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大存

鎖定
古大存(1897—1966),廣東省五華縣人,早年就讀於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參與創建東江革命根據地和東江紅軍,先後擔任中共東江特委委員、常委、軍委書記,東江蘇維埃政府副委員長、東江紅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
抗日戰爭期間被任命為廣東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長;並當選為中共七大南方代表團團長兼黨支部書記,於1940年12月16日率部抵達延安,擔任中央黨校第一部學生黨支部書記、部主任,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委員兼黨校校長、中共中央西滿分局常委兼秘書長、土改工作團團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兼組織部副部長、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常委、副書記、第一副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中共八大中央候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1] 
1957年後,古大存被蒙冤“地方主義反黨集團頭子”,身心健康備受摧殘,1966年病逝;1983年平反昭雪。
古大存同志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是革命聖地西柏坡紀念館羣雕像《新中國從這裏走來》中71位共產黨人的精英之一,是中共七大、中共八大中央候補委員
中文名
古大存
別    名
原名古永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7年4月24日
逝世日期
1966年11月4日
畢業院校
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職    業
原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 [7] 
主要成就
東江革命根據地和東江紅軍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出生地
廣東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 [1] 
軍    職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

古大存人物生平

古大存,字永鑫,1897年4月24日生於廣東省五華縣梅林村
1960年古大存同志在增城 1960年古大存同志在增城
1917年春,他就讀於梅州中學,1919年在當地參加五四運動,次年入廣東法政專門學校。那時廣東共產主義小組成員陳公博,是法政學校的教員,陳獨秀是廣東省教育委員會的委員長。他們常到法政學校去演講,古大存受到了革命的啓蒙。
古大存故居 古大存故居
1921年春入廣東法政專門學校;受共產黨人和馬列主義書刊的影響,1924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畢業後,即參加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東征軍,任戰地政治宣傳員、宣傳隊負責人。
1924年的夏天,古大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古大存 古大存
1924年12月,他從法政學校畢業後,受廣東區委的派遣,報名參加東征軍,任國民革命軍張民達師戰地政治宣傳隊負責人,結識了師參謀長葉劍英東征軍擊潰了盤踞在粵東一帶的軍閥陳炯明的主力。他奉命留在五華縣領導農民運動,擔任縣農民協會副會長兼軍事部部長,並負責整頓國民黨五華縣縣黨部,領導了梅縣武裝暴動,任暴動委員會主席,旋任黨的七縣聯委書記。
1925年任黨的東江特委常委、軍委書記、東江工農武裝總指揮部總指揮。
1925年7月,受黨委派回五華縣組織羣眾武裝,領導農民運動,年底成立黨的特別支部,任組織委員。古大存以省農民協會特派員的身份回到五華,推動農民運動,組織羣眾武裝,配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從此,掀開了他在東江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生涯。他和戰友們一起組織廣大農民在五華全境建立農會,組建農民自衞這軍,開展“二五”減租和反地主豪坤強勒收租鬥爭。一時間,五華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禁止米穀出口,智取張谷山,活捉李壽眉,打擊張九華,年關大暴動等故事至今還在五華大地傳揚。
1926年初,被選為國民黨五華縣黨部委員,同年2月,任五華縣農民協會副會長兼軍事部長。
