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厥逆

鎖定
厥逆,中醫病症病機名。此病症包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逆冷(手冷可過肘,足冷可過膝)而能復甦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以及因氣機失常,氣逆上衝所致的其他疾病。
中文名
厥逆
摘    自
內經
相關文章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
相關詞彙
厥頭痛、厥逆頭痛

目錄

厥逆歷史沿革

黃帝內經》全書,“厥逆”一詞共見26次,其含義、範圍廣泛,概括起來可分為兩種表現:一類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如《素問·大奇論》:“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以及“薄厥”“大厥”“煎厥”“屍厥”;另一類為指四肢不温為主症,如《素問·厥論》:“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以及“熱厥”以及氣逆為厥和十二經(手足六經)形證等。
傷寒論》《金匱要略》論厥在繼承《內經手足逆冷為厥的論點,具體傷寒後期結合病勢發展,從寒熱痰水與其禁忌五方面做出了治療原則。《諸病源候論》對“屍厥”的表現進行了描述:“其狀如死,猶微有息而不恆,脈尚動而形無知也。”以其病機為“陰陽離居,營衞不通,真氣厥亂,客邪乘之。”
從病機而論,總由陽氣內衰,陰寒獨盛,氣血突然逆亂,升降乖戾,陰陽氣不相順接所致。

厥逆含義

泛指氣逆的病
如十二經經氣厥逆。《素問·厥論》篇雲:“太陰厥逆,胻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陰厥逆……厥陰厥逆……太陽厥逆……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候痹,嗌腫,痓(痙),治主病者。”
王冰注:“厥,謂氣逆上也。”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四·厥逆》注:“厥者,逆也。氣逆則亂,故忽為眩僕脱絕,是名為厥。”
姚止庵《素問經注節解》雲:“厥凡三義:一謂逆也,下氣逆而上也,諸凡言厥逆是也。……厥逆即厥,非有二也。”
森立之《素問考注》:“案:《傷寒論》六雲:‘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應知厥者,陰陽氣血之二氣不相順接之名,其不相順接之際,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仲景於厥陰篇中偏以寒厥為之説,故曰‘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是專論寒厥之一端耳。非與《素問·厥論》其説不同也。但三陰厥逆為陰厥證,三陽煩熱,‘鬱郁微煩’、‘蒸蒸發熱’,手足温之類,併為陽厥證也。案:厥,本為氣逆之名,故凡氣逆諸證,皆得名厥。後文所云三陰三陽之厥是也。
胡天雄《素問補識·厥論篇第四十五》雲:“[太陰厥逆]天雄按:“《內經》之厥逆,皆指病機,非指症狀,故後文雲:‘三陰俱逆,使人手足寒’也。逆,不一定手足寒,但手足寒者,無不為逆。《通評虛實論》雲:‘所謂逆者,手足寒也。’此逆字尚是順逆之逆,謂手足温為順也。以厥逆為手足逆冷,乃始於仲景,所謂‘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張琦於‘三陰厥逆,使人手足寒’下注雲:‘厥,無不手足寒,此重言之,當上至肘膝也。’此誤以《內經》之厥為仲景之厥,乃有如此曲説,不可盲從。為使後學者知《內經》之厥逆為病機,不是症狀,特於《靈》《素》二書中各舉數條,以助説明。《素問·瘧論》:‘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舉痛論》:‘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腹中論》:‘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岐伯曰:名厥逆。’《奇病論》:‘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靈樞·四時氣》:‘邪在小腸者,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癲狂》:‘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口問》:‘人之噫也,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其下上散。’又云:‘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五亂》:‘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眴僕。’
指氣逆衝上
《素問·舉痛論》雲:“寒氣客於五髒,厥逆上泄”、“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王冰注:“腸胃客寒留止,則陽氣不得下流而反上行,寒不去則痛生,陽上行則嘔逆,故痛而嘔也。”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雲:“蓋以寒氣客於腸胃,腸胃之氣厥逆而上出,故痛而作嘔也。”
張介賓《類經·十七卷·疾病類六十六》注:“腸胃,言六腑也。水谷之在六腑,必自上而下,乃其順也;若寒氣客之,則逆而上出,故為痛為嘔。”
氣逆衝上所導致的疾病
厥逆頭痛
寒邪所傷,氣機上逆不順,以頭痛為主的病。
《素問·奇病論》雲:“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雲:“此言歲久頭痛者,以其寒入於腦,氣有所逆而然也。……此病氣逆而然,故亦名之曰厥逆耳。”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六》注:“是因邪逆於上,故病名曰厥逆。”
張志聰《素問集註》雲:“此下受之寒,上逆行巔頂,故名曰厥逆。”
厥逆胸膺腫、頸部疼痛、胸脅腹部脹滿
《素問·腹中論》雲:“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
王冰注:“氣逆所生,故名厥逆。”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雲:“膺頸胸腹皆在上中二焦也。今膺腫頸痛,胸滿腹脹,則下氣逆上,病名曰厥逆。”
吳昆《素問吳注》雲:“言由氣逆所生也,微者為厥,甚者為逆。”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八》注:“膺腫頸痛,胸滿腹脹,皆在上中二焦,此以陰並於陽,下逆於上,故病名厥逆。”
少陰經氣逆亂
有胸腹劇痛如刀割,足逆冷,煩躁不能食,脈澀等症狀的疾病。
《靈樞·癲狂》篇雲:“厥逆為病也,足暴清(凊),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
張志聰《素問集註》雲:“此足少陰之本氣厥逆而為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