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家屯鄉

鎖定
遼寧省瀋陽法庫縣轄鎮,該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50公里。G25(長深高速公路)過境,並設有包家屯出口。 舊屬科左前旗,1949年屬法庫縣七區,1958年建公社,同年改包家屯公社,1984年置鄉,2012年撤鄉建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55公里。面積175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13474畝,下轄45個村屯。2006年年末總户數計7983户,總人口計27218人。
中文名
包家屯鎮
位    置
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轄鎮
氣候類型
温帶季風氣候
區域面積
175平方公里
農作物
辣椒,花生和架豆
該地名人
王俊山

包家屯鄉地理環境

包家屯鎮
該鎮地處法庫西北部,位於縣政府駐地法庫鎮西50公里科爾沁沙漠南緣,沙化比較嚴重,土質貧瘠,曾經是個十年九旱,“四山半水五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丘陵平原相間地區。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推動下,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經全鎮廣大幹部羣眾共同努力,該鎮營造了一個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的生活環境。全鎮區域面積175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26098人 [1] 

包家屯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098
13535
12563
家庭户户數
7777
家庭户總人口(總)
26024
家庭户男
13465
家庭户女
12559
0-14歲(總)
5811
0-14歲男
3120
0-14歲女
2691
15-64歲(總)
18360
15-64歲男
9480
15-64歲女
8880
65歲及以上(總)
1927
65歲及以上男
935
65歲及以上女
99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4540
全鎮耕地面積113474畝,下轄45個村屯。2006年年末總户數計7983户,總人口計27218人。主導產業是辣椒、花生和架豆。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為6010元 [2] 
包家屯鎮企業有黏土、沸石珍珠岩、建材等廠。農業主產玉米、高粱 [3] 

包家屯鄉歷史沿革

包家屯鎮舊屬科左前旗,1949年屬法庫縣七區,1958年建公社,同年改包家屯公社,1984年置鄉 [3]  。2012年鄉變鎮。 [4] 

包家屯鄉行政區劃

包家屯鎮政府駐包家屯,轄包家屯、拉馬章、北土城、大三家、滿鬥、百子屯、腰達房、榆樹坨、杭家屯、楊胡堡、南土城、永義號、郝家堡、大山屯、劉幫屯、三合城、前辛秋、張家堡、水泉、十家子20個村委會 [3] 

包家屯鄉經濟發展

包家屯鄉招商引資

2007年招商引資任務數是3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完成3360萬元,已超過任務數,佔任務數的12%;
招商引資的主要項目是:
(1)瀋陽鴻運來貿易有限公司投資1300萬元,主要經營範圍是糧食烘乾、飼料加工,投資人是瀋陽曹鴻偉,已完成投資1000萬元。
(2)瀋陽朝暉秸稈飼料燃料廠,投資560萬元,投資人是內蒙古曹輝,已於2007年4月試生產。
(3)法庫馬鞍山養殖廠,投資900萬元,投資人為黑龍江自然人張棉德,已完成投資700萬元。