1927年廣東“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他組織了東江人民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同年11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團團長。
1928年革命轉入低潮,古大存審時度勢帶領倖存的戰士走進八鄉山繼續革命鬥爭,在八鄉山根據地10多年的革命戰爭中,古大存和戰友們轉戰豐順五華紫金等縣,足跡遍佈蓮花山大南山八鄉山。建立革命根據地,任五華、豐順、梅縣、興寧大埔五縣暴動委員會主席。同年8月領導梅州暴動勝利後,任中共七縣(興寧、五華、豐順、梅縣、大埔、揭陽,潮安)聯合委員會書記,領導開展土地革命運動。期間,由於左傾路線,內部"肅反",敵人的圍剿等原因,革命屢受挫折,古大存還因受極左路線的迫害險遭不測,但他仍不折不撓地率領部隊堅持鬥爭,成為東江地區一面不倒的紅旗,為東江革命史寫下雄奇而悲壯的不朽篇章。
1929年春,率農民武裝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同年6月,任東江特委常委、軍委書記,後成立東江工農武裝總指揮部,任總指揮。
1930年古大存任東江工農民主政府副主席、紅十一軍軍長。次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委員。
1930年5月,東江工農民主政府成立,任副主席。同時正式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任軍長兼代政治委員。
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委員。
1932年後,他歷任東江紅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東江遊擊總隊政委、東江特委組織部長。
1932年8月,任東江紅軍第一路軍總指揮。
1933年10月,任東江遊擊總隊政治委員。
1934年任東江特委常委、組織部長、政治保衞局局長。
部分檔案資料 部分檔案資料
1935年春,率部突圍後與黨失掉聯繫,仍隱蔽在羣眾中堅持鬥爭。
1938年帶病外出尋找黨組織,經汕頭、香港、廣州到武漢找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同年9月,長江局任命他為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長。11月,粵、桂、湘、贛、滬、浙、閩、閩西南等地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四十餘人組成代表團,任團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
1939年,古大存作為“七大”代表率領南方代表團赴延安。在延安,古大存參加了整風運動,因他敢於聯繫實際,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被毛澤東同志譽稱為“帶剌的玫瑰花”。此後,他繼續奔忙在革命事業的各條戰線,為革命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
1940年底率代表團到延安後,便參加了高級幹部學習組的整風學習,任小組長。
1942年2月,全黨開始整風,他調中央黨校,先後任支部書記、一部主任。
1945年4月,他出席黨的“七大”,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翌年赴東北,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西滿分局常委和秘書長、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
日本投降後,受黨中央委派,參加建立東北根據地的工作,從延安去東北,途經張家口時,曾奉命幫助晉察冀中央局辦黨校,任校長。
1946年5月到達東北後,任中共西滿分局常委、秘書長、土改工作團團長,精心指導肇縣的土地改革試點。
1947年調任東北局委員、組織部副部長。
1948年任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長。
1949年3-9月,兼任東北交通專門學校(長春郵電學院前身)校長。 [8] 
1949年12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8] 
1961年11月至1965年12月再任廣東省副省長 [9]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廣東省副省長等職。1956年在黨的“八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57年在反“地方主義”運動中受到錯誤處分。
1966年11月4日在廣州病逝,享年69歲。
1983年,中共中央為其平反。 [6] 

