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付姓

鎖定
付姓,中國姓氏之一,原為罕見姓氏,為春秋時鄭人史付之後,明陝西按察司副使,河北大城人付吉即為見於史料的古代付姓名人,後在二簡字過程中,將傅字簡寫為付,造成大量傅姓人士改姓付姓,後二簡字取消,仍有大量傅姓人士仍使用付姓,造成付姓人口爆炸式增長,但付、傅二姓在古代實為二姓,並不同源
中文名
付姓
外文名
Fu surname
類    別
姓氏
郡    望
北地郡、清河郡 [1] 
堂    號
北地堂、清河堂、興商堂
始    祖
傅説

付姓歷史發展

付姓姓氏起源

付姓除源於春秋時鄭人史付的一支外,皆起源於文字改革。由“傅”誤改“付”。 [1] 
  •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付邑,屬於以國名名為氏。遠古時期的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於傅邑(今山西平陸),還建立了古傅國。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在大由的一部分後裔子孫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付氏,世代相傳,是最古早的付氏一族。
  • 出於殷商名相傅説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巖(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説,説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史稱傅氏正宗。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説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賴國族人,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據家譜文獻《賴氏族譜》的記載,春秋末期,賴國(今河南息縣包信鎮)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538年)與傅陽國(復陽國)一起被楚國所滅,賴國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羋圍所害,為避禍及,便將賴氏改為羅氏、傅氏、復氏等。故而,有賴、羅、傅三家聯宗之説。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1] 
  •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鄂爾克特氏,亦稱額爾德特氏、鄂爾特氏,蒙古東方三部落之一,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峯喀喇沁旗)、黑龍江地區。後有滿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rke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鄂爾克特氏多冠漢姓為付氏、鄂氏等。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蒙古族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文獻《廣西回族穆斯林及清真寺》記載:回族傅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隨萬葛思應唐王之求來中國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後留居中國,進入廣西。回族傅氏始祖宏烈於明末清初由江西來任廣西提督軍門,又於清順治十六~十九年(公元1677~1680年)任巡撫,殉職後葬於臨桂舊村滾獅嶺(一稱滾子嶺),後裔定居於舊村,成為傅氏一族。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回族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2]  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滿族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1] 
  •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太傅,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太傅,亦稱師傅,簡稱傅,歷為王朝總教之師,負責教導君王、太子、王族子弟百般學問。各公爵、伯爵諸侯國亦設有太傅之官位,為中央王朝的巨擘之一。到了三國時期的曹魏王朝,開始為各封王設置師傅一名。到晉朝時期,因為要避晉武帝司馬師之名諱,去“師”,單稱“傅”。到了隋朝時期,有意改晉制,單稱為“師”。到了唐朝,又單稱為“傅”,官秩為從三品,相當於今天的副部級。到了元朝時期,王廷之傅稱“太師”,各王所屬之傅稱“師”。在歷代太傅、師傅、傅、太師、師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傅氏,人數甚多於上述“正統”之傅氏,世代相傳。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傅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傅御,是兩週時期輔佐王政之官的名稱,與冢宰(太宰宰相)地位相同。在典籍《·大雅》中就記載:“王命傅御,遷其私人。”在傅御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傅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為亦各封王設置了丞相,由中央王朝派遣。到了漢景帝劉啓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漢景帝改稱其為“傅相”,以與中央王朝的宰相有別。在傅相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官位,出自兩漢之脊新莽時期官吏傅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西漢末期,曾擔當傅丞的宗伯鳳家族門人紛紛遷逃避難,其中有以祖上官稱為姓氏者,世代稱傅氏。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 源於官位,出自元朝時期官吏傅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北元政權在明朝大將藍玉的打擊下於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滅亡之後,有王傅、傅尉的後裔子孫紛紛改漢姓,其漢語及文學修養皆非常好,比明朝那些漢兵要高明得多,因冒漢族,以避兵禍。此後多稱傅氏,為今蒙古族傅氏的重要姓源之一。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付姓遷徙分佈

