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曉順

鎖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東院院長,中山大學器官捐獻研究所所長。器官移植科教授、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中央保健專家,中國名醫百強榜 [1]  、嶺南名醫 [2]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3]  、國務院特殊津貼 [4]  、2017年度全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5]  、丁穎科技獎獲得者 [6]  。中國醫院協會精準醫療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執行主席,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器官獲取與評估學組組長,中國醫院協會精準醫療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器官捐獻與移植免疫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器官捐獻專家委員會委員,衞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牀應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委員 [7]  。衞生部移植技術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器官捐獻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肝病學會副會長、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外科雜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中華器官移植雜誌》等編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際質量創新獎特等獎、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衞計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科學中國人2017年度人物、“南粵百傑”等稱號,獲國際移植領域獎項21項。 [18] 
何曉順教授長期致力於解決器官移植學科的關鍵問題,發明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
中文名
何曉順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肝移植治療肝硬化、重症肝炎、原發性肝癌
職    務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
學術代表作
《膽道腫瘤學前沿》,《器官移植臨牀護理學》,《多器官移植與聯合器官移植》
主要成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職    稱
教授

何曉順個人履歷

何曉順,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保健專家。1988年開始從事器官移植及肝膽外科工作,擅長肝移植治療各種肝硬化,肝癌及重症肝炎;胰腎聯合移植、小腸移植以及多器官移植。已開展1300餘例肝移植;主持開展了亞洲首例成功的腹部多器官移植,被評為當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之一;開展了國內首例肝移植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治療肝膽道惡性腫瘤;開展了國內首例單段肝移植;華南首例劈離式肝移植、雙供肝移植、含肝中靜脈的超右半肝移植、國內首例公民器官捐獻的肝移植、亞洲首例“二肝三受”肝移植等;開展了國內最小年齡(三個半月)的嬰兒肝移植和亞洲最高齡(75歲)的肝移植;主持開展了國內主持開展了國內首例母子親體小腸移植;胰腎聯合移植、肝腎聯合移植、心肝聯合移植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移植手術。他所領導的器官移植中心是國內移植種類最多、規模最大、療效最好的移植中心之一。併成為“中國肝移植培訓中心”、“中山大學器官捐獻研究中心”及“衞生部國際合作司香港扶輪社器官捐獻國際合作項目”執行單位。先後多次主持國際學術會議並代表中國移植界在WHO介紹中國器官移植。2017年,何曉順教授團隊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無缺血”肝移植術,達到了器官在生理狀態下的理想移植。缺血相關併發症發生率降為0,肝損傷指標下降86.1%,《美國移植雜誌》評價這項技術“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着器官移植將進入熱移植時代” [8] 

何曉順研究方向

1. 肝移植治療肝硬化、重症肝炎、原發性肝癌
2. 胰腎聯合移植治療糖尿病合併終末期腎病
3. 多器官移植治療上腹部惡性腫瘤,肝硬化合並糖尿病
4.小腸移植治療短腸綜合症
6.無缺血肝移植 [9] 

何曉順參選院士

2023年8月31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19] 

