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鎖定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選取月光皎潔、棲鴉不驚、露濕桂花三個典型特徵,寫出了中秋的獨特夜景。後兩句沒有從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把詩人對月懷念友人的感情表達得更加深沉藴藉。全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意境幽美,想象豐富,語言形象生動,感情真摯,委婉動人。
作品名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    者
王建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別名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品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意圖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意圖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註釋譯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詞句註釋

⑴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作“十五夜望月”。宋本《王建詩集》及《萬首唐人絕句》題下自注:“時會琴客。”十五夜,指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之夜。杜郎中,名不詳。一説,杜郎中指杜元穎,為杜如晦五世孫,唐穆宗時曾任中書舍人、户部侍郎。又,據尹佔華考證,杜郎中疑為杜羔。《新唐書·杜羔傳》:“羔貞元初及進士第。……未幾,授户部郎中。”郎中,官名,帝王侍從官的通稱。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形容月光明亮,滿地皆白。樹棲鴉:烏鴉棲息在樹上。
冷露:清冷的露珠。桂花:八月桂花盛開,傳説月中又有桂樹,此處兼有二義。
⑷盡:都。
⑸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裏指懷人的思緒。又為琴曲名,蔡邕《青溪五弄》包括《遊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五曲。落:在,到。一作“在”。 [2-4]  [5-6]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白話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着烏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7]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詩題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見是寄給友人杜郎中的。詩題下原注:“時會琴客”,説明中秋佳節良友相聚,並非獨吟,此詩寫成當夜,也可能曾配合琴曲演唱。 [4]  [6]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品鑑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文學賞析

俗話説“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圓月懸空,呈現出明亮、圓滿和美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通過對中秋夜景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無限的思念之情。
“中庭地白樹棲鴉”寫庭中賞月之景。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裏,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從視覺入手,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聯想起李白靜夜思》的名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則是從聽覺着手,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太可能看到黑色的鴉鵲棲宿;而鴉鵲在樹陰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以憑聽覺感受出來。如北宋周邦彥蝶戀花·早行》有“月皎驚烏棲不定”之句,就是寫這種意境。“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練,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進一步藉助感覺寫月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不僅是桂花樹,還可以進一步使人聯想到樹下的白兔、揮斧的吳剛、“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這樣就等於將廣寒宮的涼意帶到了人間,卻令人不覺。詩人用“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這時呈現的安靜,既是鴉鵲在巢中的安靜,又是有含蓄的安靜,“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此句雖無一字寫人,而望月之人宛在。詩人註明“時會琴客”,可見他在當夜並不孤單。那麼詩中徘徊庭中之人,就不一定指詩人自己了。有人認為這是詩人匠心獨運,以設想友人思念自己着筆,也是説得通的。
以上兩句並列了中秋月夜富有季節特徵的景物,月光、棲鴉、冷露、桂花,聽其自然融合,造成寂寥、清涼、潮濕的境界,對懷思之情有襯托作用。後面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宕開一筆,寫望月懷人而浮想聯翩,由自己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由自己的相思聯想到天下人的相思,是詩意的一大昇華。前兩句寫景,卻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今夜月明人盡望”,應當是從李益“磧裏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從軍北征》)、“一夜徵人盡望鄉”(《夜上受降城聞笛》)脱化而來的,寫中秋節天下望月之同情。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各不相同的。詩人悵然於親友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悽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是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説“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儘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同時愈發顯出詩人情痴,手法確實高妙。在煉字上,一個“落”字,化虛為實,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有的版本“落”字作“在”,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絀了。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委婉動人。詩中寫月景,層次井然,有動有靜,虛實結合,和諧統一;寫思情,從具體到抽象,思緒緩緩展開,情感層層推進,情深意遠。 [4]  [8]  [9]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名家點評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難描難畫。
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落句有懷。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列為能品。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幾人?郭濬曰:清音緩節,幽然颯然。周珽訓曰:愛月常情,秋思各有不同,“在誰家”三字悽婉,蓄無窮之意。敖英曰:後二句言誰不賞景,惟宴處超然者,心與景融。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地白,月光也。明則鴉驚,今既棲樹,則夜深矣,是以見露之沾花。此時望月者眾,感秋者誰?恐無如我耳。
清代黃生唐詩摘鈔》:《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則末句不知其所謂矣。選詩最當存其自注。通首平仄相葉,無一字參差,實為七言絕句之正調。凡音律諧,便使人誦之有一唱三嘆之意。今作者何可但言體制,而不講聲調也。朱之荊補箋: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聽琴者不知在誰家也。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不説明己之感秋,故妙。
清代巢父《唐詩從繩》: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聽琴者,不知在誰家也。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性情在筆墨之外(末二句下)。
清代王堯衢唐詩合解箋註》:“中庭地白樹棲鴉”,地白,月光也。中庭月白,夜已深矣,故林鴉皆已棲宿。“冷露無聲濕桂花”,秋露已冷,夜深則落,雖無花,而桂花已沾濕矣。“今夜月明人盡望”,眼前對景,肚裏尋思,遂不免望月而嘆曰:今夜之月明如晝,如此豈非盡人所望乎?而悲嘆不一也。“不知秋思在誰家”,望月之家,有知秋思可悲者,有不知秋思可悲者,是同此月也,照三千世界之悲歡,究不知秋思落在哪一家也。然其言不知秋思之人,乃即深於秋思者矣。
清代袁枚《詩學全書》:見露而動秋思,恐感秋者無如我也。上首(按:指耿湋秋日》)言秋日,此首言秋月,所謂正入正出。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自來對月詠懷者不知凡幾,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題顛,言今夜清光,千門共見,《月子歌》所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誰家庭院?詩意涵蓋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問語,筆致尤見空靈。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濕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經意之筆。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三、四見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樂各別。末句以唱嘆口氣出之,感慨無限。 [10-1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關輔(今屬陝西)人。出身寒微。大曆進士。晚年為陝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所作《宮詞一百首》頗有名。有《王司馬集》。 [8] 
參考資料
  • 1.    (清)彭定求等編. 全唐詩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760-761.
  • 2.    尚永亮本書主編. 唐詩觀止[M].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582.
  • 3.    曾凡玉編著. 唐詩譯註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7:842-843.
  • 4.    周嘯天著. 嘯天説詩 3 忽如一夜春風來[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171-172.
  • 5.    羅仲鼎,俞浣萍校注. 千首唐人絕句校注 上[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7:301.
  • 6.    王宗康主編;薛佩生副主編. 經典古詩五百首 上[M].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9:117.
  • 7.    張國舉著. 唐詩精華註譯評[M]. 長春:長春出版社, 2010:447.
  • 8.    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寫. 唐詩鑑賞辭典 2[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832, 843-845.
  • 9.    樂雲,黃鳴主編. 中華詩文鑑賞典叢 唐宋詩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5:250-251.
  • 10.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 唐詩匯評 增訂本 4[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2338.
  • 11.    尹佔華校注. 王建詩集校注[M]. 成都:巴蜀書社, 2006:378-3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