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成立於1996年,其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1963年,北京廣播學院正式設置中文播音專業。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是中國最早建立培養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研究基地。
[1]
- 中文名
-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外文名
- Broadcasting and Anchoring School,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創辦時間
- 1996年9月16日
- 現任領導
- 魯景超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學院簡介
編輯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成立於1996年9月16日,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二級學院之一。它的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始建於1963年。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是中國建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培養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高層次人才的教學基地,也是中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研究和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科研基地。
學院目前下設播音系、播音主持藝術研究所、語言傳播研究所、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等系所;並建立了廣播電視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培訓交流中心。現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50多人,副高以上職稱的佔5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800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
學院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是部級重點學科,也是中國傳媒大學傳統優勢學科,中國播音學是其中重中之重。該學科是我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又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中國播音學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中分離出來,在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下自主增列了“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二級學科,並招收博士生。06年在此基礎上,將播音主持三個碩士專業方向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分離,增設了“廣播電視語言傳播”專業碩士點,並開始招生。播音學院現有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14人。學院擁有一批國內一流水平的專家學者,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發展歷程
編輯播音系成立於1980年。其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播音專業。目前播音系開設了播音與主持藝術本科專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播音主持專業。為適應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需要,今後將陸續開設新的專業方向,擬開設體育評論解説、綜藝娛樂節目主持、雙語節目主持等專業方向。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經過了草創期、成型期,至今已進入成熟期。該專業經過40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辦學規模和完整的辦學體系。本科四年共學習五十多門課程,既包容了中國語言文學的主幹課程,又加強了新聞傳播學、文藝學的骨幹課程,還設置了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並做到理論與實踐、大課與小課的相輔相成,突出了因材施教。
播音系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很強、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專家活躍在教學第一線。國內許多著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話劇、影視配音藝術家在該系兼職任教。改革開放以來,播音系已向全國各地廣播電視機構和其他傳媒機構輸送各類畢業生2000多人,培訓在職人員10000多人,完成普通話水平測試8000多人次。一大批畢業生現已成為中央及省級電視台、廣播電台的業務骨幹,其中許多人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優秀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學院領導
編輯院長:魯景超教授
副院長:李洪巖 教授、喻梅副教授
黨總支書記:鄭維林
黨總支副書記:陳卓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專業介紹
編輯播音主持藝術本科
除公共基礎課外,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語言學概論、普通話語音、新聞理論、新聞採編、播音導論、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體育評論、解説藝術、廣告播音藝術、影視配音藝術、文藝作品演播、演講與論辯、公共關係、形體、形象設計與造型、美學、心理學、電視節目製作、計算機應用基礎等。
為了適應國際化傳播的需要,本專業還設有:英語聽力與口語、雙語節目鑑賞、英語採訪與寫作、漢英雙語播音與主持、高級英語等課程,並與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採取“三加一”的模式,聯合培養漢英雙語播音主持人才。
為適應廣播電視體育文化與傳播的需要,本專業二年級後分出體育評論解説方向20名,並開設體育播音與主持、體育評論與解説等方面的課程。具有體育特長的考生報名和考試時,請攜帶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證書或市級以上體育比賽的成績證書及複印件。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主辦活動
編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齊越節
“齊越節”全稱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是全國朗誦藝術界最高級別的活動和賽事。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啓明星杯
北京市“啓明星杯”大學生主持人
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展,在進一步加強高校間的合作交流時,又為廣大播音主持愛好者以及擁有相關才藝和興趣的同學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同學們充分發揮特長、鍛鍊媒體實踐能力。
- 參考資料
-
- 1. 學院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引用日期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