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第八團連指導員。1928年任陸軍第二師連長,次年升副營長。1933年春日軍進犯長城,隨部北上抗日。後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赴河北作戰,升任第二師團長。1938年參加魯南大戰。1940年任長沙警備司令。1942年任第二師師長。1945年8月率部入越南受降。同年隨部進兵東北。1948年任第五十二軍軍長,同年11月敗退葫蘆島。旋南撤,任上海浦西防衞副司令。
[2]
1949年5月,經舟山抵台灣。後任舟山防衞副司令。1950年5月去台灣。同年7月兼台灣國民黨當局第五十二軍軍隊黨務改造籌備委員。1953年任北部防守區副司令,仍兼第五十二軍軍長。同年4月,調任中部防守司令官。1954年3月,任金門防衞司令官。1957年任陸軍副司令。翌年11月,調任陸軍預備部隊訓練司令。1959年八七水災時,任國民黨軍支援災區重建指揮官。同年12月,赴美國參謀大學特別訓練班受訓。1963年11月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後調任台灣警備副總司令兼台灣軍管區副司令。1967年7月,任台灣警備總司令,1969年任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同年6月,改任台灣國民黨當局領導人辦公室戰略顧問。1976年連任國民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81年4月改任中央評議委員。同月11日於台北病逝。
[2]
- 本 名
- 劉玉章
- 別 名
- 劉光頭 [6]
- 字
- 麟生(一説為其號)
- 所處時代
- 近現代
- 出生地
- 陝西興平縣莊頭鄉白家空村 [8]
劉玉章人物生平
編輯劉玉章早年經歷
劉玉章,字麟生(一説為其號
[2]
[4]
[6]
),陝西興平縣莊頭鄉白家空村(一作“白家宮村”
[5]
)人
[8]
。他的生日,存在不同説法。部分資料稱他生於1898年,但未列明信息來源。
[3]
另一種較為流行的説法,稱劉玉章生於1903年11月11日,同樣缺乏證據。
[4]
於翔麟撰稿、原載劉紹唐所辦《傳記文學》的文章,則記載劉玉章生於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一日,這一日期確在公元1903年,但月日綴在清代年號紀年之下,當屬中歷,
[5]
不能被直接套作格里曆日期,而須換算;據此,其出生的準確月日,應為1903年12月29日。
[6]
劉玉章投筆從戎
1925年,劉玉章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1926年3月,正式升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隊,被編入步兵科第2團第1連。同年10月,提前由軍校畢業,在東路軍指揮部特務營任代理排長,參加北伐戰爭,後調第1軍第3師第8團任排長。1927年8月,孫傳芳派部隊渡過長江偷襲南京,雙方在龍潭決戰,即龍潭戰役。劉玉章為上尉連長,作戰中負傷,傷愈後升任連長。
[6]
1928年,劉玉章參加二次北伐。1929年,參加蔣桂戰爭。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並負傷,傷愈後,頭髮脱落,遂有“劉光頭”之綽號。
[6]
1932年前往鄂豫皖地區參加反共內戰,“圍剿”紅四方面軍。
[3]
1933年在第2師任營長時,參加古北口之役。當時第2師(師長黃傑)奉命支援25師師長關麟徵所部,於古北口南天門抵抗日軍,劉中彈負傷,仍堅持指揮固守陣地。
[6]
此次第2師和第25師的長城抗戰也成為了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軍隊抵抗日寇侵略較有名氣的一仗。
[3]
劉玉章全面抗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升任陸軍第52軍(軍長關麟徵,轄第25師及第2師)第2師(師長鄭洞國)第4旅第7團團長,率部開赴保定。9月、10月曾先後在保定、漳河頑強阻擊日寇。
[6]
1938年,52軍在參加台兒莊戰役時,劉玉章奮勇作戰,又兩度負傷,先被炮擊震倒的牆壓傷,撤退時又被日軍飛機炸傷。在台兒莊戰役中,他提出了“短距離、短時間、集中火力”的作戰戰術。之後又隨52軍參加過武漢保衞戰。
[3]
劉玉章投身內戰
1945年11月,劉玉章奉命率部由越南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進軍東北,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作戰。先後攻佔錦西、凌源、撫順、本溪、安東等地。後因功獲美國政府頒發的自由勳章。
[6]
1947年,升任第52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率部駐守本溪、遼陽。
[6]
1948年4月,劉玉章升任第52軍軍長。9月21日,東北野戰軍發動遼瀋戰役。9月22日,劉玉章晉升陸軍中將。
[6]
這時,蔣介石組成“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東西對進,以解錦州之圍。劉玉章認為守且不足,攻更危險,不願歸廖耀湘指揮西進,遂親到瀋陽活動,經東北“剿匪”總司令衞立煌批准,擔負打通營口的任務。是年10月15日,解放軍攻克錦州。10月17日,長春解放。10月23日,第十二軍從遼陽、鞍山出動,因遼南沒有解放軍主力部隊,第52軍於次日佔領營口。10月29 日,解放軍揮師南下,直指瀋陽。10月31日,劉玉章以一部作掩護,指揮所部逐次登上海輪,向葫蘆島撤退,
[7]
至11月2日率第52軍軍部及第25師1萬餘人由營口經海路逃至葫蘆島。
[6]
第52軍也成為蔣介石派到東北的十幾個軍中逃出來的唯一一個軍。
[3]
[5]
旋又率部調駐上海,兼任浦西防衞副司令。
[6]
劉玉章台灣歲月
1959年8月,八七水災發生,劉玉章旋兼任支援災區重建指揮官,動員兵工協助災區重建,後因功獲頒河圖勳章。12月,奉派赴美國參謀大學特別訓練班第三期受訓,於預訓司令任內,著有績效,獲頒金甌甲種獎章。
[5]
1967年6月,劉玉章繼陳大慶為“台灣警備總司令”,7月1日就任。1968年11月,應大韓民國金桂元上將之邀赴韓“訪問”。1969年4月,任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1970年3月,應泰國副總理兼陸軍總司令巴博上將之邀,赴泰訪問。6月,晉任陸軍一級上將,同月,免“台灣警備總司令”及“台灣軍管區司令”之職,由尹俊繼任,以玉章在任內有功,授二等雲麾勳章。旋調任台灣領導人辦公室戰略顧問。
[5]
劉玉章個人作品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紀念集編印小組.劉玉章將軍紀念集:籌備委員會,1984
- 2. 佟建寅主編.台灣歷史辭典.北京:羣眾出版社,1990:206
- 3. 汪新,劉紅編著.南京國民政府軍政要員錄.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271-273
- 4. 姜廷玉,孫阿冰等編著.台灣三百軍事人物.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3:18-20
- 5.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 第5冊.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5:373-376
- 6. 趙嘵林,魏立安著.陝西抗日將領年譜.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11-18
- 7. 胡必林等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60-61
- 8. 咸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咸陽市志 5.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69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