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702年

鎖定
702年,則天順聖皇后長安二年,干支紀年為壬寅虎年。
中文名
702年
朝    代
天順聖皇后長安二年
又    為
壬寅虎年
歷史事件1
初設武舉
歷史事件2
突厥默啜寇鹽、夏、忻、並諸州
歷史事件3
吐蕃求和

702年歷史大事

初設武舉
長安二年(七0二)正月,初設武舉武舉系文武兩種科舉之一,但不及文舉為朝廷所重。武舉考試通常有射箭(包括馬射、步射、平射、筒射、射長垛)、馬槍、翹關、負重等項,還要檢閲身材、言語,各分“上”、“次上”和“次”三等。以後玄宗開元十二年制舉“將帥科”,十五年制舉“武足安邊科”,都是武舉的發展。
突厥默啜寇鹽、夏、忻、並諸州
長安二年(七0二),突厥默啜全面騷擾武周邊境,有時進入內地,武周仍御而不擊。正月,突厥寇鹽州(今寧夏鹽池以北)、夏州(今陝西橫山以西)。三月,破石嶺(關名,在山西定襄境),寇幷州(太原)。七月,寇代州(今山西代縣一帶)。九月,寇忻州(今山西忻縣)。其地皆今陝北、晉北一帶,時或深入,擄掠人畜財物。武周先以雍州長史薛季昶充山東防禦軍大使,節制河北滄、瀛、幽、易、恆、定諸州軍;另以幽州刺史張仁願專知幽、平、媯(懷來)、檀(密雲)防禦,兼與季昶相應,共拒突厥。然突厥知河北有備,竟不入境。旋以相王旦為幷州牧,充安北道行軍元帥,以魏元忠為之副,及其整備有緒,突厥退,王亦不行。
蘇安恆再請武后退位
久視元年(七0一)八月,蘇安恆已投匭上書請求太后禪位太子,太后召見賜食而遣之。長安二年(七0二)五月六日安恆覆上疏言之,其尊李唐、責武周,義正辭嚴,較去年投書遠過。如雲:“天下者、神堯(高祖),文武(太宗)之天下也。陛下雖居正統,實因唐氏舊基。當今太子追回(言廬陵王已自房州召回),年德俱盛(中宗本年已四十六歲),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思,將何聖顏(有何臉面)以見唐家宗廟,將何誥命(憑啥理由)以謁大帝(高宗)墳陵?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鐘鳴漏盡(死期將至)。”又説:“物極則反,器滿則傾。”“天意人事,還歸李家”等等,太后不從,亦不之罪。
張昌宗封國公
張昌宗兄弟貴盛,勢傾朝野。長安二年(七0二)八月二十三日,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上表請封昌宗為王,太后制不許。二十七日,又請,乃賜爵鄴國公。
停究揚州及豫、博叛案
光宅元年(六八四)徐敬業自楊州起兵討武,此叛案稱楊州案。垂拱四年(六八八)越王貞起兵豫州,其子琅邪王衝起兵博州討武,此案稱豫博案。案發以來,株連而死者不可數計,至今已十八、九年或十四、五年,朝野猶有借兩案相誣陷者。長安二年(七0二)八月,始頒敕曰:“自今有告言楊州及豫、博餘黨,一無所問;內外官司無得為理。”
吐蕃求和
聖歷二年(六九九)吐蕃贊普器弩悉弄計誅論欽陵,逼欽陵弟贊婆,子弓仁率部降周後,國內才勇之士大減。久視元年(七00)唐休璟又大破麴莽布支於洪源谷,吐蕃軍力益衰。長安二年(七0二)九月十五日,其贊普遂遣大臣論彌薩來求和。十九日,則天后宴論彌薩於長安大明宮之麟德殿,奏百戲於殿庭。論彌薩曰:“臣生於邊荒,不識中國音樂,乞放臣親觀。”則天許之。觀後,論彌薩等皆相視喜笑,拜謝,曰:“臣等自來至聖朝,前後倍蒙優待,又得親觀奇樂,使不虛度一生。自顧卑賤,不知如何報答天恩,唯願太后萬歲。”時涼州都督唐休璟在朝,亦預宴,彌薩屢窺之。太后問其故,對曰:“洪源之戰,此將軍勇猛無敵,故欲識之。”太后大悦,擢休璟為右武威、金吾二衞大將軍
琮,蘇州吳縣人,長安二年(七0二)十月十日卒。琮以天官侍郎同平章事,既卒,太后曰:“琮不幸,令雖不舉哀,然朕以股肱,特廢視事一日。”
吐蕃寇茂州
長安二年(七0二)九月,吐蕃贊普已遣使求和,十月十四日竟自將萬餘人寇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周都督陳大慈與之四戰,皆破之,斬首千餘級。按:《新唐書·本紀》及《資治通鑑》均系求和於九月,寇茂州於十月,《舊唐書·吐蕃傳》則以茂州之敗為吐蕃求和之因,於理當從。
來俊臣等所推冤獄
來俊臣酷吏雖已誅死,但所推冤獄迄未平反,姚元崇、韋嗣立等亦曾言之,太后不能從。長安二年(七0二)十一月監察御史魏靖覆上疏,言“陛下既知來俊臣之奸,處以極法,懇請詳細複查俊臣等所推大獄,伸其冤枉。”太后乃命監察御史蘇頲複查俊臣等舊案,由是雪免者甚眾。
長安二年(七0二)十二月十六日,武周始置北庭都護府,治設庭州(今新疆烏魯木齊東北),初轄鹽、治等十六番州,與當時安西大都護府分掌天山南北兩路,仍屬隴右道。明年阿史那獻(元慶子、彌射孫)由崖州召還,使襲父興昔亡可汗,任北庭都護,充安撫招慰十姓大使。
張循憲薦張嘉貞
侍御史張循憲為河東採訪使,有疑事不能決,問侍吏曰:“此地有佳客可與議事者否?”吏言前平鄉縣尉(從九品下)張嘉貞有異才,循憲召見,問以事,嘉貞條分縷析,莫不井然。循憲因請嘉貞代為書奏,皆意所不及。循憲還朝,見太后,太后善其奏,循憲詳言皆嘉貞代為,且請以已之官授之。(侍御史,從六品下)太后曰:“朕豈無一官可以獎勵人才耶?”因召嘉貞入殿,與語大悦,即拜監察御史(正八品下)。擢循憲司勳郎中(從五品上),賞其知人薦賢也。嘉貞至開元時,官中書令,稱賢相。
有功(六三五至七0二)名弘敏,以字行,偃師人。舉明經,初官蒲州司法參軍,為政寬仁,不施敲樸,民亦自愛,任滿不辱一人。累遷司刑丞。武后時酷吏羅織周納,朝野不敢正言,獨有功常犯顏諫,重罪每得減死,武后亦優容之,天下稱為“仁人”。有功官止司僕少卿,然言唐代賢執法者,必以有功為典範。武宗時追諡忠正。
方慶,咸陽人。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參軍。則天初臨朝,拜廣州都督證聖元年(六九五)召拜洛州長史,尋加銀青光祿大夫,封石泉縣男。萬歲登封元年(六九六),遷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聖歷二年(六九九)正授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餘皆如故。長安二年(七0二)五月卒,諡貞。中宗即位,以宮僚之舊,追贈吏部尚書。方慶博學好著述,尤精三禮,在朝言事,亦多據禮爭之。家多藏書,則天訪右軍書法,方慶獻其十一代祖導以下二十八人手跡十卷。諸子莫能守其業,故其著書多散亡,今獨存其《魏鄭公諫錄》一種。

