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鳳刻石

鎖定
《五鳳刻石》 是刊刻於西漢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的一方石刻,又稱“魯孝王刻石”“魯孝王泮池刻石”等,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曲阜市孔廟漢魏碑刻陳列館 [1] 
《五鳳刻石》長約73釐米,左高38釐米,右高40釐米,厚43釐米,刻字處寬25釐米,高24.5釐米,鑿成龕形,左側作方坎,刻“五鳳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可能是竣工標識;右側作方坎,刻高德裔於金代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發現原石的題記。書法上,其用筆靈動奔放,長短錯落,不做粉飾,生動別緻,風格簡質古樸。 [1] 
中文名
五鳳刻石
創作年代
西漢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
別    名
魯孝王刻石
魯孝王泮池刻石等
書法類型
隸書
規    格
長約73釐米,左高38釐米,右高40釐米,厚43釐米
現藏地
曲阜市孔廟漢魏碑刻陳列館

五鳳刻石石刻內容

五鳳刻石(拓片) 五鳳刻石(拓片)
釋文(右半部分)
五鳳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 [2]  [3] 
高德裔題記(左半部分)
魯靈光殿基西卅步,曰太子┘釣魚池。蓋劉餘以景帝子封魯,┘故土俗以太子呼之。明昌二年,┘詔修孔聖廟,匠者取池石以┘充用,土中偶得之。側有文曰┘“五鳳二年”者,宣帝時號。又曰┘“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者,以《漢┘書》考之,乃餘孫孝王之時也。西┘漢石刻,世為難得,故予詳錄之,┘使來者有考焉。提控修廟朝散┘大夫開州刺史高德裔曼卿記。┘ [2]  [3] 
(説明:┘表示分行。)

五鳳刻石創作背景

從所刻文字來看,《五鳳刻石》應是為紀念某建築物落成而刊刻。 [4]  金代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此石出土於魯靈光殿基西南三十步的太子釣魚池一帶。而太子釣魚池一帶在魯孝王劉慶忌時期是魯王活動場所,故劉慶忌是有可能在此再修宮殿亭榭的。且西漢時期劉姓魯國共享國一百五十餘年,而此石刊刻於西漢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在魯國立國後近一百年,當時魯國仍有一定勢力和地位,故仍能在國中新起建築物,而立此石。 [2] 

五鳳刻石藝術鑑賞

風格
《五鳳刻石》的隸形字態中交錯着明顯的篆書遺蹟,是篆隸遞變中的古隸,屬典型的隸形篆筆風格。一方面,在趨向以方扁結構為主要結字形式中摻雜着縱勢結構,如“五”字、“ 鳳”字、“ 魯”字、“ 成”字等具有明顯的從篆書脱胎而來的痕跡,與商代墨書甲骨文、宰豐刻辭、秦隸等一脈相承。另一方面,在看似圓渾凝練的篆意筆畫中具有濃厚的隸書態勢,如“二”字、“年”字、“卅”字、“六”字、“成”字等的橫畫或撇畫、點畫雖無波磔的具體形象,但已具有成熟隸書“蠶頭雁尾”的意味和跡象。 [5] 
章法
《五鳳刻石》採取縱成行,橫不成列,字距小於行距的縱向緊密,行間寬闊,各行上下幾近均齊的布白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未給欣賞者以呆板,平淡之感,反而使得整篇作品在質補中又透出“虛靜”和“空靈”。而兩個相鄰“年”字皆縱向拉長,但大小、長短等不同,又第二行的“四年”二字有意無意的左偏,使之與第三行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的空白,將線與線之間的間隔變成了或大或小且形式有別的有機的空間節奏,打破了可能出現的平均分割,耐人尋味而毫無雷同之嫌。同時使得整體佈局上密下疏,顯示出章法上的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拙樸靈動。 [5] 

