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按攤不花

鎖定
吳按攤不花,原名公憲,號竹堂,江浙行省延平路將樂縣三華(今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三華橋)人,南宋叛將吳林清之孫。治平二年(1352年)四月殺將樂縣宋軍,五月攻陷順昌縣,擊退想要收復將樂與順昌的宋軍,被任命為邵武路總管,七月攻陷邵武城。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堅守邵武至彭庭堅來援,迫使宋軍撤退。太平元年(1356年)元廷改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帥府福建行省後,吳按攤不花任參知政事。大定三年(1362年),與叔父設計擊退攻打將樂的陳友諒軍。 [1-3]  [7] 
全    名
吳按攤不花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延平路將樂縣
最高官職
福建行省參知政事

吳按攤不花人物生平

吳按攤不花是延平路將樂縣人,遠祖吳濟,是北宋鹹平五年(1002年)的進土,官至沂州知州。五世祖吳復、高祖父吳懿、曾祖父吳鳳都沒做官,祖父吳林清,景炎元年(1276年)獲舉為民兵首領,當年冬叛投蒙元,為百户,攻佔了清流縣。第二年,打敗了文天祥派來的宋軍陳提刑部,因功升為千户,獲准鎮守將樂。崖山海戰這年(1279年),吳林清與南劍州的元軍萬户聯手鎮壓鄧仕明,屢出奇謀,升為管軍總管,攻陷了沙縣、將樂。第二年,攻打漳州,擒獲了陳吊眼,正式被任命為將樂縣丞。回師之後,他軟硬兼施,迅速鎮壓了鄰境的順昌邵武兩處起義。 [1] 
辛巳年(1281年),清流縣火星女將軍率抗元義軍分三路進擊將樂,吳林清散發私財,「立賞勵戰」,在黃土墩成功阻擊至元兵到來,合力鎮壓下去。接着,發兵閩東。因鎮壓起義有功,甲申年(1284年),福建行省右丞忙兀台帶吳林清去見忽必烈,第二年先後授以福州路判官、理問所官。此後接連鎮壓了泰寧民軍首領江海、汀州鍾明亮,「改入正流,授建昌路同知」,後又出任廣德路同知,時年62歲。吳林清戎馬一生,鎮壓過閩、浙、贛、粵等地的民軍,直到72歲那年,還奉命出戰。死於1325年,享年82歲,散官為武略將軍,從五品。 [1] 
吳林清的長子吳文讓,自號遜齋,因恩蔭出任武平縣縣尉,後升為龍溪縣縣尹1344年漳州民軍李志浦(甫)起義反元,來攻將樂,吳文讓散發私財,募兵鎮壓,但因兵力不足,頑抗而死,諡為毅愍。當時,將樂沒有城牆,吳克忠「因地勢高下築土為城」。聽説父親戰死,發誓報仇,繼續散財募兵,最終血戰取勝,全殲了李軍,被元廷任授命為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帥府元帥,吳克忠的二弟就是吳按攤不花,三弟就是吳子戇。 [1]  [3] 
治平元年(1351年)五月,劉福通於潁州起義,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號。八月,徐壽輝等起義攻克蘄州路黃州路,十月建都蘄水縣,國號大宋(史稱徐宋),年號治平。
治平二年(1352年)四月一日,宋將鄧忠光復建昌路(今南城縣)。 [6] 
四月二十一日,宋軍光復邵武路(今邵武市)。 [3] 
在此之前,建寧縣應必達響應起義,為宜黃縣塗乙、塗佑與新城縣童遠的嚮導,奇襲光復建寧縣(今株洲市),繼而光復泰寧縣,於四月二十一日遣使到邵武地界張貼榜文,從附近的民眾中招募了三百多人,手持木棍,大喊大叫而入,城中的元官大驚而逃,於是拿下邵武城。 [3]  [7] 
四月二十二日,宋軍將領相繼進入邵武城,揚言「摧富益貧」。 [3] 
旬日之間,聚眾數萬,大搶富民之家,進而東攻延平路順昌縣,分兵至將樂縣,南自泰寧縣攻萬安寨。 [3] 
宋軍進兵路線示意圖 宋軍進兵路線示意圖
當時,各地都在響應宋軍起義,唯獨吳按攤不花奮然説:「我家世代受國恩,怎能容忍反賊作亂?」他剛好聽從行省號召,募兵三千準備馳援江浙,當下就與弟弟吳子戇、侄兒完者禿等商議應戰,兄長吳克忠與叔父吳文誼定下策略,先派吳按攤不花殺將樂縣宋軍,然後水路兩軍前後出發。 [3]  [7] 
