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微音

(原上海文史館館員)

鎖定
任微音(1918-1994),小學就讀於昆明第五小學,後遷至上海。童年時即酷愛油畫,家境富殷,為他聘請外國家庭教師,學習油畫。中學在著名的太倉中學就讀,畢業後直接考取了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1936年藝專畢業後繼而考取了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師從王濟遠、潘玉良,兼聽黃賓虹、姜丹書國畫課。1940年受前輩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的關愛,入西南美專(現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國立藝專(現浙江美術學院)執教。五十年代初在上海創辦“東方畫室”,教授青年美術愛好者,同時與林風眠、顏文梁、劉海粟深交論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他還擔任中國旅行社《旅行雜誌》主編,撰寫了大量歌頌新中國的文章。後因受不公正待遇,1961年後在上海常熟服務站修鞋17年,歷經生活磨難。 [1] 
1979年任微音在林風眠、蔡上國、沈柔堅等藝術家的幫助下獲得平反,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繼續創作了大量油畫。1981年發表了《從油畫的中國風格談到薄油彩的效果》的論文,正式把“薄油油彩”的概念清晰提出,在美術界產生很大影響。1987年廣東美術專家協會舉辦“任微音畫展”。次年,繪畫作品入選第一屆全國油畫展。1990年作品代表上海蔘加中日橫濱友好交流展並獲獎。1991年應邀赴美於洛克菲勒中心舉辦個人畫展。1994年病逝於上海,享年75歲。 [1] 
中文名
任微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出生地
雲南昆明
性    別

任微音人物生平

任微音早年經歷

任微音,1918年出生在雲南昆明一個大家族。識字後他從家譜中得知,自己的祖上是明代一位有軍功的將軍,被皇帝派到昆明靖邊,一直在那裏安家落户。 [2] 
任微音的父親名叫嗣昌,父親的弟弟叫嗣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張之洞辦洋學堂那會兒,選派一部分開明學生去美國留學,他叔父報了名,成為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中的一員。後來任嗣達考取了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回到家鄉創辦了“富滇銀行”,這是雲南最早的新式銀行。任微音的母親去世很早,後來他父親娶了個繼母,任微音於是跟着父親包括繼母一起搬到了上海。在上海,任嗣昌開了個商行,又開了家診所,窮人來看病從不收費。叔父任嗣達留美時,與紐約市一個警察局長的女兒結婚了,這個漂亮的美國小姐就成了任微音的嬸母。 [2] 
到上海沒幾年,任嗣昌得暴病去世了,不久任微音的繼母也緊隨而去,好在此時叔父回國了,承擔起撫養任微音的責任。任嗣達回國後任美國華昌公司遠東總經理,孔祥熙宋子文以及上海市長吳四楨等都是任家的常客。任微音的中學教育是在當時很有名的太倉中學完成的,打下了紮實的中文底子。 [2] 