付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
先秦時期,付姓悄悄地活動於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狹小的地區。到了秦漢之際,付寬跟從漢高祖劉邦打天下,以功封陽陵侯,歷任齊相和漢丞相,付姓的足跡已經踏上了山東,加上蜀中夜郎族付姓和西羌付姓的漢化,付姓在漢朝已是甘肅、寧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貴州、雲南、廣西等地遷移。至西晉時,付姓已經北上河北,南下江蘇,渡長江進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付姓隨中原南下移民潮進入福建。明朝時付姓已分佈於江南各地了,清初付姓進入了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付姓大約有2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付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20%。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山東、河北、福建、河南,這五省付姓大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75%。其次分佈於浙江、江蘇、安徽、四川、山西等地。全國形成了南方贛閩、北方魯冀豫兩大付姓聚集地區。明朝時期,付姓大約有4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2%,列為第五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付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明朝時期,江西為付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34%。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浙江兩省,大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45%。其次分佈於山東、福建、湖北、河南,這四省的付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餘年,付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閩、山東兩塊付姓人口聚集地區,全國中心已由北向東南漂移。

付姓文字改革

儘管各支傅姓起源有異,但因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户籍管理及各類檔案有了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並被沿用,有了現今付姓。 [3] 

付姓人口分佈

當代付姓的人口已達880萬,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5%。從明朝600年中付姓人口由44萬增到880萬,增長了約20倍,付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河北江西浙江湖南山東等五省,這五省付姓又集中了28%。付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10%。全國形成了南川湘皖贛浙、北豫鄂魯冀兩塊付姓大聚集區。在近600年的時間裏,付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時期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民流。付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53)表明:在湖南、鄂皖贛大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蘇南端、江蘇西北、上海、重慶四川大部、貴州北部、粵桂北端、陝西南部、山東北部、河北東部、天津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黑龍江東部,付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上述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4%,居住了大約53%的付姓人羣。在四川西部和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北端、桂粵閩中部、江西南端、安徽北部、豫魯蘇大部、河北西部、北京、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遼寧西部、吉林大部、黑龍江中部、內蒙古中部、新疆西北部,付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6%—0.48%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0.7%,居住了大約31%的付姓人羣。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付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河南。 [13] 

付姓傳統文化

付姓郡望堂號

郡望
北地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義渠(今甘肅寧縣),西漢移治馬陵(今甘肅慶陽),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吳忠)。東漢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漢高祖劉邦置郡,劉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後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4] 
堂號
清河堂:以望立堂。
  • 付氏宗祠
建築名稱:付氏宗祠
始建年代:清代
所在地址:聊城市城區閘口西、東關大街路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知名後裔:付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為付以漸七世孫。
建築名稱:付氏宗祠
始建年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所在地址: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黃務街道 [6] 
建築名稱:付氏宗祠
始建年代:公元1564年
所在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蒼南縣赤溪鎮 [7] 
建築名稱:付氏宗祠
始建年代:上世紀20年代
所在地址:南粵旅遊度假勝地西樵山上 [8] 
知名人物:付老榕,又名付德榕,1894年生於西樵山碧雲村。上世紀30年代轉到澳門發展,開始進入娛樂業。
建築名稱:付氏宗祠
始建年代:宋建炎四年(1130年)
所在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城北門內金石山
文物價值:1997年,仙遊縣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名稱:付氏宗祠
始建年代:明代
所在地址:福建省龍巖市西陂陳陂村

付姓主要建築

建築名稱:付介子墓 [10] 
始建年代:西漢
所在地址:慶城縣
建築名稱:付山紀念館 [11] 
始建年代: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
所在地址: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內勝瀛樓的西南側

