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老

鎖定
九老,亦稱“香山九老”、“洛中九老”、“會昌九老”,相傳唐朝時,由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以上的友人在洛陽龍門之東的香山結成“九老會”。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某日,他們在白居易家中(一説在洛陽香山履道坊)聚會,歡醉賦詩,作九老詩,繪九老圖。
中文名
九老
別    名
香山九老
民    族
畢業院校
九老會
職    業
吟詩做賦
代表作品
九老詩,九老圖
主要成就
做九老詩,繪九老圖
所處朝代
唐朝

目錄

九老由來

香山九老圖,王宏喜作 香山九老圖,王宏喜作
九老,亦稱“香山九老”、“洛中九老”、“會昌九老”,包括:胡杲、吉玫、鄭據、劉貞、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以上老人。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三月廿一日,白居易宴請胡杲、吉玫、鄭據、劉貞、盧貞、張渾六位老友聚會自己家中,並賦《七老會詩》一首,記述此事:
“胡、吉、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予亦次焉。偶於敝舍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
七人五百七十歲,施紫紆朱垂白鬚。
手裏無金莫嗟嘆,樽中有酒且歡娛。
詩吟兩句神還王,酒飲三杯氣尚粗。
巍峨狂歌教禪拍,婆娑醉舞遣孫扶。
天年高過二疏傅,人數多於《四皓圖》。
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無。”
同年夏,在龍門香山寺,白居易又與八位老人舉行了一次“尚齒會”。此次聚會又增加了李元爽、禪僧如滿兩位老人。詩人在《九老圖詩》中記曰:
“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亦來斯會。續命書姓名年齒,寫其形貌,附於圖右。與前七老,題為九老圖。仍以一絕贈之。
雪作鬚眉雲作衣,遼東華表鶴雙歸。
當時一鶴猶希有,何況今逢兩令威。”
白居易親自組織的這兩次“尚齒會”,以詩文酒會的形式,使與會的老人們有歌聽、有舞看、有酒喝,並鼓動老人們能歌則歌,能舞則舞,還要求每位老人都要賦詩紀勝。白居易還請來畫工為老人們“寫真”(畫像),並在每位老人畫像上題上他們的詩文。白居易對這兩次活動安排得如此周到、完美,彰顯了詩人尊老敬老的情懷 [1] 

九老傳承

白居易的“尚齒會”之舉,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人紛紛效仿。以尊老敬老為核心內容的“尚齒會”,在宋代長盛不衰。如宋太宗至道(995年~997年)年間,北宋名相李昉罷相後,曾組“九老會”。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太尉兼西京留守文彥博,發起“洛陽五老會”。元豐五年(1082年),文彥博又集洛中退休官員年高德劭者富弼司馬光等13人為“洛陽耆英會”。
宋代以後的各個朝代,都有仿效白居易“九老會”形式的“尚齒會”“怡老會”。及至清代,尊老風氣日盛,對壽高百歲的老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會受到朝廷的嘉獎,如賜杖、贈匾、建“人瑞坊”等。民間社會的尊老敬賢,在我國各地的宗族祠堂、廟宇和家庭堂屋中都有體現,如放置雕刻《九老圖》(木雕、石雕、磚雕)和繪製《九老圖》壁畫及張掛《壽星圖》等傳統習俗。
1941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和邊區參議會負責人林伯渠倡議成立“懷安詩社”。老一輩革命家和民主人士,如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吳玉章、續範亭、朱德、董必武等人,被尊稱為“懷安諸老”。他們以詩言志,以詩抒懷,抒發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寬廣胸懷和對革命的赤膽忠心,體現了他們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董必武寫詩曰:“韻事曾傳九老圖,東都無警亦無憂。而今四海皆烽火,酬唱懷安古意浮。”
自白居易《九老圖詩》之後,以《九老圖》為母題的繪畫、書法、雕塑、瓷器等藝術作品代代相傳,層出不窮。
遼寧博物館藏現存宋代無款《商山四皓、會昌九老圖》合卷,為南宋時期的作品,在有“九老圖”題材的卷軸畫中,當是最早的紙本繪畫作品。四皓、九老,或觀棋,或遠望,或拄杖,或會友,完全是當時文人雅士生活的寫照。清代有“揚州八怪”中的金農等著名畫家的《九老圖》作品。現代和當代諸多畫家,對《九老圖》這一題材的興趣不減,有關題材的畫作層出不窮。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曾三繪《九老圖》,且都是丈二匹的宏圖鉅製。
香山九老硯 香山九老硯
明清以後,《九老圖》題材的雕塑作品越來越多,且有以下特點:一是材質多樣,有玉雕、翡翠雕、石雕、磚雕、象牙雕、木雕、竹雕、核雕、漆雕等;二是形體有大有小,大有數噸之重,小到一粒果核般;三是用途各異,有的是住宅、廟宇、祠堂等建築上的木雕、磚雕、石雕,有的是裝點室內環境的屏風,有的是案頭的擺件,有的是生活器物,如筆筒、臂擱等。大型青玉雕《會昌九老圖》高114.5釐米,寬90釐米,厚65釐米,重832千克,以鏤雕、深淺浮雕和陰線刻紋等多種手法,琢成四面相通的山水人物圖景,現藏故宮博物院。

