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耀明

(原國民黨陸軍中將)

鎖定
張耀明(1903/1905~1972), [1-2]  國民黨軍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三十八軍軍長.陸軍中將。陝西臨潼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參加北伐,遞升至團長。1932年夏,率團參加“圍剿”豫鄂皖邊區工農紅軍。同年冬,升任第七十五旅旅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日戰役。1935年,率部入晉“圍剿”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第二十五師師長、第五十二軍軍長、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三十八軍軍長等職。曾參加台兒莊大戰,湘北戰役。1946年率部在豫北同解放軍作戰。1948年,任南京衞戍總司令。1949年,解放軍渡江後,張率部逃往台灣。11月,出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解放軍進軍西南,張於1950年再度去台灣。1972年10月1日病逝台北。 [1] 
本    名
張耀明
所處時代
民國時期
出生地
陝西臨潼
出生日期
1905年(一説1903) [2] 
逝世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國    籍
中國

張耀明人物生平

張耀明早年經歷

張耀明(1903-1972),臨潼縣行者鄉張家莊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在國民二軍任連長、營長。1927年8月,在與奉系軍閥作戰中被俘,於1928年初逃至南京賦閒。8月到安徽阜陽,在嶽維俊新一師第二團任少校副團長。此後該師大部脱離蔣介石,所餘部分被編為第二師獨立團。張耀明忠於蔣介石,在第二師獨立團二營任營長,隨即被調往山西。1931年5月,張耀明任關麟徵部第二團團長。 [2] 
1933年1月,日軍進攻山海關、九門口。2月,日軍分兵進攻熱河,其時張耀明任國民黨陸軍第二十五師步兵第七十五旅旅長,換防於東北軍第六十七軍陣地。由於日軍佔領古北口一帶有利地形,第二十五師在戰鬥中傷亡很大。張耀明和師長關麟徵親臨火線指揮作戰。關麟徵師長決定強攻454高地。經反覆爭奪,終為張耀明第七十五旅佔領,打退日軍多次進攻,穩住陣地。通過古北口、南天門作戰,張耀明與關麟徵等研究敵情和攻守策略,決定將散兵坑和戰壕挖在攻擊發起線之後,使敵人飛機大炮無法發揮威力,減少傷亡,這一戰術被稱之為“反斜面作戰”。 [2] 
《塘沽協定》簽訂後,第二十五師奉命在長辛店附近集中,防務交宋哲元的二十九軍接替,部隊緊接着撤到北平郊外進行整訓。在這期間,第二十五師負責北平市高中學生的軍訓。張耀明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經常檢查督促,提高學生的救亡信心。日本人卻無理要求國民政府下命令解散。解散的當天,全體學生氣憤難忍,痛哭流遞,堅定報仇雪恥之決心,所以抗戰中北平學生參軍的很多。隨後,日本政府又蠻橫的提出國民黨軍隊不能駐紮在北平、天津,所以第二十五師在長辛店附近集中,乘火車開往洛陽,擔任洛陽到連雲港間隴海鐵路沿線國防工事的修建任務。 [2] 
1935年5月2日,國民政府任命張耀明為陸軍上校,並於1936年1月獲國民政府五等寶鼎勳章。2月,中國工農紅軍為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從陝北清澗以東的溝口、河口東渡黃河,突破閻錫山軍隊的防線,進入到山西。閻錫山急向蔣介石求援。為了阻攔紅軍東進抗日和救援閻錫山,蔣介石於3月上旬命第二十五師等中央軍進入到山西,又令西北軍和東北軍進攻陝北的紅軍。張耀明接到命令後,率第七十五旅到達山西太原。鑑於敵軍堵截東征紅軍西渡黃河返回陝北。 [2] 

