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切磋

(漢語詞彙)

鎖定
切磋,漢語詞彙拼音讀作為qiē cuō,源於古代加工獸骨、象牙、玉、石時分別稱為切、磋、琢、磨,經常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在道德學問方面相互研討勉勵。出自《詩·衞風·淇奧》。
中文名
切磋
外文名
cut;learn
拼    音
qiē cuō
注    音
ㄑㄧㄝ ㄘㄨㄛ [1] 
釋    義
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相互研討學問 [1] 
出    處
《詩·衞風·淇奧》

切磋釋義

古代把加工獸骨象牙、玉、石分別稱為切、磋、琢、磨。後以“切磋琢磨”或“切磋”比喻道德學問上的互相研討、砥礪;知交之於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義;故相與議論之間;切磋最為難。

切磋基本解釋

  1. [cut]∶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衞風·淇奧》切磋琢磨
  2.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views;compare notes]∶比喻道德學問方面相互研討勉勵以資切磋。——清· 劉開問説》無人切磋
  3. [pain]∶喻痛惻。——心內切磋

切磋引證解釋

1. 亦作“切瑳”。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
三國魏 阮侃答嵇康詩四首》之一:“良玉須切磋,瑤瑪就其形。”
汪懋麟《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懷》詩:“惜陰在分寸,攻石須切磋。”參見“ 切磋琢磨 ”。
2. 比喻道德學問方面相互研討勉勵。
荀子·天論》:“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瑳而不捨也。”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
王安石寄吳衝卿》詩:“切瑳非無朋,阻闊嗟何速。”
黃綰明道編 [2]  卷三:“故相與議論之間,切磋最為難。”
魯迅書信集·致李樺》:“現在零星的個人,還在刻木刻的是有的,不過很難進步。那原因,一則無人切磋,二則大抵苦於不懂外國文,不能看參考書,只能暗中摸索。”參見“ 切磋琢磨 ”。
3. 比喻痛惻
王褒九懷·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內切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