九老詩作

香山九老,畫軸,陳洪綬(明)作 香山九老,畫軸,陳洪綬(明)作
在宋代,以宴飲唱和為主要內容的文人雅集非常盛行。集會主題多種多樣,如中秋、重陽等節日的文酒詩會,洛陽耆英會的十三位參與者,均有詩文唱和。北宋名宦、祈國公杜衍曾組織“睢陽五老會”,並繪有《睢陽五老圖》,除五老本人有詩題詠之外,歐陽修晏殊范仲淹邵雍、蘇軾等18人亦次韻題詠。
下面是幾首內容涉及九老的詩作:
依韻酬太傅張相公見贈
出處曾無致主功,南陽為守地猶雄。
醉醒往日慚漁父,得失今朝圓塞翁
七里河邊歸帶月,百花洲上嘯生風。
卧龍鄉曲多賢達,願預逍遙九老中。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
誰謂九華遠,吾身未嘗檐。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箝。
憶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光潔寫一鏡,迴環兩堤奩。
露坐衣襋,風行欹帽檐。維舟當此時,鉅細得盡瞻。
試嘗論大略,次乃述微纖。此山廣以深,包畜萬物兼。
噓雲吐霧雨,生育靡不漸。巍然如九皇,德澤四海沾。
此山相後先,各出羣峯尖。毅然如九官,羅立在堂廉
挺身百辟上,附麗無奸憸。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覺炎。
草樹萋已綠,冰霜尚涵淹。頹然如九老,白髮連蒼髯。
此山當無雲,秀色鬱以添。毅然如九官,靚飾出重簾。
佩環與巾裙,紺玉青紈縑。遠之妍西施,近或醜無鹽。
變態不可窮,詩者徒呫呫。我初勇一往,役世難安恬。
浪荒不走職,民瘼當誰砭。乖離今數旬,夢想欲窺覘。
自期得所如,何啻釋囚鉗。念昔太白巔,下視海日暹。
朅來天柱遊,屐齒尚苔黏。猶之健飲食,屢饗亦云饜。
胡為慕攀踏,已憊且不嫌。豈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潛。
男兒有所學,進退不在佔。功名苟不諧,廊廟等閭閻。
況乃掄椽杙,其誰辨楩柟。歸歟巖崖居,料理帶與籤。
得石坐兀兀,逢泉飲厭厭。取捨斷在獨,豈必詢謀僉。
子語實慰我,寧殊邑中黔。玉枝將在山,當倚以葭蒹。
詩力我已屈,鋒鋩子猶銛。扶傷更一戰,語汝其無謙。
《水調歌頭 壽留守劉樞密》
宋 黃格
富貴不難致,名節幾人全。渡江龍化,於今五十有三年。歷數朝堂諸老,誰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彌堅。吾道適中否,一柱獨擎天。
湖南北,江左右,屢藩宣。韓公城下,烽火靜、米鬥三錢。人願公歸台鼎,我願公歸中隱,九老要齊肩。歲歲祝公壽,風月伴梅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