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創新中國論壇

鎖定
創新中國論壇,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論壇主席,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即將召開。論壇將從2010年開始,以“創新氛圍構建與傑出人才培養”為總主題,每年遴選一個城市,依託地方政府和一兩所高校,廣邀國內有識之士,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展開研討。首期論壇主題為“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中文名
創新中國論壇
論壇主席
李政道
開始時間
2010年
總主題
創新氛圍構建與傑出人才培養

創新中國論壇簡介

創新中國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於2010 年聯合發起,目前已成功舉辦了13屆。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擔任論壇主席,論壇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方位推動中華民族“創新夢·中國夢”而努力,是科教界公認的知名品牌。 [2] 

創新中國論壇論壇前言

當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迅速興起,創新力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美日韓等國憑藉創新優勢,在不同起點不同國情實現了各自的富強之路,並佔據着世界產業鏈的高端;科技強國俄羅斯正在謀求大國轉型,釋放傳統創新能量;後起新秀印度也將發展科技與創新作為強國之本。新一輪的創新浪潮開始湧動全球,知識經濟的跑道已經悄然劃定。
改革開放30年,我國成為了外貿大國、製造大國,卻未成為科技強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卻未成為全球創新中心;成為了世界財富增長極,卻沒有成為財富擁有極。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指標與大國地位明顯不匹配。這不僅制約我國的自主發展權,削弱我國的國際競爭力,而且關係到我國的經濟獨立與國家安全。同時,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以及先易後難的漸進式改革,造成了諸多矛盾交集:農村發展遲緩化,城市發展同質化,企業競爭白熱化,產業鏈條低端化,區域差距懸殊化,文化精神消退化,社會問題顯性化。不斷推進中國創新事業,成為我黨和社會機構的歷史使命,成為中華民族根深葉茂的不懈責任。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建設創新型國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也把建設創新型國家寫入近期實施步驟。
我國的創新事業進入了關鍵發展階段。我國能否順利實現由製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型,佔領世界產業高端競爭?能否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學統籌城鄉發展?又怎樣實現技術創新,企業創新,城市創新,區域創新,進而實現整個國家的創新,成為財富中國,創新大國,文化強國?
為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指示,更加科學實施“十一五”中“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的規劃,聚合各方力量推動中國創新大業,由高佔祥倡導和發起並出任論壇主席,諾獎經濟學獲得者、國際著名政要、國內決策官員及著名專家學者和一線實戰家300多人加盟,構建強大的智囊團和思想庫,與各級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媒體攜手互動,為全方位推動我國的創新事業而不懈奮鬥!

創新中國論壇機構設置

為實現論壇宗旨及工作效率,設立以下組織機構:
1、主席團
主席團是論壇的權力組成機構。分設名譽主席、主席、副主席、執行主席、執行副主席等。主席團資格必須為在國內或國際上對本業界產生較大影響力的個人或組織,若為政府領導任職,原則不低於副部級。高佔祥發起並出任第一屆主席。
2、秘書處
論壇設立秘書處,負責論壇的日常事務管理。秘書處設立秘書長一名,副秘書長若干。秘書長為論壇首席執行官並領導秘書處。吳子敬出任論壇第一屆秘書長。
3、諮詢委員會
諮詢委員會是論壇的核心智力機構,致力於中國創新的多層次研究及為政府和企業提供諮詢與顧問,前瞻中國創新發展。分設農村、城市、企業、金融、區域經濟、品牌、文化創意等委員會,認資資格為在本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專家學者。
4、會員大會
會員大會是論壇的最高權力機構,表決論壇的重大決策及人事任免。每年召開一次全國會員大會,會員為提出入會申請並獲批的人或組織。
5、理事會
理事會是會員大會的最高執行機構,向會員大會負責。分設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及理事。理事會成員原則上由市長及知名企業家組成。
6、直屬職能部門
為了確保論壇富有成效,在秘書處領導下設立論壇直屬職能部門,包括策劃部、會員部、專家媒體部等,執行分項工作及其他相關任務。