古大存人物傳略

古大存,字永鑫,號斛鹹,廣東省五華人。家有九兄妹,古排行第七。古年少喪父,又是後母所生,在封建家庭中備受欺凌。民國9年(1920),考入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在陳獨秀、陳公博等人影響下,逐漸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民國13年畢業前夕,經黃國樑、宋青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4年2月,中共廣東區委派古參加東征軍,任張民達師戰地政治宣傳員。7月,以省農民協會特派員名義到五華縣開展農民運動,狙織農民武裝。同年底,古任中共五華特支委員、五華縣農會副會長。民國15年2月,任縣農會副會長兼軍事部長。他在該縣組織起農民常備武裝2000餘人,與地主豪紳的反動武裝“資本團”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古先後成功地領導該縣農民進行禁止地主、奸商運糧出境牟利的鬥爭和“二五減租”鬥爭,並指揮農民智擒和處決了“資本團”總後台張谷山。
民國16年(1927)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革命形勢異常艱險。同年4月15日,古在橫陂主持召開縣農民代表大會,突遭幾百敵軍包圍。古率領武裝頑強抵抗,直至孤身一人,據守在一當鋪中,仍與敵周旋,後得各鄉農軍上萬人馳援,始得解圍脱險。7月,五華縣革命委員會在龍村成立,選舉古大存為主席並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團團長。9月,古指揮農軍活捉了“資本團”團長、古的親戚李壽眉。地主豪紳多方託人説情,並以三籮光洋鉅款為代價求古放人,古均嚴詞拒絕,並果斷下令處決李,為民除去一大害。中共“八七”會議以後,古接任中共五華縣委書記,發動農民秋收起義,攻陷了反動堡壘塘湖,截擊了尾追廣州暴動隊伍的張發奎部,全縣掀起革命高潮。 民國17年(1928),春,國民黨軍隊“圍剿”五華,並先後成立“驅古委員會”、“滅古委員會”,妄圖將古大存等革命者趕盡殺絕。古家三次被焚燒,妻子徐妙嬌等10位親人先後犧牲。中共五華縣委主要負責人此時又私自解散農軍,攜帶公款潛逃。古堅定地帶領僅存的革命骨幹60餘人,於5月轉移到五華、揭陽、豐順三縣交界的八鄉山,開闢根據地。7月,古聯絡了五華、豐順、興寧、梅縣、大埔五縣的中共組織,在梅縣、豐順交界的九龍嶂開會,成立了五縣暴動委員會,古任主席。8月,成功地領導了畲坑暴動,震動東江地區,許多離隊的游擊戰士聞訊紛紛歸隊。五縣暴動委員會也因增加揭陽、潮安兩縣而擴大並改名為中共七縣聯合委員會。
民國18年(1929)6月,當選為中共東江特委常委兼軍委書記,全力領導該區各縣農民武裝的整頓和建立正規軍工作。10月,朱德率紅四軍南下至東江地區,古大存蓮夜前往向朱德報告情況和請示工作,朱德抽調120名戰士和30多名政工人員,支援東江紅軍。其後,建立了東江革命委員會,革委會主席團有毛澤東朱德、古大存等7名成員。他們聯名發表了《關於公佈執行土地政綱的佈告》,推動農民武裝鬥爭同土地革命相結合,加快了東江革命根據地建設。不久,東江有11個縣成立了革命政府,武裝發展到數千人。民國19年5月,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豐順縣八鄉山召開,宣佈成立東江蘇維埃政府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古被選為東江蘇維埃政府副委員長,並就任新成立的紅十一軍軍長。
民國19年(1930),在立三路線統治下,東江行動委員會主席顏漢章強令工十一軍向敵重兵把守的城鎮進攻,使紅軍不斷遭受損失。古根據當時敵強我弱的力量時比,多次提出應攻打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卻被指責為“嚴重右傾”,受到打擊迫害,被撤銷了紅十一軍軍長職務,禁閉了幾天,還險些被殺。民國20年6月,在“肅反”廣大化運動的審查中,古據理和“左”傾領導力爭,併為受冤同志申辯,為此被錯誤地加重處分,留黨察看3個月,派往陸(豐)惠(來)縣工作。古並沒因被錯誤處分而消沉,到陸惠縣仍深入鄉村,發動羣眾,恢復當地蘇區工作。因工作出色,提前取消處分,並被任命為中共陸惠縣委書記。
民國20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矣代表大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古沒有出席大會,但被選為中央政府委員。翌年8月,古調任東江紅軍第一路總指揮;在豐順、揭陽、梅縣一帶開展游擊戰,以靈活機動戰術打擊敵人。民國23年10月,古被任命為東江遊擊總隊政委。
民國23年(1934),調任中共東江特委常委兼政治保衞局長。他力主重新審查肅反工作,改正了大部分錯案,釋放了200多名被誣告的共產黨員和幹部,解脱了大批受牽連的家屬。翌年,由於上級強行推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東江革命損失慘重,東江游擊隊一度僅存古領導的17名戰士。敵人懸賞銀元兩萬捉拿古,四面八方有傳單勸降。在險惡的環境下,古一再鼓勵戰士説:“革命好比鍊鋼爐,雜質跑掉了,剩下來的就是好鋼材。只要大家團結緊,革命一定能成功。”在患難中他與紅軍戰士曾史文結為終身伴侶,並領導十幾名戰士堅持鬥爭,在大埔高陂塘卜裏、東瓜坪,以燒炭、做工為掩護,秘密組織貧農團、陶瓦工會堅持革命活動,並幾次派人赴閩西尋找黨組織。
