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向陽區

(黑龍江省鶴崗市轄區)

鎖定
向陽區,隸屬於黑龍江省鶴崗市。全區共轄5個街道,總面積8.2平方千米。 [18-19]  向陽區地處鶴崗市西部,鶴崗市區中部,東北與興山區接壤,東與東山區為鄰,西與工農區相接,南與南山區相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向陽區常住人口為72867人。 [20] 
向陽區是中國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是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佳鶴鐵路穿過鶴崗,鶴大、哈蘿、鶴伊公路是主要幹線公路。
2020年,向陽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1.5%,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3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17.2%。 [21] 
中文名
向陽區
外文名
Xiangya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2304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鶴崗市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東北部
面    積
8.2 km²
下轄地區
5個街道
政府駐地
光明街道
電話區號
0468
郵政編碼
1541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天水湖公園,北山自然公園
火車站
鶴崗站
車牌代碼
黑H
人    口
72867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向陽區歷史沿革

向陽區街景 向陽區街景
向陽區,原名“老街基”。中華民國時期,屬湯原縣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鶴崗煤礦公司開放地號,形成街市,稱興山鎮,後俗稱“老街基”。 [1] 
東北淪陷後,初設礦山保,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設興山街,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年6月劃歸鶴立縣管轄。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設置西山區,隸屬興山市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撤銷西山區。1949年11月,改隸鶴崗市。
1954年設立西山街道辦事處。1958年11月,改稱西山經濟區。
1960年12月10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正式設立西山區。1966年8月31日,鶴崗市人民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向陽區。 [2] 
2021年,北山街道下轄一、二、三社區合併,變更後名稱為梧桐社區;紅軍街道下轄四、五社區合併,變更後名稱為友誼社區,六、七社區合併,變更後名稱為煤城社區;光明街道下轄八、九社區合併,變更後名稱為振興社區,十、十一社區合併,變更後名稱為和平社區;勝利街道下轄十二、十三、十四社區,變更後名稱為紅葉社區;南翼街道下轄十五社區變更名稱為南翼社區。 [23] 

向陽區行政區劃

向陽區共轄5個街道,分別是光明街道紅軍街道勝利街道南翼街道北山街道。向陽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向陽路21號。 [3] 

向陽區地理環境

向陽區位置境域

向陽區位於鶴崗市中部。東北與興山區接壤,東與東山區為鄰,西與工農區相接,南與南山區相連。總面積8.2平方千米。 [4]  [18-19] 

向陽區地形地貌

向陽區地勢北西部高,東南部低,地型呈長方形,是三江平原向小興安嶺山地過渡的明顯上升地段。向陽區南部為丘陵漫崗,東南部為三江平原的邊緣地帶,平坦開闊,是農業分佈區,平均海拔80米左右。 [5] 

向陽區氣候

向陽區屬寒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小興安嶺南餘脈與三江平原交界處的温涼濕潤地區。向陽區年平均氣温在1.0~4.6 ℃之間,冬季平均氣温為-15.9 ℃,夏季平均氣温為19.6 ℃,年平均無霜期為125天。
年平均降水量在608.5mm ,最多為852.9mm ,最少為328.1mm 。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0%。
全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510.4小時,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06千卡/平方釐米,作物生長季太陽輻射總量50千卡/平方釐米。 [6] 

向陽區自然資源

向陽區礦藏資源

截至2011年,向陽區境內已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有煤炭、青石、石灰石等。 [7] 

向陽區植物資源

截止2011年,向陽區森林覆蓋率達58%。盛產木材和野生動植物。土特產有木耳蘑菇、猴頭菇、松子鹿茸、元皮。向陽區主要樹種有紅松、白松、水曲柳、黃波羅、白樺、橡木等。

向陽區人口

截止2010年,向陽區總人口8.851萬。 [4]  截止2010年,向陽區有漢族回族滿族白族壯族藏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布依族等10個民族 [7]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向陽區常住人口為72867人。 [20] 