包家屯鄉財政税收

2007年財政税收任務數是793元,前7個月完成221萬元,月均30萬元,佔任務數的27.9%。從8月初至11月,財政税收又增加384萬元,月均128萬元,佔任務數的48.4%。到2007年11月財政税收任務完成605萬元,佔任務數的76%,年末完成全年任務。
2009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億元,同比增長8.3%;財政收入1579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5.6%,其中一般預算收人771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32.2%;固定資產投人3.17億元,同比增長18.8%;招商引資1.4億元,同比增長133%;農民人均收人8050元,同比增長15.4% 。
1、農業
一是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全鄉上下解放思想,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召開鄉村幹部會議,組織拉練,定期召開培訓調度會,堅持不懈狠抓每個環節,建成7個設施農業小區,設施面積近千畝,實現了設施農業在我鄉零的突破,為逐步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花生達到了3萬畝,辣椒達到1萬畝,架豆達到5000畝,菜復菜5000畝,樹莓2000畝,極大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經濟效益。糧經之比達到5 : 5。二是畜牧業生產取得新突破。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為12萬頭、2.6萬頭、3萬隻、148萬隻,分別增長10%、40%、10%、20%。建村外標準化養牛小區2個,養豬小區1個,輝山乳業4個奶牛場落户我鄉。三是造林綠化取得新突破。造林6675畝,居全縣之首。全市秋季造林整地工作現場會在我鄉召開。四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3個,涵蓋了種植、養殖、服務等產業,會員總數592人,帶動農户1776户。
2、招商引資
一是依託農產品、礦產品資源優勢,先後引進遼寧輝山控股(集團)大三牧業有限公司、遼寧輝山控股(集團)榆樹牧業有限公司、法庫縣包家屯興業沸石粉廠、瀋陽新華普運輸有限公司、瀋陽法庫萬佳礦石加工廠、瀋陽法庫同城畜禽開發中心等多個項目,為實現強鄉富民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全力抓好風電項目建設。圓滿完成了風電項目徵地補償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百姓利益不受侵害,確保龍源包家屯、馬鞍山、卧牛石3個風場順利施工。其中包家屯、馬鞍山風電項目即將竣工併網發電,它將成為壯大、增強我鄉財政收人的主税源,成為提升我鄉知名度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5] 

包家屯鄉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投入2007年初計劃是1.3億元,截止11月已完成1.2億元,佔任務數的92.3%。

包家屯鄉農民人均

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6010元。

包家屯鄉社會事業

2009年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籌措和落實優撫、優待、五保、低保、救災救濟資金,低保户、五保户和優撫對象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常住人口的98.3%,為2606人辦理了醫藥費補償手續,補償金額218萬元,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二是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果。人口出生率5.8‰,自然增長率3.7‰,計劃生育率96.8%,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三是實施了系列惠民工程。完成了鄉衞生院病房樓建設工程,全力落實甲型H1N1流感各項防控措施,全鄉未出現疫情和重症病例。實施了有線電視“户户通”工程,入户率達85%以上。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成井5眼。新建一池三改沼氣池128個。四是推進了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建立健全了鄉村全程代理服務網絡,羣眾滿意率達98%以上。 [5] 

包家屯鄉百子屯遭遇戰

王一峯,原名王俊山,1909年4月26日出生,科左前旗元寶窩堡村人(現法庫縣卧牛石鄉元寶窩堡村),曾當過織布機房的搖線工人,東北軍的騎兵。1945年9月,他帶頭組織40多名鄉親到瀋陽去參加八路軍,被任命為八路軍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特務第五團副團長。9月下旬,特務第五團帶着剿匪和擴兵的任務,從瀋陽出發,到鐵嶺縣,爾後又進駐法庫縣城。1945年10月8日,王一峯帶領40多名幹部戰士,分乘3輛汽車和1輛摩托車,從法庫縣城出發,到科左前旗一帶擴兵。因王一峯是當地人,對該地區的情況比較熟悉,便於開展活動。當天,王一峯帶領部隊就到了家鄉元寶窩堡村。第二天,王一峯帶領部隊由元寶窩堡村出發前往邢家屯(現法庫縣卧牛石鄉邢家屯村)招兵,擴大隊伍。
當部隊路經距百子屯(現法庫縣包家屯鄉百子屯村)南1公里的姜家壕村河時,汽車陷在淤泥裏,前進受阻。此情況被百子屯的土匪發現,土匪武裝立即向王一峯的部隊包圍過來。王一峯發現土匪撲來,當即做了部署,與土匪展開戰鬥,雙方激戰了一個小時,土匪有4人被擊斃。由於敵眾我寡,特務第五團幹部、戰士有10多人犧牲。在土匪的重圍之下,王一峯等3人彈盡援絕,被土匪所俘虜。嚴刑拷打下,王一峯始終沒有屈服,拒絕投降,拒絕帶領土匪去攻打法庫縣城。1945年10月12日凌晨,王一峯在百子屯村慘遭敵人的毒手,英勇犧牲,時年36歲。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