民國27年(1938)4月,獲悉國共合作抗日,周恩來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古大存隻身經香港赴武漢,找到辦事處,重新和上級取得聯繫,在武漢直接向周恩來等領導人彙報工作。9月,被任命為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長。民國28年11月,古大存率領廣東省出席“七大”代表北上,在皖南新四軍軍部,匯合、贛、桂、等省市的“七大”代表組成南方代表團,由古任團長,於民國29年12月到達延安。民國30年至民國34年,古先後在中央組織部和中央黨校學習,在整風運動中任黨校一部主任。在幾年的學習中,古以敢於堅持原則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著稱。毛澤東曾在會議上稱他“是一朵紅玫瑰,帶刺的”、“一面鬥爭的旗幟”。
民國34年6月,古在中共“七大”作了題為《關於廣東黨在開展武裝鬥爭中的經驗教訓》的發言,並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古奉命率領一批中央黨校學員赴東北工作,歷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黨校校長、中共中央東北局西滿分局常委兼秘書長、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以及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長。
1949年10月,古大存被任命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1950年1月,兼任省民政廳廳長。在領導鞏固人民政權、建立正常革命和生產秩序的鬥爭中,古分工抓支前工作,較快地組建起交通、物資供應等系統,保證解放海南島以及廣東沿海島嶼的後勤供應;動員政府機關幹部節糧支援農村度荒;併力主在全省開展減租減息、生產自救運動;在大、中城市狠抓穩定物價、調整工商業、救濟和安置失業工人,促進了財政經濟形勢的好轉和社會穩定。
1951年4月,廣東省全面開展土地改革。古大存帶工作組到惠陽、汕頭、興梅等地區,實地調查,總結經驗。其後,他直接組織省人民政府機關600多人,先後到英德、台山兩縣搞土改試點,兩縣土改工作的做法,為全省的土改工作提供廠經驗。1952年,古兼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部長。他堅持原則,全力糾正“左‘’的偏差,保護一批愛國民主人士。同年5月,古兼任省政法委員會主任,着手領導全省司法改革運動。他通過在省法院的試點,結合土改與土改複查,發動羣眾,清理冤獄,從政治、組織、思想上純潔司法機關,為廣東司法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後,他在廣寧、湛江、汕頭、江門等地,先後親自糾正多起冤假錯案。
1952年11月,兼任省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主任。1954年9月,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5年6月,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廣東省副省長。1956年9月,出席了中共“八大”,再次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古大存一生剛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在權勢面前,能挺身而出,敢於講真話、講實話,為羣眾講話。1957年至1958年間,省委開展“反地方主義鬥爭”。古在鬥爭中受到錯誤批判和處分,先後被撤銷省委書記、省委常委、副省長等職務。1958年4月,被下放到增城縣任中共增城縣委書記。
1958年,古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1959年冬,因病離開工作崗位。1964年10月,古抱病出席第三屆全國人大,繼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66年11月4日,病情惡化去世。1983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為馮白駒、古大存恢復政治名譽的通知》,撤銷了廣東省委對馮白駒、古大存原處分的決定,恢復他們的名譽。《通知》特別指出:“馮白駒、古大存同志都是我黨的老黨員。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武裝鬥爭,對黨對人民是有重要貢獻的。” [4] 