付姓家譜文獻

全國付氏三修宗譜八卷,(清)付起魁、付逢燕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惟訓堂鉛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全國沔陽付氏源流世系彙集甲集,(民國)付之鵬、傳雲鵬等發起,付春舫、付雪棠編校,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付氏合纂通譜委員會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北武漢市圖書館
族譜名稱
編者
編纂時間與方式
藏地
備註
浙江蕭山荷谿付氏宗譜
(清)付宗琰等重修
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浙江蕭山浦陽柳溪付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二卷、第九卷
浙江蕭山浦陽柳溪付氏宗譜
(清)付京甫等續修
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二卷、第六~八卷、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
浙江蕭山浦陽柳溪付氏宗譜
著者待考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二~三卷
浙江蕭山浦陽柳溪付氏前大房譜八卷
(民國)付秋芳等纂修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二卷
浙江義烏壹門銅塘稠巖付氏重修宗譜
(清)付有介等纂修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今僅存第一~四卷、第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衢州江山追遠付氏族譜
(清)付命京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今僅存第二~三卷、第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龍游龍邱清河付氏宗譜六卷
(清)付巖舉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貲弼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今僅存第五~六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龍游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今僅存第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瀏陽瀏西付氏族譜三卷,首一卷,次一卷
(清)付道澍、付學佐主修
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金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
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市圖書館
-
湖南寧鄉楚南寧邑付氏重修族譜
著者待考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世系表
湖南湘鄉上湘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二~三卷
湖南邵東邵陵付氏宗譜五卷,首一卷
(清)付祝豫纂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嶽陽清河付氏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傳竹湘等重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
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湖南嶽陽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
湖南嶽陽羅湘付氏族譜二卷
(清)付其身、付良田等三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湖南嶽陽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帝賁堂鉛印本三十九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衡陽付氏四修宗譜十卷
(民國)付紹俞主修
民國丙子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湘陰遷湘江長樂白茅灘付氏續修族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十二~十三卷、第二十一卷
湖南湘鄉上湘壺天付氏續修支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秋芳公房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三卷
湖南湘鄉壺天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穆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七卷
湖南湘潭付氏二修族譜八卷
(民國)付承贄等纂修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務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第七~八卷、卷首
湖南湘陰付氏四門族譜三十卷,首三卷
(民國)付正衍等纂修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九卷、第十一~三十、卷首上、中、下冊
湖南湘陰遷湘江長樂白茅灘付氏續修族譜
(民國)付冠彈纂修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七卷卷首下冊
湖南湘陰遷湘江長樂白茅灘付氏續修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三卷、第五~六卷、第十二~十三卷
湖南寧鄉付氏六修族譜十一卷,首一卷
(民國)付儒衞等主修,付儒儀等纂修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四卷、第六~十一卷、卷首
湖南寧鄉付氏五修族譜十一卷,首一卷
(清)付正澧主修,付正度等纂修
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六卷、第九卷、卷首
湖南寧鄉付氏四修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三~四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
湖南寧鄉為寧付氏續修支譜十卷
(民國)何家柏主修,付運啓等纂修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七卷
湖南寧鄉為寧付氏三修支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四卷
江蘇鎮江丹徒付氏宗譜十六卷
(清)付炳梓等纂修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
-
今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七~九卷、第十四~十五卷
江蘇鎮江丹徒付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十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無錫錫山付氏宗譜四卷
(民國)付金茂主修,付金川等協修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2年)聚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江陰暨陽青山付氏續修宗譜四卷
(清)付顏斌等續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江陰暨陽青山付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四卷、第六卷
江蘇江陰暨陽青山付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八卷
江蘇江陰暨陽青山付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五卷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世系圖第二卷、第五卷行傳第五~六卷、第十~十二卷、第十
江蘇江陰暨陽付氏續修宗譜
(清)付法明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西瑞金付氏宗譜十卷
(民國)付鴻典重修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石印本十冊
現被收藏在人民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
江西上杭白砂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四~十八卷
江西高安珠湖付氏宗譜五卷
(民國)付純生等纂修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淳敍堂石印本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西南城清河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四卷
江西萬載付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七卷
四川簡陽簡陽付氏朝陽公支譜
(民國)付鑄印等修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鉛印本五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四川成都付氏宗譜十卷
(民國)付泰圻等主修,付克珍等纂修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十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廣東乳源付氏族譜
(清)付禮莊等重修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
山西山陰荷湖付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
(清)付元愷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輔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山西陽曲付氏家譜一卷
(清)付振緒纂
墨書帖本
現被收藏在山西大學圖書館
-
上海南匯付氏家譜
(民國)付恭弼績修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油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上海川沙六灶付氏家譜
著者待考
-
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奉賢縣檔案館
-
陝西西安滄洲付氏宗譜
(清)付鼎銘等主修付紹容等纂修
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今僅存第一~四卷
福建上杭付氏宗譜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國)付文鈺等主修,付祖璣等纂修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福建南安付氏族譜一卷
(民國)付奉璋等重輯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石印本
現被收藏在福建省莆田市仙遊區檔案館
-
福建榜橋付氏五修族譜十六卷,首一卷
(民國)付儒弼纂修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輔德堂鉛印本十六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河南東郡付氏族譜三卷
(清)付繩勳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嘉蔭亭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河南嵩邑付氏宗譜缺卷
(清)陳德華纂修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兩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遼寧本溪付氏譜冊一卷
付洪科纂
-
現被收藏在遼寧省本溪市清河城鄉雙嶺村
-
付氏族譜
(清)付鳴箎等編修
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付氏宗譜六卷,首二卷
(清)付氏族人續修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山東高密】 付氏家乘 一卷
(清)付爾德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刻本一冊
歷史所
-
(以上表中資料來源) [12] 