五月一日早晨,吳按攤不花抵達順昌縣,殘殺了幾千名宋軍,童遠僅以身免,收回被宋軍繳獲的官印37枚,於是攻陷順昌城。 [3]  [7] 
吳按攤不花繼而向各路發公文,延平路建寧路的守將收到後,也各自率兵鎮壓徐宋。 [3] 
宋軍一直想要收復順昌縣、將樂縣,都被吳按攤不花擊敗。沒多久,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帥府拔擢吳按攤不花為邵武路總管,命其專心攻打邵武路 [3] 
六月,吳按攤不花率軍到吉舟、石湖,連戰連勝。 [3] 
七月,吳按攤不花進駐婪潭州,探知宋軍於水口結寨固守,然而河水上漲,沒船就不能渡河。於是下令用木頭在下流造浮橋,以使軍隊渡河。翌日,分兵渡河,從大幹直趨南崖。吳按攤不花與總兵副帥醜廝,率軍從驛道直趨富屯。吳按攤不花進至水口,與宋軍交戰,殘殺二百多人,繳獲二十多艘船。於是乘坐繳獲的船渡河,與南岸元軍會合,攻拔宋軍營柵,俘虜、斬首數千多人。水口扼邵武的要衝,攻陷水口就能長驅直入了。 [3] 
七月十八日,進駐陳坊。 [3] 
七月二十日,宋軍見元軍的先頭部隊突然到達拿口,於是盡數撤退。 [3] 
這一天,邵武城裏的官民聽説元軍節節勝利,而宋軍節節敗退,即刻聚在一起商量説:「吳公大軍已經壓境,我們若是不早作打算,與一城之民都將變成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於是各自出私財,賄賂宋軍的衞兵,對他們説:「不要在這裏守衞了,快回去保護妻兒吧。」當夜誘捕宋軍將領,關在監獄。 [3] 
七月二十一日,邵武城派人來通報消息。 [3] 
七月二十二日,吳按攤不花大軍到達邵武城東,恰好宋將童遠的先頭部隊從建陽縣來,被吳按攤不花麾兵渡河殲滅。中午,吳按攤不花與副帥醜廝,率軍入邵武城,百姓在街道兩邊跪下迎接。在這期間,有人報告宋軍到達城北,吳按攤不花即刻率兵出城迎戰,大敗宋軍,殺宋將童遠並其部千餘人。於是招攬長老,招諭居民,凡竄匿避難者,皆襁屬來歸。 [3] 
七月二十三日,以囚車押送宋將徐祐、應必達、孔以立、張彥敏、侯玉等,並童遠、徐富以下首級於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帥府,副帥醜廝把攻陷邵武城的事情上報。 [3] 
在元軍進駐邵武城之前,有人提議:全城順從反賊三個月,已經被污染了,索性把這城燒乾淨,人殺乾淨。吳按攤不花嘆了一口氣,説:「我鎮守這裏,若是沒有城池,沒有人民,我治理誰去?只是些愚民,被反賊挾持而已。」 [3] 
宋軍各自暗中逃回村莊後,暗地裏發展隊伍,在道路上襲擊落單的元軍。從秋天到冬季,又聚集了幾萬人,兵分十路攻邵武城。邵武當地願意跟着吳按攤不花打宋軍的,唯獨只有城南的芹田,城西的樵嵐之民而已。吳按攤不花,從容若定,指揮部將,四面應對宋軍,守住了邵武城。 [3] 
十一月十三日,宋軍彙集數萬人,迫近邵武城,抵達陔嶺,邵武的芹田、樵嵐民兵見宋軍人多而退卻。吳按攤不花下馬持矛,身先士卒,並且開出賞格,激勵士氣,元軍射宋軍前鋒,宋後軍見前鋒的軍旗倒了,於是敗退,吳按攤不花乘勝追擊,斬殺、俘獲殆盡。 [3] 
此戰之後,宋軍內部為失利而相互責怨,有的人殺其將領來降,有的人深入山林的險阻之處以固守,沒人敢再主張攻城。 [3] 
治平三年(1353年)正月十六日,將樂縣的大軍來支援邵武,合同崇安、建陽的元軍亦接近邵武城,其中有彭庭堅,宋軍一日之間撤退。 [3]  [7] 
太平元年(1356年)正月一日,元廷改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帥府福建行省後,吳按攤不花任參知政事 [4-5] 
大定三年(1362年),陳友諒部將鄧克明再次奇襲光復沙縣,進而奪取延平康泰攻破杉關,奇襲佔據邵武,畏懼忌憚將樂縣,康泰與鄧克明上下並進,夾擊將樂。 [7] 
參知政事吳按攤不花與叔父吳實齋商議,先設埋伏,等待其來,然後打開三座城門引誘其入城。陳友諒軍爭先入城,伏兵四起,將其盡數殺死,陳友諒軍於是退去。 [7] 