何曉順主持科研

1. 國家863計劃器官移植關鍵技術子課題:影響移植物存活相關感染性疾病的診治策略(288萬,2012-2015)
2.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MicroRNA分子標記物在預測肝移植術後早期排斥反應中的應用價值(60萬,2013-2015)
3. 衞生部部屬(管)醫院臨牀學科重點項目:改善心臟死亡供體器官質量的臨牀與實驗研究(400萬,2010-2012)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Adiponectin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抗肝細胞凋亡機制(60萬,2009-2012)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損傷中calpain 2對自噬的調控作用及機制研究(80萬,2012-2015)
6. 衞生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心臟死亡供者器官活力評估、體外修復及肝移植關鍵技術標準的建立、優化與推廣(65萬,2011-2013)
7.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小體積肝臟移植相關應用基礎研究(65萬,2008-2010)
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腹腔多臟器移植的關鍵外科技術的研究(25萬,2008-2010)
9. 廣東省科技計劃臨牀醫學重點項目:牛磺熊去氧膽酸膠囊用於肝移植術後輔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開放性、前瞻性、隨機、對照臨牀研究(60萬,2011-2014)
1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類課題:器官缺血再灌注過程中供、受體TLR4信號對調節性T細胞的調控機制及研究(8萬,2011-2013)
11.衞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委託辦事經費:DCD捐獻器官質量控制標準研究(5萬,2010-2012)
12.主持 衞生部部屬(管)醫院臨牀學科重點項目:劈離式肝移植的實驗和臨牀(200萬,2009-2010)
13.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腦死亡供肝作為臨牀肝臟移植器官來源的實驗及臨牀研究(5萬,2008-2010)
14.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50萬元, 教育部
15. 器官簇移植及其免疫耐受形成機理的實驗及臨牀研究。廣州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5萬)
16. 原位肝移植治療重症肝炎的臨牀研究。廣東省科委攻關項目.(20萬)
2001-2003
17. 膽汁中的粘附分子表達與肝移植排斥反應的關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萬) 1996-1998

何曉順科研成果

2017年,何曉順團隊成功突破“離體器官養護”關鍵技術,開創“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並進一步於2019年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器官醫學”概念,推動我國在器官層面研究和治療疾病領域進入全球領先位置。 [20] 

何曉順學術兼職

衞生部人體器官移植專家委員會 委員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專家委員會 委員
衞生部移植技術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肝病學會 副會長
中山大學器官捐獻研究中心主任
廣東省器官捐獻專家委員會 副組長
廣東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營養學會器官移植學組 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 常委
國際肝移植學會 會員
澳大利亞新西蘭器官移植學會 會員
國際消化外科學會 會員
中華外科雜誌 編委
中華顯微外科雜誌 編委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編委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編委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編委
中華營養雜誌 編委
國家自然基金 評審專家
教育部出國留學基金 評審專家
J.HEPATOLOGY,RES.編委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審稿人
Cli. Exp.Transplant. 審稿人
《Current Opinio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編委

何曉順獲獎情況

  1. 全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2017年 [10] 
2.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2017年 [11] 
4.廣東省丁穎科技獎,2016年 [13] 
5.廣州市科學技術市長獎,2016年 [14] 
6.公民身後器官捐獻的支撐技術與推廣應用,2016,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5] 
7.腹部多器官移植及器官聯合移植的技術創新與臨牀應用,2015,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6] 
8.原位肝移植的系列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5,證書編號:2004-J-252-2-05-R02
9.腹部器官移植的技術創新與基礎研究,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09,證書編號:200902188U0101
10.器官簇移植和聯合器官移植的基礎與臨牀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證書編號:B15-0-1-02-D01
11.原位肝移植的系列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
12.原位肝移植的系列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
13.原位肝移植的系列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
14.原位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臨牀及實驗研究,廣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

何曉順論文專著

器官移植臨牀護理學 廣東科技出版社 主編2010
器官移植與聯合器官移植 廣東科技出版社 主編2009
器官捐獻500問 廣東省科技出版社 主編2004
中國肝臟移植 人民衞生出版社 副主編2000
器官移植併發症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
腹部外科學 人民衞生出版社2001
臨牀肝移植 SANDOZ 1996

