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

鎖定
乾燥綜合徵可累及腎臟,引起乾燥綜合徵腎損害(renal involvement in Sjögren syndrome)以腎小管間質損害為主,臨牀表現為低鉀血癥和腎小管酸中毒。由於腎臟損害起病隱匿,有時需藉助於腎小管功能檢查或腎活檢,因而早期易被漏診。臨牀上出現遠端腎小管酸中毒、低鉀血癥或慢性間質性腎炎,均應排除乾燥綜合徵。
西醫學名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
英文名稱
renal involvement in Sjogren syndrome
所屬科室
內科 - 腎內科
主要症狀
腎小管酸中毒,尿濃縮功能減退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臨牀表現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常很隱匿,臨牀症狀不突出,約4.2%有明顯腎臟損害的臨牀表現[3],但採用敏感的檢查方法,如禁水試驗檢測尿滲透壓和酸負荷試驗等,三分之一以上患者有腎小管功能損害。腎活檢發現以間質性腎炎的比例更高。因此,乾燥綜合徵患者應強調腎小管功能的檢查,並定期隨訪檢測。
乾燥綜合徵的腎臟損害的臨牀表現多變,與病理改變有關[見表1]。典型者表現為間質性腎炎,臨牀以小管功能障礙尤其是腎小管性酸中毒和濃縮功能障礙為特徵,少數可為免疫複合物介導的腎小球腎炎澱粉樣變性、腎血管炎
表1 乾燥綜合徵的腎臟損害
間質性腎炎
腎小管酸中毒:遠端(Ⅰ型)、近端(Ⅱ型)、低鉀血癥
尿濃縮功能障礙:尿滲透壓下降、夜尿增多、多尿或腎性尿崩
高尿鈣、腎鈣化或腎結石
腎小管性蛋白尿(通常<2.0 g/24 h)
鏡下血尿、白細胞尿
腎功能不全
腎小球病變
腎小球系膜增生性病
腎小球膜性病
若發生間質性腎炎時,臨牀主要表現為腎小管酸中毒和尿濃縮功能減退,少數表現為Fanconi綜合徵、腎功能不全。約65%~75%患者表現有腎小管酸中毒,其中絕大部分為遠端(Ⅰ型)、少數為近端(Ⅱ型)或伴Fanconi綜合徵。75%腎小管酸中毒往往與乾燥綜合徵同時確診[5],少部分患者可先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數年後才出現乾燥綜合徵的其他臨牀表現[6]。由於遠端腎小管濃縮功能減退導致的夜尿增多(68%),是乾燥綜合徵腎損害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部分患者可僅有尿濃縮功能減退,少數可出現多尿或腎性尿崩。遠端腎小管酸中毒造成尿中枸櫞酸鈉濃度下降、鈣濃度增加,導致腎鈣化和腎結石,可引起腎絞痛及高鈣尿。
乾燥綜合徵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體和循環免疫複合物,可導致免疫複合物性腎炎。但乾燥綜合徵導致的腎小球腎炎少見,多發生於病程後期,常伴有皮膚紫癜、周圍神經病變、B細胞淋巴瘤或伴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乾燥綜合徵患者存在腎小球病變,應首先排除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等導致的腎小球腎炎。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報道的50例乾燥綜合徵腎損害患者中,僅1例表現為膜性腎病,且同時伴有間質性腎炎。 [1-4]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輔助檢查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外分泌腺功能檢查

1. 淚腺分泌功能和乾燥性角結膜炎
1.1. 淚腺分泌試驗包括Schirmer’s 試驗(淚腺濾紙條試驗)和淚膜破裂時間。
1.1.1. Schirmer’s 試驗:是將35´5 mm濾紙條,一端折彎5 mm,並置於下瞼內側1/3結膜囊內,5 min後測量濾紙被淚水浸濕的長度,正常人>10 mm,≤5 mm為陽性。
1.1.2. 淚膜破裂時間:是在結膜囊滴一滴2%熒光素鈉後,使其均勻分佈於角膜表面,在裂隙燈下觀察角膜表面出現第一個淚膜缺損的時間,正常人>10 s,≤10 s為異常。淚液的分泌量隨年齡而減少,在女性和絕經期後更加明顯
1.2. 乾燥性角結膜炎的檢查包括角膜熒光素鈉(Fluorescein Sodium)染色、孟加拉玫瑰紅染色(Rose Bengalstaining,又名虎紅染色)或結膜印跡細胞學檢查等。角膜熒光素鈉染色陽性,提示角膜細胞的完整性已被破壞。孟加拉玫瑰紅染色特異性較高(約95%),結膜或角膜失活的細胞若着染為陽性,它比熒光素鈉染色對於早期輕度角結膜乾燥症診斷更加敏感[1]。
2. 唾液腺檢查:包括唾液流率(15 min內收集自然流出的唾液量,正常人>1.5 ml,≤1.5 ml為陽性)、唾液腺核素掃描和腮腺碘油造影。乾燥綜合徵時,唾液腺核素掃描可見唾液腺吸收、濃聚、排出核素功能差;腮腺導管造影可見腺管不規則狹窄及擴張,腺體末端造影劑外溢,呈點狀或球狀陰影。
3. 唇黏膜腺組織活檢可作為乾燥綜合徵診斷條件之一。在4 mm2組織內有50個以上淋巴細胞聚集,稱為一個病灶,如病灶≥1,稱為陽性。大量淋巴細胞聚集,可形成假性淋巴瘤,部分可轉變為單克隆B淋巴細胞,為真正淋巴瘤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血液學檢查

