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連仁

鎖定
劉連仁(1912年7月25日-2000年9月2日)山東高密縣人。著名反法西斯鬥士、中國受害勞工。 [1]  [3]  [8] 
1944年,劉連仁被擄掠到日本北海道做煤礦勞工,後逃脱藏居在深山中長達將近14年,最後被當地華僑所救並送回祖國,後被稱為“劉連仁事件”。1996年3月,劉連仁向日本法院控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作出道歉並支付2000萬日元的賠償。2000年9月2日,劉連仁因胃癌去世,享年87歲。按照劉連仁的遺願,他的家人繼續進行訴訟。2001年7月,日本東京地方法庭判決日本政府違反戰後救濟義務,應當向劉連仁的遺屬提供200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但是,4年後,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推翻這一判決,駁回劉連仁索賠請求。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審駁回原告訴求,此後不再受理。 [1]  [3] 
中文名
劉連仁
出生日期
1912年7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0年9月2日
籍    貫
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
性    別

劉連仁人物生平

1944年9月,劉連仁在村子裏被3個日本人抓住,用繩子綁上,用槍押着,離開了故鄉,強行擄到北海道,並被強迫在日本北海道某煤礦從事勞動。當時劉連仁的妻子已有7個月的身孕。1945年7月逃脱,此後在北海道山林中度過了13年艱苦的野人生活。 [1]  [3] 
1958年1月底的一天,劉連仁在山洞裏被日本的一名獵户發現。劉連仁被發現後,震驚了日本。中國紅十字會立即打電報給日本,留日的中國華僑總會、日本日中友好協會等團體和許多日本友人把劉連仁保護起來,解決了衣食住行,治病養傷,幫助劉連仁證實了身份。
1958年4月15日,劉連仁乘坐日本輪船“白山丸”號,回到了中國。回鄉後劉連仁先後被選為公社黨委委員、村主任,還擔任了高密縣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濰坊市人大代表等多種職務。劉連仁晚年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3] 
1995年,劉連仁訴日本政府非人道的強行勞役並要求損害賠償案,一審判決劉連仁勝訴,被告日本政府隨後提起上訴。 [3] 
1996年3月8日,84歲高齡的劉連仁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將不認罪不賠償的日本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日本政府道歉並作出賠償,以討還歷史的公道。劉連仁3次赴日上法庭陳述,他據理力爭,震驚了法庭。 [4] 
2000年9月2日,劉連仁因癌症復發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7歲。按照劉連仁的遺願,他的家人繼續進行訴訟。 [1] 
劉連仁
劉連仁(2張)
2001年7月,日本東京地方法庭判決日本政府違反戰後救濟義務,應當向劉連仁的遺屬提供200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2005年6月23日,東京高等法院下達二審判決,以國家無大責等理由宣判原告敗訴,駁回賠償要求。 [5]  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審駁回原告訴求,此後不再受理。 [3] 

劉連仁個人生活

劉連仁妻子是趙玉蘭,兒子是劉煥新。 [1]  [3] 

劉連仁人物事件

劉連仁禍從天降

劉連仁是山東省高密縣井溝鎮草泊村農民。1944年農曆八月廿七,正是農民忙着播種小麥的季節。31歲的劉連仁剛下地種完麥子回家,同村人吳天富前去叫他吃午飯,商量請他去幫忙料理喪事。劉連仁推辭不過,手裏拿了塊熟地瓜吃着便向外走,不料一出門就遇到一夥偽軍,不由分説就被綁了起來。當天村裏共有20多人被抓,但沒走出村頭,各家人都湊錢把人贖了回去。只有劉連仁家裏沒錢,被當做無業遊民抓走了。沒想到這一走就是14年。
原來那幫偽軍是專門替日本鬼子下鄉抓勞工的。劉連仁被押解到高密縣城,和他關在一起的有80多人,都是高密、諸城膠州一帶的貧苦百姓。他們曾兩次集體逃跑沒有成功,有6個人在逃跑時被鬼子開槍打死,劉連仁腦門上也中了一槍。
不久,劉連仁同許多同胞一道,在日本兵的刺刀押解之下,被帶到青島。他們被關押在偽勞工協會,換上舊軍裝,照了相,逼着按了手印。1944年10月11日,劉連仁同800名同胞一起在青島大港碼頭被逼上日本“普魯特”號輪船,被當成“俘虜兵”,裝入運貨的船艙,運往日本。 [1] 