張耀明參加抗日

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耀明任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第二十五師師長。9月初,第五十二軍在保定和滄州之間海河南岸構築工事。9月20日,日軍向第五十二軍陣地進攻,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師部隊頑強阻敵。經兩晝夜激戰,兩師傷亡過半。在無援兵的境況下,向唐河南岸撤退,至漳河以南地區補充修整。10月13日,日軍佔領漳河以北的邯鄲、磁縣。第五十二軍由林縣繞至涉縣附近,以涉縣為根據地,由彭城、武安等處向邯鄲、磁縣之敵晝夜襲擊。邯鄲城外飛機場有日機十多架和汽油庫,周圍架有鐵絲網,一箇中隊守衞。張耀明派梁志偉營長先偵察,然後將全營官兵分為突擊隊、放火隊,乘夜突破機場周圍障礙,包圍攻擊守敵營房,放火隊燒燬全部飛機和油庫。10月20日,日軍第十四師團土肥原部開至邯鄲磁縣一帶增援。10月底,土肥原師團向漳河一線發動進攻,其一部乘夜晚在西保障附近強渡漳河。關麟徵指揮第二師一個旅乘夜包圍攻擊敵人在河南的部隊,同時命令第二十五師在河北的一個團,乘夜由西向東對河北岸的敵炮兵陣地和後方部隊猛烈襲擊。日軍被前後夾擊,遂向河北岸潰退。 [2] 
1939年2月,關麟徵五十二軍和湯恩伯部與日磯谷師團大戰於台兒莊、棗莊一帶,張耀明二十五師與日軍多次激戰,使日軍傷亡慘重,突圍而逃。可是敵人又大量增援,向張部反撲,在經一番戰鬥後,張部奉命於7月轉移到湖北隨縣一帶整補。不久,日軍由九江西犯,武漢告急。張耀明又隨關麟徵在大冶、陽新等地阻擊日軍西進。張在此次戰鬥中,甚為英勇,與敵激戰20餘晝夜。敵幾次增援,亦未能前進一步。但因江北戰局影響,又向南轉移。此時關麟徵已升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耀明接任五十二軍軍長。9月,日軍大舉南犯,張部在長沙以北的黃華山一帶,反覆與敵爭奪,敵不支敗退,被俘甚多。此即有名的“長沙大捷”。 [2] 
1940年9月,日軍向第五十二軍陣地發起多次進攻,均被擊潰。中旬,張耀明指揮第五十二軍向泊羅河新市附近日軍猛烈進攻,日軍抵擋不住,遂向河北岸潰退。此役稱湘北大捷。此後,日軍佔領越南,企圖進犯雲南。張耀明率部由湘進滇,擔負滇越鐵路以東的滇越邊境防務,多次打退日軍進犯,保證了滇越邊境安全,為中國遠征軍向滇西一帶日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打通中緬交通線,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6月,張耀明升任國民黨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轄第五十、第五十四兩個軍,後調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陸軍第三十八軍軍長。 [2] 
1943年4月24日,塔山日軍進犯鐵山,張耀明指揮部隊將敵擊退,能敵百餘。26日,張指揮部隊襲擊龍頭咀、米河鎮、馬駒嶺,給敵重創。同日,張耀明根據報告,虎頭關西十里鋪日軍構築工事,即派遣敵後遊擊部隊偵察敵情,集中兵力,攻取敵之據點。29日,第三十八軍分別向老龍頭、塔山、馬窖、虎頭關各據點攻襲,能敵百餘。30日,第十七師攻佔米家河、馬駒嶺的第一營,中午再攻塔山。5月2日,日軍五六百人向中國守軍米家寨主陣地猛攻,另一股五六百入柿樹溝。第三十八軍官兵將敵擊退。5月3日,日軍主力六七百人攻取冷溝寨,張耀明聞訊後,即派部隊猛烈反攻,克服冷溝寨。5月4日1時許,敵千餘人猛撲洪河村新三十五師師部,該師師長率直屬部隊迎擊,苦戰三個小時能敵甚多。9時,敵增兵,主力向姜溝、涉村流竄,第三十八軍預備隊之一營前往堵截,反覆肉搏,戰況十分激烈,雙方死傷慘重。10時許,部隊轉至鐵生溝,友軍第九十六軍步兵二營增援,激戰竟夜。5月5日拂曉,敵向西南流竄,張令三十五師一〇五團追擊,至聖水附近激戰兩小時,敵復竄至張溝、搖嶺附近據險頑抗,敵我形成對峙狀態。 [2] 
由於日軍對第三十八、第九十六軍陣地進攻不斷,戰區命令第九軍增援。第九軍一部臨時劃歸三十八軍指揮,另外一部劃歸第九十六軍指揮。5月8日,第三十八軍、第九十六軍主陣地被日軍突破,被迫撤退到偃師和洛陽之間繼續抵抗。13日,此兩軍奉命開到宜陽,增援湯恩伯兵團作戰。後三十八軍又劃歸劉戡指揮。第三十八軍消滅了磁間及以北的日軍後,開到韓城鎮集結。第三十八軍進佔韓城鎮以東的陣地,阻敵西進。宜陽之敵3000餘,戰車80餘輛向韓城鎮猛攻。第三十八軍還沒部署完陣地,就被日軍突破,日軍長驅直入,於5月26日攻陷洛陽。此戰役稱豫中會戰,張耀明因此獲四等雲麾勳章。1945年3月,日軍進攻西峽官道口,張耀明率第三十八軍先至龍頭巖阻敵西進,後在大南嶺、馬家山之線阻敵。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後,8月22日,張耀明率第三十八軍由豫西挺進開封附近,擔任開封、鄭州間的受降與警備。張耀明參加在鄭州舉行的接受日軍投降儀式。 [2] 

張耀明敗退台灣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張耀明指揮第三十八軍進佔孟津、懷慶、道口等豫北要地。1947年春,第一戰區改組為西安綏靖公署,第三十八軍改編為整編第一軍,張任整編第一軍副軍長兼整編第三十八師師長。3月,整編第三十八師一部參加進攻陝北之戰。1948年9月22日,張被授予陸軍中將。11月,蔣介石將張耀明從西北召回南京,擔任南京衞戍總司令。1949年4月21日,長江防線被解放軍突破後,湯恩伯慌忙組織撤退。張率第四十五軍及臨時歸他指揮的第五十四軍沿京杭國道撤往杭州。5月2日,張部經寧波撤往定海,隨後撤往台灣。11月,張耀明奉命飛往成都接替關麟徵,出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2月底,四川大部分被解放。張奉蔣介石之命返回台灣。 [3]  1972年10月,病故於台北榮民總醫院。 [2] 
參考資料
  • 1.    施善玉,鮑同等主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345
  • 2.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陝西抗戰人物紀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261-264
  • 3.    胡必林,方灝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06: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