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前241年

鎖定
公元前241年,公曆閏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其中1月1日~9月29日為農曆己未年(羊年),9月30日~12月31日為農曆庚申年(猴年),全年無農曆閏月;秦王政六年。
中文名
公元前二四一年
外文名
Two Forty-one BC
公    曆
公元前241年
世    紀
公元前3世紀
年    代
40年代
春    節
9月30日
天    數
閏年,共366天
中    歷
黃帝紀年2457年
庚申年時間
前241年09月30日~前240年09月18日
立    春
2月8日
生    肖
干    支
庚申
農曆立春
單春
上一年
公元前242年
下一年
公元前240年

公元前241年所處時代

戰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41年中國大事記

楚國遷都壽春
壽春古城 壽春古城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國與諸侯國共同討伐秦國,因為形勢不利而撤軍。楚國向東遷都到壽春,改其名為郢。 [1] 
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甕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
晉伏滔《正淮論》調,壽春“外有江陰之阻,內有淮淝之固”。《陳書》曰:“壽春者,古之都會,得之者安,是稱要害。”壽縣為淮上軍事重鎮,兵家爭奪之地,歷代征戰不息,戰事尤為頻繁慘烈。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裏,“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演繹為著名的成語典故。李白有詩云:“壽陽信天險,天險橫荊關。。苻堅百萬兵,遙阻八公山。不假築長城,大賢在其間戰夫若熊羆,破敵有餘閒。”周唐壽州爭奪戰,兵燹連年,趙匡胤勇破連珠寨,殲敵4萬,威名遠揚。元末朱元璋曾在城南安豐大戰張士誠。清咸豐年間,太平安奮戰壽州多年,英王陳玉成至此,為叛將苗沛霖誘捕後壯烈犧牲。 [2] 
秦國攻魏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秦繼續攻魏,佔領了魏地朝歌(今河南淇縣)及衞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以濮陽為東郡治所。東郡建立後,遂斷“山東從(縱)親之腰”(《戰國策·秦策四》),各國震恐。
五國攻秦
公元前241年,趙龐煖率趙、楚、魏、、韓五國兵攻秦,至蕞。
《史記》有關篇章有如下記載: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史記·楚世家》)
秦始皇六年(即秦五政六年),韓、魏、趙、衞、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史記·秦始皇本紀》)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己時,乃相與合從(縱),西伐秦,而楚王為從(縱)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史記·春申君列傳》)
趙悼襄王四年,龐暖、魏、韓、燕之鋭師,攻秦蕞,不拔。(《史記·趙世家》)。 [3] 
呂后出生

公元前241年世界大事記

埃加迪羣島海戰
埃加迪羣島 埃加迪羣島
公元前241年,埃加迪羣島海戰。迦太基(Carthage)艦隊和羅馬艦隊在埃加迪羣島(地中海的島羣,位於西西里島以西)海區進行的一場海戰。擁有200艘戰船的羅馬艦隊在盧塔蒂烏斯·卡圖盧斯指揮下駛近西西里島海岸,從海上封鎖了德雷帕努姆和利利貝奧要塞。迦太基派出艦隊,載着糧食前來援救要塞守軍。雙方艦隊發生交戰,迦太基人被擊敗,羅馬人擊沉迦太基戰船50艘,繳獲戰船70艘。 [4] 
迦太基至此一蹶不振。徹底喪失地中海制海權。而此時迦太基國內又爆發內戰。內外交困的迦太基被迫向羅馬求和。賠款32000塔蘭特,並將整個西西里島割讓給羅馬。
公元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
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軍到達 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軍到達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241)。公元前3世紀時,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強大的奴隸佔有制國家。羅馬於公元前 3世紀上半葉統一意大利後,與迦太基形成對峙之勢。兩國爭奪西西里島導致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這次戰爭的導火線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戰爭期間,敍拉古僱傭軍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強佔了西西里島東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與敍拉古僭主發生衝突而處於不利形勢,這些意大利人分為兩派,分別求助於迦太基和羅馬。迦太基搶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羅馬軍隊開進西西里,揭開戰幕。羅馬先後佔領墨西拿和阿格里琴託,迫使敍拉古與之結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卻佔優勢。羅馬人迅速建立一支艦隊。在米列海戰中,裝有接舷吊橋的戰艦組成的羅馬艦隊獲勝。公元前256年羅馬海軍又在埃克諾穆斯海角大勝。同年羅馬遠征軍在非洲登陸,但以失敗告終。此後主要戰場移到西西里,羅馬在陸戰中略佔上風。公元前241年,羅馬海軍以新建的200 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大敗迦太基艦隊於埃加迪羣島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將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裏羣島讓給羅馬,賠款3200塔蘭特(10年內償清)。羅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個行省。公元前 238年羅馬乘迦太基僱傭軍暴動之機,又出兵強佔了撒丁和科西嘉,於公元前227年將兩島置為一行省。
第三次敍利亞戰爭
第三次敍利亞戰爭(前246一前241)這次戰爭又稱為勞迪絲戰爭,是由經常困擾着希臘化國家的眾多繼承權危機的其中一宗所引起。安條克二世遺下了兩名野心勃勃的母親──被他遺棄的勞迪絲和托勒密二世的女兒貝勒尼基都爭相將各自的兒子推上王位。勞迪絲宣稱安條克臨終時指定了她的兒子為繼承人,但貝勒尼基辨稱她初生的兒子才是合法繼承人。貝勒尼基要求她剛剛當上國王的兄弟托勒密三世到安條克城扶助她兒子登基。但當托勒密抵達時,貝勒尼基和她的孩子已遭人暗殺了。
托勒密三世於是在前246年向勞迪絲剛加冕的兒子塞琉古二世宣戰,他的出征非常成功。他在敍利亞及安那託尼亞對付塞琉古時得到重大勝利,曾短暫地佔領了安條克城,巴比倫。但令這些勝利美中不足的是托勒密在安德羅斯戰役中將基克拉澤斯輸給了安提柯二世。塞琉古也有他的苦處,他那跋扈的母親要求他給予弟弟安條克·伊厄拉斯共同攝政權以及塞琉古領土中安那託利亞的管治權。安條克立即宣佈獨立,這一舉動危及到塞琉古抵擋托勒密的努力。
在前241年,為了雙方的和平,托勒密獲得了敍利亞北岸。到了這時,托勒密王國達到了權力的頂峯。
西西里行省建立
公元前241年,羅馬完全佔領了西西里島,迦太基退出西西里,除在非洲的少部分領土外,其餘領土都被佔領,羅馬第一個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
亞基思四世離開斯巴達
公元前241年,斯巴達國王亞基斯四世離開斯巴達,前去支援臨時盟友---西錫安的阿拉託斯。另一國王列奧尼達斯二世勾結監察官掌握大權。亞基斯一回國就被捕入獄,旋被處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