創新中國論壇論壇性質

論壇為學術性、活動性、非營利性的國內非政府組織
宗旨
中國創新進程的助推器,政府與企業創新的智囊團,全民創新的發動機。
1、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以前瞻眼光和創新視野,發掘中國創新資源,改善中國創新環境,推廣中國創新機制,不斷推動中國創新進程。
2 、致力於積極整合地區、企業、媒體、學界、資本等資源,為中國各級政府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為會員和會員間,會員和非會員間的交流合作提供服務。
3 、發揮論壇方向的力量、聯合的力量、持續的力量,將論壇打造成為中國創新主體的的“提升平台” 、“思想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倡導和支持全民創新。

創新中國論壇論壇理念

開放 合作 創新

創新中國論壇業務活動

業務範圍
1、研判世界和國內經濟走勢,討論區域經濟、行業前景、社會發展,涵蓋農村創新,城市創新,企業創新,金融創新,文化創新等基本事務。
2、構建官商學媒交流與互動平台,通過論壇建立多層次的精準網絡和高廣度的泛網絡。
3、為政府、企業及其他相關團體服務,致力於創新素質的培養,創新環境的培育,創新資源的整合以及創新機制的推廣。
4、獨立或合作開展高峯論壇、創新培訓、經濟峯會、課題研討、專題策劃、會展等有利於實現論壇宗旨的活動。
一、農村創新活動:三位一體打造中國“新三農”
農業是國家經濟基礎,“三農”問題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問題,新農村、新農民、新農業則是“三農”問題破解的關鍵。創新中國論壇將以農村委員會為主辦聯合當地政府和其他力量,開展農村、農業、農民創新系列活動。
二、城市創新活動:讓中國城市為世界所向往
城市是一個區域的核心,城市的發展不僅關係到城市本身,而且關係到周邊城市與農村。而當前,不少城市功能紊亂,發展同質,定位模糊。創新中國論壇城市委員會將攜手城市及其對口資源,共同推動城市創新。
三、企業創新活動:能者為創,加速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企業強則國富,企業是市場經濟創新的主體,當為數眾多的企業向世界供應廉價產品而為中國贏得世界工廠時,企業的創新更加任重道遠。創新中國論壇企業委員會將以企業創新研究為根本職責,以推動企業家創新精神為基本使命,為推動我國企業創新而孜孜以求。
四、金融創新活動:企富、國富、民富
金融是特殊的國民財富,因其虛擬性而與實業迥異。當今世界金融環境突變,中國的外匯,銀行,證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唯有金融創新,才能突破前方荊棘,讓中國更加富有,讓國人更加有“錢”。創新中國論壇特設金融委員會,為推動中國金融創新而縱論天下。
五、文化創新活動:發掘與傳揚中國軟實力
文化力是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文化創新貫穿於國家創新的上下游,是文明程度的標尺,也是我國的創新之母。創新中國論壇通過文化創新向世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彰顯大國崛起的軟實力。
六、其他相關活動
1集結出版《創新中國》系列叢書,彙總活動成果,記錄中國創新曆程。
2完善創新論壇官方網站,不斷增強信息時效性,和網友的互動性,適時推出在線專題活動。
3舉辦教育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等其他相關創新活動。

創新中國論壇遠期規劃

1、用三到五年時間發展為推動中國創新的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並在國際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力的創新機構。
2、完成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區),100座城市(地級市),300個縣(含縣級市、區),500個鎮的區域拓展和1000家企業的拓展。
3、創建中國創新力研究院及創新培訓中心,致力於國人創新意識、創新素質的培養,發揮中國人力資本強國優勢。
4、建立創新中國基金會,為創新活動提供務實支持。
5、全面啓動創新中國行動。用人力,物力,財力重點支撐新農村發展,特色城市建設,企業自主創新,政府管理創新等,更加切實高效的推動中國多層次創新進程。

