》。 [7] 
寶臣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1007年
逝世日期
1073年
本    名
呂公弼

呂公弼人物簡介

呂公弼為宋仁宗朝名相呂夷簡第二子,於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獲賜進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將作監,遷官直史館。累官至河北轉運使,後權知開封府。 [1] 
宋英宗即位,加給事中。後拜樞密副使。
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擢升呂公弼為樞密使。
熙寧六年(1073年),呂公弼因病請求解職,被授為西太一宮使。同年,呂公弼病逝,享年六十七歲。獲贈太尉諡號“惠穆”。 [2] 

呂公弼人物評價

趙曙:①公弼甚似其父。 [3]  ②公弼在河東,方出師倉卒時,有緩御之能,宜使往。 [3] 
範鎮:維公之生,氣直而温。規為設施,無所不宜。匪急而集,匪嚴而威。外台將輸,阜康是圗。國裕於用,家豐有儲。方面翰屏,慎重鎮靜。有懷者恩,必信維令。廟論和壹,樞機精密。出入始卒,周旋如一。公訃上報,維皇震悼。大用未究,胡不耆耄。神崧之原兮博大且長,松栢森成兮林林蒼蒼,附於先公兮永固以藏,福流無窮兮子孫其昌。 [4] 

呂公弼軼事典故

呂公弼治理成都時,因為政寬鬆,人們譏諷他處理政務不夠威嚴果斷。有一名小兵犯法該施杖刑,他卻耍賴,説:“我寧可被殺,也不願捱打。”呂公弼説:“鞭打是按國法,處死是你自願。”於是下令先施杖刑後處斬,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批評呂公弼無能。 [5]  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將其與張詠一錢斬吏”之事並列,評價道:“若無此等膽決,強橫小人,何所不至?”

呂公弼史料記載

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範鎮《呂惠穆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傳第七十》 [3] 
王安禮《王魏公集》卷七《宋故推誠保徳崇仁翊戴功臣宣徽南院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充太乙宮使東平郡開國公食邑六千户實封一千四百户上柱國呂公行狀》 [6] 
參考資料
  • 1.    《宋史·呂公弼傳》:公弼字寶臣。賜進士出身,積遷直史館、河北轉運使。
  • 2.    《宋史·呂公弼傳》:才旬月,復以疾求解,為西太一宮使。薨,年六十七。贈太尉,諡曰惠穆。
  • 3.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傳第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07]
  • 4.    《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呂惠穆公神道碑》
  • 5.    《智囊全集·膽智部·威克·卷十一》:公弼,夷簡子,其治成都,治尚寬,人嫌其少威斷。適有營卒犯法,當杖,扞不受,曰:“寧以劍死。”公弼曰:“杖者國法,劍者自請。”為杖而後斬之,軍府肅然。
  • 6.    《王魏公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13]
  • 7.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10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