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伯勞科

鎖定
伯勞科(學名:Laniidae)是鳥綱、雀形目下一科動物。有2屬31種。是中、小型鳴禽。喙粗壯而側扁,先端具利鈎和齒突,很強大,上嘴的先端鈎曲如鷹嘴。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圓形或楔形;跗蹠強健,趾具鈎爪。頭大,自嘴基過眼至耳羽區有一寬的過眼紋。
大多數有遷徙行為,多單獨或成對活動。性兇猛,棲息在視野開闊的高樹枝上,以便發現獵物。一旦它們發現潛在的食物,它們就會俯衝下來,抓住它,並將其帶到它們最喜歡的刺穿位置。伯勞性情兇猛,以各種小動物為食,善於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捕食,常將獵物掛在樹枝上,有“屠夫鳥”之稱。為“雀中猛禽”。停棲靜伺而伏擊獵物,以昆蟲、蛙、蜥蜴等小動物為食,大型伯勞可捕食鼠類及小鳥。常將獵物掛在樹枝上,有“屠夫鳥”之稱。在樹上築碗狀巢,產卵4-9枚,由雌鳥孵化約15天,雛期約15-18天,雙親哺育。分佈於非洲、歐亞大陸、北美和新幾內亞。
中文名
伯勞科
拉丁學名
Laniidae
外文名
Shrik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伯勞科
2屬 [1] 
33種 [1]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鳴禽亞目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84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Vieillot, 1808
保護級別
12種列入“三有”野生動物名錄 [9] 

伯勞科動物學史

1815年,法國博學家康斯坦丁·薩繆爾·拉方斯克-舒馬茨引入了“伯勞科”(Laniidae)。模式屬“伯勞屬”(Lanius)則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引入。伯勞鳥科(Laniidae)由33種不同的鳥類組成,其中包括伯勞屬的31個物種和林鵙屬的2個物種。2023年發表的一項分子系統發育研究發現,林鵙屬與鴉科烏鴉關係比與伯勞科的關係更密切,專家建議將林鵙屬(Eurocephalus)移至單獨的白頂林鵙科(Eurocephalidae)。截至2024年5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保持伯勞科包括2屬、33種。 [1]  [6] 
伯勞科鳥類是中、小型鳴禽,是致命的捕食者。它們不是像獵鷹那樣的猛禽,但它們捕食小型獵物時非常兇猛。在某些地區,伯勞鳥也因其狩獵能力而被稱為“屠夫鳥”。 [4] 

伯勞科形態特徵

伯勞科鳥類嘴稍大而強,粗壯而側扁,先端具利鈎和齒突,略似鷹嘴,上嘴尖端具鈎和缺刻,還具近端齒突,上喙的齒突與下喙的凹槽相吻合。嘴鬚髮達,鼻孔多為垂羽所掩蓋。翅成短圓形,初級飛羽10枚,第1枚僅為第2枚的1/2。尾長,呈凸形、圓形或楔形;尾羽12枚。跗蹠強健,趾具鈎爪,被盾狀鱗片。頭大,自嘴基過眼至耳羽區有一寬的黑色貫眼紋。幼鳥羽多數呈橫狀斑。 [7] 
伯勞鳥是相對較小的鳥類,尤其是與其他掠食性鳥類(如遊隼或白頭鷹)相比。大多數伯勞鳥體長16-25釐米;但伯勞鳥屬的尾羽極長,全身長可達50釐米。伯勞鳥的喙呈鈎狀,像猛禽的喙一樣,它們缺乏強而有力的爪子。伯勞鳥的腿和尾巴纖細,胸部和頭部寬闊。像猛禽一樣,它們的喙末端有鋒利的鈎子。每個物種的顏色和圖案略有不同,但它們的體形都相似。它們的羽毛顏色各不相同,但通常呈灰色或褐色,包括白色、奶油色、棕褐色、棕色或黑色,帶有黑色或白色斑紋。通常分佈最廣泛的物種是灰伯勞,是一種24釐米黑臉頰鳥。唯一的另一種新大陸物種是北美洲的呆頭伯勞。幾種歐亞物種有紅色或棕色斑紋。 [3-4] 

