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閩南文化節

鎖定
閩南文化節是海峽兩岸閩南人共同的節日。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於2010年2月27日在泉州隆重開幕,由泉州市政府、台盟中央、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台灣成功大學、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閩南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了3屆,2013年,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將在泉州舉辦。
中文名
世界閩南文化節
地    區
泉州
性    質
海峽兩岸閩南人共同的節日
舉辦時間
2010年2月27日

世界閩南文化節閩南文化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地區的人共同創造的(主要是閩南人),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支系,其分佈範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後被譽稱的“廈、漳、泉金三角”,即現轄的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區、市、縣(泉州原轄金門縣待統一)以及龍巖、莆田、三明、寧德、潮汕等部分地區和台灣的大部分地區,同時輻射浙江、海南、廣西和雷州半島等地,傳播至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各國及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若以方言文化界定,閩南文化則以同操閩南方言的聚集地為區域範圍。閩南文化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區域範圍內存在、繁衍、傳播與發展。 [11]  閩南文化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福建設置閩中郡,開啓了中原文化與閩南大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世界閩南文化節歷史追溯

漢晉時期,大批中原漢民遷入閩南地區,推動了閩南文化的形成。晉唐時期,閩南地區漢民人口劇增,經濟迅速發展,政教管理體制日臻完善,閩南文化得到發展。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啓航點和東方大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到泉州經商,帶動來了伊斯蘭文化,閩南文化得到豐富。明清時期,歐洲商人和傳教士來,傳入了西方文化,閩南文化進一步得到繁榮。從閩南文化的發展軌跡,可以窺見閩南文化是經過一代代閩南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挖掘、弘揚、創造,並吸收採納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特質和合理因素,有機地融入了其體系內,孕育、發展起來的,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 [1] 
閩南文化兼具“海洋文化”與“僑鄉文化”的雙重特質。十七世紀初歐洲殖民強權以武力侵佔閩南沿海,鄭成功以金門為基地出征,登陸台南,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招徠民眾建設台灣;金門是一千多年前閩南人前進南洋的前沿基地,也是東南亞華人的原鄉之一,印證閩南人的航海世紀。

世界閩南文化節文化種類

南音
南音 南音
南音是泉州地區最具有文化氣息的傳統文化,是世界非物質文化傳承的代表 [1]  。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我國古代音樂保存比較豐富、完整的一個大樂種。它彙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後來又吸取了元曲、戈陽腔的特長,並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會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尤其長於抒發鄉人思親、遊子懷鄉的真摯情懷,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如疾如醉的心田。由於南音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曲調優美、易學易唱的特點,因而在閩南和海外擁有眾多的知音。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拍胸舞
拍胸舞 拍胸舞
“拍胸舞”發源於福建泉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廣泛流傳於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縣區以及漳州、廈門、台灣等地區。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舉辦的各種重大文化活動、大型文藝踩街,小到各部門單位的集會慶典,里巷鄉村民間的迎神賽會,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喜慶,無不隨處可見“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為泉州、閩南地區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
惠安女文化
惠安女文化 惠安女文化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的一個特殊的族羣,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説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佈在福建惠安東部崇武、山霞、淨峯和小岞四個鎮,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她們的服飾,也深深地影響着周邊的鄉鎮,如東嶺、東橋和輞川等。據當地人説,幾百年前,她們由中原移居於此,因海邊生活為防風而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着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着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腰帶是紮在肚臍下面。
德化陶瓷
泉州德化縣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化窯是我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

世界閩南文化節舉辦地與時間

世界閩南文化節
屆 次
舉辦地
舉辦日期
主題
第一屆
中國台灣省台南市
2012年4月28日至5月4日 [4] 
-
第二屆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
2013年6月16日 [5] 
弘揚閩南文化,增進交流合作
第三屆
中國澳門
2014年10月29 [6] 
中華心、閩南情
第四屆
中國泉州金門縣
(現由台灣當局實際控制)
2015年9月17日至9月19日 [7] 
-
第五屆
馬來西亞馬六甲
2016年10月27日 [8] 
-
第六屆
2018年6月 [10] 
-
第七屆
中國香港
2019年8月2日 [9] 
海絲風·家國情

