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湖四海

(漢語成語)

鎖定
五湖四海,漢語成語,拼音是:wǔ hú sì hǎi,意思是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
中文名
五湖四海
拼    音
wǔ hú sì hǎi
注    音
ㄨˇ ㄏㄨˊ ㄙˋ ㄏㄞˇ
出    處
《周禮·夏官·職方氏》
近義詞
四面八方五洲四海
反義詞
方寸之地

五湖四海成語註釋

五湖
1、古代吳越地區湖泊。其説不一:
(1)吳縣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澤藪曰具區,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鄭玄注:“具區﹑五湖在吳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具區,即太湖
(2)即太湖。《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吳,戰於五湖。”韋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選·郭璞<江賦>》:“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張勃吳錄》:“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也。”
(3)太湖及附近四湖。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韋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也。”
2、(4)太湖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唐張守節正義:“五湖者,菱湖﹑遊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3、江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司馬貞索隱:“五湖者,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明·楊慎《丹鉛總錄·地理》:“王勃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陽三也,彭蠡四也,太湖五也。”洮滆,今江蘇長蕩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陽湖。青草,今洞庭湖東南部。
4、指洞庭湖。
5、近代稱華中﹑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和太湖。
6、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1] 
四海
1、古以中國四境有海環繞,各按方位為“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時而異,説法不一。
2、猶言天下,全國各處。
3、指全世界各處。
4、指四鄰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氣派大,性情豪爽﹑交遊很廣泛。
6、神祇名。
7、中醫學認為人有髓海血海﹑氣海和水穀之海,這四者與天下的“四海”相應。見《靈樞經·海論》。 [1] 

五湖四海成語出處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五湖。”《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唐·呂岩《絕句》:“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2] 

五湖四海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全國各地
示例
我們都是來自~,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