1. 血常規:半數以上患者有輕度正細胞性貧血,部分患者可伴有白細胞、血小板減少[1]。
2. 血生化:低鉀血癥、高氯血癥,血清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少部分血清肌酐(SCr)升高。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通常增快,絕大多數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癥,IgG水平顯著升高。四分之一患者有II型冷球蛋白血癥,包含IgM-k單克隆RF,與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癥相似。
3. 自身抗體:乾燥綜合徵患者體內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其中針對RNA代謝的兩種核糖核蛋白抗體:即抗SS-A抗體(針對Ro抗原)和抗SS-B抗體(針對La抗原)具有診斷價值[2]。抗SS-B抗體對乾燥綜合徵的診斷更具特異性。半數以上患者血清ANA、RF陽性,少部分伴有抗線粒體抗體及抗磷脂抗體(APL)或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陽性。如血清抗dsDNA陽性、補體低下時,應考慮繼發於系統性紅斑狼瘡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尿液檢查

尿常規:常無明顯異常或僅尿比重降低,尿pH值升高。
尿液酸化功能:尿液呈鹼性,pH值>5.5,尿可滴定酸(TA)和NH4+排泌減少,如尿中有大量HCO3-,表明有近端腎小管損害。
尿濃縮試驗:尿滲透壓顯著降低,部分呈等滲尿,甚至呈低滲尿。
小管功能:半數以上患者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視黃醇結合蛋白(RBP)、溶菌酶及b2微蛋白升高。極少數患者尿糖、尿氨基酸排泄增多(Fanconi綜合徵)。
尿蛋白定量:72%患者可有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數<2.0 g/24 h,為小管性蛋白尿。
尿沉渣:鏡下血尿發生率低(4%),間質急性炎症期尿中可有白細胞或管型尿。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疾病治療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的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亦可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當存在系統性疾病時,應首先治療原發病,乾燥綜合徵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或存在血管炎、內臟器官受累時必須使用免疫抑制劑。
1. 外分泌腺受累以對症治療為主。
1.1. 乾眼症的治療主要是替代療法,經常保持眼部濕潤,增加周圍環境濕度,採用含甲基纖維素的標準人工淚液或不含防腐劑的淚液製品,避免眼部產生“灼燒感”。
1.2. 口乾的治療可多飲水,注意口腔衞生,保護牙齒,預防真菌感染,避免使用減少唾液分泌的藥物;夜間可使用有潤濕作用的牙膏和凝膠(如口腔平衡液)。如替代治療無效可採用刺激腺體分泌的藥物------毒蕈鹼刺激物如匹羅卡品等。
2.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導致的腎小管酸中毒和低鉀血癥,也以對症治療為主,關鍵是糾正酸中毒和低鉀血癥,可予枸櫞酸合劑治療、同時避免腎結石形成,不宜單獨使用碳酸氫鈉或氯化鉀治療,以免加重低鉀血癥或高氯血癥。
2.1. 乾燥綜合徵伴間質性腎炎,除對症治療外,可根據間質病變的程度決定是否加用免疫抑制劑。輕度間質性腎炎一般無需特別處理,仍以對症治療為主;嚴重間質性腎炎伴急性腎功能衰竭或伴腎血管病變時,應採用大劑量激素衝擊,並聯合細胞毒藥物治療,如環磷酰胺(CTX)、雷公藤多苷或硫唑嘌呤[8]。同時使用冬蟲夏草改善腎小管濃縮功能,減少夜尿次數;大黃製劑抑制間質纖維化;促紅細胞生成素糾正貧血;並避免使用加重腎小管間質損害的藥物。
2.2. 乾燥綜合徵導致的腎小球病變,應根據病理類型及蛋白尿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案,具體可參照狼瘡性腎炎的治療。 [5-6]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疾病預後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臨牀進展緩慢,預後相對良好。 [7]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專家觀點

乾燥綜合徵腎損害首先要明確疾病診斷;
重視相關臨牀表現:如出現口乾、眼乾,或不明原因低鉀、酸中毒或異常高球蛋白血癥等,應積極進行相關免疫學檢查;加強治療;
重視腎小管功能檢查,遠端小管、近端小管功能均應完善;
定期監測電解質,積極對症治療。
參考資料
  • 1.    Fox RI. Sj&#246;gren’s syndrome. In: Kelly WN, Harris ED, Ruddy S, et al ed.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5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97: 955-968
  • 2.    Tengnér P, Halse AK, Haga HJ, et al. Detection of anti-Ro/SSA and anti-La/SSB autoantibody-producing cells in salivary glands from patients with Sj&#246;gren's syndrome. Arthritis Rheum, 1998, 41: 2238-224
  • 3.    Goules A, Masouridi S, Tzioufas AG, et al.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d biopsy-documented renal involvement in primary Sj&#246;gren syndrome. Medicine (Baltimore), 2000, 79: 241-249
  • 4.    任紅, 陳楠, 陳曉農. 乾燥綜合徵合併腎臟損害147例臨牀病理及隨訪情況.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2005,9: 351-354
  • 5.    Koenig M, Hacini J, Thibaudin D, et al.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 ten years before Sjogren's syndrome. Rev Med Interne, 2004, 25: 764-766
  • 6.    Bridoux F, Kyndt X, Abou-Ayache R, et al. Proximal tubular dysfunction in primary Sj&#246;gren's syndrome: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2 cases. Clin Nephrol, 2004, 61: 434-439
  • 7.    張卓莉,王燕,董怡. 原發性乾燥綜合徵併發腎小管酸中毒的預後與治療. 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2001, 5: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