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察冀

鎖定
晉察冀,即晉察冀邊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華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承德以南廣大地區創建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譽之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
由於處於敵佔領區心臟地帶,共作戰32000多次,殲日偽軍35萬餘人。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晉察冀
外文名
Jin-Cha-Ji
別    名
晉察冀邊區
時    期
抗日戰爭時期
包    括
山西省、察哈爾省、河北省
性    質
敵後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歷史沿革

晉察冀邊區建立

聶榮臻 聶榮臻
1937年10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一部分部隊和軍政幹部共約3000餘人,留駐五台山地區。他們組織工作團,分赴晉東北、察南、冀西各地,建立戰地動員委員會、抗日救國會等半政權性質的組織,廣泛發動羣眾,武裝羣眾,開展游擊戰爭,收復許多座縣城。人民羣眾踴躍參戰,部隊迅速擴大。11月7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以阜平、五台為中心的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四個軍分區。晉察冀軍區成立僅半個月,日軍即調集2萬餘人從平綏、同蒲、平漢、正太鐵路分路對根據地進行圍攻,企圖把它扼殺在搖籃裏。敵後根據地面臨着一次嚴峻的考驗。在近一個月的作戰中,日軍雖侵佔七座縣城,但八路軍採取廣泛的游擊戰和集中主力殲敵一部的作戰方針,經過多次伏擊、襲擊作戰,共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打擊和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迫使日軍主力回到鐵路沿線。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展到30餘縣。
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共中央已注意到冀東戰略位置的重要性。1937年10月,李運昌被派到冀東,與中共京東特委負責人胡錫奎等配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派來的紅軍幹部協助下,開辦游擊戰爭訓練班,培養軍事幹部。12月,在中共河北省委和冀東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華北人民武裝抗日自衞委員會冀東分會,並組建游擊隊,在遷安、遵化等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938年2月,毛澤東指示:紅軍可出動一部於敵後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接着,晉察冀軍區派第一軍分區鄧華支隊向北平以西地區發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政權。5月,活動在晉西北的宋時輪支隊轉調平西,同鄧華支隊合併,組成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治委員。6月初,第四縱隊從平西出發,經平北向冀東挺進。7月,在中共冀熱邊特委領導下,冀東人民舉行抗日武裝大起義,除各地農民外,有開灤各礦工人7000多人蔘加。到8月中旬,各縣參加起義的達20多萬人,組成7萬餘人的武裝部隊。第四縱隊和在起義中成立的冀東抗日聯軍,先後攻克許多重要集鎮和若干縣城,一度截斷北寧鐵路交通,給冀東的敵偽政權以沉重打擊。 [1] 
8月中旬,八路軍第四縱隊與冀東抗聯勝利會師。8月27日,第四縱隊、中共冀熱邊特委、冀東抗聯主要領導人在遵化縣鐵廠鎮舉行會議,肯定冀東大起義的勝利,同時指出起義部隊中存在的問題。會議提出,要建立統一的領導和指揮,抓緊整頓部隊,開闢冀察熱遼抗日根據地。此時,日軍開始部署“圍剿”冀東。10月8日,第四縱隊黨委、中共河北省委、冀熱邊特委和冀東抗聯主要領導人在豐潤縣九間房舉行會議,決定第四縱隊和冀東抗聯向平西轉移。這個決定是不正確的。它不符合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關於要堅持創造冀熱察邊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精神。由於對敵人進攻的形勢估計過於嚴重,忽視自己的有利條件,因而未能更好地保持起義勝利的成果。結果,部隊在西撤途中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損失很大。10月下旬,李運昌率領冀東抗聯剩下的部隊2000餘人返回豐潤、灤縣、遷安地區,與原來留守的部隊一起,繼續堅持冀東的游擊戰爭,為開闢冀熱遼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 

晉察冀發展壯大

1938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冀西阜平召開。出席這次會議的有共產黨員、國民黨員、各抗日軍隊和抗日羣眾團體的代表,有工人、農民、開明紳士和資本家的代表,有蒙、回、藏等少數民族的代表,以及五台山的和尚與喇嘛的代表等,共140餘人。他們代表着邊區30餘縣的廣大民眾。會議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宋劭文為主任委員,胡仁奎為副主任委員。這是敵後由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邊區政府成立後,頒佈和實施各方面的政策法令,根本改變了原國民黨政權在日軍進攻面前土崩瓦解而出現的混亂局面,穩定了社會秩序,使晉察冀邊區的抗戰力量得到迅速發展。
1938年2月、4月和7月,晉察冀軍區部隊為了發展抗日根據地和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對平漢、平綏、正太鐵路進行了三次破襲作戰,給日偽軍以殺傷,並擴大了抗日武裝力量。1938年9月下旬,日軍出動5萬多兵力,對五台、淶源、阜平等中心區發起圍攻,企圖分割根據地,打擊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並尋殲軍區主力。晉察冀軍區依據基本的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發動羣眾,實行堅壁清野,以小部隊不斷襲擾、消耗、疲睏敵人,主力部隊靈活轉移,選擇有利戰機集中殲敵一股或一部。在1個多月的反圍攻作戰中,八路軍共斃傷俘日偽軍5000餘人。日軍只佔據了6座縣城,八路軍仍然控制着廣大鄉村,保衞了根據地。 [2] 
冀中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也迅速發展起來。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共中央派軍事幹部到河北組織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938年10月初,國民黨東北軍第五十三軍向冀南撤退,該軍第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共產黨員)同中共地方組織取得聯繫,向部隊提出“北上抗日,到敵後打游擊”的主張,率領團部及兩個營脱離原建制,改編為人民自衞軍,同當地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會合,奠定了擴大和鞏固冀中抗日武裝及根據地的基礎。1938年5月初,中共冀中省委(同年8月後改稱冀中區委)成立,黃敬為書記。冀中的抗日武裝部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併成立冀中軍區,呂正操任縱隊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同時成立冀中區統一的政權領導機關--冀中區政治主任公署,呂正操任主任。