劉連仁地獄生活

輪船在海上航行了六天六夜,他們在日本一個叫門司的地方下了船,而後到達北海道空知支廳沼田町,分配到一個叫“明治礦業股份公司沼和礦業所”的礦山做苦工。這一天是1944年11月3日。
1944年11月的北海道已是冰天雪地,連樹木也凍裂了皮。200名勞工每天只發一袋半粗麪粉,連喝麪糊糊都不夠。沒辦法,只好摻些野菜果渣橡子面甚至木屑,煮成稀糊,每人喝上一碗。有些人餓極了,就從垃圾箱裏揀日本人扔掉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吃,也有的人跑到日本人伙房的污水缸裏偷撈飯渣填肚子。
在這種生活條件下,勞工們開始下礦井挖煤了。礦洞裏黑乎乎的,也沒有安全設備,空氣中瀰漫着髒臭味。每人每天必須挖出2噸煤,完不成定量,日本人不但不讓吃飯、休息,還用皮鞭抽、皮靴踢,經常把人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礦井裏,塌方掉煤塊砸死砸傷人是常有的事。受了傷不給治療,更不準休息,許多人就這樣被活活折磨死了。有時,劉連仁被叫去挖埋在煤下的死屍,挖出來的屍首臉漲得發紫,齜牙咧嘴,眼珠子都鼓了出來,看了令人毛骨悚然。
為了能完成規定的產量,劉連仁想了一個辦法,早晨喝點稀飯,再多喝水,把肚皮撐起來,省下那個惟一的窩窩頭,揣在懷裏留着下井榦活餓極了再吃。不過不能讓監工看見,只好藏在煤塊下。可是礦井裏老鼠太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老鼠偷吃掉。
有一次,劉連仁的一位難友藏的乾糧被老鼠吃了,他餓得直冒虛汗,幹活沒了力氣。日本監工發現後舉鞭就打,這位難友忍無可忍,順手一掄鐵鍁,劈中那個傢伙。這下可惹下大禍,日本人剝光了他的衣服,綁在一棵樹上用冷水潑,一會兒便成了一個冰人。就這樣,中國同胞被砸死、累死、餓死、凍死。不到8個月,200名勞工只剩下70多人。 [1] 
虎口深山
這種地獄般的生活誰能忍受?劉連仁下定決心,即使被抓回來殺了,也要逃跑。他把逃走的想法告訴了同鄉難友鄧撰友、陳增福、陳國起和杜貴香,得到了異口同聲的響應。1945年7月31日,剛吃完晚飯,劉連仁和四個老鄉瞅準機會衝進廚房搶了一些乾糧,不顧敵人開槍示警,翻牆而逃。牆外是一個糞便池,他們拼命從池子裏爬出,一口氣狂跑,終於擺脱了監工的追捕。
從此,劉連仁他們開始了異國他鄉的流亡生活。往哪裏去呢?他們以為西北方向會有通往祖國東三省的旱路。憑着大樹上綠苔的多少,太陽的出沒,他們在深山中好容易才辨明瞭西北方向。
一天,他們爬上一道山崗,望見山下有日本婦女、老人在田裏勞動。日本人種的莊稼開着誘人的小白花。強烈的飢餓感湧上心頭。劉連仁對大家説:“走,到山下弄點吃的,不然會餓死的。”説完,他率領四個老鄉下了山。他們剛到山腳下,忽然聽到竹林裏沙沙作響,竹枝動處有人影晃動。壞了!被日本人發現了。二十幾個日本人形成了一個包圍圈。雖然村裏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和婦女,但5個人早在煤礦就被折磨得皮包骨,除了逃跑別無他法。劉連仁跑出一程回頭再看,只剩下陳國起、杜貴香跟在後頭,顯然,鄧撰友、陳增福被日本人抓走了。想到這兩位患難兄弟凶多吉少,三個人禁不住慟哭起來。這次下山,使他們失去了兩位難友,但意外地發現地裏開白花的是土豆,從此,他們白天在山裏轉,夜裏下山挖土豆吃。