702年通鑑記載

則天順聖皇后下長安二年(壬寅,公元七零二年)
春,正月,乙酉,初設武舉。
空厥寇鹽、夏二州。三月,庚寅,突厥破石嶺,寇幷州。以雍州長史薛季昶攝右台大夫,充山東防禦軍大使,滄、瀛、幽、易、恆、定等州諸軍皆受季昶節度。夏,四月,以幽州刺史張仁願專知幽、平、媯、檀防禦,仍與季昶相知,以拒突厥。
五月,壬申,蘇安恆覆上疏曰:“臣聞天下者,神堯、文武之天下也。陛下雖居正統,實因唐氏舊基。當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恩,將何聖顏以見唐家宗廟,將何誥命以謁大帝墳陵?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鐘鳴漏盡!臣愚以為天意人事,還歸李家。陛下雖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則反,器滿則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萬乘之國哉!”太后亦不之罪。
乙未,以相王為幷州牧,充安北道行軍元帥,以魏元忠為之副。
六月,壬戌,召神都留守韋巨源詣京師,以副留守李嶠代之。
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司僕卿張昌宗兄弟貴盛,勢傾朝野。八月,戊午,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上表請封昌宗為王,制不許;壬戌,又請,乃賜爵鄴國公。
敕:“自今有告言揚州及豫、博餘黨,一無所問,內外官司無得為理。”
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神都見其既。
壬申,突厥寇忻州。
己卯,吐蕃遣其臣論彌薩來求和。
庚辰,以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大谷道大總管,洛州長史敬暉為副;辛巳,又以相王旦為幷州道元帥,三思與武攸宜魏元忠為之副;姚元崇為長史,司禮少卿鄭杲為司馬;然竟不行。
癸未,宴論彌薩於麟德殿。時涼州都督唐體璟入朝,亦預宴。彌薩屢窺之。太后問其故,對曰:“洪源之戰,此將軍猛厲無故,故欲識之。”太后擢休璟為右武威、金吾二衞大將軍。休璟練習邊事,自碣石以西逾四鎮,綿亙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
冬,十月,甲辰,天官侍郎、同平章事顧琮薨。
戊申,吐蕃贊普將萬餘人寇茂州,都督陳大慈與之四戰,皆破之,斬首千餘級。
十一月,辛未,監察御史魏靖上疏,以為:“陛下既知來俊臣之奸,處以極法,乞詳覆俊臣等所推十獄,伸其枉濫。”太后乃命監察御史蘇頲按覆俊臣等舊獄,由是雪免者甚眾。頲,夔之曾孫也。
戊子,太后祀南郊,赦天下。
十二月,甲午,以魏元忠為安東道安撫大使,羽林衞大將軍李多祚檢校幽州都督,右羽林衞將軍薛訥、左武衞將軍駱務整為之副。
戊申,置北庭都護府庭州。侍御史張循憲為河東採訪使,有疑事不能決,病之,問侍吏曰:“此有佳客,可與議事者乎?”吏言前平鄉尉猗氏張嘉貞有異才,循憲召見,詢以事;嘉貞為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因請為奏,皆意所未及。循憲還,見太后,太后善其奏,循憲具言嘉貞所為,且請以己之官授之。太后曰:“朕寧無一官自進賢邪!”因召嘉貞,入見內殿,與語,大悦,即拜監察御史;擢循憲司勳郎中,賞其得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