伯勞科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至山地的疏林或林緣地帶,該科鳥類多棲息活動於平原、丘陵和山地等較為開闊的地帶。它們經常光顧暴露的棲息地,在那裏它們會採取顯眼的直立姿勢。這些棲息地用於觀察獵物並向競爭對手宣告它們的存在。首選棲息地因物種而異。有些物種生活在相似的地區,棲息在相似的生態系統中,而其他物種則有截然不同的偏好。它們最喜歡的棲息地之一是大草原、灌木叢和開闊的草地。其他物種生活在茂密的森林或更多的城市地區。農業區和農場是它們特別喜歡的地方,因為鐵絲網可以成為刺穿獵物的尖鋭位置。 [4] 

伯勞科生活習性

伯勞科遷徙

大多數種類的伯勞鳥除了繁殖季之外的時間多為獨自生活。有遷徙行為。常見如紅尾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紅背伯勞這類分佈在温帶的種類則是候鳥,會在冬天時飛到南方的繁殖地區。 [4] 

伯勞科領地

伯勞有領地意識,這些領地要與其他成對的伯勞進行保護。對於遷徙物種來説,要保護繁殖地,在遷徙期間和越冬地要建立一個較小的覓食地。當幾種伯勞共存時,對領地的競爭會非常激烈。 [4] 

伯勞科行為

伯勞科鳥類喜歡佇立在顯眼處,如電線、木樁、低處枝頭等。尤其是棕背伯勞,在澳門大部分地區四季均能看到它的身影。伯勞在白天捕獵,這使它們成為晝行性動物。伯勞與它們相似的猛禽有一個關鍵的區別。雖然它們有鈎狀的喙,但它們沒有鷹和獵鷹那樣鋒利的爪子。猛禽使用它們鋒利的爪子來幫助殺死獵物。因為伯勞沒有強壯的爪子,所以它們不是真正的猛禽,但它們是兇猛的小型捕食者。該物種的捕獵方式都像小型猛禽:它們在暴露的棲木上等待,觀察下面的地面,從上方俯衝獵物。 [5] 
雄性伯勞鳥以捕捉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並將它們刺穿在荊棘、樹枝、鐵絲網的尖刺或任何可用的尖頭上而聞名。這些儲存物可以作為藏身之所,以便伯勞鳥可以在以後返回來吃未吃完的部分。然而,將獵物刺穿在多刺的植被上的主要功能被認為是雄性伯勞鳥向潛在配偶展示它們的健康狀況和領地質量。在繁殖季節開始時,刺穿行為會增加。雌性伯勞鳥已知會刺穿獵物,但主要是為了協助肢解獵物。這種行為也可能是伯勞鳥適應食用有毒的東部小翅苯蝗(Romalea microptera)的次要行為。伯勞鳥會等待1-2天,讓蝗蟲體內的毒素降解,然後再吃掉它。 [4] 

伯勞科叫聲

伯勞科鳥類的叫聲響亮刺耳,有時還會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伯勞用聲音模仿獵物,引誘它們被捕獲,1575年,英國詩人喬治·特伯維爾(George Turberville)注意到了這一點:“它會站在一些樹或柱子上,發出極其悲慘的叫聲……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其他鳥類認為它非常痛苦。……於是,輕信的鳥兒們便會在它的呼喚下聚集在一起。如果有鳥兒碰巧靠近它,它……就會抓住它們,把它們吃掉(忘恩負義的狡猾鳥兒)。 [8] 

伯勞科食性

伯勞鳥捕食昆蟲、無脊椎動物、蜥蜴,甚至老鼠和蝙蝠等小型哺乳動物。雖然具體獵物種類因伯勞鳥而異,但通常這些鳥以相同類型的獵物為食。它們相對較小,因此它們將目標限制在它們可以制服的動物上。話雖如此,它們可以殺死令人驚訝的大型獵物。 [4] 

伯勞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除澳洲和中、南美洲以外的所有大陸。該科鳥類的分佈因種類而異。有些種類,如北伯勞鳥,分佈在全世界,而其他種類只生活在很小的地區。例如,聖多美伯勞只生活在一個小島上。一般來説,不同種類的伯勞鳥生活在非洲、歐亞大陸、北美和新幾內亞。 [4] 
伯勞科分佈圖 伯勞科分佈圖 [10]

