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薛季昶

鎖定
薛季昶(?~706年),本名薛通,字季昶,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縣)人。唐朝時期大臣,名將薛仁貴從子。 [1] 
進士及第,起家監察御史,遷給事中萬歲通天元年,授河北道按察使,徹查兵部郎中侯味虛兵敗契丹之事,遷定州刺史。久視元年,入為雍州長史,威名甚著,遷尚書左丞,出任魏陝二州刺史。長安末年,拜洛州長史,所在嚴肅。參加神龍革命,恢復唐朝社稷,授户部侍郎唐中宗復位後,貶為桂州都督,遷儋州司馬。 [2] 
神龍二年,得知宰相張柬之遇害,自殺身亡,葬於昭州。唐睿宗復位後,追贈左御史大夫
本    名
薛通
季昶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絳州龍門縣
逝世日期
706年
主要成就
參加神龍革命

薛季昶人物生平

薛季昶,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出身河東薛氏。進士及第,上書言事,起家監察御史,遷給事中。

薛季昶效力武周

武則天時,兵部郎中侯昧虛率兵討伐契丹失利。為了掩飾敗績,妄稱契丹行軍打仗有蛇虎為先導,所以無法抵敵。武則天厭惡侯味虛的拙劣詭辯,特拜薛季昶為河北道按察使,去查處此事。薛季昶直驅侯味虛軍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侯味虛捉拿,落實罪狀後即刻斬首,一時威震前線各軍。薛季昶按察河北道期間,又將貪殘肆虛的藁城縣尉吳澤迅速逮捕,審定罪狀後即將其仗殺。薛季昶這一雷厲風行的舉動,又使他聲名大振,所至官吏望風懾懼。
薛季昶出使河北迴朝後,遷升御史中丞,不久,又因過失,貶遷定州刺史。久視元年(700年),遷任雍州長史。雍州為唐都長安所在地,他在任期間,敢於懲治豪強,很有一番作為,是歷任雍州長生的佼佼者。之後,他還任過文昌左丞、魏陝二州刺史、洛州長史等職,所至,嚴肅為政,恪於職守。

薛季昶恢復大唐

神龍元年(705年),薛季昶參加了由大臣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敬暉袁恕己等五人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誅除武則天所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因功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户部侍郎。

薛季昶無辜受害

張柬之等人雖誅二張,迫使武則天下台,但卻沒有窮誅諸武,薛季昶認為:“二兇雖誅,呂產呂祿猶在,去草不除根,終恐復生,建議張柬之等人對諸武採取行動。但張柬之等人不以為意,薛季昶從此深為自己的命運憂慮。
唐中宗復辟以後,諸武的代表人物武三思把持朝中大權,薛季昶被貶為儋州(今廣東儋縣)司馬。他在貶官之前,與昭州(今廣西平樂縣西)首領周慶立及廣州司馬光楚客不和,及接到貶黜儋州司馬的詔書後,覺儋州地近昭州,怕被周慶立殺害。想奏請朝廷去廣州,但又厭惡光楚客,就在他左右為難之時,張柬之等五人遇害的消息傳來,他知道自己也不能免禍。於是置辦棺槨,沐浴更衣,飲毒而終,葬於昭州。

薛季昶人物評價

唐睿宗《贈薛季昶左御史大夫制 [2]  :故儋州司馬薛季泉,剛乾義烈,早承先顧。驅策中外,績譽昭宣。有張湯之推舉,同汲黯之強直。屬醜正操衡,除其異已。橫加竄責,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懷嘉悼,可贈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暉等例,與一子官爵。
張耒《讀唐書二首》:二張挾嬖寵,聲勢各滔天。蛇鼠依城社,自謂終千年。天道惡滿盈,五龍忽騰騫。斷頭誰救汝,豭豚屍道邊。擊狗不擊首,反噬理必然。智勇忽迷方,脱匣授龍泉。區區薛季昶,先事僅能言。
李嶠餞薛大夫護邊》:荒隅時未通,副相下臨戎。授律星芒動,分兵月暈空。犀皮擁青橐,象齒飾雕弓。決勝三河勇,長驅六郡雄。登山窺代北,屈指計遼東。佇見燕然上,抽毫頌武功。

薛季昶軼事典故

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歲,父卒,樞殯在堂十餘載,每日哭臨無限。及年長,母欲嫁之。遂截髮自誓,請在家終養。及喪母,號毀殆至滅性,家無丈夫,自營棺槨,州里欽其至孝,送葬者千餘人。葬畢,廬於墓側,蓬頭跣足,負土成墳,手植松柏數百株。薛季昶列上其狀,有制特表門閭,賜以粟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