幾天以後,劉連仁等走到海邊,發現海邊有冒着白煙的火車。他們想,日本有鐵路通往朝鮮,到了朝鮮再往北不就是咱們的東三省嗎?於是三人決定,白天躲在山裏,晚上沿着鐵路往北走。有一次正走着,突然碰到鐵路上的人,只隔幾步的距離,跑已經來不及了。對方問話,多虧三人都會幾句日語,黑裏含含糊糊地居然應付過去了。又有一次,三人在山上一棵樹下休息,一隻狗熊迎面走來,嚇得大家直打哆嗦。劉連仁年齡大幾歲,閲歷多一些,他忽然想起在家鄉時老人講的故事,説狗熊雖厲害,但不吃死人。於是三人立刻躺在草叢中一動不動,連氣也不敢喘。果然,狗熊好像沒發現有人,掉頭走了,他們才倖免葬身熊腹。
北海道的天氣令人討厭,6月才化完雪,9月又飄起雪花來。地上有積雪,落下腳印少不了引人來找,再遭到毒手。怎麼辦呢?惟一的辦法就是在山裏找個洞穴躲起來,過了冬天再想辦法。他們踏遍了山山嶺嶺,也沒找到一個理想的山洞,大家失望了。劉連仁説:“沒有山洞我們可以自己動手挖,先避過寒冬再説。”他們從鐵路邊工棚裏找到了一把舊鐵鍬,選了一個僻靜的山溝,就開始挖洞,同時夜裏還要下山蒐集過冬的食物,海帶魚乾、土豆,凡能充飢的什麼都要。挖好洞,存下些口糧,大雪隨之就封山了,再出去活動就會被人發現。
於是三人蜷縮在洞裏開始過冬。天氣太冷了,他們從田野揀來紙袋子,用榆樹皮纏成繩子綁在身上禦寒。漫長的冬季,存的口糧不夠吃,他們都自覺省吃儉用,餓極了吃口海帶、啃口土豆、舔口雪水,算是一頓飯。為了減少飢餓的感覺,縮短冬日之苦,他們學習動物冬眠,多睡覺少活動。後來大雪封住了洞口,透不過氣來,扒了十幾尺深,才露出個口子來,雪花順着洞口飄進來,身上像被刀割,簡直要把皮撕裂開似的。封一次扒一次,就這樣提心吊膽地熬過了第一個穴居的冬天。
盼到第二年天暖雪化,掐指一算,已在洞裏呆了半年多。乍一出來,個個面色發白,雙腿麻木,見光流淚,渾身痠痛,已經不會走路了。他們用手揉搓着雙腿,扶着樹木重新學習走路。練習了好久,才慢慢恢復走動。
能走路還得想辦法回祖國,三人決定漂海。一個月夜,三人發現一條小船,就揚帆下海,可是船往西北漂了一會兒,又往回漂。原來是東南風刮到山谷又折回來。三番五次總是漂不出去,眼看天亮只好回來,漂海回國最終失敗了。
後來,他們碰到一個60歲左右的漁民,看樣子很善良,就央求他送他們海。這老漁民擔心落個叛國罪,搖頭拒絕了。這樣不但沒得到幫助,還引來了日本人搜山。三人在山裏躲了五六天,看看沒有動靜,估計搜山的日本人可能撤退,想下山找點吃的。誰知途中碰上了20多個日本人,原來日本人並沒有撤走。他們猝不及防,兩個同伴被抓走了。
五位同胞一起逃出虎口,現在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劉連仁絕望了。“該是我命絕的時候了,與其被他們抓去活活折磨死,還不如自行了斷痛快。”他想。劉連仁抹掉臉上的淚珠,面朝祖國跪拜了親人,慢慢地挽起了草繩,搭上了樹枝……誰知這條草繩日久腐爛,劉連仁身材高大,一上吊繩子斷了,他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劉連仁掙扎着爬起來,坐在石頭上又想:我劉連仁自幼沒做過虧心事,被日本人抓了勞工,吃盡了苦頭,活到如今,為什麼要落個這樣的下場?不能死,要活下去!
雖然是穴居野外,也得想法弄鍋找火吃熟食。劉連仁每次下山搞食物,都留心找火柴和煮飯用的炊具,費了一年工夫,他弄到了一個新火爐和一把質量不錯的小鐵壺,這就是他的鍋灶了。爐和壺成了劉連仁的夥伴,幫他生活下來。第三年找到了一把雨傘和雨布,下雨不怕了;第五年找到了兩根針,衣鞋破了可以縫補縫補:在第六年,又找到了一件美式軍大衣,既當衣服又當被子。就這樣一春復一春,一冬復一冬,過着辛酸的生活。
有一次,一個採栗子的女人在山上遇到了他,嚇得鬼哭狼嚎般地逃下山去。她怎麼嚇成這個樣子!劉連仁邊想邊到小河邊一照,哎呀!自己也嚇了一跳,原來由於長期沒剃頭刮鬍,鬚髮蓬鬆,污垢滿面,衣着襤褸,活像一個野人。 [1] 