伯勞科繁殖方式

伯勞鳥一般是一雄一雌制的,但也有記錄顯示有些種類存在一雄多雌制。伯勞鳥會合作繁殖,即幼鳥幫助父母撫養下一代幼鳥,這種行為在白頂林鵙屬中有記錄。雄性伯勞鳥會用儲藏豐富的食物吸引雌性進入其領地,食物中可能含有不可食用但顏色鮮豔的物品。在求偶期間,雄性伯勞鳥會表演一種儀式化的舞蹈,包括模仿將獵物串在荊棘上的動作,然後餵食雌性。伯勞鳥會用樹枝和草在灌木叢和樹的下部樹枝上築起簡單的杯狀巢。 [4-5] 
喜棲於樹木或灌叢頂端。繁殖期5-8月,營巢於樹上或灌叢,巢呈杯狀。窩卵數3-8枚,卵淡青色,布灰褐色或紅褐色斑。主要由雌性親鳥孵卵,孵化期14-20天,育雛期15天左右。雛鳥離巢後仍需雌雄親鳥陪伴照料約15天左右。 [4] 
確切的求偶行為因物種而異。大多數物種是一夫一妻制的,並繼續與同一個配偶繁殖,直到其中一個死亡。產卵數量和孵化時間各不相同。有些物種一次最多產9枚卵。孵化期因物種而異,通常為2-3周。幼鳥在大約兩三週大時開始學習飛行,孵化時間也差不多。 [4] 

伯勞科下級分類

伯勞科(2屬 33種 8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IUCN
Lanius
Linnaeus, 1758
31種
1
Lanius borealis
Vieillot, 1808
無危(LC)
2
Lanius bucephal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無危(LC)
3
Lanius cabanisi
Hartert, 1906
無危(LC)
4
Lanius collaris
Linnaeus, 1766
無危(LC)
5
Lanius collurio
Linnaeus, 1758
無危(LC)
6
Lanius collurioides
Lesson, 1831
無危(LC)
7
黃嘴伯勞
Lanius corvinus
Shaw, 1809
無危(LC)
8
Lanius cristatus
Linnaeus, 1758
無危(LC)
9
Lanius dorsalis
Cabanis, 1878
無危(LC)
10
Lanius excubitor
Linnaeus, 1758
無危(LC)
11
Lanius excubitoroides
Prevost & Des Murs, 1847
無危(LC)
12
青藏楔尾伯勞
Lanius giganteus
Przevalski, 1887
無危(LC)
13
Lanius gubernator
Hartlaub, 1882
無危(LC)
14
Lanius isabellinus
Hemprich & Ehrenberg, 1833
無危(LC)
15
Lanius ludovicianus
Linnaeus, 1766
近危(NT)
16
Lanius mackinnoni
Sharpe, 1891
無危(LC)
17
白肩伯勞
Lanius melanoleucus
Jardine, 1831
無危(LC)
18
Lanius meridionalis
Temminck, 1820
易危(VU)
19
Lanius minor
Gmelin, 1788
無危(LC)
20
Lanius newtoni
Bocage, 1891
極危(CR)
21
Lanius nubicus
Lichtenstein, 1823
無危(LC)
22
Lanius phoenicuroides
(Schalow, 1875)
無危(LC)
23
Lanius schach
Linnaeus, 1758
無危(LC)
24
林䳭伯勞
Lanius senator
Linnaeus, 1758
近危(NT)
25
Lanius somalicus
Hartlaub & Heuglin
無危(LC)
26
Lanius souzae
Bocage, 1878
無危(LC)
27
Lanius sphenocercus
Cabanis, 1873
無危(LC)
28
Lanius tephronotus
(Vigors, 1831)
無危(LC)
29
Lanius tigrinus
Drapiez, 1828
無危(LC)
30
Lanius validirostris
Ogilvie-Grant, 1894
無危(LC)
31
Lanius vittatus
Valenciennes, 1826
無危(LC)
Eurocephalus
Smith, 1836
2種
32
Eurocephalus anguitimens
Smith, 1836
無危(LC)
33
Eurocephalus rueppelli
Bonaparte, 1853
無危(LC)
[1-2] 

伯勞科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2020年:
極危(CR)——1種;易危(VU)——1種;近危(NT)——2種;無危(LC)——29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