創新中國論壇歷屆論壇

創新中國論壇首屆論壇

首屆“創新中國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論壇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擔任論壇主席,他為論壇題詞:“科學教育天下事,創新見解談笑間”。李政道先生在主旨演講中以自己的求學經歷回答了“錢學森之問”。他在演講中指出:“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
作為一代科學大師,錢學森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對科學研究的執著、對青年人才的獎掖、對科學道德的尊奉讓人感動。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學精神就像一座燈塔,照亮後人前行。大師剛剛遠去,“錢學森之問”就成為中國教育界有識之士關注的焦點。人們的緬懷和追思,不時會被錢老提出的一個問題所震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
論壇開幕式由科學時報社社長、總編輯劉洪海主持。北京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董奇首先致辭,代表主辦方向各界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
在開幕式後的大會特邀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吳德星,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香港城市大學原校長張信剛分別就創新人才培養相關問題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下午的圓桌會議由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吳德星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章啓羣、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林崇德、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王長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韓水法、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鬍建淼、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以及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生何文娟,圍繞創新人才的基本特徵與品格、創新人才對成長環境的需求、創新型大學的社會環境分析、中國大學的制度與創新能力、中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創新性等議題展開研討。
閉幕式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學術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主持,北師大學生代表宣讀了“創新來自勇氣”大學生創新中國倡議書。
據主辦方介紹,論壇突出三大特點:一是開放性,依託國立科研機構和著名高校,匯聚頂級專家學者,探討與創新型國家建設有關的最前沿問題;二是影響力,通過相關組織和單位在國內的覆蓋面,藉助合作媒體優勢,使研討成果傳達到最廣泛的受眾;三是務實性,論壇組織方將成立專業的學術隊伍,認真總結匯集專家研討成果,形成有關中國創新問題的系統性報告。
據悉,“創新中國論壇”從2010年開始,每年確定一個議題,遴選一個城市,依託地方政府和一兩所高校,廣邀國內外有識之士交流研討。論壇主辦方相信,通過系列交流與探討,將為國內創新氛圍的構建和養成作出積極貢獻。 [1] 

創新中國論壇第十三屆

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 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
2021年9月18日,由中國科學報社、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為主題,邀請科學家、經濟學家、科技政策專家以及企業家等,從國家發展戰略視角,圍繞影響基礎研究發展的各個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專家觀點
中國科學報社黨委書記劉峯松在致辭中表示,當下,人們對基礎研究的關注已不再侷限於科學領域,而是成為社會公共輿論場的重要話題。中國進入發展歷史進程的新階段,探討基礎研究以及自由探索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本次論壇的召開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在致辭中表示,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相比,我國基礎研究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必須從基礎研究做起,堅持穩定支持、鼓勵持續探索,堅持創新管理、營造良好氛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之一。做好基礎研究,要培養具有基於厚重的基礎研究的科學發現能力;要營造寬鬆和寬容的環境和氛圍,鼓勵科技人員有自己的興趣並潛心鑽研;更要從小培養創新的素質,鼓勵小孩子有興趣、愛質疑,允許不同思想的碰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談到體會時表示,真正的創新和原創,很多是通過基礎研究做的。基礎研究主要是少數人來做,政府、高校院所等要在政策方針上予以大力支持,優化人才培養和平台搭建,改革評價體制,為基礎研究創造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新資本論》《新經濟學》作者向松祚強調,創新生態體系是一個持續動態演化的生命體系,開放、多元、自由、包容的生命體系持續不斷從外部汲取或自我創造。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社會經濟史研究所名譽所長蕭國亮從經濟史角度指出,對於中國來説,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使中國成為世界一流的強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和突破是此題中的應有之義。
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之間的關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要不斷地產品創新,這個產品創新的根源最後是基礎研究。科技進步,尤其基礎科學方面的創新對於人類的長期持續發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也會保證經濟的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郭鐵成認為,強大的科學是民族復興的戰略資產,科學最重要的是精神價值,中國科學要轉變發展戰略,即以自由探索為引領,以研究者為中心,以科學共同體建設為依託,以公眾科學建設為基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