任微音親歷抗戰

任微音畫作
任微音畫作(20張)
中學畢業回到上海,任微音放棄念高中,憑自己的興趣考取了新華藝專。那正是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前夜。在藝專時,潘天壽、朱樂之、黃賓虹等著名畫家都曾經教過他。 [2] 
十里洋場的大上海,有英、法及公共租界,外僑很多,沙皇垮台後,白俄貴族也來了不少,他們中有些落魄的藝術家帶來了西方藝術,甚至是世界名畫,這使任微音有機會在各種展覽會和私人客廳看到大師的原作。 [2] 
1937年,任微音離開上海到江西南昌農村參加勞動服務。在那裏,任微音創作了一批畫,報紙為他出了專刊,南昌青年會也為他開了畫展,這也是他的第二次美術畫展。戰時物資緊缺,買不到畫框,任微音就用稻草扎編成畫框。但畫展開了沒幾天,青年會就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畫展裏的作品被炸得灰飛煙滅,任微音氣憤至極,就畫了一幅很大的抗日宣傳畫,掛在南昌行營大門上。後來他叔父來電告訴他:全家即將移往美國,催他儘快趕回去。可此時交通線已完全斷了,沒法回去,任微音只得留在國內,開始了前路茫茫的流亡生活。 [2] 
他來到漢口,在中國電影製片廠畫海報。有一天,從同事那裏得知附近有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他頓時熱血沸騰,第二天就跑到湖南湘潭參了軍。 [2] 
這支部隊原來的編制是200師,後來擴編成第五軍,當時的師長是杜聿明,副師長是戴安瀾,司令部設在湖南湘潭。當時,師部辦了一份軍報,任微音擔任編輯採訪工作。幾年時間裏,他先後採訪過李宗仁白崇禧、張茂奎、徐庭瑤鄭洞國等將領。 [2] 
任微音也親歷過大的戰鬥,他最難忘的有兩次著名的戰役。一次是收復桂南崑崙關,打得很慘烈,雙方都死了不少人。另一次是湖北戰役,中國軍隊抵達時,日軍已聞風退卻了。 [2] 
部隊的文化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任微音曾經導演過四幕抗日話劇《鳳凰城》。後來因為思念家鄉與沒去成美國而滯留在家鄉的妹妹,他退役回了昆明。 [2] 
昆明是抗戰的大後方,集中了大量的文化人,西南聯大、國立藝專等學府也搬到了昆明。任微音在那裏交了許多朋友,其中有羅隆基聞一多姚蓬子老舍等人。 [2] 
在家鄉的一年多時間裏,為了養活自己,任微音先後在昆華師範、瀘西中學教過書,後來他來到重慶,在重慶衞戍司令部以升一級任用,當上了指導員,佩中校軍銜,同時出於對美術的愛好,在西南美專、國立藝專兼職講課。 [2] 
在重慶,他認識了張大千吳一峯徐悲鴻吳作人李可染鄭君裏史東山等許多文藝界人士。當時在重慶的中央訓練團,是國民黨最高政治學府,自武職軍長師長以下以及文職專員縣長等都分批調來受訓。任微音經朋友介紹轉到勵志社候差,每個星期,蔣介石及各部長、院長都要來訓練團參加活動。他在勵志社(之前的藍衣社)中工作,相當於“委員長”侍從室幹事的地位,這使他有機會與國民黨上層人物進行平等的接觸。 [2] 
不久,盟軍開始在太平洋反攻,東京連遭轟炸,軸心國敗象已露。但任微音在與軍方高層的接觸中預感到,一旦抗戰結束,內戰將不可避免地爆發。他當時在國民黨和共產黨陣營裏都有不少朋友,他不願意看到中國人打中國人,更不願意看到朋友自相殘殺,於是決定離開國民黨機關。他去拜見父親的老友李根源,李先生就給四川省主席張羣寫了封推薦信。任微音拿了這封信到成都去見教育廳長郭有守,當上了鹽亭中學校長。 [2] 

任微音辦畫室招禍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流亡四川的人也逐漸東歸。任微音的叔父從美國回到上海,寫信要接他去美國發展,連回上海的飛機票都給他買好了。但這時任微音已經結了婚,捨不得拋下家庭遠走他鄉。叔父只得讓他留在上海,並在上海銀行給他謀了個金飯碗。不久,任微音主動要求調到銀行附屬機構——中國旅行社工作。因為旅行社辦了份《旅行雜誌》,他願意在那裏做編輯。兩年中,他跑了許多地方,寫了一百多篇報道、遊記,在各種雜誌、報刊上發表,當然也畫了許多畫。 [3] 
很快,解放戰爭在國民黨軍隊的潰逃中結束,中國人民迎來了一個新時代。上海解放後,國內政治氣候變化,有歷史問題的人不能擔任文化工作,組織上把他轉入上海第一百貨公司當營業員,當時上海人對站櫃枱是輕視的,稱作“櫃枱猢猻”。任微音幹了幾天就辭職了,在淮海中路淮海大樓(今美美百貨)裏辦了一個東方畫室,授徒講學。 [3] 
東方畫室的條件很好,足足有500平方米大。週末,任微音還利用這個空間辦家庭舞會。這樣一來,動靜就大了,有人向公安機關舉報:任微音在家裏辦黑燈舞會,一片烏煙瘴氣。很快,公安局把他叫去訓話,並勒令他在4天之內搬出去,一隻杯子也不能留下。 [3] 
任微音將幾百幅油畫從框子上割下來裝箱,來不及帶走的作品就寄存在劉海粟家裏。還有大量的書籍和資料來不及帶走,都燒燬了。任微音一家人來到甘肅玉門飲馬農場,非常寒冷。半年後又遇上了嚴重的災荒,任微音在飢寒交迫中得了嚴重的哮喘病,走投無路之際只好重新倒流回上海。但上海的房子已經被別人佔了,他只好在延慶路上找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暫住,這一住就是20多年。 [3] 