付姓字輩排序

江西南昌武陽付姓字輩:朝廷方有道 萬世永昌隆
山東高密付氏字輩:“日敍丙餘希深聯貽馨名因溥垂法迪之”。
山東曲阜陵城付氏字輩:兆雲清洪長元巨久慶德曾祥。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付氏字輩排列(第十五世——四十六世):玉為寶珍(秀),瑞(允)映(應,守)華堂,廉潔永振,孝悌傳芳。憲令恆遠,祥和安長,德廣興泰,心正大昌。
浙江紹興付氏字輩:
舊序:“宏規大啓垂裕後昆淵源繼述孝友傳家允能纘緒恪循謙恭廉讓攸賴聞望遠播肇其敦厚世澤綿長”;
新序:“仁義禮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勳彰永紹箕裘俾爾熾昌”。
付氏一支字輩:“承家發祖士勇剛強正大光明國泰安康”。
湖南寧鄉付氏字輩:“調元名世忠國奇勳宏開先業永錫來昆端正宗儒道衣冠紹祖先文章光上國毓秀振家付”。
湖南邵陽付氏字輩:
榮房舊序:“玉卿如彥基志友廷添朝磊堯文國繼世寧祝恩高”;
漢房舊序:“玉卿如彥基志宗成文奇廷大朝永繼世寧祝恩高”;
橫江衝房舊序:“汝載定國侒祥祝恩高”;
茅塘房舊序:“良應永世德前功大其昌”;
沙灣房舊序:“雲重明皇金春應大承正國立仁義禮文”;
杉木橋房舊序:“真宜文才斌必添伸廷顯仁大朝元奇國正世上永”;
邵陽付氏合族新序:“萬代樂安康鹹欣祖澤長化從生厚普業自力行彰積絡輝先烈詒謀裕後光人材相併起清直遠付揚”。
清河堂付氏一支字輩:“崇震雨應霖源芳克思欽善道美先志揚顯耀光宗”。
四川安嶽縣付姓一脈字輩56字:朝月得良爾繼世,懋敏克勤應有光,於以在明定其志,永思懷毓必汝昌,一元正大恆景仕,乃如鍾興可尋常,能成宏道裕延顯,為之希先文學長。
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傅氏:傅行大若天,萬道正心先 萬道正心先 士志仁存德 永學忠義全

