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

鎖定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是由泉州市政府發起舉辦的旨在弘揚閩南文化,增進對台合作交流的,鞏固和擴大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密切兩岸民眾情誼的紀念活動。
中文名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
外文名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aiwanese Cultural Festival
性    質
文化節日
舉辦地區
福建省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摘要

標誌緊扣“海峽、閩南、文化藝術” 等要點,應用中國傳統藝術手法,結合海西、海絲、閩南建築、橋樑以及漢字“閩”、“同”、“藝”、英文字母“H”等諸多元素,以形意結合的手法進行創作。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設計理念

設計者介紹,標誌的創作寓意豐富。其中,標誌設計元素之一的海浪,象徵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湧動的海浪也寓意推動“海西”以及海絲文化的建設,海浪分別採用黃、藍、綠、紫紅等四種顏色,分別象徵共同構成海峽的閩南文化,匯聚在一起;海浪上方架起溝通兩岸文化的橋樑,增進兩岸藝術、習俗和宗教等文化交流,與閩南標誌性建築——古厝造型的結合,寓意閩南文化的源遠流長。獨特的“閩”字形設計,旨在加深人們的閩南印象,而“閩”與“同”字相似,看起來又像“同”字形設計,寓意閩南文化的同根同源。建築的造型設計還融合“海”字的拼音字母“H”,它代表着海峽、海西和海絲,象徵通過合作交流共建閩南文化。
. .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專家觀點

整個標誌構思新穎、色彩鮮明、造型簡潔、創意十足。該標誌充分挖掘閩南特色文化,展示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等。 [1]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泉州舉辦

2012年4月28日至5月4日,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在台灣舉行。泉州市長黃少萍,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陳慶宗率交流團赴台參加,並宣佈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在泉州舉辦。這也意味着閩南文化節活動將由兩岸分別舉辦,走向共同合辦、輪流舉辦。
在國際學術視野中瞭望閩南文化,探尋閩南語電影的市場潛力及合作空間,聚焦華商打拼故事和成功之道,參加2012鄭成功文化節、迎城隍活動、美食懷古之旅……連日來,交流團奔赴台南、金門、高雄、桃園等地,拜訪余光中等文化界人士,與活動主辦方和受邀前來的專家學者,圍繞閩南文化的內涵、價值、保護、傳播、創新等進行深入交流,並就泉台文化創意產業的合作對接進行積極接洽。
在交流與對話中,一種共識不斷凝聚、昇華,大家認同:時至今日,閩南文化已不僅特指福建以南地區的文化。千年來,它隨着閩南族羣的遷移,在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地開枝散葉,並與海洋文化和各地文化演變融合,發展出新的氣象,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光點,具有世界性的意義。閩南文化也不僅是古老的南音、南拳等,它還代表着一種多元、開放、進取、和平的人文精神,一種面向未來、充滿活力的世界觀。
在閉幕式上,黃少萍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對活動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向主承辦單位表達誠摯敬意,向關心和支持兩岸閩南文化交流、推動世界閩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她説,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同胞祖籍地大多在閩南地區,兩岸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閩南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深深地紮根在台灣民眾生活之中,成為聯結兩岸同胞和海內外閩南兒女的重要精神紐帶。
泉州是閩南文化主要發祥地和文化遺產富集區,也是國家確定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核心區,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愛拼敢贏、輸贏笑笑的閩南文化,推動泉州成為改革開放的“民辦特區”,連續13年位居福建經濟總量第一,並朝着海灣型宜居城市不斷向前。
長期以來,海峽兩岸都致力於推動閩南文化的傳承發展,泉州已成功舉辦兩屆閩南文化節和“鬧元宵·閩南文化周”等活動,取得良好效果。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也在台灣掀起“閩南文化熱”,增進了兩岸和海內外閩南文化的交流,進一步推動閩南文化發揚光大。
“世界閩南文化節”活動將回到閩南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泉州。黃少萍説,泉州將辦出特色、辦出形象、辦出水平,讓閩南文化這朵中華文化的奇葩綻放得更加絢麗奪目,真誠歡迎世界各地的鄉親朋友前來參加。 [2] 
參考資料