何曉順近年論著

1. Liang W, Wang D, Ling X, Kao AA, Kong Y, Shang Y, Guo Z, He X(通訊作者). Sirolimus-based immunosuppression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Liver Transpl. 2012 Jan;18(1):62-9. doi: 10.1002/lt.22441.
2. Zhou J, Ju W, Wang D, Wu L, Zhu X, Guo Z, He X(通訊作者).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26a promotes mouse hepatocyte proliferation during liver regeneration. PLoS One. 2012;7(4):e33577. Epub 2012 Apr 4.
3. Ju WQ, Guo ZY, Liang WH, Wu LW, Tai Q, Hu AB, Han M, Zhu XF, He X(通訊作者). Sirolimus conversion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calcineurin inhibitor-induced complications: efficacy and safety. Exp Clin Transplant. 2012 Apr;10(2):132-5.
4. Ling X, Xiong J, Liang W, Schroder PM, Wu L, Ju W, Kong Y, Shang Y, Guo Z, He X(通訊作者).Can immune cell function assay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of infection or rejection? A meta-analysis. Transplantation. 2012 Apr 15;93(7):737-43.
5. Wu LW, Guo ZY, Tai Q, Ju WQ, Wang DP, Hu AB, Zhu XF, He XS(通訊作者).Steroid elimination within 24 hour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tolerability.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2 Apr;11(2):137-42.
6. Chen M, Guo Z, Ju W, Ryffel B, He X(通訊作者), Zheng SG.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in immune responses. Cell Mol Immunol. 2012 Jun 4. doi: 10.1038/cmi.2012.18. [Epub ahead of print]
7. Liang W, Wu L, Ling X, Schroder PM, Ju W, Wang D, Shang Y, Kong Y, Guo Z, He X(通訊作者). Living donor versus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Liver Transpl. 2012 Jun 9. doi: 10.1002/lt.23490. [Epub ahead of print]
8. Shang Y, Ju W, Kong Y, Schroder PM, Liang W, Ling X, Guo Z, He X(通訊作者). Performance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s detecting perforin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renal rejection: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2;7(6):e39610. Epub 2012 Jun 29.
9. Hu A, Liang W, Zheng Z, Guo Z, He X(通訊作者). Living Donor versus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Diseases: J.Hepatol.2012 Dec;57(6):1228-43.
10. Wu L, Hu A, Tam N, Zhang J, Lin M, Guo Z,He X(通訊作者).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PLoS One. 2012;7(7):e41820. Epub 2012 Jul 26.
11. Ju WQ, Guo ZY, Ling X, He XS(通訊作者), Wu LW, Tai Q, Hu AB, Han M, Zhu XF.Twenty-four hour steroid avoidanc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Exp Clin Transplant. 2012 Jun;10(3):258-62.
12. Ju W, Chen M, Guo Z, Wang D, Zhu X, Huang J, He X(通訊作者). Allografts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 Liver Transplant for Disease Related to Hepatitis B Virus.Exp Clin Transplant. 2012 Nov 20. doi: 10.6002/ect.2012.0095. [Epub ahead of print]
13. Chen Y, Tai Q, Hong S, Kong Y, Shang Y, Liang W, Guo Z, He X(通訊作者).Pretransplantation soluble CD30 level as a predictor of acute rejection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 meta-analysis.Transplantation. 2012 Nov 15;94(9):911-8.
14. Kong Y, Wang X, Shang Y, Schroder PM, Liang W, Ling X, Guo Z, He X(通訊作者).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elaprevir for chronic hepatitis virus C genotype 1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2;7(12):e52158.
15. Hu AB, Wu LW, Tai Q, He XS(通訊作者), Zhu X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our steroid-minimization protocol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3-year follow-up in a single center. J Dig Dis. 2013; 14; 38–44.
16. Hu A, Li Q, Shi H, Tai Q, Wu L, Xiong J, Fu B, He X(通訊作者). Donor-derived bone marrow transfusion produces mixed chimerism and promotes a Th2 shift in Th1/Th2 balance in rat heterotopic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Dig Liver Dis. 2012 Dec; 44(12): 988-94.
17. Wu L, Zhang J, Guo Z, Tai Q, He X(通訊作者), Ju W, Wang D, Zhu X.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 in adults. Exp Clin Transplant. 2011 Apr;9(2):113-7.