晉察冀邊區建設

晉察冀政治建設

晉察冀邊區郵票 晉察冀邊區郵票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經過聶榮臻同宋劭文及邊區各抗日團體領導人多次協商,在阜平縣完全小學校召開了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參加大會的代表共146人,代表着邊區39縣的縣政府,一千餘萬的民眾,代表着擁有120萬民眾的114個民眾團體,代表着全邊區的正規軍與民眾武裝游擊隊、自衞軍,代表着蒙、回、藏少數民族,代表着宗教界人士,代表着國共兩黨。
會上選舉產生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即邊區政府),並一致選舉聶榮臻、宋劭文、胡仁奎、張蘇、劉奠基、呂正操、孫志遠、婁凝先、李傑庸等九人為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委員。宋劭文為主任委員,胡仁奎為副主任委員,婁凝先為秘書長。邊區政府當時設有秘書、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等六個處。每處職權相等於省政府的一個廳。  [3] 
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後,廣大軍民認真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權,實行了減租減息,開展了生產運動和經濟文化建設。 [3] 

晉察冀軍事成就

隨着游擊戰爭的進行,晉察冀邊區進一步擴大;西起同蒲路,東至渤海;北起張家口、多倫、寧城、錦州一線,南至正太、德石路。 [4] 
包括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遼寧等五省之各一部,面積40萬平方公里,人口2500萬,縣治108個,成為華北敵後最大的抗日根據地。由於地處華北敵人的心臟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八年抗戰中,根據地軍民與日偽軍作戰3.2萬次,斃傷日偽軍35萬餘人。 [4]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形勢圖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形勢圖

晉察冀行政區劃

晉察冀山西省

山西省,抗日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等。以太行山、五台山、呂梁山為依託建立了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根據地,在我省境內設太行、太嶽、北嶽、晉西北等行署,領導人民堅持對敵鬥爭。 [5] 

晉察冀察哈爾省

察哈爾省,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省會張家口(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主席。清朝時期,不是一個省,而是叫“張垣特區”。
民國二年(1913年),察哈爾改為察哈爾特別區,有6個旗和11個縣,即張北、多倫、沽源、商都、寶昌、康保、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察哈爾省自1937年至1945年被日本佔領併成為德穆楚克棟魯普領導的日本控制區蒙疆的一部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由馮玉祥和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於1933年3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併入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省廢設,現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山西省,延慶縣劃給北京市。

晉察冀河北省

河北省,抗日時期,晉察冀兒童團,曾出過許多大家認識的人,如雨來、王二小等人,也曾出過“狼牙山五壯士”分別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晉察冀歷史意義

晉察冀根據地的創立,鞏固和發展,對堅持華北敵後抗戰和全國持久抗戰起了“堅強堡壘”的作用,對全國戰略反攻和進軍東北起了“前進陣地”的作用。根據地軍民在對敵鬥爭和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中,創造了極為豐富和寶貴的經驗,被中共中央譽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 

晉察冀後世紀念

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察冀地區名人

晉察冀山西

程嬰
霍去病
關羽
張遼
貂蟬
尉遲恭
薛仁貴
狄仁傑
白居易
王維
司馬光
楊延昭
楊文廣
羅貫中
徐向前
王岐山
李冰冰
郭峯
郭蘭英
閻維文
阿寶
-

晉察冀察哈爾

巴特爾
顧秉林
高博
白巖松
張紹剛
陳超
王珞丹
鮑喜順
小鹿姐姐
烏蘭託嘎
牛根生
張小平
斯琴格日樂
德德瑪
齊·寶力高
布仁巴雅爾
烏蘭圖雅
楊坤
李院生
騰格爾

晉察冀河北

祖沖之
秦始皇
廉頗
董仲舒
曹雪芹
紀曉嵐
劉備
趙雲
張飛
藺相如
趙匡胤
蘇軾
關漢卿
武松
李大釗
趙麗蓉
趙忠祥
董海川
賈慶林
馬本齋
鄧麗君
張學良
陳強
馮玉祥
楊露禪
董存瑞
陳佩斯
霍元甲
馬鳳圖
燕子李三
大刀王五
王寶強
崔永元
鄧鳴賀
谷文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