古大存人物貢獻

古大存是令人崇敬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優秀的共產主義堅強戰士。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廣大共產黨員和幹部羣眾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古大存的主要歷史功績,至少有三個方面。
一、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古大存於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卓有成效地發動五華農民運動,有力地配合了廣東革命政府的兩次東征。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後,他組織農民武裝堅決反擊右派軍隊的猖狂進攻,創建東江農村革命根據地,創建紅十一軍,長期堅持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毛澤東曾對古大存在東江的鬥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積極參與者,黨的政策和優良傳統作風的模範執行者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古大存擔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長,積極推動廣東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局面的形成。1939年秋,古大存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率領南方黨的代表團赴延安參加大會。到了延安,他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來擔任黨校第一部主任。在此期間,他參加延安整風,組織大家學習整風文獻,並帶頭聯繫實際,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對黨內不良學風進行嚴厲的批評,更嚴於解剖自己。他在“七大”上作《關於廣東黨在開展武裝鬥爭中的經驗教訓》的發言,並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抗戰勝利後,古大存被派往東北工作。他在西滿根據地抓農村土改試點,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其經驗被推廣到各地。
三、新中國成立後,真心實意地為廣東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嘔心瀝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全國解放後,古大存被調回廣東工作,先後擔任華南分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委等重要領導職務。他模範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調查研究,處心積慮地為改變廣東的貧窮落後面貌而奮鬥。他對老區人民充滿感情,多次到老區去看望老同志和烈士親屬等羣眾,傾聽他們的意見,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古大存的崇高品質,至少有三個方面。
一、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和殘酷遭遇都不忘初心,理想信念始終堅定不移
古大存在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大革命運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面對着殘酷的白色恐怖,古大存挺身而出,組織帶領農民革命武裝,舉行暴動,英勇地反擊反對派的大屠殺,並堅持艱苦卓絕的農村武裝鬥爭。無論反動派是大規模軍事圍剿,或是先後三次燒燬他家裏的房子,殺害他的12位親屬,或是進行誘降,都無法動搖古大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無論是在黨內20世紀30年代被錯劃為“AB團”嫌疑分子,受到留黨察看三個月的錯誤處分,還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打成“廣東地方主義反黨集團”的頭目,遭到撤銷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和副省長的處分,蒙受莫大的委屈和冤枉、受到極大的打擊,同樣無法動搖他的理想信念。
二、敢於堅持真理、主持正義,對各種錯誤傾向敢於批評和鬥爭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古大存就對“左”傾冒險主義進行抵制和鬥爭,因此,他遭到撤職和留黨察看的處分。毛澤東曾稱讚他為“帶刺的紅玫瑰”。新中國成立後,古大存仍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惜冒着風險,多次對“左”的錯誤進行批評和糾正。即使受到錯誤的打擊和處分,他仍然堅持講真話。
三、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繫羣眾,和人民羣眾心連心
在民主革命時期,古大存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鬥,始終與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關係;黨執政之後,古大存雖然擔任了重要的領導職務,但對待人民羣眾的態度絲毫未變,他時時刻刻關心人民羣眾疾苦,與羣眾心連心。他經常對秘書和警衞人員説:“你們要注意,有人來找我,一定不能攔阻。羣眾見不到我,就會説我當了官忘記了羣眾。”他身在城裏,心中卻始終惦記着貧苦的百姓,經常走到他們當中看望,千方百計地為羣眾辦實事。
總之,古大存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勳,他的歷史功績和崇高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廣大共產黨人和幹部羣眾銘記和傳承。(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巡視員陳弘君)

古大存人物評價

黨的決議
古大存同志是我黨的老黨員,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武裝鬥爭,對黨對人民是有重要貢獻的。 [3] 
社會評價
古大存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是東江農民運動的領袖,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的創建者和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在廣東軍史和黨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之一,被毛澤東譽為“帶刺的紅玫瑰”、“一面鬥爭的旗幟”、“模範共產黨員”。 [2] 

古大存人物紀念

2017年4月21日,中共梅州市委黨史研究室與五華縣委、縣政府聯合在五華舉辦紀念古大存同志誕辰120週年系列活動,內容包括召開座談會、瞻仰古大存故居、舉辦紅十一軍紀念大橋和大存觀光大道動工奠基儀式、文藝晚會等,旨在繼承發揚蘇區精神,為五華縣振興發展建言獻策,推進蘇區振興發展。 [5] 

古大存家庭背景

古大存第一任妻子是徐妙嬌,紅軍長征後,國民黨調動七個師圍剿廣東紅十一軍,古大存率紅十一軍孤軍奮戰,徐妙嬌不幸被捕,35歲犧牲,就義前被打得遍體鱗傷遊街示眾,最後高呼“共產黨萬歲”走上刑場。
古大存與妻子曾史文合影 古大存與妻子曾史文合影
曾史文是古大存的第二任妻子,她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老戰士、原廣東省商業廳離休幹部,2006年10月2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在古大存蒙冤30年後,曾史文歷時五年,多方奔走,終於為丈夫恢復政治名譽,為黨中央平反廣東“地方主義”冤假錯案做出關鍵性貢獻。
古大存的一家人,從1925年至1931年的6年中,先後有14人蔘加了革命,有12個親人先後為人民的解放事業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中有妻子徐妙嬌、弟弟永缽、侄兒礞賢、柏賢、梧賢、犀賢、樹賢、鼓賢、侄媳婦廖蓮香、侄孫福羣等10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評為光榮的革命烈士。在戰火紛飛中,有嫂嫂彭氏、侄兒價賢二人受害,侄媳婦温七妹一人失蹤。他和哥哥柳春、侄兒公卓、後妻曾史文、兒子古關賢等堅持革命,奮鬥終身。在我黨歷史上,寫下了“一門忠烈”的光輝一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