18. Wu L, Zhang J, Guo Z, Tai Q, He X(通訊作者), Ju W, Wang D, Zhu X, Ma Y, Wang G, Hu A.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 a review of the same institute 5 years later. Exp Clin Transplant. 2011 Jun;9(3):191-6.
19. Kong Y, Wang D, Shang Y, Liang W, Ling X, Guo Z, He X(通訊作者). Calcineurin-inhibitor minimization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calcineurin-inhibitor-related renal dysfunction: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1;6(9):e24387. Epub 2011 Sep 9
20. Wang S, He X(通訊作者), Li Z, Peng Z, Tam NL, et al. (2010)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ddle hepatic artery and its relevance to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 16: 736-741.
21. Guo Z, Wang G, Miyahara Y, Khattar M, Linkes SP, Changxi Wang, Jiahong Xia, Yiqing Pan, Wenhao Chen, Xiaoshun He(通訊作者), Stanislaw M. Stepkowski. (2010) IL-7, but not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 during priming enhances the generation of memory CD4+ T cells. Immunol Lett 128: 116-123.
22. Guo Z, He X(通訊作者), Wu L, Ju W, Hu A, et al. (2010)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versus the Child-Pugh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post-transplant 3-month and 1-year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Chinese recipients. Surgery Today 40: 38-45.
23. Fu BM, He XS(通訊作者), Yu S, Hu AB, Zhang J, et al. (2010) A tolerogenic semimature dendritic cells induce effector T-cell hyporesponsiveness by activation of antigen-specific CD4+CD25+T regulatory cells that promotes skin allograft survival in mice. Cell Immunol 261: 69-76.
24. 胡安斌,何曉順(通訊作者),邰強等, 索拉非尼在預防和治療肝癌肝移植術後腫瘤復發中的療效評價. 中華醫學雜誌, 2012. 92(18): 1264-1267.
25.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肝移植術後早期併發消化道漏的臨牀特點和診治分析. 中華外科雜誌, 2012. 50(3): 222-225.
26. 鞠衞強, 吳志鵬,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缺血預處理減輕大鼠供肝冷保存損傷的作用及其機制.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2. 33(3): 156-159.
27. 何曉順(通訊作者), 巫林偉,朱曉峯等, 胰腎聯合移植治療肝移植後糖尿病合併腎功能衰竭二例.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2. 33(2): 94-96.
28.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王東平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供肝在肝移植中的應用. 中華肝臟病雜誌, 2012. 20(1): 14-16.
29.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郭志勇等, 成人肝移植術後早期肝動脈血栓形成的診斷與治療. 中華肝膽外科雜誌, 2012. 18(1): 19-22.
30. 何曉順(通訊作者), 鞠衞強,朱曉峯等,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合併2型糖尿病.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2. 33(9): 531-535.
31. 鞠衞強, 周健,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肝胰十二指腸器官簇移植圍手術期營養支持療法探討. 中華臨牀營養雜誌, 2012. 20(2): 74-77.
32.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肝移植後近期併發胃腸道漏營養支持經驗. 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 2012. 06(1): 25-28.
33.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郭志勇等, 肝胰十二指腸器官簇移植術後的免疫抑制治療.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2. 06(1): 17-21.
34.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肝移植治療肝臟上皮樣血管內皮瘤2例報告並文獻複習.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2. 6(04): 28-31.
35. 巫林偉, 何曉順(通訊作者),胡安等, 胰腎聯合移植術後的免疫抑制治療.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0. 04(4): 360-363.
36. 巫林偉, 何曉順(通訊作者),邰強等, 原位肝移植術後併發粒細胞缺乏7例臨牀分析. 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 2010. 04(4): 285-288.
37. 邰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胡安斌等, 肝移植術後大腸埃希菌血行感染耐藥及危險因素分析. 中華醫學雜誌, 2011. 91(42): 2977-2980.
38.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邰強等, 肝移植中應用巴利昔單抗誘導治療的免疫抑制方案的療效.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9): 542-544.
39. 邰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巫林偉等, 肝移植後革蘭陰性菌血行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耐藥性回顧性分析.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9): 549-552.
40. 鞠衞強, 周健,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供受者ABO血型不符的成人肝臟移植療效評價. 中華醫學雜誌, 2011. 91(36): 2558-2560.