付姓姓氏名望

現代名人

付姓研究考證

據有關專家證明,“付”與“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書寫方式。“付”是“傅”的白字。這是歷史動盪和文字改革(簡化)所致。由於建國後中國文字改革在某些方面還不成熟,因而在户籍管理和各類檔案中出現了“付”姓的書寫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民眾也接受了“傅”變“付”的替代。實際上,在姓氏的表述上,這是完全錯誤的。從文字學上考證:“付”,字從“人”,起初有逐漸相傳之義,後意會為輔助、教導。本意上講,“付”字起源於氏族社會末期,是新興奴隸制社會的產物,與“趙(趙)”字同時誕生。作為姓氏,則主要源於官職稱謂。“付”,字亦從“人”,起初是人與人近距離傳遞物品之義,後意會為給予、支付,交給,後延義到塗、搽、符合、歸附、附着等。
參考資料
  • 1.    傅姓尷尬親兄弟三人不同 因簡化字“傅”成“付”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5-07-24]
  • 2.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八大姓》記載: ⑴.滿族傅佳氏,滿語為F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福寧額(今黑龍江虎林)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即為傅氏。 ⑵.滿族傅錫哩氏,滿語為Fuciri Hala,世居蘇克特依卡倫(今新疆鞏留吉爾格郎哈拉木蘇克村),後所冠漢姓即為傅氏。 ⑶.滿族富察氏,亦稱傅察氏、蒲察氏、富查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富爾察部,金國時期稱蒲察氏部落,以部族名稱為姓氏,滿語為滿語為Fuca Hala、Fucala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所冠漢姓即為傅氏。 ⑷.滿族福塔氏,亦稱付哈氏,滿語為Futa Hala,漢義“繩子”,世居長白山地區,後多冠漢姓為傅氏、福氏等。 ⑸.滿族富爾庫魯氏,亦稱富勒庫嚕氏,世居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後有人改漢字單姓為傅氏; ⑹.滿族富勒哈氏,亦稱富爾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滿語為Fulha Hala,漢義“楊樹、佈施”,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後有赫哲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後,多冠漢姓為傅氏、富氏、楊氏、付氏等。 ⑺.滿族郎佳氏,滿語為La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海西女真,世居遼陽、吉林一帶地區。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有滿洲正白旗將領郎佳·升,以乾清門行走往軍營協剿川、楚地區的白蓮教,在鎮壓白蓮教起義過程中驍勇善戰,清嘉慶皇帝十分欣賞他,特賜號巴圖魯,擢蒙古副都統,並賜改名為傅升。在傅升(郎佳·升)的後裔子孫中,皆稱傅氏,世代相傳至今。 ⑻.滿族敷辰氏,滿語為Fucen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兩岸地區,後所冠漢姓即為傅氏。
  • 3.    傅姓尷尬親兄弟三人不同 因簡化字“傅”成“付”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5-12-02]
  • 4.    傅氏郡望——清河   .邢台網-邢台日報[引用日期2015-07-24]
  • 5.    620萬元保護六處重點文物  .齊魯晚報[引用日期2015-07-23]
  • 6.    傅氏宗祠獨留風骨  .齊魯晚報[引用日期2015-07-23]
  • 7.    赤溪傅氏宗祠文化  . 蕉城在線[引用日期2015-07-23]
  • 8.    佛山旅遊-南海西樵·傅氏宗祠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07-23]
  • 9.    仙遊縣羅峯傅氏宗祠  .中國台灣網[引用日期2015-07-23]
  • 10.    傅介子墓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07-23]
  • 11.    李克強總理吟誦的晉祠楹聯現存傅山紀念館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07-23]
  • 12.    傅氏家譜文獻目錄  . 百姓源流網[引用日期2015-07-23]
  • 13.    常見姓氏分佈來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個省份最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