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位小腸梗阻

鎖定
低位小腸梗阻是腸梗阻的一種臨牀表現。腸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 [1] 
患病部位
腹部
所屬科室
外科 普外科

目錄

  1. 1 原因

低位小腸梗阻原因

(一)發病原因
1.按腸梗阻的原因可分為3類
(1)機械性腸梗阻:常見病因有:
①腸內異物:腸石、寄生蟲、大的膽石及糞塊堵塞或嵌頓。
②腸道內息肉、新生物、良惡性腫瘤或淋巴瘤堵塞。
③腸套疊。
④腸先天性異常:包括先天性腸道內閉鎖、腸道有先天性的纖維幕或蹼形成、梅克爾憩室狹窄等。腸先天性異常一般較少見。
⑤腸道或腹膜炎症性病變:如腸結核、克羅恩病結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腸炎及NSAIDs等藥物導致的腸道炎性潰瘍所致的狹窄等。
⑥腸粘連:常因腹腔或盆腔手術後,或腹腔內慢性炎症性病變(如結核性腹膜炎克羅恩病等)所致。手術後發生腸粘連以小腸粘連者為多。
⑦疝:如腹股溝斜疝、腹內疝,包括網膜囊內疝、股疝等發生嵌頓。
⑧腸扭轉:扭轉多見於腸繫膜腫瘤或其基底部狹窄等原因所致。
⑨腸管外腫瘤等壓迫:如腹腔內、網膜、腸繫膜的巨大腫瘤,腹膜後巨大腫瘤,胰腺假性囊腫等均可使腸管受壓,嚴重者發生腸梗阻。近年來腸管外壓迫所致的腸梗阻有增多的趨勢。
(2)運動障礙性腸梗阻:運動障礙性腸梗阻是因腸壁肌肉活動紊亂,導致腸內容物不能運行,而非腸腔內外有機械性因素引起腸梗阻,因此也稱為假性腸梗阻。其病因有:
①手術後麻痹性腸梗阻:常見於手術後。
②非手術麻痹性腸梗阻:常見於:
A.電解質紊亂(尤以血鉀、鈉、鎂異常多見)。
B.多種全身性或腹腔內炎症,如敗血症、腹腔內膿腫、重症胰腺炎及腎盂腎炎、肺炎等。
C.重金屬中毒。
D.尿毒症。
F.脊髓炎。
③由於腸平滑肌病變或肌間神經叢等病變導致腸肌肉活動障礙所致的腸梗阻。常稱為慢性假性腸梗阻,多見於下列病變:
A.腸平滑肌病變:如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結締組織病澱粉樣變性、放射性損害及線粒體肌病等。患原發性家族性內臟性肌病者也常伴有慢性假性腸梗阻。
B.腸肌間神經叢病變:可見於:a.神經源性腸發育異常、孤立性腸道發育異常伴神經纖維瘤病,或伴多發性內分泌瘤及肌強直性營養不良等;b.多種隱性及顯性遺傳性疾病;c.散發性內臟神經性病變(包括非炎症性變性病及變性的炎性疾病,如美洲錐蟲病、鉅細胞病毒感染等);d.腸神經或神經叢發育異常,如肌間神經叢成熟障礙(常伴有中樞神經發育異常及神經元異常)、全結腸神經節細胞缺乏症等。
C.神經元性疾病:可見於帕金森病、EB病毒感染後選擇性乙酰膽鹼功能不全及腦幹腫瘤等。
D.代謝內分泌疾病:見於黏液性水腫、嗜鉻細胞瘤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急性間歇性卟啉病等。
F.小腸憩室病:見於小腸憩室病伴類似進行性全身性肌硬化症、伴內臟神經元性疾病和神經細胞核內包涵體等。
G.藥物性因素:見於應用酚噻嗪類、三環類抗抑鬱藥物、可樂寧、阿片製劑、長春新鹼後及麻醉劑性腸綜合徵(narcoticbowelsyndrome)。
⑦其他:繼發於硬化性腸繫膜炎、脂肪瀉及脂質沉着症(lipidosis)。
(3)急性缺血性腸梗阻:系腸管的血供發生障礙所致。常可造成腸壁肌肉活動消失,如腸管血供不能恢復,則腸管極易發生壞死,尤其是經終末支供血的腸管。腸管血供發生障礙多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腸繫膜動脈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腸繫膜靜脈血栓形成等。
2.按腸管血供情況可分為2類
(1)單純性腸梗阻:僅表現腸內容物通過困難,而無腸管血液供應障礙。但單純性腸梗阻可演變為絞窄性腸梗阻
(2)絞窄性腸梗阻:表現為腸內容物通過受阻,並伴有腸管血運障礙。
3.按梗阻的程度可分為2類
(1)完全性腸梗阻:腸內容物完全不能通過。
(2)不完全性腸梗阻:部分腸內容物仍可通過梗阻部,不完全性腸梗阻可演變為完全性腸梗阻。
4.按梗阻部位亦可分為3類
(1)高位性小腸梗阻:一般指發生於十二指腸及空腸的梗阻。
(2)低位性小腸梗阻:一般指發生於遠端迴腸的梗阻。
(3)結腸性梗阻:一般好發於左半結腸,尤以乙狀結腸或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好發。
5.按起病的緩急可分為2類
(1)急性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一般都是急性腸梗阻,也是完全性的。
(2)慢性腸梗阻:慢性腸梗阻一般是不完全性的,不完全性腸梗阻一般也是單純性腸梗阻。慢性腸梗阻亦可演變為急性。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普通外科常見疾病問答圖解,,,第2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