劉連仁結束野人生活

結束13年的野人生活
劉連仁把一年分成兩季,下雪是冬季,化雪是夏季;月亮圓一次是一個月,太陽昇一次是一天。他就這樣盤算着日子,迎來了第十三個冬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一架打稻機旁,找到了半袋大米,一桶煤油。真是好運氣,恐怕這是十幾年來最舒服的一個冬天了。他省吃儉用,直到來年1月還有米和油。
劉連仁 劉連仁
因為這年燒火較多,洞上很厚的積雪讓熱氣化出碗口大的一個空隙,可以窺見青天,並聽到外邊的動靜。一天,洞外傳來嚓嚓之音,劉連仁出去一看,只見外邊全是人的腳印,頓時感到自己被人發覺了。原來那是一個叫誇田清治的獵户,在追野兔時發現了劉連仁住的洞口。時間是1958年2月8日。劉連仁只好逃了出去,但因為嚴寒,晚上還得回洞休息。幾天後,誇田清治帶着10多個人找到了劉連仁,劉連仁奮力搏鬥,還是再次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裏。起初日本政府誣衊他是非法入境的特務,在東京華僑協會和日本紅十字會等友好團體的大力幫助下,劉連仁被證實是日軍侵華時抓來的勞工。
1958年4月10日,在祖國的關懷和中日友好人士的幫助下,劉連仁踏上了歸國之途。 [1] 

劉連仁後世紀念

劉連仁紀念活動

2013年4月7日,中國勞工案日本律師團、聲援團一行24人來到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草泊村,祭奠世界著名反法西斯鬥士、中國受害勞工劉連仁,參觀劉連仁紀念館、劉連仁故居,並看望了劉連仁的妻子趙玉蘭。出席公祭活動的中日雙方代表一致呼籲,要將被擄往日本的中國勞工索賠活動進行到底。 [2-3] 
紀念活動
2016年,由中日友好人士共同出資建立“劉連仁紀念館”。 [9] 

劉連仁相關著作

最早面世的關於劉連仁事件文學作品,在中國出版的,歐陽文彬所寫《劉連仁》(新文藝出版社)。
1959年,三好一翻譯的《洞穴中藏身十四年——中國俘虜劉連仁的記錄》(新讀書社)在日本出版。之後該書出版兩次,書名也有變化:《洞穴中藏身十四年——被強行擄走的中國人記錄》(三省堂,一九七二年)、《洞穴藏身十四年——被日本強行擄走的中國勞工劉連仁的逃脱記錄》(新讀書社,二〇〇二年)。初版中的“俘虜”一詞指軍人,被綁架的民間人士雖然穿上軍服卻只是為了偽裝。初版發行時,顯然他們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茨木紀子撰寫的《劉連仁的故事》(《鎮魂歌——茨木紀子詩集》,思潮社,一九六五年)出版,引起很大反響。後相繼又出版如下幾種書籍:野添憲治的《劉連仁:洞穴中的戰後—中國人與強制擄走》(三一書房,一九九五年)、早乙女勝元的《從洞穴到洞穴的13年——劉連仁與強制擄走》(草根出版會,二〇〇〇年)、森越智子《活着——劉連仁的故事》(童心社,二〇一五年)等。
中國方面,1988年,莫言的小説《人與獸》,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祖父在北海道逃亡故事。該小説於一九九一年發表,後改名為《野人》,成為《紅高粱》的第七章d。莫言的《豐乳肥臀》中也可讀到這個故事e。2004年,秦忻怡《野人劉連仁(黃河出版社)出版 [6] 
《中國野人》(《青年文學》二〇一六年第二期),是房偉的“幽靈抗戰”系列作品之首部短篇小説。 [7] 

劉連仁相關評價

日中友好協會副理事長大田宣認為,“劉連仁事件”是日本擄掠中國勞工極具代表性的,擄掠中國勞工事件很明確表現了日本對中國侵略戰爭犯罪的本質,是規模很大的種族歧視歷史性事件。 [3] 
中國律師康健説,前來參加關於被擄往日本的中國勞工賠償問題研討會的律師和專家雖來自不同國家,但擁有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還原歷史真相和對受害者的尊重。她認為對中國勞工的賠償訴訟並不是復仇,而是討回歷史公道,但是日本政府和很多企業對此認知是有問題的,他們並不承認自己的罪行。 [3] 
十三年穴居山洞,誓死對日討取公道,劉連仁坎坷的一生,是一部用血和淚寫成的控訴書,是日本軍國主義者殘害中國人民的活生生的罪證,也是中國人民不向強權低頭的最好證明。今天我們在這裏重温和審視這段災難的歷史,目的是在緬懷歷史中奮發圖強,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前行。 [4] 齊魯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