吳按攤不花親屬成員

遠祖
吳濟
北宋鹹平五年(1002年)的進土,官至沂州太守。
五世祖
吳復

高祖父
吳懿

曾祖父
吳鳳
[8] 
祖父
吳林清
生於淳祐四年(1244年)。景炎元年(1276年),被推舉為民兵首領,同年歸降蒙元,為百户,攻佔了清流縣。次年因功升為千户,興二年(1279年)吳林清升為管軍總管,被正式任命為將樂縣丞。1285年,先後授以福州路判官、理問所官。後「改入正流,授建昌路同知」後又出任廣德路同知,時年62歲。死於1325年,享年82歲,散官為武略將軍,從五品。初娶李氏而無子,李氏死後又娶宋蜀將黃侍郎侄女黃氏,生吳文讓而逝。 [1]  [9] 
吳文讓
吳林清嫡子,自號遜齋,因恩蔭出任武平縣縣尉,後升為龍溪縣縣尹。1344年漳州民軍李志浦(甫)起義反元,來攻將樂,吳文讓散發私財,募兵鎮壓,但因兵力不足,奮戰而死,諡為毅愍。 [1]  [8] 
伍氏
生吳克忠、吳公憲、吳子贛。 [9] 
叔父
吳文譓

吳文誼
字宜甫,號實齋,至正間被推薦,官至延平路總管。 [7]  [10] 
吳文琮

吳文謙
[9] 
姑父
李買住
沙縣人,漢陽府李知府長子,娶吳文清長女。 [9] 
(?)鑄
延平路儒學教授之子,娶吳文清次女。 [9] 
趙若會
四會趙知縣次子,娶吳文清三女。 [9] 
伍景德
陽原縣人,娶吳文清四女。 [9] 
李恩
漢陽李知府第十一子,娶吳文清五女。 [9] 
陽思道
宋長溪縣主簿之季孫,娶吳文清六女。 [9] 
吳克忠
吳子贛
官至汀州路總管。 [3] 
吳完者
官至延平路同知。 [3] 
參考資料
  • 1.    詹昌政.吳按攤不花的身世之謎[J].福建鄉土,2012,(第3期).45-46
  • 2.    詹昌政.吳按攤不花的身世之謎[J].福建鄉土,2012,(第3期).46-47
  • 3.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36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12:529-532
  • 4.    《(弘治)八閩通志卷之六十九·人物》:吳按攤不花,將樂人,性剛直不阿,元末紅巾宼㨿邵武路,按攤不花募義兵克復之,事聞,授福建行省左參政。
  • 5.    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628
  • 6.    楊訥,陳高華,朱國照,劉炎.元代農民戰爭史料彙編(中).北京:中華書局,1985.12:150
  • 7.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48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12:95-96
  • 8.    《(弘治)將樂縣志卷之十一·詞翰·紀述·武略將軍廣德路同知吳公墓表銘》:至元丙子春,公嫡子龍溪縣尹文讓以行狀求銘。予敬其於世有功德,舉要而書曰:公諱林清,延平將樂人,宋鹹平中有諱濟者第進士,官至沂守,乃其先也。曾祖復,祖懿,父鳳,皆潛光丘園。
  • 9.    《(弘治)將樂縣志卷之十一·詞翰·紀述·武略將軍廣德路同知吳公墓表銘》:先娶李氏,無子,再娶宋蜀帥侍郎之姪黃氏,生男文讓。母早卒,子幼,及敍蔭尉武平,公命還家,擇吉葬母於朱坂之原,重嫡也。今公合葬於此,公志也。李氏先公卒,亦同穴。文讓娶伍氏,生孫男克忠、公憲、子戇。庶子文譓、文誼、文琮,文譓卒無嗣,以兄子公憲後之,養文子志,仕至會通州判官而卒,有孫必昇、必㵬。公在建寧營壘間,又得男文謙,愛如己出。女八人,長適沙縣漢陽李知府長子買住,次適郡城儒學教授之子鑄,次適四會趙知縣次子若會,次適陽源伍景德,次適宋長溪陽主簿季孫思道,次適李恩,亦漢陽知府第十一子也,餘二女燕辭。
  • 10.    《(乾隆)將樂縣志卷九·文學》:吳文誼,字宜甫,林清庶子,制行清高,博洽經史,工於吟詠,隱居桃溪,創內齋曰養正,外齋曰學思,朝夕以自警,與虞集、張本相善,至正間由薦闢官至延平路總管。
  • 11.    《(弘治)將樂縣志卷之八·武功》:吳克忠,文讓子,號松泉,始漳州寇李志甫亂,父文讓募義兵捕之,克忠依縣築土城,為保障之計,因父死於寇,誓不共戴天,罄家資募兵血戰,敗之,盡殄其醜類,事聞,授福建宣尉司都元帥府元帥,卒於官。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