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貞

鎖定
盧貞(778—848),唐代詩人。字貞白,號真南郭子,祖籍河北范陽,安史之亂後移居汝州。從汝州考中進士,晚年又回鄉做了汝州刺史兼汝州防禦使,升至河南府尹、太子賓客。開成中,為大理卿,終福建觀察使。詩二首。所錄二首詩為:《和白尚書賦永豐柳》、《和劉夢得歲夜懷友》。《全唐詩》所收二詩及盧貞事蹟見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四九。 [1] 
貞白
真南郭子
所處時代
唐代
出生地
汝州梁縣李城驛(今汝州臨汝鎮) [1] 
出生日期
778年
逝世日期
848年
本    名
盧貞

盧貞人物生平

盧貞,字貞白,號真南郭子。祖籍河北范陽,安史之亂後移居汝州,約唐代宗大曆三年(778年)出生於汝州梁縣(792年改屬汝州臨汝縣)李城驛(今汝州臨汝鎮)一帶,因家居崆峒山北不遠,從小就喜愛廣成養生和治國之道,明事後求師苦讀,30歲考中進士,先在地方多地任職。唐穆宗李恆長慶元年(821年)任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儀式,次年詔為宣撫使赴浙東浙西道巡視災情。唐敬宗李湛寶曆元年(825年)升為度支員外郎,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曾奉旨檢查東都洛陽官員支出賬目。唐文宗李昂太和年間(827年-835年),任户部郎中,太常少卿,掌陵廟羣祀,禮樂儀制等。開成元年(836年)任諸道黜陟使,代表皇帝巡查全國各道官員。開成二年任汝州刺史兼汝州防禦使。開成三年,調任大理卿,掌管刑獄案件審理。開成四年,任福建觀察使(福建道軍政首長)。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任河南府尹,其間參加白居易在洛陽香山的七老會,同年出為嶺南節度使。宣宗李忱大中元年(847年),贈尚書銜升為太子賓客,正三品,掌侍從規諫等事。848年在太子賓客任上去世,享年71歲。 [1] 

盧貞個人作品

盧貞詩文俱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共900卷。其中卷463存盧貞詩兩首。
一為《和白尚書賦永豐柳》,大約作於任太常少卿期間。其序:永豐坊西南角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因此偶成絕句,非敢繼和前篇。其詩:一樹依依在永豐,兩枝飛去杳無蹤。玉皇曾採人間曲,應逐歌聲入九重。
二為《和劉夢得歲夜懷友》,會昌二年(842年),劉禹錫遷太子賓客,與劉夢得席宴相和:
文翰走天下,琴尊卧洛陽。貞元朝士盡,新歲一悲涼。名早緣才大,官遲為壽長。時來知病已,莫嘆步趨妨。 [1] 

盧貞軼事典故

重修道教聖殿廣成宮。
開成二年,盧貞任汝州刺史兼汝州防禦使。此時全國佛教盛行,已影響到百姓的生活。而源於本土的道教卻異常敗落,影響到吏民的習俗和教化。
汝州先賢廣成子是人文始祖黃帝的老師,以修身之道授黃帝而天下治。汝州崆峒山為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廣成宮是廣成子傳授黃帝以德治國的教堂。盧貞認為廣成子的道教思想與孔宣父的儒教思想一脈相承,廣成廟和孔廟均是教化人的重要場所。但許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源由。於是籌資對崆峒山廣成宮進行了大修,並增廣了舊址。
廣成宮修繕完工後,又親撰碑文,宣傳廣成子的功德和重修廣成宮的過程,刻立在廣成宮山門前。其撰寫的《廣成宮碑記》收入《全唐文》中。
接見9歲學童。
福建神童林傑自幼聰慧過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其一《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其二:《王仙壇》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爐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載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
開成四年(839年)盧貞任福建觀察使,在官府接見了9歲的林傑,對其進行鼓勵,成為一段佳話。《唐詩紀事》《太平廣記》均有記。
打撈安葬弱水母子。
會昌年間,盧貞任嶺南節度使。逢河南許州人王博武侍奉母親前往廣州,走到沙湧口時,遇到暴風,母親被淹死。王博武看求助無望,也投入水中自盡以陪伴母親。盧貞聞訊後派官吏下網捕撈,得到母子二人的屍體,並出資把他們厚葬,親書“孝子墓”刻碑立於墳前。並把王博武的事蹟上報朝廷,希望得到朝廷的褒獎。朝廷下詔為王博武刻石記錄孝行。
《新唐書·王博武傳》雖然是表彰王博武的孝行,讓人讀後更感動的是節度使愛民親民的行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