向陽區經濟

向陽區綜述

2010年,向陽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統計口徑調整後)13.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7.4%;財政收入完成9226萬元,同比增長30.6%,是近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達到4129萬元,同比增長46.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7億元,同比增長6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62元。 [8] 
2020年,向陽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1.5%,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3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17.2%。 [21] 

向陽區第一產業

截至2011年,向陽區農業用地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生產水稻、大米、玉米、馬玲薯等各種農作物。 [9]  糧食產量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296.9萬畝,比上年增長1.3%,糧食總產量22.7億斤,增長9.5%。水稻播種面積164.3萬畝、產量13.6億斤,分別比上年增長17.7%、21.7%;玉米播種面積104.4萬畝、產量8.6億斤,分別比上年減少9.3%、2.7%;大豆播種面積25.9萬畝、產量0.5億斤,分別比上年下降23.2%、22.2%。 [10] 

向陽區第二產業

截至2010年,向陽區投資3.6億元的萬源水稻綜合加工中的30萬噸稻穀加工項目已建成投產、6000千瓦稻殼發電項目已實現併網發電;投資2.1億元的萬禾園油脂二期、投資1.1億元的億達工貿科技園、投資1億元的振興廣場超市及太陽沐歌太陽能發電智能跟蹤系統等項目均完成計劃進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2億元。全年引進落户工貿、商貿項目12個,向上爭取資金1700萬元,同比增長32%。投資300萬元。 [8] 

向陽區第三產業

截至2012年,鶴崗市向陽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1億元,比2010年增長15.7%,連續九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鶴崗市實現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0.6億元,增長16.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5億元,增長10.7%。作為消費品市場主體的批發零售業2012年實現零售額82.4億元,佔全市零售額的比重達84.9%。 [11] 

向陽區社會事業

向陽區文化事業

2012年,鶴崗向陽區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演出83場。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3個,藏書36萬餘冊。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年末有線數字電視用户達8.6萬户。 [12] 

向陽區社會保障

2010年,向陽區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新增城鎮就業3991人,實現再就業2914人,免費培訓1604人次,為50名創業人員辦理了小額擔保貸款,為3935名靈活就業人員辦理了社保補貼手續,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下。將1155名集體企業退休職工全部納入醫療保險,完成5959名企業養老保險人員認證工作,為 87名“五七工、家屬工”發放了養老保險金。全民醫保參保人數達到45585人,增長50%,本地和外出報銷比例分別提高10%和15%,年支付醫療費用達310萬元。免費為64名殘疾人提供了各類技能培訓,為14名殘疾人配發了輔助器具。為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和受災羣眾發放大病補貼、搬遷補貼和各種臨時性救濟資金180萬元。為1526户低保户發放219.7萬元廉租房補貼金,解決了40户廉租住房。 [8] 

向陽區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底,向陽區有衞生醫療單位3個、專業衞生技術人員32人。向陽區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醫院。 [13] 

向陽區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向陽區30名體育運動員在省、市中小學田徑比賽中獲得獎牌;有23名中學生分別被省、市體校和市師範學校體育班錄取。 [13] 

向陽區交通

向陽區公路

向陽區公路貫穿境內,紅軍路、振興路等主要幹道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截至2011年,交通運輸業全年公路運輸貨物1935萬噸,比上年增長0.3%;貨運週轉量為17.2億噸/公里,增長1.8%。 [10] 

向陽區鐵路

從鐵路進入鶴崗需途徑佳木斯或哈爾濱,2009年11月24日新開通了鶴崗-天津的直達列車。 [14] 

向陽區風景名勝

北山自然公園
北山自然公園 北山自然公園
北山自然公園位於向陽區與興山區交界處,地質構造極具觀賞性,是周邊百姓的重要休閒娛樂場所。 [15]  公園裏有較高的山坡,陡峭的崖壁,蜿蜒曲折的道路,高聳挺拔。 [16] 
天水湖公園
天水湖公園位於向陽區湖北路與湖濱路交匯處,內景觀按四個島分成四個部分,公園正門前的一號島命名為天水島,島上建成文化廣場,以東北電影製片廠文化為背景,建造景牆和噴泉; [17] 
天水湖公園 天水湖公園

向陽區榮譽稱號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