41. 何曉順(通訊作者), 調節性T細胞誘導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現狀與展望.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2010. 27(3): 277-278.
42. 巫林偉, 何曉順(通訊作者),邰強等, 激素最小化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術後的應用. 中華外科雜誌, 2010. 48(7): 492-495.
43. 鞠衞強, 吳志鵬,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缺血預處理對大鼠冷保存供肝線粒體膽固醇含量和細胞色素C釋放的影響. 中華肝臟病雜誌, 2011. 19(6): 473-474.
44. 何曉順(通訊作者), 巫林偉,郭志勇等, 挽救性肝移植治療肝癌切除術後腫瘤復發.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6): 343-346.
45. 何曉順(通訊作者), 巫林偉,朱曉峯等, 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合併胰島素依賴的2型糖尿病五例.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5): 260-263.
46. 朱曉峯, 何曉順(通訊作者),鄧斐文等, 胰腺聯合腎臟或肝臟移植後長期存活受者胰島功能及相關代謝的比較研究.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5): 264-267.
47. 何曉順(通訊作者), 鞠衞強,黃潔夫, 器官移植中心器官聯合移植的歷史、現狀及展望.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5): 257-259.
48. 鞠衞強, 吳志鵬,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缺血預處理對大鼠冷保存供肝細胞HMG-CoA還原酶活力的影響.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2011. 28(8): 1315-1317.
49.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腎移植術後肝移植四例.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2011. 32(5): 312-313.
50. 邰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巫林偉等, 胰腎聯合移植改善糖尿病繼發病變的初步研究.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0. 04(5): 434-437.
51.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無心跳供體小腸獲取一例報告.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2011. 26(4): 345-346.
52.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Campath-1H誘導在小腸移植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2011. 14(3): 199-201.
53.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邰強等,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在肝移植術後膽道併發症中的應用. 中華臨牀醫師雜誌(電子版), 2011. 05(6): 1597-1600.
54.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全小腸移植的營養支持一例. 中華臨牀營養雜誌, 2011. 19(6): 412.
55. 何曉順(通訊作者),郭志勇, 規範管理,推進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有序開展. 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 2010. 4(1): 7-9.
56. 邰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廖康等, 肝移植術後血行感染中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學、細菌學及臨牀回顧性分析.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1. 05(5): 421-424.
57. 談雅莉, 巫林偉,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器官移植法規對我國內地肝移植的影響. 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 2011. 05(3): 57-59.
58. 巫林偉, 何曉順(通訊作者),郭志勇等, 肝移植術後激素24小時撤離的安全性.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1. 05(2): 133-136.
59. 周健, 鞠衞強,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肝移植術後二次腹腔大出血:抗凝過度?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1. 05(1): 48-49.
60. 周健,何曉順(通訊作者), 小肝綜合徵的研究進展.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1. 5(01): 54-58.
61. 王東平, 唐決,何曉順(通訊作者)等,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療多器官病變的臨牀分析. 中華外科雜誌, 2010. 48(23): 1800-1804.
62.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王東平等, 西羅莫司在肝移植術後鈣調素類抑制劑相關腎損病人中的應用. 中華肝膽外科雜誌, 2010. 16(2): 112-114.
63. 巫林偉, 何曉順(通訊作者),鞠衞強等, 肝移植術後肝動脈血栓形成的預防.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2010. 25(2): 95-97.
64. 邰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楊建安等, 肝移植術後膽道併發症的診斷與治療.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2010. 25(12): 969-972.
65. 鞠衞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吳志鵬等, 不同冷保存時間的熱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療效.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2010. 9(1): 41-43.
66. 何曉順(通訊作者), 鞠衞強,郭志勇等, 國內首例小兒供肝應用於成人肝移植報告. 中華外科雜誌, 2010. 48(20): 1597-1598.
67. 韓明, 何曉順(通訊作者),馬毅等, 原位肝移植治療多囊肝病的臨牀分析.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2010. 25(2): 102-105.
68. 邰強, 何曉順(通訊作者),楊建安等, 大鼠肝移植供肝熱缺血時間與膽道損傷的關係.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2010. 27(10): 1457-1459.
69. 馬毅, 何曉順(通訊作者),朱曉峯,等胰腎聯合移植的外科技術探討.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2010. 25(4): 265-26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