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安詩社

鎖定
懷安詩社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藝史上第一個古典詩詞詩社,它是一個業餘性的文藝社團,也沒有什麼章程、固定社員、入社手續和義務權利一類的規定。詩社的作者圈大約50來人,散於各方,其中的老一輩革命家和民主人士,如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吳玉章、續範亭,乃至朱德、董必武等人,被尊稱為“懷安諸老”,他們以詩言志,以詩抒懷。那時沒有條件出詩刊,懷安諸老寫詩,自備一冊,將自己的新作抄上去,送與另一人,另一人添上自己的新作,送與第三人,如是輾轉傳遞,互相唱和,名曰《懷安詩抄》(後在《解放日報》副刊上開闢“懷安詩選”專欄)。他們以獨特的藝術風格,抒發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廣闊胸懷和對革命的赤膽忠心,反映了革命戰爭和建設的歷史,體現了他們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1] 
中文名
懷安詩社
概    述
懷安詩社是中國無產階
成    立
1941年9月5日,陝甘寧邊
意    義
懷安詩社的成立,在我國新

懷安詩社詩社概述

懷安詩社成立

1941年9月5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林伯渠主席在抗日民主聖地延安組織並舉行了一次延水雅集,邀請來參加的人員大都是在延安工作和學習的邊區各部門幹部,以及邊區參議員中的幾位地方耆老,他們都能嫺熟的運用舊體詩披襟述懷。宴會上,林老提倡成立“懷安詩社”,獲得在座的積極響應。公推李木庵為社長。林老即席詠五律七律各一首,正式拉開了詩社序幕。

懷安詩社意義

懷安詩社的成立,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近現代文化史尤其詩歌史中意義十分重大。懷安詩社不是舊時代騷人墨客吟風弄月的傳統詩社,而是適應一部分人所掌握的詩詞形式和技巧,使之能為抗戰﹙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建國初期﹚服務的業餘性文藝結社;其作品不少反映了中國革命的現實與心聲,具有戰爭史料和革命掌故的文獻價值;在舊體詩格律改革和詩韻改革等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有着承上啓下的創造性歷史意義。諸多原因,今人對於懷安詩社已鮮知,然其深遠的影響力,及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值得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歷史高度去大力研究與宣傳,借鑑與學習!

懷安詩社成員

詩社成立時的與會者,政府方面有林伯渠、李木庵、謝覺哉、高自立、魯佛民、朱嬰、吳縑﹙女﹚等,地方耆老與民主人士有汪雨相、安文欽、戚紹光、賀連城、施靜安、李丹生、白欽聖等,其中多位為前清秀才,所謂革命老人與老儒碩學經濟一堂,已成為抗日民主聖地的詩壇佳話。林老即席詠唱,當日與會賡和者甚多,宴後,聞知者亦依韻奉和,眾人就豔稱之為《延水雅集》。
詩社成立不久,徐特立、吳玉章、朱德、葉劍英等都有詩作投寄。其間,董必武駐節重慶,聞訊即以詩相寄;回到延安後,唱和之作更多了。絡續投詩於懷安詩社者還有續範亭、熊瑾玎、錢來蘇、黃齊生、劉道衡、張曙時、陳毅、王鐵生、羅青、陶鑄、古大存、郭子化、郭化若、敷揚、李丹生、李少石、韓進、劉仁﹙女﹚、任鋭﹙女﹚、吳均﹙女﹚、吳芝圃、張宗麟、姜國仁﹙女﹚等等。

懷安詩社詩社性質

懷安詩社是一個業餘性質的文藝社團。沒有掛牌,沒有機構,沒有編制與專職人員,沒有成文的章程與入社手續,沒有定期的集會,也沒有章程、固定社員、入社手續和權利、義務一類的規定,只要能作詩、能唱和、以詩箋相投送者就算是詩社的成員了。這自然有着它特定的歷史背景。詩社固定成員約50來人,散於祖國的四面八方。初期,詩社成員僅限於年長而又擅長舊體詩詞的政府工作人員和地方耆老,後來,對於革命的新詩、譯詩、民歌、戲曲也兼收幷蓄,成員人數和結構有着明顯壯大與擴大,社員和投稿者從來就沒有什麼界線可言,一定意義上講,懷安詩社不是一個傳統型的詩社。

懷安詩社詩社命名

林伯渠同志曾説過:“邊區建設民主政治,必須使老者能安、少者能懷。”即期望延安的革命者把邊區建設成為一個使老幼都有所養的熙熙和樂的幸福社會;這是對革命者的一種策勵。
李木庵同志也説:“自抗戰以來,延安為抗日民主中心,光輝燦爛,如日方中,天下葵傾,萬民擁戴。愛國志士不畏險阻,不遠萬里而來,匯為革命洪流,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之下,對日寇進行英勇的艱苦卓絕的搏鬥,卒能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奠國基於磐石,這不就是天下懷安嗎?”若把司馬遷在《史記·景帝贊》中所説的“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來看,李老所説的意義就更為切合實際得多了。
二老高瞻遠矚,昭示來茲,將詩社命名為“懷安“,其意義即在於此。

懷安詩社詩社宗旨主張

懷安詩社的宗旨和主張可概括為:
配合革命形勢,以詩作為宣傳武器,服從鬥爭要求,加強團結,發揚民族正氣,鼓舞民心士氣,暴露敵偽罪惡。正如李木庵所道:“一國興亡,視乎民氣;民氣升沉,繫於士氣;士氣激越,發於心聲。詩詞歌曲,皆心聲也……西北為抗日民主根據地,五載以還,相率艱苦奮鬥之中,不無慷慨悲歌之士,披襟述懷,吮毫抒憤,情無間於兒女,而敷陳時艱,痛心國難,志不失為英雄。意切共鳴,言出自由,或創作,或譯述,辭在雅俗之間……”
舊體詩的通俗化。利用舊瓶裝新酒,把舊體詩作為時代的號角,作為革命的投槍,引起眾人的共鳴,發揮其戰鬥與宣傳作用。
詩韻改革。廢止《佩文詩韻》,擬定並推行《懷安詩韻》。

懷安詩社地位評價

懷安詩社是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在延安聖地,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為時代形勢服務的業餘性文藝詩社,是“延安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懷安詩社結合國內形勢,以現實生活為出發點,探索和解決了詩詞必須貼近羣眾,為人民羣眾服務的宗旨導向。
懷安詩社以舊體詩詞為主體,兼容新詩、譯詩、戲曲、民歌、軍歌等詩體,為後來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方針做出歷史示範,也成為歷史典範。
懷安詩社創造性對舊體詩格律和詩韻進行嘗試性探索與改革,在中國詩歌史上有着積極的價值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歷史地位,對詩韻改革有着承上啓下的歷史地位。
懷安詩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革命文藝宣傳的橋頭堡,《懷安詩刊》是一部中國文藝革命的史詩,也是一部中國革命史;《懷安詩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部詩韻辭書,也是第一部詩韻改革辭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