五鳳刻石作品評價

明代金石學家趙崡:西漢石刻傳者極少,此字簡質佔樸。(《石墨鐫華·卷一·漢五鳳刻石殘字》) [6]  [7] 
明末清初收藏家孫承澤:字形樸質,此西漢之物絕無僅有者也。(《庚子銷夏記·卷五·五鳳二年殘字》) [8]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渾淪樸古,隸法之未琱鑿者也。(《兩漢金石記·卷七·五鳳二年石刻》) [6]  [9] 
清代書法家方朔:字凡十三,無一字不渾成高古。以視東漢諸碑,有如登泰岱而觀傲崍諸峯,直足俯視睥睨也。字在篆隸之間。(《枕經堂金石跋·卷二·舊拓漢魯孝王刻石跋》) [6]  [10]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若《趙王上壽》《泮池刻石》《墳壇刻石》,下逮《少室》《開母廟》《建初殘碑》《三公山》《是吾碑》,體皆方扁,筆益茂密。(《廣藝舟雙楫·卷二·體變第四》) [11]  ②漢隸之始,皆近於篆,所謂八分也。若《趙王上壽》《泮池刻石》,降為《褒斜》《郙閣》《裴岑》《會仙友題字》,皆朴茂雄深,得秦相筆意。(《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 [12]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王虛舟稱其書極古質,又斷是隸書,極辨朱竹垞目為篆書之非。餘謂此固是隸書,然猶帶篆體,與元初四年之《三公山》相類。竹垞目為篆書,亦未足驚訝也。(《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魯孝王刻石》) [13]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施安昌:《五鳳刻石》上的隸書,結體寬博有力,筆力沉着剛勁,用筆有圓有方,而且圓多於方,如“鳳”“魯”“月”字的轉折處十分明顯。(《漢代〈五鳳刻石〉》) [14] 

五鳳刻石歷史傳承

流傳情況
金代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曲阜孔廟時,工匠在魯靈光殿基西南三十步太子釣魚池取石時發現《五鳳刻石》 ,提領修廟的開州刺史高德裔隨即將其移到孔廟。 [1]  公元1998年,移入漢魏碑刻陳列館。 [15] 
五鳳刻石(原石照片) 五鳳刻石(原石照片)
著錄情況
著作
著錄名稱
名稱
作者
漢五鳳二年殘字
魯孝王刻石
來齋金石刻考略
五鳳二年磚刻
金石錄補
漢魯孝王刻石
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
漢五鳳二年磚
顧藹吉
魯孝王刻石
竹雲題跋
西漢五鳳題字
漢魯靈光殿釣魚池磚
金石圖説
魯孝王刻石
銅鼓書堂遺稿
五鳳二年殘字
魯孝王刻石
潛研堂金石文跋尾
五鳳二年刻石
南澗文集
魯孝王石刻
山左金石志
五鳳刻石
兩漢金石記
五鳳二年刻石
魯孝王刻石
魯孝王刻石
半氈齋題跋卷
五風二年十三字碑
平津讀碑記
魯孝王刻石
漢五鳳刻石
五鳳二年石刻
香南精舍金石契
覺羅崇恩
漢五鳳二年魯孝王石刻
枕經堂金石題跋
魯孝王刻石
激素飛清閣評碑記
魯孝王刻石
山東金石志
漢魯孝王刻石
(表格內容來源:《山東漢代碑刻研究》 [3] 
參考資料
  • 1.    滕西奇. 兩漢名碑註譯——五鳳刻石[J]. 老年教育(書畫藝術), 2017(11):20-21.
  • 2.    濟寧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孔孟之鄉石刻碑文選.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4-5
  • 3.    劉海宇 著.山東漢代碑刻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5年01月第1版:262-265
  • 4.    王玉池 著.中國書法藝術欣賞.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05月第1版:50
  • 5.    遲志鴻. 西漢五鳳刻石品讀[J]. 芒種, 2013(18):253-254.
  • 6.    郎紹君,蔡星儀,王玉池,水天中,王瀧 主編.中國書畫鑑賞辭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1228
  • 7.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二十五).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18594
  • 8.    (清)孫承澤,高士奇 著;餘彥焱 校點.庚子銷夏記·江村銷夏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08月第1版:91
  • 9.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十).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7301
  • 10.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輯.石刻史料新編 第二輯 一九.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06月初版:14244
  • 11.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53
  • 12.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83
  • 13.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539
  • 14.    施安昌. 漢代《五鳳刻石》[J]. 紫禁城, 1982(01):11.
  • 15.    曲阜館藏漢碑  .孔廟.2011-04-25[引用日期2020-07-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