任微音修鞋17年

任微音走在陌生而蕭索的街道上,發現上海已經不是原來的上海,自己也不是原來的任微音了,以往的朋友和熟人在路上遠遠看到他,都急於躲開,躲不開的就投來異樣的目光,話也説不上。 [3] 
任微音被安排到街道服務站,那裏有十幾個工人,從事最簡單的修鐘錶、修鍋子、修半導體收音機、修玩具、配鑰匙、補衣服等工作,他在那裏幾乎什麼都幹過,最後縮在一角專門修塑料鞋。 [3] 
但是任微音並沒有輕視這份工作,他把各種類型的塑料原材合理應用,盡一切可能整舊如新,一雙破舊的鞋子經他一修,煥然一新。他將修好的鞋子捧在手裏端詳,覺得這也是一件藝術品。這樣一想,他就覺得工作很有趣了,甚至自比為狄更斯小説《雙城記》中修了十餘年鞋的梅尼特醫生。 [3] 
任微音的鞋攤就設在常熟路五原路口,他在這裏坐了17年,許多老朋友、老學生來看望過他,漫畫家張樂平差不多每天都要站在他邊上聊聊天。 [3] 
顧客得知他的修鞋本領大,甚至從很遠的地方跑來指名要請“任師傅”修鞋。只是他沒有想到,十年浩劫突然來襲,這鞋子一修就是17年。 [3] 
浩劫中,像任微音這樣有歷史問題的人怎能倖免。“三青團”,“國民黨中校”,“蔣介石侍衞室軍官”,這樣的字眼一出現於大字報上,絕對是驚天動地的新聞。於是他每年要被拉出來鬥一鬥,批一批。 [3] 

任微音堅持創作

惡劣的生存環境沒有磨滅任微音對繪畫的熱愛,只要有一點點空閒,他就偷偷跑到郊區或公園裏寫生,在家裏也教學生畫畫。但當時吃飯都成問題啊,買畫布又要布票,後來學生知道後,就偷偷地塞點錢在他家的茶杯下面讓他買油畫顏料。 [3] 
有一次,有個學生帶來作品請他指教,走時將夾畫的瓦楞紙板留下了,他就用這種紙板箱畫畫,效果居然不錯,後來這個學生一直提供廢紙箱給他。也為了節省油畫顏料,他自創了薄彩畫這路風格,用很薄的油彩平塗在紙板上,水墨淋漓地達到了很絢麗、很奇詭的視覺效果。 [3] 
藝術上的探索與試驗,大大緩解了他在現實中的失望和苦楚。偷偷摸摸中進行的實驗也給了他莫名的快意,更重要的是,給了他生存的勇氣。 [3] 
海晏河清,在美術界同行和開明領導的推薦下,任微音重見光明,被上海文史館聘為館員,有了固定的津貼,不用再修鞋了。有關方面還為他舉辦畫展,以示平反。 [3] 
1987年春,廣東美術家協會邀請任微音在廣州開個展,他的繪畫作品也入選第一屆全國油畫展,並引起驚歎。美國石油大王哈默親選了他一幅畫參加在紐約舉辦的中國美術展。以後他又被廣西灕江畫院聘請為院士,並受桂林文華大酒店、渡江書畫院聯合邀請,赴廣西展出作品。 [3] 
1990年,他的作品代表上海蔘加橫濱友好交流展並獲獎。1989年和1992年,任微音曾先後兩次應邀在紐約的哈夫那畫廊、印象派畫廊舉辦薄油彩個人畫展,有三分之一的展品被美國個人收藏。 [3] 
在赴美之前,上海美術館為任微音舉辦了個人畫展,他則將14幅作品贈給上海美術館收藏。任微音的油畫作品給人以富於東方審美趣味的印象,這種美感來自他首推的薄彩畫法。他先運用流暢的筆調鋪設古樸沉鬱的意境,再從中提煉出線條,以靈動的筆線勾勒,佈局、結構渾然天成,令人擊節讚歎。 [3] 
1994年,任微音病逝於上海,享年75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