世界閩南文化節歷屆舉辦情況

世界閩南文化節2012

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首次針對閩南文化,組織海內外閩南人一起探討、體驗、感受台灣特有的閩南文化,活動選擇在閩南人的移居史上深具關鍵地位的台南與金門舉辦,深具意義。在此次閩南文化節中,台灣扮演着一個串連的角色,希望世界閩南文化節兼具深度、多元與廣度。屆時來自各地的閩南人會聚閩南特色文化空間,猶如一場活的展覽,呈現閩南文化在各地融合發光的成果。
為了更深入探討研究閩南文化,主辦方還將舉辦多場學術研討活動。成功大學的“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通過跨領域、跨區域對話為閩南文化圈研究開創新局;金門大學將舉辦華僑論壇,針對“華商成功之道”“海外金門會館之經營”“海外閩南文化之傳承”展開討論。
觀眾更可以在文化節中重温經典閩南語影片。《回來安平港》《假鳳虛凰》《王哥柳哥遊台灣》等多部經典叫座閩南語電影將通過台南藝術大學“閩南文化影展”向觀眾播放;各地資深影人將通過論壇研討為台灣閩南語電影尋找新契機。
台灣資深導演郭南宏表示,1955年至1966年間拍攝的閩南語電影達1170多部,也培養了許多電影專業人才;其後彩色電影從香港引進台灣,導致台灣閩南語電影沒落一段時期,直到2008年《海角七號》上映,台灣電影再度復甦。《海角七號》《雞排英雄》《父後七日》及《陣頭》等電影賣座的主要原因就是融入大量生動深刻的閩南語對白。
一場別開生面的閩南美食展將在金門舉行,現場將製作蚵乾飯、肉骨茶、福建面、蝦餅等閩南傳統美食。素有“北閩南、南客家”文化特質的桃園縣也將舉辦首屆桃園閩南文化節,透過常民文化論壇、廟埕匯演等活動呈現桃園經過多年閩客融合的常民生活景象。 [2] 

世界閩南文化節2013

於2013-06-16日以“弘揚閩南文化,增進合作交流”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閩南文化節福建省泉州市開幕。
已有來自36個海內外國家和地區的嘉賓來到泉州參與此次盛會。泉州是閩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是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區,古城區留存的融合閩南、伊斯蘭及歐式風格的古建築,享有“音樂文化活化石”美譽的南音,擁有博大精深拳術系統的南少林武術……都彰顯閩南文化的魅力。在海峽的對岸,台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本屆文化節活動豐富多樣,包括第二屆世界泉州同鄉懇親大會、閩南文化論壇、台灣特色廟會、石獅蚶江海上對渡文化節等活動,並將展示木偶戲梨園戲高甲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活動安排,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展出宋、元、明、清、民國等時期的珍貴文物,向人們展示開放而多元的閩南文化。
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開幕式暨《閩南風,四海情》文藝晚會、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開展儀式、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閩南文化論壇、世界華文媒體閩南文化泉州行、南少林武術系列活動、第十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戲曲精品劇目展演、第二屆世界泉州同鄉懇親大會暨泉州市海外交流協會成立大會、僑商投資項目招商推介會、第七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魅力瓷都”大型瓷藝展和參觀考察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範點(示範園區)等13個項目。 [3] 

世界閩南文化節2023

2023世界閩南文化節將於2023年11月月初在菲律賓舉行,文化節期間將舉辦開幕式暨文藝演出、泉州文化旅遊推介會、世界閩南文化論壇、閩南傳統技藝及文創精品展等活動,通過文化節增進兩地人民感情,進一步密切泉州與菲律賓的交往、促進文化經貿往來。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